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小说滋养电影的传统从影史的角度看,日本电影一贯有改编文学作品的传统。现存最早的日本电影《红叶狩》(1899)便源自日本古代鬼怪题材的歌舞伎。净琉璃、歌舞伎是日本早期叙事文学的重要形式,它们的故事性奠定了近代小说的基础。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心中物"(情死剧)、侣世纪的歌舞伎《忠臣藏》等都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

  • 标签: 日本电影 传统 改编 活水 源头 近松门左卫门
  • 简介:翻拍或改编一直在中外电视剧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IP概念在中国的“甚嚣尘上”,由文学、漫画、电影、电视剧等原著形态翻拍或改编而成的国产剧引发了业界与学界的更多关注。纵观近年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也的确有不少热播剧出自翻拍和改编

  • 标签: 翻拍 电视剧市场 原创 成功 编剧 改编
  • 简介:游戏改编电影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粉丝独立制片开始,到现在的频频亮相,直至今日竟然出现了《魔兽》等有一线明星出演的大制作,可以说,它已经从一种现象,逐渐成长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影片类型。好莱坞向来对流行文化和青少年市场保持着敏锐的"反馈弹性",但是简单来讲,角色扮演游戏的故事,是玩家自己玩出来的,而电影的故事,诉求一种观赏过程中的故事体验。电影真的能统一这两者吗?写故事、讲故事,是人类自古以来都有的一种活动。不同的叙事媒介如诗歌、小说、戏曲、话剧、电影甚至游戏,都能够肩负叙事功能。笔者希望在本次研究中,找到人类"故事游戏"中的最具灵魂色彩的主调。

  • 标签: 游戏改编电影 戏剧性 属性矩阵 二元空间
  • 简介:《法国中尉的女人》于1969年出版,它是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读者的普遍认可。小说的叙事形式使用的是"元小说"的方法,深入地审视和反思了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风气。小说被多次改编成电影,受"元小说"因素的影响,在改编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小说出版10年以后,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才将其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屏。下面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例,将其在改编过程中使用的叙事转换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 标签: 电影改编 约翰·福尔斯 转换形式 萨拉 维多利亚时代 哈罗德
  • 简介:如今的日本电影,原创不彰,改编当道,其中小说与漫画的改编各占半壁江山。漫画,即便是在极其发达的日本,许多题材依旧不适合改编成电影;而小说则更具改编潜质、从电影的类型上看几乎无所不包。以至于在日本的电影评论界,也很难对小说改编的电影做一个系统、完整的梳理;而在观众看来,改编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

  • 标签: 小说改编 日本电影 吉田修一 源与流 本格 导演
  • 简介:威廉·英奇(1913-1973)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驰名的戏剧家之一,其名与田纳西、米勒和卡森麦·卡勒相提并论。英奇可被称为对中西部小镇有深刻见地和洞察力的剧作家,关注中西部地区社会的独特性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理表现。他最著名的戏剧《回来吧,小希巴》《野餐》《汽车停靠站》《楼梯顶端的黑暗》《天涯何处无芳草》等都被搬上了银幕。在他的影片中,剧作者消灭了这个男性世界,整体的男性世界在影片中被解构和颠覆,

  • 标签: 男性世界 戏剧改编 停靠站 天涯何处无芳草 卡森 田纳西
  • 简介:小说汲取素材创作话剧是剧作者常用的手法。话剧《铁路情缘》改编自刘华的长篇小说《车头爹车厢娘》,剧作者肖斌以她独到理解,依据'奥卡姆剃刀'简化原理,剔除累赘,将原本数十万字的小说浓缩成两万字的话剧剧本。以情缘为主线,随缘惜缘、以情暖情,向我们呈现了蒸汽机时代铁路世家几代人的酸甜苦辣和恩怨情仇。他们是中国铁路建设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铁路建设的牺牲者。他们骨子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渴望成为高

  • 标签: 蒸汽机时代 张卫国 恩怨情仇 奥卡姆剃刀 仰望星空 改编本
  • 简介:"跨媒介的故事世界建构"是一种基于互文性的心理模型建构,存在于不同媒介中的不同故事文本相互关联而互不冲突,并共同创造出新的意义。建构"故事世界"的基础是从属于同一世界的不同故事、不同文本之间的相关性。"跨媒介的故事世界"更关注相关性多于差异性,更关注媒介关系胜过文本关系,更将文本视作观众构建心理模型的"线索"而不仅是被膜拜的作品,更强调共同建构多于主体间性。

  • 标签: 跨媒介叙事 故事世界 改编 互文性
  • 简介:托尔金所创作的幻想文学《魔戒》,一经出版就畅销欧美,同时也收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与追捧。2001年,彼得·杰克逊对魔戒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进行了改编,这部电影不仅获得了较高的票房,而且在第7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中狂揽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配乐、最佳化妆四项大奖。之后的第二、三部,在所获得的成就与赞誉方面也同样如此甚至超越前者。

  • 标签: 《魔戒》 小说叙事 最佳摄影 托尔金 叙事艺术 魔戒
  • 简介: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于1986年刊登在《人民文学》的第三期,随即在国内引起轰动并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随后莫言与陈建宇和朱伟先生三人共同改编了《红高粱》的电影剧本,而后与张艺谋合作将其搬上了电影舞台。1988年春,电影《红高粱》在第38届柏林电影节上获金熊奖,这是我国当代电影首次获得国际大奖,从此该影片引起海外观众的广泛关注。

  • 标签: 《红高粱》 莫言 柏林电影节 字幕翻译 金熊奖 《人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