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9 个结果
  • 简介:苏联《音乐生活》杂志在1985年10期至22期上,进行了一次题为《脚本及对现代歌剧演出的认识》的讨论,讨论主要涉及的是外国经典歌剧在苏联上演时,对原脚本应当如何处理的问题。近年来,苏联的歌剧舞台上演了一批或在俄罗斯舞台上丛未上演过、或演得很少的外国歌剧,如莫扎特的《假花匠之妻》(有两个剧院上演)、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故事》、契马罗查的《秘密婚姻》、海顿的《相爱的骗子手》、唐尼采蒂的《铃铛》(在五个剧院上演)等。这些经典作品在上演时,对脚本的剧

  • 标签: 奥芬巴赫 霍夫曼 普契尼 威尔第 《卡门》 译词
  • 简介:一、音乐学写作工作坊创意2011年5月13日,我应沈阳音乐学院约请,在该科研处、音乐学系主办的科研论坛上发表了以音乐学写作问题讨论及马勒作品修辞命题的演讲。期间,承蒙该院学报厚爱,约请我为《乐府新声》写稿,我和王进副主编交谈投缘,便坦陈近年来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一直考虑的一个写作创意,其核心立意就是:通过导师与其研究生的规模作业,来展示与探索一种音乐学写作的工作坊范式[2]。

  • 标签: 音乐学院 美学问题 体裁形式 协奏曲 批评 《乐府新声》
  • 简介:弦鼗,是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的一种乐器,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欠缺,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从古代到今天,始终是一个尚未清楚的问题.与此息息相关是,圆形音箱琵琶是出于弦鼗还是外来乐器,也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看法.本文以列出基本文献史料、归纳问题讨论的方式,对弦鼗研究的争议作进一步的辩析.

  • 标签: 弦鼗 琵琶 阮咸 奚琴
  • 简介:探究音乐的结构原理,关涉音乐构成的诸多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所谓作品分析,通常并不是以列出一个整体架构图示及其调性布局所形成的内部单位小节数字比例所显示的表层外壳为研究目的,不少理论界前辈和当代学者在此学科中进行了卓有见地的论述。同仁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如何去探出形式与内容的深层蕴藉,从而有效指导作品研究和音乐创作。

  • 标签: 音乐结构 音乐分析 思辨美 诗学 形式与内容 结构原理
  • 简介:<正>《苏联音乐》编辑部向专家学者提出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60和70年代音乐科学反映了学科间的联系扩大了。符号学、精密法、结构主义、创作与欣赏心理学,丰富了对音乐作品研究的方法,80年代又有些什么新东西?音乐科学有哪些领域显得最迫切?2.苏联音乐学中还有哪些空白?3.十年前音乐学和作曲技术理论界对修订音乐术语的译文和解释争论得很激烈,但

  • 标签: 苏联音乐 相互关系 音乐学家 现代音乐 特殊性 作曲技术理论
  • 简介:音乐人类学作为一个外来"学科",需要结合中国语境进行本土化观察与重新审视。人类学、民族学在中国均已有百年历史,不但有着区别于西方的发展脉络,而且在国内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认识,对其脉络及差异的讨论与了解有助于当下中国音乐人类学的学科思考,同时,音乐学科也应部分地进入中国独特语境下的人类学等学科脉络,从艺术人文的角度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语境下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本土化讨论及学科命名问题进行梳理,以之作为音乐人类学学科属性等相关问题讨论的参考,并对音乐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命名进行新的思考。

  • 标签: 人类学 民族学 音乐人类学 民族音乐学
  • 简介:据相关调查和统计显示,家长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或愿望)概括起来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培养毅力等十几项之多。但现实情况是,多数孩子学琴的结果并没有像家长预期的那么理想。这其中除了孩子的自身、老师的原因之外,当然还有家长的原因。

  • 标签: 孩子 家长 学琴 开发智力 陶冶情操 原因
  • 简介:为了更好地进行海洋音乐研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事业中贡献音乐方面的有关力量。由中国音乐史学会、福建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主办,华侨大学艺术学研究所、青岛大学音乐学院承办;厦门市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星海音乐学院学报》、莆田学院音乐学院、

  • 标签: 音乐研究 学术讨论会 海洋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史学会 综述
  • 简介:文章将对节奏结构的不同要素进行讨论。其中既涉及到个别要素的讨论,同时也涉及到这些要素彼此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进一步的认识,加深对节奏结构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把握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怍用。

  • 标签: 节奏结构 发音点 时值距 节奏型 和声 音色
  • 简介:今年6月上旬,第二届南音学术讨论会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专家、学者、演员和南音爱好者百余人出席了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20余篇。本期特选载其中的四篇。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不得不刊载论文的提要,这是需要向作者和读者致歉的。好在讨论会所收到的论文,将全部结集出版,有兴趣的读者不久即可读到它们的全文。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刊载论文 泉州市 新加坡 福建省 爱好者
  • 简介:  了解声乐教学的人都知道,声乐训练的过程是一种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并且在其训练程序和步骤上显得非常复杂的教学.在这种教学中,能看到的除了人的脸部肌肉、外口形、下巴、舌头、咽壁、软颚及四肢的形体动作外,还有更精细的技术训练内容,如声音发出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感觉、吸气呼气的动作、横膈膜在体内运动的状态、能形成共鸣的基音管的变化与调节、参与发音的各部位肌肉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等.……

  • 标签: 中的重要 声乐中的 教学高师
  • 简介:建国以来首次召开的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六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在成都隆重举行。这次会议是在中国音协主席吕骥和四川省政协主席杨超、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秀熟等同志的关怀和指导下,由中国音协、四川省政协、四川省社科联、音协四川分会、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温江县政协主办。

  • 标签: 王光祈 中国音协 四川音乐学院 学术讨论会 四川省政协 四川温江县
  • 简介:<正>为了进一步推动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研究,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协理论委员会于今年四月上旬在北京召开了“《乐记》《声无哀乐论》学术讨论会”。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有关《乐记》《声无哀乐论》的专题耐论会。四十多位音乐界的研究人员和文、史、哲各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14篇。一、关于《乐记》会议讨论中着重涉及的问题有:(1)作者与成书年代多数同志赞同这样的观点:《乐记》成书于西汉,但其思想资料来源于先秦诸子言乐事者。有的同志认为,尽管《乐记》思想资

  • 标签: 声无哀乐论 学术讨论会 表现形式 协理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
  • 简介:我们特别高兴地读到了《音乐探索》1986年第1期刊登的李晓龙《京剧板、鼓指挥艺术及记谱法浅探》文章。音乐学院的学报也在研究民族指挥艺术,宏扬民族优秀文化,这是很可喜的。李晓龙同志的文章意在建立鼓板指挥艺术的符号系统,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它能使我国古老的民族指挥艺术走向现代化。有了现代化记谱法、指挥法理论的传播,才能使我们民族的坐式指挥方法真正的确立起来,也才能使我国独特的戏曲指挥艺术走向世界。现在外国演中国戏曲最伤脑筋的是指挥问题,因为没有“坐式指挥法”的基本理论可遵循,无奈便从中国请去鼓师面授,短时

  • 标签: 指挥艺术 指挥法 李晓龙 记谱法 坐式 指挥方法
  • 简介:刚才我听了杨超同志的“开幕词”,关于王光祈先生简单的生平介绍,以及他在音乐、在政治各方面过去的一些成就,还有我们这一次学术讨论会主要的包括一些什么内容,都谈得很清楚了。我仅仅想补充一点我不曾忘却的事实。对于王光祈先生,从我在五四运动以前,通过当时的《川报》,就看到王光祈先生在北京寄回来的许多属于当时政治运动方面的报导和论文,因此脑筋中就有了一个王光祈先生的印象。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我正肄业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北京的学生在五四这天,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帝、反日运动,如象火焚赵家楼等

  • 标签: 王光祈 学术讨论会 五四运动时期 赵家楼 高等师范学校 《乐记》
  • 简介:《音乐研究》2000年第3期发表了杜亚雄的《多元一体的中国音乐文化及其形态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见该期第8—12页,以下简称杜文),对我的《中国音乐形态理论建设与汉族中心论问题》(见《音乐研究》2000年第1期第87—93页,以下简称杨文)提出批评。杜以激烈的措辞提出许多问题要求我作答,而杜文本身亦存在严重问题。为对学术及读者负责,并为促进学术讨论的健康发展,我有必要作一简短回应并对学术讨论提出几点希望,与同行们共勉。

  • 标签: 音乐研究 中国音乐文化 学术讨论 理论建设 文章 中心论
  • 简介:拿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07年第一期,粗略翻阅—遍,在感叹刊物的整体水平有很大提升的同时,又为多篇高质量的文章所吸引。其中有《凄美的哀唱》和《20世纪3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分析》两篇文章,涉及大家比较熟悉的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和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的分析,更加吸引我的眼球。两篇文章行文流畅、观点明确、语言优美。在赞叹之余,有

  • 标签: 学术讨论 中国艺术歌曲 《我住长江头》 柴科夫斯基 音乐学院 创作分析
  • 简介:与协奏曲相关的美学问题讨论(第一次课)时间:2011年03月15日星期二上午10:00.11:30地点:上海音乐学院新教学楼中601授课老师:韩锺恩教授参与同学:陈新坤、贺颖、郭一涟、刘娓娓、魏舁、黄海、竹琛汇报人:贺颖课程记录:贺颖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韩锺恩教授沿袭以往课程模式,为音乐美学方向研究生开设针对与围绕音乐作品的专题讨论课程,本次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某部协奏曲结合克尔曼的《协奏曲对话》一书讨论相关的音乐美学问题。课程形式为每一至两周讨论一部作品,由一名同学作主题发言,其他同学参与讨论的形式,并由韩锺恩教授亲自点评。这学期的第一次讨论曲目为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和《协奏曲对话》的第一章节。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美学 专题讨论 《G大调钢琴协奏曲》 音乐学专业 讨论课
  • 简介:<正>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省政协、中国音协四川分会、四川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著名音乐学家王光祈研究学术讨论会”,于今年6月下旬在成都举行。这次会议邀请了国内音乐界、史学界以及有关方面的学者、专家70多人参加。会上,代表们介绍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王光祈 音乐学家 政协 成都 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