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敦煌莫高窟与音乐有关的洞窟220个;西千佛洞7个;安西榆林窟20个;东千佛洞3个;水峡口1个;肃北五个庙2个。共计250多个,约占整个洞窟的一半。这么多与音乐有关的洞窟,充分表明了音乐在石窟艺术中的地位重要。佛教活动需要音乐,佛教石窟壁画也需要音乐,...

  • 标签: 敦煌壁画 八字形 观无量寿经变 复合式 排列形式 乐伎
  • 简介:甘肃安西榆林窟共有洞窟四十二个,有伎乐的洞窟大约十六个,其中:唐代二个,五代八个,宋代四个,西夏二个。这为探讨。研究古代石窟音乐艺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形象资料。榆林窟壁画反映出的音乐形象,与敦煌壁画的音乐形象基本上是一致的.虽然在乐器种类和乐队规模、排列形式等方面,不及敦煌壁画所反映出的那么众多、宏伟。但是,从四十二个洞窟就有十六个与音乐有关的洞窟这一比例来看,音乐艺术还是相当突出的。同时,出现了拉弦乐器类——胡琴这一稀有乐器和编磬等乐器,这就更显得其价值和意义的重大。

  • 标签: 榆林窟壁画 伎乐图 敦煌壁画 安西榆林窟 排列形式 拉弦乐器
  • 简介:<正>敦煌,汉代为河西四郡之一,地处杨关大道的要隘,是丝绸之路上的吞吐口。千百年来,成为我国从内地经新疆到印度、波斯、(即今伊朗)希腊、罗马等国的枢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在敦煌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座落在鸣沙山的峭壁上,面对三危山。它开凿于公元366年的东晋时代(前秦建元二年),一直修建到十四世纪(约在公元1370年前后),延续了一千年左右,到唐代武则天时期(685—704),莫高窟已经有一千多个洞窟,后经长期的自然与与人为的破坏,现仍保存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开凿的石窟492个,排列成南北向,上下蜿

  • 标签: 组合形式 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壁画 中西文化交流 敦煌莫高窟 壁画艺术
  • 简介:<正>稷益庙位于山西新绛县(古称绛州)西南之阳王,俗称阳王庙,离绛州古城二十公里。稷益庙重修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始建朝代不详。碑文记载:罔知肇自何代,元至元重修。现存正殿宽六间,坐北向南,进深六椽二间,殿内东西南三壁皆绘有巨幅壁画,约计130平方米有余。北面原为泥雕塑像群已毁无遗。画的作者是翼城画师常儒和儿子常(耒来)、常耜、门徒张絪,绛州画师陈圆和侄子陈文、门徒刘崇德等。创作完工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距今已473年了。壁画绘百官、农民朝圣,后稷、伯益传说故事,农村生活习俗及山川园林美景,并采用了

  • 标签: 生活习俗 壁画 丝弦 山西 祭祀 绛州
  • 简介:<正>四、乐器的编制和它的年代除了“飞天”一类的壁画以外,各种音乐场面上出现的人员至少是两人,或者是三人、四人、多则七人(?)、十四人。除了舞踊塚的十四人组成的舞乐图以外,无论是室内乐还是室外乐,其演奏人员没有什么区虽。到第二人为止是用一种乐器相对而坐或站立合奏的场面,其他则是相互合奏别的乐器。从“河

  • 标签: 高句丽 弦乐器 壁画 鼓吹乐 音乐舞蹈 古代中国
  • 简介:1991年11月,山西平定县姜家沟村的南砖厂,工人们在爆破取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两座古代砖室墓葬,遗憾的是因爆破而墓室遭到损坏,已无法了解墓葬的全貌。所幸墓室彩绘人物壁画尚存,这就给人们提供了鉴赏和研究的机会。为了保存壁画,县文管部门已将壁画切割取回,收藏于县文管会内。1992年7月间我返回故里,曾蒙接待观赏,可惜天近黄昏,壁画又以塑料薄膜包

  • 标签: 壁画 宋墓 墓葬 山西 平定县 孔子
  • 简介:箜篌变异形态考辨──新疆诸石窑壁画中的箜篌种种李玫在新疆石窟壁画中十分醒目的乐舞形象既是佛教艺术中美的代表作品,又是繁盛的西域,尤其是龟兹乐舞生活的折光写照。对佛教壁画艺术的研究,也是对古代龟兹社会艺术生活状况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疆地方曾是古代东西...

  • 标签: 箜篌 变异形态 弓型 龟兹人 乐器 印度
  • 简介:著名的山西省洪赵县道觉乡(现为洪洞县广胜寺镇)明应王殿元代杂剧壁画,在我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距今已有670多年的彩色壁画,犹如剧照般形象清晰地描绘出元杂剧的表演规制,戏班、阵容、领衔主演、角色行当、剧目、服装、化装脸谱、砌末道具、乐队编制、伴奏方位及戏曲舞台形制、结构等。其上方的"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横额,历来也是令戏曲史学界所注

  • 标签: 元杂剧 明应王殿 散乐 壁画 太行山地区 戏曲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