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们总是忽略那些自认为很熟悉事物。我们经常过分自信,似乎看到过就是懂得了。读书时候,老师问“明白了吗?”我们回答“明白”时候,大致总还有一半没有全明白,就那样虚应故事起来。比如,想必很多人看到过一幅贝多芬遗容,于是,当他们再次看到时候,大概都会说:“哦,那是贝多芬遗容。”

  • 标签: 音乐 图像 贝多芬
  • 简介:因古文献语焉不详和传承过程中含混纠缠,“箜篌”没有成为一种专有乐器称谓,而是两类(三种)不同族属乐器混称。一类为与西方竖琴同宗外来乐器,有角形和弓形两种;一类为与传统琴瑟同属本土乐器。它在我国境内不仅已有二十余件实物出土,其图像资料更多达两百余件(幅)。遍布十余省市,呈现形式和样态几乎包含了所有图像可能体现方式。其乐器形态、乐人造型、持奏方式及多元文化构成、宗教内涵和综合寓意也是异彩纷呈。

  • 标签: 箜篌 图像 形制 时空 形态 审美
  • 简介:文学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内容是说我渴望爱,因为没有爱而空虚。可是光有爱渴望和爱失落,不一定能产生诗。《诗经》里面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把爱渴望与爱失落变成了十六个这么精简文字,所以形式部分当然是重要。如果我们说,因为徐志摩感情非常充沛,所以他是诗人,这里面的逻辑有问题。我们感情都很丰沛,

  • 标签: 内容与形式 文学 《诗经》 徐志摩 失落 |
  • 简介:本文分别从中国音乐图像学研究历史渊源、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学理基础、中国音乐图像学创新发展导向等三个层面,对《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一并揭示我国以"乐"为统领艺术文化和思想文化传统与由"图谱学"到"金石学"实证研究学术体系并存发展,在新时期凝练提升中华民族固有的伟大智慧和创新创造能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核心作用。

  • 标签: 中国音乐图像学 历史渊源 学理基础 创新发展
  • 简介:李荣有教授三十年前便开始关注音乐图像研究,《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既是他承接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传统与现代接轨中国音乐图像学研究》重要成果,也是音乐图像学在我国逐渐发展成形过程中,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一项收获。学科不断细化、深化,不同学科、方法间更多交叉渗透,是当今世界学术发展一大趋势,笔者希望学界对中国音乐图像学这一新学科宽容、扶持同时,也鼓励它以著名科学学家库恩判断学科成熟标准,即拥有自己专属对象、行之有效"科学范"以及自觉遵循这一范式"学术共同体",作为努力方向而茁壮成长。同时,也希望这一新学科注意防止当前学术碎片化及学科相互割裂弊病,注意加强与友邻学科联系,加强对研究对象整体观照。

  • 标签: 音乐图像学 科学范式 学科碎片化 整体观照
  • 简介:中学音乐教学大纲告诉我们: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有重要意义。欣赏教学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目前我们音乐教育因受教材版本、课堂实施情况、教师个人理念、学校教学环境等因素影响,各校音乐教学和普及程度各有不同。

  • 标签: 中学音乐 课堂内容 引导学生 音乐作品 教学大纲 文化素养
  • 简介:副梦净色是宋金杂剧中非常重要脚色之一。副净由唐代参军戏中参军演变而来,在宋金杂剧中与副末形成比较固定搭档关系。如王国维所言:"唐之参军、

  • 标签: 宋杂剧 文物图 金墓 砖雕 参军戏 稷山县
  • 简介:引戏色是宋金杂剧中又一重要脚色。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中谈到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脚色职司,为我们研究宋金杂剧脚色特别是引戏色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 标签: 小考 图像 文物 宋金杂剧 《都城纪胜》 脚色
  • 简介:唐代李肇《国史补》载有一段王维"观图辨乐"事情,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见最早关于音乐图像记录。但三百多年后被北宋沈括所否定,并在其后历史中产生了相当大影响。而实际上,王维"观图辨乐"并非虚妄;沈括所言也并非确论。这段久远故事却说明了中国古代音乐图像历史及其道理。

  • 标签: 王维 观图辨乐 沈括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着非常大提高,对精神层面也就有着更高要求。目前,儿童钢琴教学在我国有着大范围推广,很多进行钢琴教学小教育结构陆续出现在市面上,当然,这一切基础就是需要孩子喜欢钢琴,对钢琴这门艺术感兴趣。在这种条件之下,合理地进行儿童钢琴教育就十分重要,所以相关专家学者应该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更好进行儿童钢琴教学。

  • 标签: 儿童钢琴教学 内容与方法 创新
  • 简介:琵琶演奏技法丰富多彩,共有五、六十种之多,归纳起来分为右手轮指、弹挑两个指法系统以及左手按指、推拉两个指法系统,技法多样,令细小琵琶弦在琴板上起伏率动获得更大空间,使得乐曲表现力细腻八微,丰富动人。本文主要从右手扫、拂、轮指以及左手推、拉、吟、揉等常见演奏技法,加之乐曲分析,去阐明琵琶是如何表现丰富多彩音乐内容

  • 标签: 琵琶 演奏技法 音乐内容 表现
  • 简介:创造是艺术发展动力,在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学习领域里,它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思维能力过程与手段.音乐来源于生活,它又高于生活,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现生活,再从生活中提炼素材.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创作实践活动中,使他们展开想象翅膀,开启想象闸门,在没有束缚情况下进行再创造,激活学生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 标签: 培养创新能力 拓宽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培养
  • 简介:在中国戏曲史上,"十三"是一个常用数字,不仅秦腔有"十三旦",而且在北京剧坛上就曾先后出现过两个著名"十三绝":一个是众所周知"同光十三绝",另一个则是乾隆时期"十三绝",后者在戏曲史研究中还是一个颇有争议问题。本文

  • 标签: 三绝 纪略 高腔 乾隆时期 傅惜华 京腔
  • 简介:随着社会环境变化,文化、艺术大发展也在不断影响与左右着人们观念、审美和需求。教育领域在这样前提下,不断发生着新格局、模式等方面因素变化,其中音乐专业教育尤为明显。20世纪以来,新音乐表现形式与音乐语言不断更新,由此引发音乐创作手段不断发生实验性变化。而人们对音乐了解掌握与运用也在日益增加,

  • 标签: 基础理论 更新 音乐专业教育 内容 课程 和声
  • 简介:中国戏曲有着非常丰富表现内容和形式,正是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戏曲艺术才得以长久发展并流传下来。戏曲内容和形式是戏曲存在根本,但是,对于戏曲内容和形式关系以及二者作用,却有不同观点。中国戏曲发展不同阶段,戏曲形式与内容存在不同发展情况。分析二者螺旋式发展线路,明晰戏曲内容和形式发展过程,探讨如何处理戏曲形式与内容二者之间关系,结合实际提出戏曲在当代应如何发展建议。

  • 标签: 戏曲 内容与形式 对立统一
  • 简介:契丹—辽是10至12世纪活跃在东北亚草原民族政权,在二百余年历史中创造了辉煌文化,其中与中原北宋和周边各民族、国家音乐文化交流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这一时期音乐文化进行考察过程中收集到许多珍贵图像资料,从这些图像资料中可以看到契丹—辽时期音乐文化交流情况,对研究辽代音乐史和音乐文化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契丹-辽 音乐史 音乐图像学
  • 简介:钢琴演奏技术既属于音乐表演范畴,也属于运动科学范畴。对于钢琴演奏技术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可以全面地掌握各种演奏技术形态类型和不同音乐风格演奏技巧。钢琴演奏技术是诠释音乐作品基础,钢琴家对于音乐作品演奏并非是单纯模仿或复制,而是蕴含着丰富美学思想。

  • 标签: 钢琴 演奏 技术 形态
  • 简介:本文开展是基于视唱训练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开展,就有关视唱练耳训练主要内容和手段进行了阐述。音乐听觉训练开展主要是从音阶练习、单音辨别、听写听唱,以及音程与和弦模唱、听唱、构唱训练,简要讲解了节奏训练常用方法,以及视唱时涉及到音准训练。本文中笔者持这样观点,应将涉及到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使其能够具备更强灵活性和实用性。

  • 标签: 音乐听觉训练 音阶练习 视唱练耳
  • 简介:郑樵是南宋初年一位十分重要布衣文人,他创新精神和务实学术理念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留给后人无尽财富。纵观古今,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郑樵研究,尤其是20世纪以来,对郑樵研究更成为了"新史学体系中样板"。在中国音乐图像史上郑樵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但是至今还没有专文探讨这一课题。文章通过对郑樵《图谱略》和《金石略》中音乐图像与器物记载,以及对其图谱学思想理论分析,进而探讨郑樵在中国音乐图像史上地位与影响。

  • 标签: 郑樵 《通志二十略》 《图谱略》 《金石略》 音乐图像学 新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