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1904年,在南印度普度可台州库几米亚马来发现了刻有7个调名的碑文,日本和西方学者自1907年起就开始对库几米亚马来七调碑梵文进行研究,也引发了有人将西域七调的起源与之联系起来,但在研究中各有各的看法,基本上有以下4种意见:(1)西域七调起源于印度;(2)西域七调起源于阿拉伯、波斯;(3)西域七调起源于龟兹本土(4)西域七调起源于中原楚汉音乐。

  • 标签: 西域七调 龟兹七调 苏祗婆七调 苏祗婆琵琶调
  • 简介:乾隆中叶,以魏长生为代表的秦腔艺人进入北京,开创了戏曲表演的新风尚,创造了一系列舞台表演的新技巧,对弋阳腔(京腔)发起剧烈冲击,并一度压倒了已雅化的弋阳腔(京腔)。虽然此次京、秦之争历时较短,但它开创了花雅之争的新局面,结束了戏曲发展固步自封的局面,花部戏与雅部戏在竞争的同时,又彼此吸收长处,导致“京、秦不分”及伶人花雅兼精等可喜现象的出现。可以说,近代京剧的诞生,便导源于这种兼收并蓄的精神。因而此次京、秦之争,是花雅之争过程中乃至整个中国戏曲史上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 标签: 魏长生 清朝 乾隆中叶 秦腔 京腔 表演艺术
  • 简介:"那一次,李谷一见我去了,就让她姨妈买三毛钱的肉末,做炸酱面,平时都是买两毛钱的。"2008年10月8日,《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如今退休在家的邓加荣,聊起李谷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招待自己时的情形,依然记得那碗"高规格"的面。在邓加荣看来,那次之所以提高了一毛钱,根本原因是李谷一当年陷入"黄色歌曲"、"靡靡之音"的困境时,《光明日报》给了她理解和支持。1980年10月,《光明日报》发表《李谷一与〈乡恋〉》,充分肯定了李谷一在演唱方法上的探索精神。自此拉开了报纸、

  • 标签: 乡恋 八十年代 中央乐团 异端 光明 黄色歌曲
  • 简介:人生仍有许多美好事物正等待我们去发掘,生命中仍有许多美丽的惊奇,等待我们去发现,让我们一起与音乐家笔下美丽的音符,将生命中盼望的元素点燃起来!

  • 标签: 音乐家 惊奇 中美 期待 生命
  • 简介:乾隆四十五年(1780)冬,《四库全书》纂修接近尾声.此际,清高宗谕令各地督抚,将民间剧曲亦一并纳入违碍书籍审查中来.其中,特别委托两淮盐政、苏州织造专门办理扬州、苏州地区的剧曲查勘.由此,自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中旬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秋,扬州地区访搜、查勘剧曲,历经伊龄阿(?-1795)、图明阿(?-1782)①两任盐政主办,苏州地区则一直由织造部堂全德(1732-1802)负责搜罗、审查,并汇送扬州办理剧曲中心——“词曲局”覆核,最后会同扬州所得呈送京师,等候钦定.

  • 标签: 乾隆扬州 兼谈 剧曲史事
  • 简介:  纳雍一中始建于1943年3月,占地面积49.4亩,建筑面积11313平方米.校内环境清新、幽雅,雕塑"知识与智慧"新颖特殊.……

  • 标签: 一中美丽 纳雍一中 美丽校园
  • 简介:什么是美是困扰古今中外美学家许久的问题,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回答。谈及中国对此问题的探究,追本溯源,应首推老子,他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说,为后人打开了探索艺术美本质的大门。本文以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论为切入点,旨在研究其中蕴含的关于美本质的思想内容。

  • 标签: 老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 简介:文章针对近期的“谭卞之争”,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我国现代的音乐创伤之路究竟怎么走?”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一,从观念艺术,“全声音”,视听新体验和“回归”等角度来解读谭盾音乐。二,从音乐批评标准的嬗递性,音乐标准的有无,音乐批评标准的三个参照系数视角论述了音乐批评的标准问题,三,从理想的角度,批出现代音乐创伤发展的四条出路:1、“多元化”的无规则,2、艺术和商业的融合;3、自由放飞的空间;4、音乐创作与音乐批评。

  • 标签: "谭卞之争" 音乐批评 乐队剧场 现代音乐创作 谭盾
  • 简介:6月11日晚,美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首场演出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丹麦小提琴家尼古拉·齐奈德用闻名世界的“乐器皇后”——瓜奈里在1741年制作的名琴“德尔·杰苏”独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词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震撼全场;

  • 标签: 国家大剧院 皇后 乐器 美国 小提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 简介:新时期以来,音乐理论界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问题上的争论此起彼伏,论家蜂起,争论的核心是中西关系。本文在回顾论战的历史过程、对各家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就论战中涉及到的“音乐价值相对论”、“后殖民”批评、人本与乐本的音乐观以及在当代世界文化多样性格局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中西音乐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作者的见解。

  • 标签: 中西关系 音乐价值相对论 后殖民批评 人本 乐本 文化多样性
  • 简介:新时期以来,音乐理论界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问题上的争论此起彼伏,论家蜂起,争论的核心是中西关系.本文在回顾论战的历史过程、对各家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就论战中涉及到的“音乐价值相对论”、“后殖民”批评、人本与乐本的音乐观以及在当代世界文化多样性格局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中西音乐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作者的见解[本文(上)发表在《黄钟》2006年第二期上].

  • 标签: 中西关系 音乐价值相对论 后殖民批评 人本 乐本 文化多样性
  • 简介:美术本身是一门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其对于素质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若是美术教育出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审美方面的能力,还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在进行初中美术教育的时候,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的效果。笔者主要分析了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性,并找到了一些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切实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

  • 标签: 初中美术 兴趣培养 学生 策略分析
  • 简介:在初中教学中,美术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对美感知方面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到了一些问题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推动美术教学更好地进行。

  • 标签: 初中美术 教育教学 现状 策略
  • 简介:'汤沈之争'及由此衍生的'吴江派'与'临川派'之争,是晚明戏曲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此为题的争论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歇。20世纪80年代初,周育德的《也谈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和叶长海的《沈璟曲学辩争录》在辨析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对'汤沈之争'提出质疑,认为所谓的'汤沈之争'和'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 标签:
  • 简介:美国音乐学家、女性主义学者苏珊娜·库西克在《性别化的现代音乐》一文中考察了"阿图西—蒙特威尔第之争"的原始文献,通过对文本中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的分析,揭示了阿图西与蒙特威尔第兄弟各自的写作目的,进而探讨这些叙事形式的社会性别隐喻。库西克的阐释不局限于争论本身的音乐问题,还包括当时社会的性别对立、政治变化,乃至20世纪现代音乐中的相关问题。她关注的并非争论本身是如何发生的,也并非争论事件的性别政治,而是更关注争论文本在话语技巧上与性别政治的关联。在库西克的论文中显示出女性主义学者敏感的学术"嗅觉",以及对男权意识形态下惯性思维的挑战。

  • 标签: 库西克 “阿图西—蒙特威尔第之争” 性别修辞 《性别化的现代音乐》 女性主义叙事学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征差异,指出这两种语言在美声唱法发声上的差异对美声唱法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美美声教学,吸取美国美声教学中的精华,提高并完善中国的美声教学体系。

  • 标签: 美声唱法 中美美声教学 差异比较
  • 简介:当前音乐学术界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十分严重,若欲综合治理音乐学术环境,首先应该把好各个教学与审核环节的关隘,对于严格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及其训练过程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上则应该主要抓学生的初始学习阶段与教师的继续学习阶段两个重要环节.另外,我国音乐院校目前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名实不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此,应该在制定相关发展策略时,注重区分和培养"研究型"与"创作表演型"两类音乐教学人才,并努力消除长期以来在该领域存在的一些明显的观念误区和制度缺陷.

  • 标签: 音乐学术道德规范 一般学术规范 音乐学行业规范 研究型人才 创作表演型人才
  • 简介:时而热烈、时而舒缓的音乐,自由、动感的演奏……26日晚,2019新年爵士音乐会存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举行。随着李高阳原创作品《长城》的奏响,一支由中国萨克斯大师李高阳、美国钢琴大师里奇。巴瑞克、美国“鼓神”亚当·努斯鲍姆、瑞典小号大师安德斯·伯恪克朗茨、中国顶圾贝斯演奏家胡浩组成的李高阳中美欧全明星爵士乐队,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万余名师生带来了爵士乐演出。

  • 标签: 改革开放 科技学院 爵士乐 高阳 工业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