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多少年来,关于莫扎特的天才与命运问题一直萦绕在诗人、音乐家和学者们的脑海里。岁月的流逝,人们在已往诗意的传说背后,看清了这位勤勉而坚强的音乐家的真正品质。正如同莫扎特自己表述的那样:“人们认为我的艺术创作是轻而易举得来的,这是误解。没有人象我那样在作曲上花费了如此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没有任何一位著名大师的作品我没有再三地研究过。”

  • 标签: 艺术创作 交响音乐 主部 七和弦 音乐体裁 终曲
  • 简介: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有礼乐文化、礼乐文明之论,但对礼乐文化、礼乐文明的内涵却见仁见智,有以文化模式,有以文化体系,不论何种认知,都不能脱离两个基本概念,这就是礼和乐。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在于国家意义上乐与礼制仪式相须固化为用,具有体系化、等级化、多类型、多风格的特征,以礼仪用乐的诸种形态诠释礼乐观念、礼乐思想、礼乐制度的内涵和意义。言说礼乐,首先是依礼制有仪式诉求,据礼制仪式类型设计乐制类型形成整体意义,以彰显乐之多功能性存在。当礼制仪式用乐理念固化,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时段不同会有所差异,但三千载一以贯之存在当无疑义。探讨礼乐思想、礼乐观念、礼乐制度、礼乐文明,我们既要从礼、礼制、礼制仪式的整体进行把握,又要从礼制仪式类型与乐制类型的对应,从礼乐形态、礼乐本体、与礼乐相关的制度等层面进行认知。在礼乐意义上,这礼与乐为并置互融关系,不如此会导致礼乐概念的泛化,甚至以礼代乐。中华文化传统中历朝历代均有依不同仪式类型用乐的理念,从国家到民间都有仪式用乐诉求,周公开创的国家礼乐制度与礼乐文明,成为后世圭臬并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 标签: 礼乐文化 礼乐文明 功能意义 仪式诉求 仪式仪轨礼乐形态 上下相通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基础是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期借鉴西方工业文明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建制。当今人类社会已开始出现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型,音乐教育也必然开始出现转型,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第二次建构。在此转型中,中国音乐教育与中华文明的归复(归属与复兴)以及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具有方向性的问题。因为在新的轴心文明时代如果中国音乐教育不考虑中华礼乐文明的参照,中国音乐教育必然失却自身文明的立足点,乃至迷失自身而成为西方文明音乐教育的肤浅仿效者。同样,在反思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危机的音乐教育之时,西方也在考虑音乐教育建构中文明的归复,正如当今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讨论的兴盛,它是对希腊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返本开新。

  • 标签: 工业社会 生态社会 礼乐文明 实践哲学 轴心时代
  • 简介:戏剧的创作必须包含和满足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和舞台说明三大要素,其中戏剧冲突则是戏剧之魂。一部好的戏剧不仅需要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更需要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贯穿其中。《茶馆》《哈姆雷特》是代表两种文化的经典戏剧创作作品,因此本文以二者为例,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戏剧冲突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其作品中冲突的运用和差异。

  • 标签: 戏剧冲突 《茶馆》 《哈姆雷特》 对比 思考
  • 简介:随着当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全世界各政治、经济、文化主体间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的愿望变得空前强烈而迫切。音乐学研究作为文化研究范畴的一个专门领域,它的当下发展也毫不例外地呈现出这种趋势。鉴于中国在当今世界各领域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西方音乐学界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的音乐学术研究。同时,

  • 标签: 音乐学研究 阐释 男性 冲突 焦虑 性别
  • 简介:总标题为“世界音乐考古大会”的国际音乐考古学会第八届研讨会暨第四届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年会,在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管理办公室和中国音乐学院的资助下,于2012年10月21—25日隆重召开。会议前三天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举行,后两天则移师北京,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主办,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管理办公室协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东亚音乐考古研究所、中国音乐学院承办。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音乐史学会 中国音乐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高等教育区 音乐考古
  • 简介:前言北宋优伶,多如过江之鲫,从当时各种文献记载可以得知①,然而为何只有丁都赛一枝独秀,特别引起后人注意?除了文献数据记载及地下出土文物的发现之外,尚可借着丁都赛在当时的梨园地位,观察出10世纪至12世纪期间,中原汉族与东北契丹之间的关系,他们一方面在民族、政治的冲突中相互对立,另一方面在文化上

  • 标签: 丁都赛 契丹人 民族冲突 文化融合 耶律德光 阿保机
  • 简介:一、孙文明1二胡的音乐特征所谓江南音乐风格是指江、浙一带的民间音乐。其旋律细腻、流畅、柔美、清婉,而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思想情感,具有浓厚的江南生活气息。因为时代生活使作品都具有表达内心世界为主的倾向,因此在二胡演奏风格上形成了具有抒情性的特点。但这抒情又包含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孙文明的抒情富于劳动人民的本色,它更直截了当,带有原始力的;

  • 标签: 美学意蕴 音乐特性 二胡 文明 抒情性 音乐风格
  • 简介:如果说农业文明的艺术从深层看包含对农业文明的礼赞,传达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席华作品表达的显然不是对工业文明的赞美,而是工业文明给人类留下的巨大烦恼。这些烦恼有的表现为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伤害,有的表现为对人类身体的伤害,有的表现为对生命本身的伤害。在席华作品中,伤害几乎无处不在。不要以为席华是工业文明的逆子,恰恰相反,席华对工业文明充满深情。

  • 标签: 桂林花桥 巴别塔 在席 孤独者 生存环境 材质
  • 简介:长期以来,东西方音乐的差异性关系被拟定为“落后”与“先进”的关系,这使得双方不能平等对话。中国、印度、阿拉伯同属东方文明,哲学(包括宗教哲学)与语言是文明精神与思维方式的核心价值所在。在东西方哲学系统关照下,东西音乐本体观、音乐语言观、音乐类型及历史的建构属于不同文明体系中的建构。未来世界音乐的发展,有赖于东西方音乐文明的互识、互动,以对话达到相互认同。

  • 标签: 音乐本体 音乐语言观 音乐类型及历史 东西方哲学 对话
  • 简介:<正>在商业演剧的背景之下,出于市场竞争需要,大多数的文明戏社团不仅借取了海派京剧"连台本戏"的演出形式,还不断地搬演海派京剧"连台本戏"中一些所谓的"淫戏",其主要剧目包括:《刁刘氏》、《果报录》、《双珠球》、《双珠凤》、《文武香球》、《珍珠塔》、《玉蜻蜓》、《三笑》、《珍珠衫》、《武

  • 标签: 双珠球 果报录 民鸣社 演出形式 珍珠衫 玉蜻蜓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中华传统文化“四个讲清楚”的基本要求,将“独特的文化传统”,内涵讲清楚,方能在继承的意义上明确发展方向。中华礼乐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不同历史时期因应礼制仪式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的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乐舞形态与诸种礼制仪式相须为用。

  • 标签: 中华传统文化 礼乐文明 学术研讨会 体系 文化传统 中国特色
  • 简介:粤剧音乐中的“线”,是一个含有多义性的传统术语,沿用至今。我院陆仲任教授在《广东音乐音阶调式探讨》及《广东音乐旋法探讨》(见《学报》总第一期及二、四期)、黄锦培教授在《“粤乐”乙凡线表现的音乐形象》(《学报》总第十一期)以及美国匹兹堡大学荣鸿曾教授的《粤剧板腔的同一性结构成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1983年第二期)中都有所论及。陆、荣两教授更多的是与西洋音乐理论作对比来谈,黄教授又更从“粤乐”的“线”的固有含义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些文章,对我们全面探讨“线”的含义,都很有帮助。我想,彻底弄清了“线”的含义,对探索粤剧音乐(也包括广东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也许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吧。

  • 标签: 旋法 黄教授 美国匹兹堡大学 短调 五度 反线
  • 简介:<正>在我们的祖先使用的原始乐器中,鼓的突出地位不容忽视,见于先秦典籍的鼓类名称,竟多达几十种。如大鼓有县鼓、麻、(?)、(?)等;小鼓有鼙、(?)、料、(?),不一而足,鼍鼓是其中的佼佼者,有史以来一直扮演着一位威严而神秘的角色。

  • 标签: 先秦典籍 突出地位 小鼓 乐器 类名 祖先
  • 简介:一、相位的释义1.相位的一般概念“相位”一词在日常生活中不属于常见词。笔者将各类版本的工具书中关于“相位”(亦可称“位相”)一词的解释进行了归纳,多集中于以下方面:一般意义的“阶段。方面。某个时间段。”;物理学意义的“某一物理量随时间(或空间位置)作正弦变化时,决定该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的数值。”;天文学意义的“月相(指弦月,半月,凸月,满月等)。”等。

  • 标签: 水稻 核心种质 选育 五山丝苗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二十八调”、“六十调”、“八十四调”乃至“一百八十调”,既不是单纯的“调高”,也不是单纯的“调式”,更不是单纯的“调头”,而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在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宫音所在的律高位置即调高。“中国乐理”中的“调高”与“西洋乐理”中的“调高”并无本质区别,基本原理和属性都是一样的,其调高都是十二种。

  • 标签: 调高
  • 简介:音色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之一。然而音色是什么?理论界还未形成统一的明确的认识,本语文从物理、生理、心理等不同角度分析了音色概念的内涵,并通过与音质、发音等相关概念的比较,界定了音乐概念的外延,从而获得了对音色概念的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正确思维的起点。

  • 标签: 音色概念 内涵 多维分析 外涵 音乐
  • 简介:1、引言旋律被称为音乐的表层,其含义不仅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最高声部;旋律不论在音乐的那一个声部,它都能立刻为耳朵所察觉,正如眼睛所看见的物体表面一样。没有和声的旋律全部都是表层,它象绘画没有透视一样。

  • 标签: 器乐作品 斯特拉文斯基 现代作曲家 赋格 钢琴伴奏 德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