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在桂西北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的巴盘山下,有一块硕大的“浮宝石”横躺在田地里。“浮宝石”呈圆形,高九丈许,其上平坦光滑,可作晒谷场。每年壮族传统歌节三月三,青年男女登上石面对唱山歌,玩“碰蛋”游戏,颇为热闹。

  • 标签: 宝石 大化瑶族自治县 传说 桂西北 三月三 歌节
  • 简介:在巴马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山水天生地成,山有山的故事,水有水的传说,譬如“命”字河、“寿”字岩等,山水形象逼真,人在其中,长年观其鬼斧神工之作,修身养性,自得其益。这些自然风光大多与密洛陀开天辟地的传说故事有关。

  • 标签: 大象 修身养性 传说故事 自然风光 山水
  • 简介:和氏在楚国的山中采得一块巨大的玉璞,就去献给楚厉王。厉王让宫中的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厉王把和氏当成骗子,砍了他的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和氏又把玉璞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工鉴定,玉工说:“是石头。”武王又把和氏当成骗子,砍

  • 标签: 韩非子 寓言 讽刺艺术 艺术风格 时代背景
  • 简介:更望湖位于广西隆安县布泉乡、屏山乡与南圩镇交界处,是个季节性天然湖,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吸引着八方游客。据附近山里的老人讲,那里有个美丽的壮族民间传说

  • 标签: 民间传说 隆安县 交界处 季节性
  • 简介:提起镇江金山寺,人们都会想起水漫金山,想起法海和尚。白蛇传说为什么会与法海结缘?为什么会在金山寺展开惊心动魄的水斗?金山其地、法海其人有什么独特之处?白蛇传说对金山寺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探寻。

  • 标签: 金山寺 传说 缘分 合成
  • 简介:《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身份的寓言。它主要叙述了“印刷人”和“公益人”这两个身份“四大工程”的故事,但又不限于此,还同时揭示这些身份背后的“寓意”。富兰克林在自传结构上有效地运用身份认同,把个人身份渗透到民族身份之中,从而使家庭故事升华为民族寓言

  • 标签: 富兰克林 自传 身份 寓言
  • 简介:巴赫金的时空体概念,不仅将叙事中的时间和空间整合起来,而且关注时空与人物和情节的互动,为阐释《马丁·德赛勒》的空间叙事提供了新的角度。《马丁·德赛勒》的时空体表现为19和20世纪之交美国的城市、旅馆和展馆,从而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部资本的寓言:小说的主人公虽然因为从事资本化的空间生产而成功,但他最后因为"空间的恋物癖"而跌入资本的陷阱惨遭失败,表明了作者对作为意识形态的美国梦的虚幻本质的批判立场。

  • 标签: 《马丁·德赛勒》 时空体 资本的寓言
  • 简介:荣获2005年普利策戏剧奖的《怀疑:一则寓言》是新时代下对过去的一次回望。时代是变化的,作者尚利要揭露的问题却长久存在。本文针对该剧的主题思想、情节、主要角色、写作手法等展开进一步分析,力求从创作者角度还原作者写作思路,展现新世纪下美国戏剧的独特风格,并从人性与社会责任层面解读这出精彩戏剧的深刻内涵。

  • 标签: 怀疑 信仰 戏剧 人性
  • 简介:马丁·艾米斯的长篇小说利用启蒙运动以来的主导时间观念--时间的线性、矢量性和不可逆性,将时间的流程倒置过来,使时间的不可逆性成为可逆性,通过戏仿诞生、堕落和拯救的人生模式,构成了对启蒙运动以来线性进步的历史观的质疑;而主人公分成为两部分--"魂灵"与"身体",互不了解与互不统属,这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拉康的分裂的主体观;主人公人生轨迹的倒置又瓦解了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自由"观念;所有这些使整部作品构成了一部质疑现代性的后现代寓言.

  • 标签: 马丁·艾米斯 《时间之箭》 长篇小说 英国 文学评论 启蒙运动
  • 简介:唐璜传说是西方文学中一个永恒的母题,400年来一直被常写不衰。然而关于唐璜传说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一般人都相信唐璜的故事最初源于口头传说,但真正成为后世文学源头的,却是西班牙作家蒂尔索的剧本《塞维亚的荡子》。这个剧本第一次将唐璜这个人物与传说中的故事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第一次塑造出了唐璜这个浪荡子的形象。与此同时,它还为后世以唐璜传说为题材的作品建立起了主要人物的主导性格以及戏剧事件发展的总体模式。

  • 标签: 唐璜传说 起源 蒂尔索 《塞维亚的荡子》
  • 简介:曼德维尔所著曾经引起广泛的争议.本文简要介绍出版历史和基本内容,然后联系斯威夫特、蒲柏、理查逊、菲尔丁和约翰逊等18世纪英国重要作家的著作,探讨产生的影响或引起的反应,从中考察现代资本主义兴起时期文学作品中围绕自由思想和道德问题的讨论.

  • 标签: 《蜜蜂的寓言》 18世纪 英国文学 伯纳德·曼德维尔 自由思想
  • 简介:什维亚的《坠落》一书描述了一个名为“坠落”的小岛上的日常生活。小说延续了什维亚荒诞不经的超现实风格,试图通过一个虚构小岛上居民的处境来表达全人类共同的困境。在小说中,作家巧妙运用了寓言和反讽两种手法:寓言是叙事赖以实现的主要方式,而反讽则是贯穿全文的基调;寓言能让作家影射现实,反讽则揭开了蒙在现实世界上的面纱,在笑声中表达绝望的情感。如何将反讽的语调引入寓言的建构中?这是作家创作这部末世小说时的关注点,也是本文所要力图阐明的问题。

  • 标签: 什维亚 《坠落》 寓言 反讽 末世书写
  • 简介:苏童的《河岸》一改往日创作中的淫靡、凄美格调,而具有了明显的寓言性质。小说实则从表层、深层两个叙事层面上叙述了母亲的缺位和对母亲的寻找,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对苏童的《河岸》进行深度解读。

  • 标签: 寓言 母亲缺位 寻找母亲
  • 简介:语言作为的主题之一把作品中各个相互独立的故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映照的叙事整体.同时,小说借助改编、互文等手段,追溯和调拨华裔男性的语言传统,突显其语言能力,以语言勇士的形象消解主流话语对他们的文化消音,为确立华裔男性的美国文化属性打下基础.

  • 标签: 《中国佬》 华裔美国文学 文化属性 男性风格 语言传统 叙事结构
  • 简介:余华短篇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由不胜任的启蒙者陈先生、庸众许阿三们及傻子来发等三重维度展开非典型启蒙寓言,分别在现实和审美层面展开对启蒙的呼唤和反思,达成对现实世界的双重批判。

  • 标签: 启蒙 寓言 非典型 现实批判
  • 简介:《聊斋志异》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写法也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篇《黑兽》,无论在内容、形式和写法上,都独具特色,与他篇迥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品的正文非常短,只有一百多字,而文后所附的"异史氏曰"却有将近二百字,远远超过正文。二是正文所讲的故事,含寓着某种道理,却不点明,类似于一篇寓言。在"异史氏曰"中,才以精炼的语言点出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 标签: 聊斋志异 语言点 法上 后所 二字 凡物
  • 简介:美国华裔文学通过利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它的文化本源,它涉及到文化范式与话语问题.华裔作家在英语叙事中通过直译与改写的方式,置入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文化符号,增强其文化象征意义,以标识出其文化身份并反映了中西语境动态复杂的整合.

  • 标签: 美国华裔文学 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 改写 利用
  • 简介:《朗读者》叙说了十五岁的德国少年米夏的成长史,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成长小说文本。本文通过解读成长主人公米夏成长的“失位”和“复位”,进而探究隐匿于米夏成长事件之中的深刻的“历史寓言”,并观照了作品对德国成长小说“宏大叙事”传统的承接与超越,以及作品所具有的诗性的艺术品格。

  • 标签: 《朗读者》 成长小说 历史寓言 宏大叙事 米夏 汉娜
  • 简介:神话通过讲述神的行为或事迹,来说明世界的起源和它的现存秩序.本文通过对《圣经》中的创世故事和北美印第安部落起源传说进行对比,来探寻两个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指出Acoma故事更接近部落的实际生活,而《圣经》则带有更多的宗教印迹.

  • 标签: 故事 《圣经》 探寻 神话 跨文化研究 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