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正>《新匈牙利季刊》1979第75期刊登了匈牙利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M·绍博尔奇的一篇题为《匈牙利七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及现实》的综合报告,文章对匈牙利七十年代的文学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概括的总结。作者认为,在过去十年中。匈牙利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已经威信扫地。这种现象有其主观上的原因,例如,作家之间的妒忌等。但主要的客观原因似乎在于,社会现实以及文学所创造和反映的现实出现了复杂的现象,有待于批评界去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而批评家们对于社会主义文学出现的变化的特点和方向,却感到困惑不解。此外,还有一些内在因素,例如“信息爆炸”。那种通晓全部文学史,熟谙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并能够对它们的发展作出全面评价的批评家,几乎寥寥无几。匈牙利七十年代文学的主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

  • 标签: 匈牙利 七十年 文学史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主义批评
  • 简介:明代文学家瞿佑及其《剪灯新话》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却一直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所冷落。直到进入九十年,学者始对这一薄弱地带进行挖掘疏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品之价值与研究成果极不相符的局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绩。

  • 标签: 《剪灯新话》 瞿佑 明代文学 文言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
  • 简介:<正>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烽火中成长的青年作家,都怀着感激的心情谈到过高尔基对他们的精心培育和对他们创作的重大影响。列昂诺夫(1899生)说:“所有我们这一文学家都是从高尔基身边起飞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所有的人都属于高尔基的风格学派”。在整个二十年,高尔基大部分时间都侨居外国。但是他却千方百计同苏联的文学发展保持血肉联系。他订阅大量的苏联文学杂志,同广大作者和读者保持密切的通讯联系,非常仔细地阅读青年作者寄来的作品或手稿。真心实意地向他们叙述自己的

  • 标签: 高尔基 二十年代 作家 文艺思想 新文学 文学发展
  • 简介:<正>本世纪六十年,魁北克文学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诗歌、小说、戏剧、影视等等创作,争妍斗艳,各呈异彩。人们常常把这个时期的魁北克文学,誉为“沸腾文学”、“爆炸文学”,这并非夸大其辞。这种“沸腾”景象,首先表现在创作数量的剧增,每年发表的作品平均比往常增加一倍;其次表现在主题的多样性,现实生活的各种社会问题都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反映,文学创作的“禁区”被彻底打破了;

  • 标签: 魁北克文学 六十年代 文学创作 小说 爆炸文学 争妍斗艳
  • 简介:1930左翼文学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有紧密联系,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但30左翼文学更多是作家们出于像鲁迅所说的"目的都在工农大众"的"为政治"的写作,也是在广义的政治上、立足于政治"原点"之上的写作。它放射出来的真纯、与民众苦难保持深切联系的人性和人道光辉,以及在批判现实中奔涌出来的道德义愤,显示了"为政治"写作的精神风貌。

  • 标签: 政治 为政治的文学 左翼文学
  • 简介:<正>美国有“汽车王国”之称。本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价格低廉的T型汽车发明不久,即投入批量生产,汽车拥有者迅速增多。据统计,早在20末,洛杉矶市就有80万辆汽车,平均每个家庭一辆。30的经济大萧条和40的大战一度延缓汽车的普及。本世纪后半期美国真正进入汽车时代。1954美国人已拥有全世界汽车总数的60%。1960美国69.5%的人开车上下班。伴随着汽车爆炸性增长的是修路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高速公

  • 标签: 《洛丽塔》 汽车 霍尔顿 亨伯特 美国文学 厄普代克
  • 简介:20021月20日至2月3日期间,由纽约"妇女企划与制作中心"和"剧作家视界"联合推出的戏剧在纽约百老汇首轮上演,将麦卡勒斯这位曾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红极一时的美国"神童"女作家重新推上了历史舞台.①该剧由美国当代著名女同性恋作家萨拉·舒尔曼创作,以麦卡勒斯坎坷人生中的一些主要事件和社会关系为线索,同时穿插其作品中的若干场景和对白以表现作家的创作过程和艺术观,有效地达到了人物现实生活及其艺术世界两者有机结合的戏剧效果.

  • 标签: 卡森·麦卡勒斯 20世纪四十年代 小说 文学研究 美国
  • 简介:关于80诗歌精神,已经作为一份遗产在展开讨论,听起来是有点反讽意味的事。说明80诗歌精神在今天可能巳然失去了。在80诗歌运动风起云涌时,就有过两种截然不同的争论和评价,一派说“好得很”,一派说“糟得很”。有人认为这是西方“迷茫的一”、“垮掉的一”在中国的重演,嘲讽得有点像抬举,有人冠之以后现代主义文化掮客等等。我在想,这

  • 标签: 诗歌精神 80年代 “垮掉的一代” 后现代主义 反讽意味 文化掮客
  • 简介:冯至青年时代与德国浪漫传统的关联,一直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视。本文试图进一步准确呈现上述关联的具体构成及其重要特质。在细致分析1920冯至生命历程以及他的大量诗歌与散文创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浪漫传统对早期冯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诗歌艺术层面,更对其精神气质的型塑具有重要作用。冯至与浪漫传统的联系,一方面与他对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传统的自觉继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面对现代性困境对德国浪漫派的批判性吸收有关。大量事实证明,冯至在精神上更接近诺瓦利斯与蒂克而非施莱格尔兄弟及克莱斯特等人,他更强调自然与精神的同一性这一浪漫美学的维度。

  • 标签: 冯至 德国浪漫精神 同一性
  • 简介:"漫游"是一种人类对于生命诗意生存境界的追思过程,是不安于现实的灵魂的追寻存在意义的生命律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的诗意生存浪漫主义者沈从文、徐、无名氏和冯至都表现出了富于个性的生命漫游特征。他们的精神漫游形迹和作为其载体的文学文本,一同成为奉献于读者的诗意风景。

  • 标签: “诗意生存” 浪漫主义 漫游 生命价值
  • 简介:新新闻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学体裁.它在报道真人真事时,融入了小说的写作技巧.它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传统新闻报道所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提出挑战.它的出现与六十年美国文化息息相关.这一时期进行的越南战争为新新闻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在越战题材的小说中采用新新闻主义手法使作家们得以更深刻地反映一场不同于传统小说描绘的战争,更准确地把握越南战争的本质.

  • 标签: 传统小说 新文学 作家 人物 新新闻主义 描绘
  • 简介:老电影总是会激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如普希金诗言:“过去了的一切,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本文拟从20世纪50爱情题材电影中,了解新中国头十年间的婚恋风情。通过这些影片,同样可以观察20世纪50的婚恋观念,及艺术想象中的心理真实。

  • 标签: 老电影 20世纪50年代 爱情题材 婚恋观念
  • 简介:20世纪30的中国文学主要由现代小说五大家、左翼文学、京派文学、新感觉派文学构成,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难能可贵地展现出多种文学思潮齐头并进,多个文学流派积极对峙与互渗的态势。本文就当代作家的创作多元化及繁荣发展进行述评,并着重探讨了在这一时期不同作家文学创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 标签: 20世纪 30年代 小说 述评
  • 简介:小说的语言和诗歌的语言有很大区别,但在其语言立场背后,都隐含着可以相互沟通和比较的意识形态和人的生存状况。拉美的新小说和中国90诗歌写作的共同点在于:其创作者自觉地意识到了语言改革对于更贴切地表达或象征他们自己的时代和心灵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在理论表达中的分歧,并不能掩盖他们对现实的认知和感受的相似性。而在具体创作中,作者们却不知不觉地在违背或遵循着,滞后或超越于他们的主观的理性的认识,体现在创作细节中的无意识也许真正泄露了他们的生存境遇,但不管怎样,拉美新小说家和中国的当代诗人们的宣言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相同的挣脱和追寻。

  • 标签: 新小说 追寻 诗歌 生存境遇 当代 诗人
  • 简介:美国文学史叙述中有许多“既定说法”。特别是叙述19世纪60之前的美国文学,对这一文学现象的起点,殖民文学和独立革命文学的地位和功能、超验主义文学等的描述,似乎已有定论。然而,在全球化日趋发展、文化接触、交融和冲撞日益频繁的世纪之交,很有必要从文化、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角度加以重新审视。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美国文学、乃至美国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对于研究中美思想、文化和文学的交流和冲撞,将提出很多新的课题。

  • 标签: 美国文学 美国文学史 文化-历史研究
  • 简介:孙犁20世纪40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产生,其建构的过程和意义都显示了强烈的革命意识形态。孙犁以"落后""先进"的革命话语将女性纳入到宏大历史叙事中,并标明其形象的塑造重在指向革命而非人性、人情。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动作家不断调整、重构女性形象,以女性建构民族国家叙事,表现出孙犁追随革命的姿态。女性审美与革命话语间的冲突致使作家的艺术构成逐渐与主流文学产生裂隙,注定了孙犁被"边缘化"的命运。

  • 标签: 女性 革命 孙犁
  • 简介:<正>三十年前的那个秋天,我的胸前多了一枚大学校徽,白地红字,很惹人眼目。虽然有点张扬,但上大学在当时的确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我们高中毕业班六十余人,只有六人考上了大学。我的文科成绩排在全校第三名,因此毫不犹豫填报了外省的一所大学,结果惨遭滑档。后来我才知道,很多大学刚刚恢复,招生名额非常有限。这样,我和班里另外两名女同学走进了同

  • 标签: 十年 招生名额 女同学 三十岁 高山下的花环 文学期刊
  • 简介:世纪末时,有恐慌与恐惧一说;如今,十年已过,蓦然回首,有笑有哭,或平静,或激荡,意味无尽。这十年,也许值得铭记,也许,就是一段简单时光,但面对生命,亦颇可记录。"我的十年",《名作欣赏》敬邀文艺界先锋人物各自抒写各自十年。议叙皆可,图说亦好,或以个人阅读史进入,亦未尝不是一个好角度,三五千字不长,七八百字不短,我们希望,以一思想者个体之视角,透射一个时代的精神演进。上一期,陈家琪先生回忆了2002岁末到2003初的一段经历,岁月点滴,或个人,或社会,既是"beset",又是"worst",个体的切身经验与浓郁的时代气息融合在一起,感慨之余,启人省思。本期,又是别样的一种形式——诗史,梁归智先生以此再现了他的十年。更多还原

  • 标签: 蓦然回首 周汝昌 石头记 《名作欣赏》 十年 蒋子龙
  • 简介:动画作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作品,在20世纪90,日本的动画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给中国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一出现便引发了国民的追捧浪潮。本文针对20世纪90的日本电视动画片制作的相关技巧,去探寻动画中的视听语言所带给我们的别样魅力。

  • 标签: 动画作品 视听语言 日本电视动画片 制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