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许多管理者常常在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把人力变为资本,让企业愿景得以实现”是比较有概括性的答案。因为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惊人的创新能力。换句话说,假设企业拥有一百位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把“1个脑袋+99双手”变为“100个脑袋+100双手”。

  • 标签: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本 企业愿景 创新能力 发展潜力 最终目标
  • 简介:井上靖李德纯短篇小说是作家才华的角逐,也是作家思想才能和艺术才华的直接较量,需要作家在容量有限的篇幅中,发挥极高的提炼能力和创作才华。述犹不及,任何偏颇和失当都会损伤作品,因此,对人物塑造和生活哲理的揭示上,不能单靠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和矛盾冲突的层...

  • 标签: 井上靖 大众文学 纯文学 艺术风格 “中间小说” 历史小说
  • 简介:<正>1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作家观看大师的画,艺术家阅览宏篇巨著,都同样有益。2光有才能不够,必须兼有鉴赏力。在几乎所有佛兰德斯画派的画里我都看出才能,鉴赏力呢,沒有找到。3才能模倣自然;鉴赏力教人选择;可是比之矫饰,我较喜欢村野;我愿意拿十幅瓦杜的画换取一幅德尼哀的。我喜欢维吉尔胜过封代尼尔,而我更爱德奥克利特过于他们两个,德奥克利特沒有维吉尔的优雅,他却真实得多,又远胜封代尼尔

  • 标签: 艺术家 佛兰德斯画派 作品 素描 绘画 伦勃朗
  • 简介:阮忠著20万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定价:5.60元。共分5章,即:庄子篇、格调篇、章法篇、人物篇、言意篇,构成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作者有意识地在庄子研究领域另辟蹊径,使该书从创作的角度切入,在庄子散文的创作生成、散文的篇章结构形式和造句用字之法、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意蕴、寓言的言与意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创作论 庄子研究 言意 人物形象 篇章结构 人物篇
  • 简介:贝尔提出的"文化矛盾"实质是要求证资本主义体制原有的合理和合法性.从文化的角度说,资本主义精神实质就是一种强调个人的自立、自律、自由.这也是文化资本主义的要旨所在.但是在当代条件下,这种个人自由的观念却遭遇到了挑战,其原因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本身,并由此导致了"自由"的悖论.

  • 标签: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丹尼尔·贝尔 个人自由 文化活动 价值观念
  • 简介:许总著,50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文史哲大系"第83种)。定价:新台币580元。本书是迄今第一部对唐诗体派加以系统研究的专著,既在宏观上建构了唐诗体派理论,又在微观上对各种类型的体派进行具体辨析,在唐

  • 标签: 唐诗 诗体 系统研究 文史哲 定价 建构
  • 简介:<正>中国有许多关于超自然生物的故事和传说。这些超自然生物具有动物的外形,化作美女诱惑人间的年轻人。其中最多的是狐,有时是鼬或獾,总之是一些与亡灵和阴曹地府之神有关的动物。然而,它们也可能是一些水生动物,诸如出没于中国的江河湖沼的鱼、龟或水蛇等。在所有水精化作美女迷人的故事中,有一则故事在中国和远东流传得最广,此即《白蛇传》。

  • 标签: 白蛇传 民间故事 冯梦龙 爱情 警世通言 妻子
  • 简介:<正>比较文艺学与其它文学理论和具体的历史的研究文学的方法一起,是文艺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具体的历史的研究法所研究的主要对象照例是一种具有自己內部继承性联系的个别民族的文学;与这种研究方法不同,比较文艺学首先对两种或几种民族文学在它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加以历史的比较研究,从而探明制约

  • 标签: 比较研究 民族文学 文学现象 文学研究 俄罗斯文学 比较文艺学
  • 简介:<正>莫泊桑(1850——1893),这个被誉为“短篇之王”的文坛流星,虽然在文坛上痛苦地一闪而过,然而这颗流星所放射的光却是那样的耀眼。如果我们对其中短篇小说作一整体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着一个独特的情韵系统,即“悲怆而凄然”。然而,在我们体味到这一情韵时,不禁要思索:在莫泊桑的小说里为何见不着明快乐观的基调呢?为何作家的字字珠玑却谱就为一种悲怆凄然的情韵呢?笔者拟在本文中对这种情韵及其成因作一探讨。在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抗战激情与伤感,小人物的痛苦,金钱社会里人情世态的变异,爱情婚娴的畸型、幻灭等等,令读者心中感到一种抑郁。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在其作品中,凄然与得意,悲与喜相交相融,而以凄然,悲泣占据情感领域,形成一股巨大的情感上的冲击波。由此,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情韵便由其情感领域中的几种情绪元素总构为一个“悲怆而凄然”的系统。而构成这一情韵

  • 标签: 小人物 中短篇小说 作品 人情世态 莫泊桑 爱情婚姻
  • 简介:当今日本文学消费市场上,存在着一种“村上春树现象”。所谓“村上春树现象”,内涵有三:其一,村上春树自登上文坛以来,迄今的作品部部畅销,且每部作品长销不衰;其二,村上春树的读者、崇拜者大多紧紧追随村上春树的创作,从处女作《听风歌》①一直尾随至村上春树的...

  • 标签: 村上春树 小说 主人公 《挪威的森林》 “自我治疗” 战后日本文学
  • 简介:“文学作品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姚斯《走向接受美学》,引自陈厚诚、王宁《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文学作品“像一部管弦乐谱”,这个比喻形象地阐发了文学接受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宋代 柳永 作品评论 《乐章集》
  • 简介:<正>蒲宁,一个生在俄罗斯,长在俄罗斯,客死于异域的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背负着流浪者的沉重十字架,走完了他那漫长而又苦涩的人生之路。一、孤独、多舛的人生之路伊凡·阿列克塞耶维奇·蒲宁于1870年10月22日出生在俄国沃龙涅什省叶列茨县的一个败落的贵族之家。祖上有不少人在沙俄时代做过官,特别是十九世纪初叶,这个家庭为俄国文学输送了两位大诗人:安娜·蒲宁娜、瓦西里·茹科夫。早在蒲宁出生前的农奴制改革之前,这个大家庭的主人、蒲宁的祖父就是一个相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人生之路 批判现实主义 高尔基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农村
  • 简介:以色列女性文学徐新很难想象,以色列文坛若是没有德沃拉·巴农、李·戈尔德伯格、拉结、那胡迪特·亨德尔、阿玛莉亚·卡哈娜一卡蒙、达丽亚·拉维科维奇、哈娜·巴脊萨哈尔、奥莱·卡斯特尔一布鲁姆、玛娅·本杰娜诺等为代表的女作家群体会是什么样一番景象。这些尤如...

  • 标签: 女性文学 女性作家 集体意识 女性的自我意识 女作家 犹太民族
  • 简介:<正>无赖派是日本战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特异的文学流派。近年来一些无赖派作家(如太宰治)所写的作品在我国翻译出版,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响。为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无赖派文学的诞生、特点和价值加以全面探讨。

  • 标签: 翻译出版 无赖派 实际生活 太宰治 中英 日本战后
  • 简介:作者:房日晰19.6万字三秦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定价6.00元。著者力图以新的观点和角度,审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全书由体分、综合、比较三大部分组成。分体分别论述了李白的五律、五绝、七律、七绝、七古、古风的艺术特征;综合分别论述了李白诗歌意象跳跃、美的形态、风格、语言、感情表现的特点等;比较就诗人个别诗句与杜诗比较,检讨了李杜诗不同影响的原因。另有附录五篇,分别

  • 标签: 李白诗歌 艺术论 李杜 出版定价 三秦出版社 李翰林集
  • 简介:海明威小说中曲一类人物形象被学界称为“准则英雄”或“硬汉子”。“准则英雄”概念被普遍地解释为一种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而实际上“准则英雄”不是一个个体概念,而是一个群体概念,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只是它的表象,其本质应该是一种悲观的世界观和一种审美的生存信念。海明威的四大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堪称“准则英雄”的人生四部曲,它通过四位相应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价值追求,清晰地依次展示了“准则英雄”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完整地勾画出“准则英雄”的成长轨迹,从而再现了这种世界观和生存信念的建构历程。

  • 标签: 海明威 准则英雄 世界观 生存信念
  • 简介: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坡诗实不以锻炼为工,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此其独绝也。”这段话准确地抓住了苏诗“爽利灵动”的特色。

  • 标签: 苏轼 爽利灵动 诗歌 艺术风格 中国 宋朝
  • 简介:<正>英国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Trollope,1815-1882)的《自传》写得快不快?全书完稿于1876年4月中旬,费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跟他平时写小说的速度差不多快。同年他留给儿子亨利·特罗洛普一封信,要儿子等他去世之后再拆信。信中说,“附在这里的是我一生的回忆录,我希望你把它作为我送给你的礼物收下。我的用意是在我去世之后将其出版,并由你编辑。……是否作些删节或删节什么内容,由你决定。但是,我不希望加进

  • 标签: 讽刺小说 萨克雷 狄更斯 乔治·爱略特 英国小说 小说家
  • 简介:作为小说家和艺术批评家的马尔罗沉醉于“想像中的博物馆”,沉醉于艺术形式永恒的不朽。古往今来的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在作家笔下变换为超时间性的形式,获得了新的价值和意义。成为揭示命运、改造现实、超越人类状况的有效途径。尽管小说创作的材料是文字,马尔罗却用语言文字缔造了与绘画作品相媲美的视觉效果和美学意义。他的小说文本超越了文字的界限,在同绘画形式的参照和对话中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因而创造了一个包含丰富哲学、美学和道德思想的艺术小说的类型。

  • 标签: 人的状况 想像中的博物馆 艺术变换视觉效果 美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