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止一次地在自己的批评实践中提出"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它被中国马列文论界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核心命题来对待,并被界定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法和批评标准。尽管批评方法和批评标准有一定关系,但二者在根本上还不是一回事。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命题很少出现在马恩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美学研究中,无论是在第二国际、俄苏,还是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视野中,这都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但这一命题在中国当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论 批评方法 批评标准 中国文论 文论界 美学观点
  • 简介:<正>《群言》(1993年第6期)秦海《没见过》一文中指出:长期以来,我们有一种传统,文章的观点,特别是小人物的文章的观点,必须有出处,具体讲,必须能从经典著作中找到根据,或者是现在当政的权力显赫的人物讲过的,不然,先不看你的观点如何,只要是“没见过”的,便谈虎色变,便噤若寒

  • 标签: 观点 小人物 经典著作 写文章 明文规定 圣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艺术典型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说从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关于艺术典型的争论都是在肯定艺术典型的前提下进行的,争论的内容只是如何认识它的一些具体问题,那么,自80年代中期以来,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在一些刊物上相继出现了否定艺术典型的种种观点,并对创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不少中青年作家不屑于创造艺术典型.这个新情况是应当引起重视的.

  • 标签: 艺术典型 塑造典型 类型化 典型性格 艺术形象 新现实主义
  • 简介:余上沅与梁实秋都是20世纪20年代"国剧运动"的倡导者,在译介《莎士比亚全集》问题上,他们既有共识,也有意见相左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对戏剧的本质、中西戏剧的融合、戏剧的地位等方面的认识异同。

  • 标签: 余上沅 梁实秋 《莎士比亚全集》
  • 简介:<正>阿Q典型研究已经有七十年丰富曲折的历程,由于典型创造的深刻性独特性,由于典型研究的艰难性、长期性以及众多研究者探讨的热情,以致形成了热烈、持久的众说纷纷、相互辩难的局面;这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从而对于文学理论建设也产生了促进作用。

  • 标签: 阿Q 精神胜利法 心理内涵 西方理论 心理学原理 生理
  • 简介:<正>马克思曾提出过人的异化问题。对此,西方某些人,抬高马克思早期著作,贬低马克思成熟时期著作,制造所谓“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对立;苏联、东欧某些人,则用马克思成熟时期著作否定早期著作,认为异化说是马克思不成熟的表现,成熟后已抛弃了异化等概念,似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应该讲什么异化、人性、人道主义等问题的。目前我国一些人也持有类似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性异化 两个马克思 青年马克思 人道主义 成熟时期
  • 简介:<正>王忍之在《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解放日报》90年2月17日)一文中指出:对已经提出来的自由化观点的批判,要连续不断地搞几年,不仅要写文章,出小册子,还要有专著,并且要体现到文科教材里面去。新教材应该体现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的统一,应该有战斗性。对种种错误观点的批判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对于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自由化观点,要批判,

  • 标签: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理论观点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四项基本原则 不同方法 批判
  • 简介:这个题目的意图很清楚: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批评,换句话说,是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自我批评,是对女性主义批评所做的自我限制。我们不能以为我们曾经受到不公正的限制就变得不需要任何限制,曾经遭到过多的约束就变得不需要任何约束,尤其是自我约束。一个愤怒的和受压抑的人最有可能的是再度不公正地去压制别人或别种声音。导致另外一种精神上和思想上的黑暗降临。所以我主张——不只在女性主义批评这个问题上——

  • 标签: 女性主义批评 莎士比亚 相矛盾 优秀的文学作品 女权主义 性别差异
  • 简介:苏李之争发生在词功能嬗变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北宋中后期,其本质是词学家面临词学变局而表现出来的迷惑以及各种观念的交锋。作为一种诗乐结合的综合性文体,词的发展趋势是音乐功能的不断下降与文学、社会功能的不断增强。李清照的观点代表了对词音乐性的坚守,苏轼的观点代表了词文学性、社会性增强的趋势。两家的观点在相互对立的同时又表现出融合的趋势,并从不同方向推动了词的完善与发展。

  • 标签: 苏轼 李清照 词的功能 乐本位 诗本位
  • 简介:忽然来谈文学教育,自觉十分僭越。我缺乏谈这问题的资本,既不具备理性的文科教育的知识,也没有身历的实际体验。我没有受过正规有序的学校教育。说来可怜,只插班读过一个学期的初中和一个学期的高中,而且心不在焉地读得很呀呀呜。我是从家塾和自学求取知识的,是未经“三考出身”的野路子。所谓家塾,不是旧式培养蒙童的规模颇像学校的私塾,

  • 标签: 文学教育 文科教育 学校教育 知识 高中 自学
  • 简介:本文以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的思考为题,从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落实的有效策略两方面展开论述,寻求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的合理途径。

  • 标签: 初中 美术教育 健康心理教育
  • 简介:<正>《文化报》“社会热点”栏目《自杀成为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一文报道:北京市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公布:每年全国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占15—34岁人群死因首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名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

  • 标签: 自杀未遂 改革走向 样本总数 调查分析报告 干预中心 教育改革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方兴未艾,时代呼唤国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受到更多关注。国学能培养人以德为先、正人正己的人格,与仁爱共济、立己立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价值观自信,塑造以理节欲的性情,平衡人生观,培养理想人格。中国文化中的礼仪和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教育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高校应积极推动中国国学研究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整个社会基于民族文化知识的认可和自信。

  • 标签: 国学 教育 研究
  • 简介:  演讲人:周国平  地点:四川大学  现场实录  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价值  我今天的讲演题目是《人文精神与教育》,因为在座的都是大学生和研究生,面对同学们,我想从人文精神的角度着重谈一谈我对教育的理解.……

  • 标签: 人文精神教育
  • 简介:客观地讲,现今学术界涉及艺术史学、艺术理论、美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文章与书籍详尽而且系统。这些有关艺术现象、观念动机、传统与现代艺术比较、艺术走向等诸多方面的探讨开展得深入而全面。同样,有关教育学、教学方法论、现代教学论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全面而彻底。而搭建艺术和艺术教育之间桥梁的、正面的、建设性的重要著述却较少出现。当代中国艺术教育和现当代艺术二者径渭分明,如同两条平行的轨道,有意无意地永不交汇。一方面,关于艺术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艺术的哲学方法论、艺术自律与发展、艺术形式与功能的拓展等形而上思考层面上;另一方面,关于艺术教育方面的书籍多停留在技法、技能、教育教学体系实施等形而下层面上。

  • 标签: 艺术教育 学院 教育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论 现代教学论 哲学方法论
  • 简介:吴晓东在《北京大学学报》2003/5如题一文中指出:一直困惑着我的一个忧虑是:这些年来,大学里的文学教育随着学院化和体制化过程的日益加剧而越来越有走向“知识论”和“制度化”的倾向。我们往往更喜欢相信一系列本土的尤其是西方的宏大理论体系,喜欢建构一个个的知识论视野,但是文学中

  • 标签: 吴晓东 《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 大学 知识论 制度化 学院化
  • 简介:摘要社区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也是社区文化的一个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来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对于当前社区的和谐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 标签: 社区音乐教育 实践 意义
  • 简介:“一门心思跟学校较劲,几乎所有作品都揭教育伤疤.放眼天下作家,唯罗伟章而已!曾经是中学教师,却甘当师门‘叛徒’。这部处女长篇,透露为何恨之深。”这是《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4期对《磨尖掐尖》的导读文字。这段文字具有明显的广告性质,这是一眼可以看出的。

  • 标签: 教育题材 系列小说 长篇小说 中学教师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