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超越词汇:一门思维如何构建意义的新科学》一书做了内容概述和简评。首先介绍了该书的写作背景,其次对各章内容做了概述,最后从学术上的主要贡献及对科研和教学的启示两个方面做了简要评述。

  • 标签: 思维 语言 意义 世界
  • 简介: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英·帕默尔)。语言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既是一种空间存在,又是一种时间存在。不同民族的时空观在其文化表象上都有充分的体现。西方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而且尤其注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

  • 标签: 语言 文化影响 汉语 文言文
  • 简介:华语文教育走过漫长的历史,一百年来经过艰苦的转型走上了正道,但还背着沉重的包袱:文言为上、文学为佳、文本为限、文道结合,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生活的差异,不同的华人地区也有一些特殊问题。华语文教学语言有方言、通语和双语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为了更好地为华人社会服务,发展华语文教育,宜求同存异,寻求柔性规范,取长补短,建设和谐多彩的语言生活。

  • 标签: 华人社会 华语文 教学
  • 简介:文章针对第二语言教学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普遍的现象——语言单位的忽略所导致的交流障碍,强调了语言单位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语言单位语言存储、语言输入、语言输出等方面剖析了语言单位在话语交际中的流动规律及如何训练把握这一规律。

  • 标签: 语言单位 语言存储 语言输出 语言输入
  • 简介:汉字是大文明中硕果仅存的"象形"系统文字,对思维及其表述有深刻影响。以表意为第一属性的汉字常是多义的,且高度稳定;其隐性语义网络的存在使文学词语组合灵变、语序相对自由,能生成独到的韵味和意境。本文以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诗词文句为例,展示艺术表现上其他语种难以企及之优长,认识其弥足珍贵的文化价值。此外,古代文人心目中,字几乎词语等同,《文心雕龙·练字》所论即修辞相关,亦可从一个侧面印证汉字运用的特点。

  • 标签: 汉字 象形为先 隐性语义 语序 《文心雕龙·练字》
  • 简介:人们在讨论明晰语言模糊语言的选择之时,往往喜欢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考虑选择哪一种更好。其实,人们在表达某一个意思的时候,并不都只能是在明晰模糊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相反,常常是把明晰语言模糊语言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即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时候,往往上文使用模糊语言,下文则使用明晰语言,从而使模糊语言明晰语言达到互补的功效。例如:

  • 标签: 模糊语言 明晰 语言环境 意思
  • 简介:网络语言具有鲜明的原创性和自发性等特征。一方面,网络语言由于其原创性,丰富了主要包括网民在内的人群进行交流的语言手段,提高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效率并增加了其多样性。但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也因为它的自发性,因此几乎没有任何规制可言,具有非常明显的不规范性。文章即从分析网络语言给传统汉语语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并据此提出对其进行规制的具体建议。

  • 标签: 网络语言 传统汉语 语言
  • 简介:二、分清词义的轻重有些同义词虽然指的是同一事物,但是在表现该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轻重的差别,因此在使用这类同义词的时候,不能随意替代,该轻的要轻,该重的要重,从而使语言表达肪切而有分寸。

  • 标签: 同义词 词义 语言表达 汉语 语境 写作
  • 简介:本文认为汉语研究如果能把视角扩大一些,看看其他语言特别是亲属语言的特点,做些语言间的比较,就会发掘出单个语言研究所看不到的特点和规律。文中还举例说明如何从跨语言视角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以及验证已有的认识。

  • 标签: 跨语言 反观 验证 解释 藏缅语 汉语
  • 简介:文章认为:人类语言的共性支持人类“非洲单一起源说”。人类语言最初的表达就是“指称-陈述”的分化。从语法的角度看也就是本体名词和实义动词的分化。人类最初的表达形式(指称-陈述)、思维形式(本体一属性)和逻辑形式(主词-谓词)是高度一致、三位一体的。因此,根据人类基本的思维形式和逻辑形式,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一种只有本体名词和相应的实义动词的语言。其他语法成分都是后起的。古代汉语是一种较为接近人类语言初期状态的语言。它的基本语法形式与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是高度一致的。相对于迄今为止建立在以印欧语为主要事实基础的、以“分”为主要特点的语法学,我们似可建立一种以古代汉语为主要事实基础、以“合”为主要特点的语法学。

  • 标签: 语言起源 古代汉语 中国特色语言学
  • 简介:《老人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品的突出之处就是其表现出来的独特语言风格。海明威以'硬汉'著称,其写作的语言风格也随之形成了简洁凝练的'冰山'风格。在《老人海》这部小说中,海明威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内涵,同时用反复和多变的语言把硬汉的柔情和悲凉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 标签: 老人与海语言 视角老人与海 认知语言学
  • 简介:语言变异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言语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修辞学、风格学、语用学,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语言变异研究》立足于社会语言学,广泛吸收中外研究成果,锐意进取,对语言的本质、语言变异理论和语言变异研究方法论等三个方面都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有新的突破开拓.

  • 标签: 语言变异 语言本质 变异理论 网络系统 方法论
  • 简介:“汉语语言学期刊应用语言学发展论坛”于2016年12月10~12日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召开。论坛围绕如何通过汉语语言学期刊促进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汉语语言学期刊如何面对新媒体挑战、期刊评价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汉语语言学、汉语应用语言学发展等论题安排了主题发言;在专题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交流了各自的办刊经验,对当前汉语语言学期刊界以及期刊评价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反思,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提出,为了应对国际汉语教学持续走热而汉语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局面,要学习前人、外语界和外国的经验,做好汉语应用语言学基础研究;汉语语言学期刊要担负起服务国际汉语教学、振兴汉语应用语言学的使命;要结合各刊实际办刊,办刊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开阔的视野和胸襟;国际汉语教学界应该和外语教学界加强交流合作;在新的形势下,要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来促进汉语语言学期刊的发展;期刊评价要改变只有定量、罔顾定性,过分看重影响因子、导致语言学期刊“同质化”①等问题。

  • 标签: 国际汉语教学 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期刊 汉语 评价
  • 简介:语言之所以成为资源,是因为语言有文化、经济等价值.语言资源由词汇和规则构成,主要分为自然语言资源、衍生语言资源两种.厘清语言资源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提高语言学研究的学术地位,凸显语言学研究的社会应用价值.

  • 标签: 语言资源 内涵 外延 意义
  • 简介: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语言政策问题.本文提出的“语言认同过程”理论把语言认同分解为个人多重身份库、个人语码库和身份语码匹配过程,并认为,语码的学习、储存、和使用需要与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认同相匹配.根据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对华语的认同有别于非华裔学生对国际汉语的认同,因此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对象有重大的认知差别.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身份认同困惑,提出相应的华语教育理念、华语教学法、华语教材编写和华语教师培养方法,以期解决华裔学生华语学习中的认同问题,达到华人身份华语语码的有机匹配.

  • 标签: 华语教育 国际汉语教育 语言认同 传承语 身份
  • 简介:语言的背后是思维,但各民族的思维并不完全一样,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语言文字是按照民族的思维方式创造的。它适应并加强民族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以思维的普遍功能为基础,同时又显示出思维的特殊取向。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相互映照,故研究二者的关系,会深化对这两个方面的了解。

  • 标签: 意象思维 思维方式 汉语 汉字 语言文字 各民族
  • 简介:文学语言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是作者的意图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是通过读者的阅读被接受的。所以,文学作品就是文学语言(书面文字)的连缀。社会生活一直在发展,社会交际的最重要工具——语言,必然地,也随其发展。文学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变化也是自然的了。而“新变”,它的应有之义即不包含“旧变”,因为“旧变”过程

  • 标签: 文学语言 文学作品 文学创作 新变语言 作家
  • 简介:<正>怎样才能算学好数理化呢?对所学数理化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敏捷、准确地接受,并能很快地通过联想、辨别、选择、判断、记忆,而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东西去分析和解决数理化上的一些问题。要学好数理化,必须在快、准、活三个字上下功夫。数理化基础知识的积累,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当然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不能否认,一般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对正确理解数理化的概念、题意,对写数理化实验报告,以及做推理题和证明题时进行语言

  • 标签: 数理化 语言能力 学生答题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阅读能力
  • 简介:“模糊概念”或“模糊语词”往往被人们视为贬义词,好象公文写作无缘,因为公文使用概念和对概念的表述要求高度准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公文写作中离不开模糊概念和模糊语词。“模糊”“准确”并不相悖。

  • 标签: 模糊语 语词 公文语言 准确 公文写作 模糊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