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寻乌方言的调查发现寻乌方言中有丰富的体标记,本文简单梳理了普通话中体标记词的演变过程,并主要分析与普通话“着”、“”、“过”相对应的寻乌方言中的“稳”、“”、“过”的用法。

  • 标签: 寻乌方言 体标记
  • 简介:现代苏北江淮官话里普遍存在着部分中古阴声韵字今读韵母m尾现象。这些字主要来自中古遇摄、流摄和果摄,其中以遇摄居多。在实读中这种m尾表现出双唇闭合、鼻音色彩不太明显的发音特征,m尾的韵母所占据的位置恰是传统记录的当地音系中的U和Y。究其原因是当地音系内部正在进行的元音推链式高化(Э→0→u)和同化音变。元音推链高化引起本来已经是高元音的u被迫高顶出位,并同化带动同样是高元音的Y高顶出位。U和Y高顶出位首先表现为擦化,进而发生鼻音化,最终带上m尾。

  • 标签: 江淮官话 阴声韵 m尾 高化 同化 擦化
  • 简介:元人陶宗仪在其《南村辍耕录》中收有元达达曲31种,由于演奏技法和演唱方式的特殊,更由于胡汉语言之间的隔阂,对这些曲目名称的释读已成为相当困难的事情,因而学术界很少有人涉足这一领域.惟见乌兰杰《元代达达乐曲考》一文有过考述,然其文对陶氏所曲目未能全面考索,已考释之名目亦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依据大量历史文献,对这31种曲目逐一细致考索,以期推动该项研究.

  • 标签: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达达曲
  • 简介:摘要实词虚化是汉语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体现汉语词汇、语法的重要规律。基于汉语中实词虚化的重要背景,本文着重分析“”由最初的实词义向虚词义的过渡过程。

  • 标签: 实词虚化 本义 引申义
  • 简介:摘要“X哭(爆)”格式在网络上兴起并广泛流行于现实生活中。它是一种述程式结构。“X”作述语。“哭(爆)”作程度补语。本文首先分析“X哭(爆)”与“X1哭(爆)”格式的不同。再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角度探析“X哭(爆)”格式流行起来的原因。

  • 标签: X哭(爆)了 流行机制
  • 简介:时体研究可采用“剥离法”确定“时体”的本质功能,并可设置基础语境认识“时体”。对应不同的形式层次,有不同宽度的时体,不能以附着于动词或句子而简单决定“动相”与“事相“。“完句”等因素剥离后,显现“”的本质功能:“1”应是动作的“完成”,而非“实现”;“2”是“说话时为止的新情况实现”。某些“体”中含有主体性关注,应可分离出“样貌”(Posture)因素。

  • 标签: 时体 事相 动相 完成体 “剥离法”
  • 简介:否定副词“没有”作用于核心谓语层面,而“2”作用于句子层面,“2”的作用范围大于“没有”的作用范围。只要能改变内层“没有VP”的性质特征,使之和外层“2”的功能相适应,二者就能共现。句式具有完型特征,因此事件的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到否定副词“没有”和“2”的共现。

  • 标签: “没有” “了2” 共现 功能的层次性
  • 简介:事件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状态,再到又一状态的连续或过递变化过程。一个完整事件可以切分为活动起始、活动持续、活动终结、遗留状态起始和遗留状态持续五个前后相继的事态。""可以标示活动起始、活动终结或遗留状态起始事态,"着"可以标示活动持续或遗留状态持续事态。存现构式中存现动词跟""或"着"的共现与动词内在过程特征有对应关系。具有"起始"过递"持续"或"持续"过递"终结"特征的呈现或附着动词在存现构式中跟""和"着"都能共现。""、"着"可替换的存现句在反映事件过程的事态特征上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语义、句法、语用和语篇中都有所反映。

  • 标签: 事件过程 存现构式 "了" "着" "着"替换 认知解释
  • 简介:摘要本文以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和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泰国留学生含虚词“”的语料为研究材料,分别整理和统计初、中、高各阶段泰国学生使用虚词“”的使用频率和所产生的偏误类型,总结偏误规律和习得状况,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 标签: 泰国学生 虚词&ldquo 了&rdquo 偏误规律 教学策略
  • 简介:同源词研究不仅是探求汉语词汇系统的需要,它在语文性辞书对于一些相关词语的义项分列、准确释义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避免我们在义项分列、词义解释时的主观性,使我们顺利找到词形、词音、词义变化的理据。论文结合""、"阑单"、"郎当"、"龙钟"、"潦倒"、"落拓"这一组同源词,谈谈《汉语大词典》存在的相关问题。

  • 标签: 同源词 语文辞书 义项分列 释义
  • 简介:摘要本文以暨南大学中介语语料库和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泰国留学生含虚词“”的语料为研究材料,分别整理和统计初、中、高各阶段泰国学生使用虚词“”的使用频率和所产生的偏误类型,总结偏误规律和习得状况,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 标签: 泰国学生 虚词&ldquo 了&rdquo 偏误规律 教学策略
  • 简介:学者们对现代汉语句尾“”的语法意义有不同看法。日语动词的存续体表示动作或行为所造成的状态、所形成的结果还保留着。通过对日语动词存续体译成带句尾“”的句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汉语句尾“”的特性,并得出一个与已有观点不同的结论。

  • 标签: 句尾“了” 日语动词存续体 发生 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