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了关于高强间歇训练与肥胖大学生方面的2013——2018年的共27篇文献,分别从什么是高强间歇训练,高强间歇训练的安全性,大学生肥胖人群的现状,高强间歇训练在大学生肥胖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四个方面综述高强间歇训练对于肥胖大学生的影响。结论:高强间歇训练对于普通肥胖或超重大学生人群在减脂、增进身体健康方面是具有积极效果的,大学生人群中应提倡高强间歇训练训练方式。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训练 肥胖 大学生
  • 简介:为了探究中超联赛球员高强跑动表现的特征,选取2016赛季中超235场比赛打满全场球员(N=3446名)的高强跑动指标作为研究对象。以球员位置、球队实力和比赛阵型作为自变量,9项高强跑动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运用数据级数推断法,将球员位置、本队实力和比赛阵型对球员高强跑动表现影响的显著性进行界定。研究结果显示:(1)中超联赛边路和前场球员表现出高强跑速度快和间歇时间短的特征;本方控球时,高强跑和冲刺跑距离边路和前场球员比中路和后场球员长;对方控球时,高强跑和冲刺跑距离后场球员则比前场队员长。(2)本方控球时,高强跑距离上游球队边后卫和中前卫比中游球队长,高强跑距离中游球队的边前卫和前锋比上游球队长;对方控球时,高强跑距离上游球队中后卫比下游球队长,高强跑动距离中游和下游球队的边前卫和前锋比上游球队长。另外,高强跑间歇时间上游球队边前卫和前锋比中游和下游球队长,所有位置球员上游球队高强跑动速度快于下游球队。(3)本方控球时,高强跑和冲刺跑距离4-2-3-1和4-3-3阵型的边后卫和边前卫比4-4-2阵型长;而对方控球时,中前卫的高强跑距离则相反。另外,4-4-2和4-3-3阵型的中后卫本方控球时冲刺距离和前锋高强跑距离比4-2-3-1阵型的长。因此,足球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位置、不同实力以及不同阵型打法等情境因素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和战术部署。

  • 标签: 竞赛与训练 比赛情境 高强度跑动 场上位置 中超联赛
  • 简介:目的:探讨对比高强间歇性运动与有氧运动减肥效果。方法:选取60名肥胖男性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高强间歇运动组(30例)和有氧运动组(30例),给予高强间歇性运动组运用快跑、功率车、爬楼梯、跑步机、爬坡等训练内容,强度控制在80~90%Vo2max给予有氧运动组运用慢跑、跑步机、功率车、快走、爬楼梯等训练内容,强度控制在60%Vo2max,对比两组研究人员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等情况。结果:从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数据分析得知,经试验后,两组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均有所下降,前后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其中高强间歇运动组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下降程度明显优于有氧运动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强间歇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比有着更好地减脂效果,可以改善肥胖者体重、腰臀比、BMI、体脂含量,提高肥胖人群的柔韧和心血管适能水平,保证减脂者处于安全有效的减肥过程当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减肥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 有氧运动 效果
  • 简介:目的:在高强跑至力竭运动中,探讨外加紧身压迫对下肢运动特征和实际运动成绩的影响,以了解紧身服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机理,为紧身装备的设计和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12名男性田径运动员为受试者,分别以下肢轻度、中度、高度紧身压迫状态完成高强跑至力竭测试,运用表面肌电和录像解析技术对主要发力肌群相关指标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无氧和有氧混合供能模式的高强跑至力竭过程中,中度外加紧身压迫对维持运动表现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而高度外加紧身压迫则会促进肌肉力竭;2无氧代谢供能模式的高强跑至力竭过程中,高度外加紧身压迫更有助于促进运动表现;3运动员自身的运动技术等级水平越高,外加紧身压迫对下肢高强跑至力竭运动特征的影响效应越明显。

  • 标签: 紧身装 紧身压迫度 高强度跑 表面肌电 运动表现 力竭
  • 简介:目的:观察间歇期不同恢复方式[积极性恢复(AR)vs.消极性恢复(PR)]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间歇训练(HIT)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名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通过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和最大有氧功率(MAP)。受试者以120%MAP强度分别进行短间歇HIT(运动15s,间歇15s和30s)和长间歇HIT(运动15s,间歇60s),直至力竭,间歇期分别进行PR(即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和AR(以50%MAP继续蹬车)。测定受试者力竭时间(ET)、摄氧量(VO2)、心率(HR)和能量代谢率(EMR),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测定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1)15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摄氧量(VO2mean)、EMR以及脱氧血红蛋白平均增加速率(△HHbrate)、氧合血红蛋白平均降低速率(△HbO2rate)和组织氧合指数平均降低速率(△TSIrate)在PR低于AR(P〈0.05)。2)30s短间歇HIT时:ET在PR高于AR(P〈0.05),平均心率(HRmean)、EMR以及△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PR低于AR(P〈0.05)。3)60s长间歇HIT时:ET、VO2mean、HRmean和EMR在AR高于PR(P〈0.05),△HHbrate、△HbO2rate和△TSIrate在AR低于PR(P〈0.05)。结论:不同恢复手段对HIT训练效果的影响与间歇时间有关。对于短间歇HIT(间歇15-30s),间歇期进行PR的训练效果优于AR,其机制与PR时耗氧量较少、能量消耗较低、Hb脱氧合速率减慢有关;然而,长间歇HIT(间歇时间60s)时,间歇期采用AR的效果更佳,其原因在于AR时有氧功率输出增加以及Hb快速再氧合所致。

  • 标签: 高强度间歇训练 恢复方式 能量代谢 肌氧含量 近红外光谱技术
  • 简介:<正>国内外许多资料表明,要使运动成绩达到高水平,一定要进行大强度训练。七十年代以来,保加利亚用高强训练法,培养了许多举重世界冠军,他们每次训练几乎都用当天体力100%的强度,每月上举杠铃超过2,000次,有时几天就搞一次比赛性训练,以致在训练中经常举起超过世界纪录的重量。当前75公斤以下的五个级别的世界纪录几乎全被保加利亚垄断。近两年,广东省举重队学习保加利亚的训练

  • 标签: 大强度训练 运动员 运动成绩 训练安排 训练强度 保加利亚
  • 简介:根据运动生理学原理,从不同方面就以强度为中心的训练对提高训练效果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为合理、充分地挖掘人体机能最大潜力,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训练负荷 负荷强度 运动成绩
  • 简介:乳酸耐受训练(LATT)——1能够耐受酸中毒疼痛的运动员,就能以较高的水平完成较长时间的运动。因此,乳酸耐受训练的目的是:适应乳酸的酸性效应,缓冲乳酸对人体的各种影响,提高工作肌肉清除乳酸的速度,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提高运动员对由于训练和比赛而引起的损伤、疼痛以及烦燥的耐受能力。随着运动员对耐

  • 标签: 耐力训练 磷酸盐系统 最大耗氧量 强度值 有氧代谢能力 生理适应
  • 简介:运动训练中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训练密度和运动项目的特点是构成运动训练量的要素。其中运动强度是最重要的训练要素。运动强度可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的输出功率。竞技体育比赛实际比的是运动员能否在单位时间内产生与运动项目特征吻合的最大输出功率。因此,在专项训练时必须强调训练强度

  • 标签: 运动强度 训练效果 最大输出功率 运动项目 单位时间 运动训练
  • 简介:采用生化实验、录像解析、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师大等8所高校的80名舞龙运动员自选套路训练中运动强度、供能及其项目特点进行评定。结果认为:舞龙训练运动强度、供能项目特征性强;舞龙运动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应采用与比赛相似的、适应舞龙项目特征的专项训练。在此基础上对舞龙运动的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舞龙 训练强度 供能 项目特点
  • 简介:为探讨一次超大强度训练后不同恢复手段(积极性恢复和消极性恢复)对男子篮球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将2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消极性恢复组(PR组)和积极性恢复组(AR组),进行一次超大强度训练,训练后分别进行积极性恢复(50%VO2max蹬车运动)和消极性恢复(坐在功率自行车上休息),时间为5min。分别于训练前安静时、训练后即刻以及训练后每隔1min利用胸电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定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胸电阻抗(TEI)(与中心血容量负相关)、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时间(PEP/LVET)值(与心肌收缩力呈负相关)、每搏输出量/舒张时间(SV/DT)值(与心室充盈率呈正相关);用动态血压仪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用气体代谢仪测定摄氧量(VO2),计算全身血管阻力(SVR),和动静脉氧差(a-vDO2)。结果发现,与训练前安静时比较,AR组和PR组训练后即刻CO、SV、HR、SV/DT值、SBP、VO2和a-vDO2升高(P〈0.05),恢复期逐渐下降(P〈0.05);PEP/LVET值、DBP、MBP和SVR降低(P〈0.05),恢复期逐渐升高;TEI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组间比较,恢复期第5分钟时,PR组CO、SV、HR、PEP/LVET值、SV/DT值、VO2和a-vDO2明显低于AR组(P〈0.05),SVR高于AR组(P〈0.05),SBP、DBP、MBP和TEI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过程中所有受试者未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果说明,一次超大强度训练后进行积极性恢复对心肺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消极性恢复,而消极性恢复并未造成心血管系统明显异常。

  • 标签: 运动生理学 积极性恢复 消极性恢复 超大强度训练 血液动力学 男子篮球运动员
  • 简介: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大强度训练课前、训练后即刻及训练后次日晨的血红蛋白、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和血睾酮在训练后即刻明显下降,训练后次日晨又明显恢复,但仍未恢复到安静水平;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在训练后即刻明显升高,训练后次日晨又明显下降,但仍未下降到安静水平。提示训练内容比较合理,训练后队员机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疲劳,训练后次日晨疲劳明显恢复,队员能够适应当前训练负荷强度

  • 标签: 摔跤运动员 大强度课 生化指标
  • 简介:激素敏感脂酶(HSL)是一种调节脂肪组织分解的酶,能在运动引发的脂肪组织代谢中的慢性变化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肥胖妇女减肥时,有氧运动强度是否对腹部HSL基因表达有影响。方法:30位女性(BMI=33.0±0.7kg/m~2,年龄58±1岁)分3组各完成为期20周的干预实验:热量限制(n=8):热量限制加中等强度运动(心率储备45%-50%,每周3天,n=9);热量限制加高强运动(心率储备70%-75%,每周3天,n=13)。各组规定的能量赤字相同:营养不良(仅热量限制状态时每周2800千卡),或者营养不良(每周2400千卡)加运动(每周400千卡)。测量身体组成和最大需氧量,在实验前之后分别采集腹部皮下脂肪组织样本,用实时RT-PCR测量脂肪组织HSL基因表达。结果:3种干预方式在减少体重、脂肪量、脂肪百分比以及腰部脂肪方面均效果显著(p<0.01)。3种方式均未改变绝对最大耗氧量,但都增加了相对最大耗氧量(p<005到p<0.01)。同干预实验前相比,只有热量限制加高强运动使脂肪组织HSL基因表达显著提高(p<0.01),这组的HSL基因表达与另外两组有显著差异(只有热量限制p<0.05,热量限制加中等强度运动p<0.01)。整体来看,脂肪组织HSL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绝对最大耗氧量(r=0.55,p<0.01)和相对最大耗氧量(r=0.32,p=0.09)成正相关。结论:这些结果支持肥胖妇女减肥过程中有氧运动强度对其脂肪组织代谢中HSL通路有潜在影响。

  • 标签: 腹部肥胖 脂肪组织 饮食 运动强度 激素敏感脂酶 减肥
  • 简介:运动减肥实践中运动强度是决定运动安全和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必须为每一位参加运动减肥的肥胖症患者确定减肥运动的强度。本文依据文献资料和上海巅峰体育管理有限公司运动减肥实践经验,叙述减肥运动强度确定的方法及意义,为运动减肥广泛开展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

  • 标签: 运动减肥 运动强度 运动安全 运动减肥效果
  • 简介:人们都知道,脑血管意外已成为各国老年人的多发病。意外在哪里呢?通俗地说,即脑血管的强度变弱,抵档不住血流的冲击而破裂溢血。这就涉及到了生物的强弱学。日本山田博教授以毕业极大的精力对人体各种器官的强度及其年龄变化作过测定,求得了一大批相当宝贵的数据。别的暂且不引,就动脉血管而言,横向拉张

  • 标签: 类器官 脑血管意外 生理年龄 溢血 山田 化度
  • 简介:通过对山西大学两组运动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健身健美操练习前后的心率和血乳酸等指标的测试及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无论心率,还是血乳酸值,均低于无氧阈心率和乳酸无氧阈值。说明健身健美操运动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身体练习,对普通系科大学生和青年人具有积极的健身效果。

  • 标签: 健美操 运动强度 心率 血乳酸 无氧阈
  • 简介:前言模式训练是以理想的最佳运动员最高状态时的模式特征为依据,以不同训练阶段的模式特征为依据,建立相应的个体训练模式,并对照模式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地控制训练的一个教育过程。我国竞技训练实行举国体育、三级训练网络,最基层的教练员由于比赛成绩与经济利益、职称、评级、评模关系密切,大都急于早出成绩,

  • 标签: 模式训练 跳高训练 应用 训练阶段 训练模式 教育过程
  • 简介:现代女子举重训练,教练员对运动员所施实的训练方案之一是观察运动员是否适应大运动量训练的承受能力,这一量化指标直接关系到运动员专项能力提高的幅度,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是教练员安排的训练量及运动员训练质量的综合(排除其他因素:如自身身材条件、营养、恢复等因素),以训练运动量的科学为前提,训练质量为关键的训练,已成为女举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一分析。

  • 标签: 训练量 女子举重 教练员 训练质量 运动员训练 专项能力
  • 简介:高校业余田径训练及高水平代表队的训练工作,是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做为高校业余训练,不仅要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掌握竞技运动的技术,创造优异成绩,更重要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是21世纪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 标签: 田径训练 高校 学校体育工作 育人 业余训练 高水平运动员
  • 简介:“表象”训练是射击教学和训练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它是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改、发展和创造动作形象的技巧。射击运动的关键是射准靶子,要达到射准靶子的要求,其核心问题是在技术动作上,心理上和器材上的一致性。在某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射击的命中率,影响成绩,在影响命中率,影响成绩的因素中,心理因素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及运动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在技术训练中,尝试”表象”训练方法.对加快训练进度,缩短训练时间,保证训练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

  • 标签: 射击 表象 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