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美学的审判只能是自己对自己的审判,真正的美学应该有足够的自我审判的能力,有足够的勇气进行自我监禁、自我放逐、自我宣判.一直承受被动审判的中国当代美学,现在应该具备足够的勇气来进行自我审判了,因而,面对审判,它不是承受(外在的僭越审判),而是承领(内在的自我审判),只有承领审判,美学才会真实地袒露自身,而自己敞开自己,最后向世界宣布自己对自己的判词.

  • 标签: 中国当代美学 承受审判 承领审判
  • 简介:近年来,冤假错案频频被曝出,由此以侦查为中心的司法运行模式再一次受到质疑。审判中心主义作为法学理论上的应然规定在目前纠纷解决机制上具有较大的合理性。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实现庭审实质化,明确一审重心地位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最终依凭和落脚。

  • 标签: 审判中心主义 侦审联动 庭审实质化 一审
  • 简介:审判体制是司法体制的核心。台海两岸审判体制互不相同,进行比较、借鉴有利于两岸司法体制的完善。在法院组织体系与审级上,大陆为四级法院,以实行两审终审制为原则;台湾设置三级法院,以实行三级三审制为原则。大陆地区的审判组织形式包括独任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三种;台湾地区的审判组织形式包括独任庭、合议庭二种。

  • 标签: 司法体制 审判体制 两审终审制 三级三审制
  • 简介:刑事审判监督是刑事检察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正确行使审判权,对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刑事审判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强化刑事审判监督的路径思考。

  • 标签: 刑事检察制度 刑事检察法律监督 刑事审判监督
  • 简介: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源于司法实践中侦查中心主义和卷宗中心主义的盛行,从而导致审判地位式微和庭审程序虚化这一司法背景。其实质内涵包括“审判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中心’,“一审是整个审判体系的中心”“庭审是整个审判程序的中心”。“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理论依据表现在审判程序的控辩对抗结构、司法民主价值以及对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其改革进路包括:在证据制度方面,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辩护制度方面,完善律师辩护制度,扩大法律援助的适用;在侦查和审查起诉制度方面,确立司法审查机制,改革提起公诉制度;在审判制度方面,优化庭前会议制度,保障审判人员依法独立办案。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侦查中心主义 卷宗中心主义 庭审实质化
  • 简介: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地行使其审判职能,关键是厘清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的工作权限,对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责进行合理分工。法官与司法辅助人员的职责界分,应当以法院事务分类为前提,并按照法院事务的不同性质进行人员的分工。通过对审判事务的性质进行分析,明确核心审判事务和辅助审判事务的区别及相应的职责要求,进而对法官与审判辅助人员的职责分工进行重新调整,科学建构法官与辅助人员权责配置模式。

  • 标签: 司法改革 人员分类 职责分工
  • 简介: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多年以来,我国行政诉讼步入了徘徊不前的困境,行政审判受到多方干预,为推进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以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为契机设立我国特色的行政法院势在必行。本文反思了我国行政诉讼收案量少、立案难、胜诉率低、上诉率高等现实困境,分析了行政诉讼地方化、行政化以及执行难等导致的审判公正性、权威性的缺失,从宏观上以及法律依据、现实条件、人才储备三个方面分析了行政法院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在坚持司法统一、行政审判公正以及审判专业化的原则指导之下,就行政法院的试点和在最高人民法院之下设置行政最高法院、行政上诉法院、行政普通法院及其巡回法庭提出具体构想。同时,在确立有效的裁判执行模式以及诉讼停止执行等运作原则的基础上,对行政审判庭到行政法院的过渡路径进行了探析。行政法院的诞生,必将成为我国行政法治和依法治国的重要里程碑。

  • 标签: 行政审判 行政法院 行政法官 诉讼停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