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麦诺诉戈比蒂案”是美国二战期间典型的“向国旗致敬案”,作为“向国旗致敬第一案”,案件艰难而又反复的审理过程,充分体现了爱国教育与宗教自由之间冲突的尖锐性。由于影响恶劣,判决最终在三年后被否决,日益宽泛的宗教自由内涵在此后一系列“向国旗致敬案”的司法审判中得以确立。

  • 标签: 麦诺斯维尔诉戈比蒂斯案 宗教自由 爱国教育
  • 简介:梳理翻译的语言学派对普拉诗歌译介的对比研究多以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翻译为取向,而忽略了其诗歌译介在目标语文化中两种接受者的感受是否相等的问题。虽然等效译论非议众多,但按照等效论的观点,译文必须在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关键意义,这无疑给诗歌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普拉斯 “爸爸” 父性权威 等效翻译
  • 简介:曾在大学教书达半个世纪之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学教育思想。钱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倡通学教育,提倡会通的学风与通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钱后来创办新亚书院,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实践着自己关于大学教育的理想。

  • 标签: 钱穆 大学 教育思想 通学教育 传统文化 教育史
  • 作者: 穆娜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教育研究》 2012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
  • 简介:正式转赴无锡私立江南大学任教之时间,非钱本人所追忆的“民国三十七年春”也即“1948年春”,也非一些研究者所认定的“1947年10月底”。经过梳理与考证,此一时间应该是“1947年11月份”。

  • 标签: 钱穆 无锡 私立 江南大学
  • 简介:多亚学派哲学是整个希腊化罗马时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该学派的悖论性来自其所汲取的思想资源的复杂性。多亚精神强调理性、世界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主张“按照自然生活”与积极尽职责于家庭和国家,并重视伦理一治疗学。多亚精神反映在教育思想上,突出表现为对苏格拉底道统即唯智主义的强调,并带有明显的人文文化色彩,强调人道思索与公民责任,关心将修辞和美德以及有价值的事物联系起来,要求雄辩家在演说中承担伦理教育的任务,传达那些将社会凝聚在一起的高贵思想,并通过触动人的情感来激发他们的赞美和深刻的奉献。相对知识的传授来说,多亚教育思想更关注“人”的特性,重视人格完善,尤其强调人的品德培养对于社会和人生的价值,并蕴涵了西方绅士教育理想的渊源。其对后世西方教育的积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斯多亚学派 人道思索 博雅理想 教育意义
  • 简介:技术进步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是当代技术哲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埃吕认为技术可以作为效率手段、人工环境或技术系统,而技术进步则是从传统社会到技术社会,再到技术系统,经历了从关注个体进步到整体进步的转变。埃吕技术哲学思想为我们理解技术的不可逆性和普遍性对教育影响的必然,以及教育中的“效率”追求,技术化了的人,人的主动性的丧失等对教育影响的实然,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研究视角。从技术对教育影响的应然性来看,教育要回到人,回到过程,回到生活,回到终身学习,回到教育的本真。

  • 标签: 埃吕尔 技术自主论 技术环境论 技术系统论 人的技术化 教育的本真
  • 简介:雅各布·明瑟一生当中对人力资本理论、妇女劳动力供给行为理论和工资差别及转换理论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本文从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市场、技术与人力资本需求两方面重点论述了明瑟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并着重强调了明瑟收益率的模型、应用及其评价。

  • 标签: 明瑟尔 人力资本理论 收益率 工资差别 劳动市场 劳动经济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称“神童”的赫钦(RobertMaynardHutchins,1899—1977)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布鲁贝克(1978)则认为,在“为建立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作出重大贡献的作者及其作为高等教育哲学里程碑的著述”中,赫氏的《美国高等教育》(1936)一书比纽曼的《大学的理想》(1852)和维布伦的《美国的高等教育》(1918)两部著作都“更为全面。如今,赫氏的《美国高

  • 标签: 美国 赫钦斯 高等教育 教育哲学
  • 简介:英特未来教育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为广大师生提高信息素养,开发自身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文章通过分析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共性问题,借鉴英特未来教育的一些启示,并结合教学事例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英特尔未来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 现代教育技术
  • 简介:本文结合英特未来教育培训的过程,分析了英特未来教育教学模式的特征。并通过图示表述了这一教学模式中关键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这一培训过程的六个基本特点。

  • 标签: 英特尔未来教育 教师培训 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 简介:卡特(RaymandB·Cattell),英国人格心理学家,1905年生于英国得文郡(Devonshire)。他在伦敦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心理学期间,就学于著名的心理统计学家斯皮尔曼。斯皮尔曼发明了因素分析法,并把它用于智力研究。卡特受其影响,在人格理论中广泛运用因素分析法。在卡特的理论中,“因素”等同于“特质”,即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行为型式和一致性,是人格的最小单位,是砌构人格的积木。因素分析是发现特质的方法。

  • 标签: 因素分析法 斯皮尔曼 人格心理学 智力研究 心理统计学 人格理论
  • 简介:卢梭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以自然状态作为参照系,从根本上探寻人道层面内人性自由与幸福朝向自然状态可能达到的最高限度,从而展示出一个样板人生。为此,卢梭开始了两个方面的宏大规划:一方面,通过公意社会的设计,旨在实现普遍的自由;另一方面,卢梭开始爱弥的教育方案,以预防自由社会的普遍堕落。不过,爱弥并非要通过教育培养成一个自然状态中的自然人,而是要成为一个处在公民社会内又独立于社会意见外的自足与幸福的人,一个区别于哲人、基督徒和好公民的高贵的人,以纠正公意社会可能出现的低等人的普遍统治。尽管爱弥的教育成功存在很多偶然,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保持卢梭式的追问,保持哲学的探索。

  • 标签: 爱弥尔 自然状态 自然人 高贵人
  • 简介:2012年4月10日至13日,“瑞士一中国裴泰洛齐国际研讨会”在瑞士举行。本次会议由瑞士裴泰洛齐协会和瑞士“学校为儿童基金会”资助,瑞士中部师范大学主办。来自瑞士中部师范大学的师生,中国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德国图加特传媒大学的教授等参加了研讨会。裴泰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继2009年10月在杭州举行的“裴泰洛齐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详见《教育史研究》2009年第6期)之后的又一次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是一次经验和思想的交流会,旨在探讨裴泰洛齐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和瑞士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同时比较中国和瑞士教育体制的异同。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裴斯泰洛齐 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瑞士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我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教育,更影响着旧中国遗留下来教会学校,并最终导致了教学学校在中国的消亡,教会学校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工具”,但它在进行文化侵略的同时,也引进了西方的文化和教育,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并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建设人才。

  • 标签: 建国初期 社会变革 教会学校 课程设置 管理机构 中国
  • 简介:腾伯格成功智力理论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实质具有相似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成功智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素质教育内容的理解,使实施素质教育有一个更清淅的蓝图.无论是成功智力理论,还是素质教育,它们的共同目标是为时代造就合适人才.

  • 标签: 斯腾伯格 成功智力理论 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 创造精神
  • 简介:本文从理论基础、自然教育目的、自然教育原则方面探讨了夸美纽的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并给予了新的评析.指出了夸美纽对西方自然教育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 标签: 夸美纽斯 客观化自然教育思想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