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1面关于热量比热大小的描述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等于它的比热”.笔者认为此解释欠妥,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与同仁商榷.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一道判断题.题目 质量是1kg的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4.2×103J/(kg·℃),是否正确?一部分学生认为正确.当笔者问为什么此题正确时,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等于它的比热.既然1kg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等于水的比热,而水的比热又为4.2×103J/(kg·℃),所以此题为正确”.从中便可看出学生受课本影响,对“热量”和“比热”这两个物理量已不能作出正确的区别,为了区别这两个概念,笔者对学生作了如下两方面的讲解:一、“热量”和“比热”的区别1.意义不同.比热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的大小只与物质和物质所处的状态有关,即不同...

  • 标签: 比热热量 热量区别 谈比热
  • 简介:比热》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但教材在实验的设计上存在不足:①用两个酒精灯加热,很难保证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完全相等;②使用液体温度计显示温度变化,可见度小,教师演示时,学生无法直接观察清楚实验现象;③实验时间比较长。改进如下。

  • 标签: 实验现象 比热 初中物理教学 实验时间 温度变化 教师演示
  • 简介: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3.观察比较比热容表,发现、总结其特点。4.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现象。

  • 标签: 比热容 教学设计 生活现象
  • 简介:比热容的探究一直是初中的难点,教材(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提供的实验操作较为繁琐且误差较大,往往导致概念难以建立,建立后的概念又由于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又难以理解.笔者认为,若能大胆重组教材结

  • 标签: 比热容 初中 物理教学 教材
  • 简介:比热”是初中热学部分的重点概念,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对这一节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设计,并取两所学校进行“研究课”作一比较。一、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着手[提问]1.热量的单位是什么?2.热量的单位“卡”是怎样规定的?关于“卡”的规定学生都能回答。教师接着问:1克其它物质(如煤油)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否也是1卡呢?这个问题由于学生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同,回答各异,有的学生不知所

  • 标签: 教学研究 比热比 比热表 课堂演示 比热容 得分情况
  • 简介:春节是中国民间最富有特色的节日,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春节期间,人们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一起来看看这些独特的过年习俗,过一个热热闹闹的中国年。

  • 标签: 春节期间 中国民间 “过年” 庆祝活动 过年习俗
  • 简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常说光热降水是气候的重要因素,但在学生脑海中往往容易形成误解,认为光和热完全是一回事,或者认为太阳光照多的地方就是热的地方,光照少的地方就是冷的地方,这种理解是片面的,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是错误的。

  • 标签: 光照 热量 农业 中学 地理 教学参考
  • 简介:热量的计算,是学生在新一册物理课本中遇到的第一次定量计算,而且这部分知识也是前后几章的重点,因此,要重视对热量计算的学习。

  • 标签: 热量 计算公式 初中 物理 审题 解题指导
  • 简介:摘要:热是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的一种能量,它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需要热能,地球上的生命体也离不开太阳所传递的热量,本文将阐述如何运用创设情境和类比法讲解热量影响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两种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振动法及绝热膨胀法。详细推导实验原理并建立测量模型;分析两种方法产生的实验误差;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法将热力学过程转化为小球的机械振动,使得参数更易测量,过程更易控制,实验现象更易观察。

  • 标签: 比热容比 振动测量法 绝热膨胀法
  • 简介:第1招从生活经验和实验中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思考题:①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100℃和把半壶水从30℃加热到100℃,哪种情况需要吸收的热量多?②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100℃和把一壶水从30℃加热到80℃,哪种情况吸收的热量多?由生活经验和实验知:第①题:加热的都是水;温度都升高了70℃:当然质量越大的吸收的热量越多.第②题:加热的都是

  • 标签: 比热容 初中 物理 学习难点 热量计算公式 学习辅导
  • 简介: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这个知识的学习内容安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它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

  • 标签: 比热容 简易模型 知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 讲授 利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两种测定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振动法及绝热膨胀法。详细推导实验原理并建立测量模型;分析两种方法产生的实验误差;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法将热力学过程转化为小球的机械振动,使得参数更易测量,过程更易控制,实验现象更易观察。

  • 标签: 比热容比 振动测量法 绝热膨胀法
  • 简介:初三物理中“比热”这一概念是个教学难点。难就难在它比较抽象,要真正理解它,涉及到的其它物理量比较多,对初中学生来讲考虑问题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而它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成为历届升学考试题中失分率最高,拉开差距的难题。比如199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中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物理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液体吸收的热量跟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质量、液体的温度变化有关。在图1甲、乙所示的实验装

  • 标签: 升学考试 变量法 温度变化 比热比 分率 控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