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是一篇介绍美国新闻传播教育评估体系的文章。首先对其总体体系作了说明。随后总结了美国新闻传播教育评估体系的四个特点。作者还提出了对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界的两点启示:新闻传播教育标准化和国际化不仅可以推动我国新闻传播教学本身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闻传播研究的规范,进而提高研究总体水平。最后,还提出一点可操作的建议,供大家讨论。

  • 标签: 教育评估体系 启示 建议
  • 简介:众所周知,现代教育的理论、制度和方法首先是从西方产生的,这就是说,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兴起、变革和发展,总是离不开对西方国家教育理论、制度和方法的引进与吸纳,而伴随这一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就是各式各样的教育实验。因此,从教育实验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无疑是开辟了中国教史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生长点,也是从历史研究角度来进行当代中国教实验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有益的尝试。由熊明安教授、周洪宇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就是这样一部视角敏锐、集思广益、精心建构而成的教育史新作。

  • 标签: 中国 教育实验史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 现代教育
  • 简介:<正>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在美国的大学里非常兴旺,其主要缘由在于社会上通讯报道方面的职业增多了,而过去这些职业是不被重视的。还有,学生自身对宣传媒介产生了兴趣、大学生为专攻法律等专业作准备而学习新闻学的日渐增多等,也是其中的一些原因。新闻、大众传播教育的前景,目前还不十分明朗。在提出我的预测之前,不妨先看一下

  • 标签: 大学生 专门职业 兴趣 新闻学 公共关系 传播教育
  • 简介: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认证标准,经过多年的变迁、发展,逐步趋于规范和完善。其现行的认证指标,基本上设定了目前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宗旨、教育的思路及实现的路径。美国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从“二战”开始即提倡通才教育,井确定了核心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设定认证指标。在认证中,业界拥有的50%的投票权,保证了学界与实务界的目标的一致性。新实施的认证指标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更明确了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服务性方向。

  • 标签: 新闻与传播教育 价值取向 教育目标
  • 简介:<正>2001年,环球雅思学校校长张永琪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连锁学校。2008年,环球雅思的外语培训加盟学校已经遍布中国的65个大中城市,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外语培训机构,此时的张永琪也已成为环球天下教育科技集团的总裁。

  • 标签: 永琪 中国教育 教育科技 少儿英语 教育事业 特色教育
  • 简介: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美国各个州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并不均衡,但美国中小学生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成效显著,对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特点表现在:将媒介素养教育整合进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开展针对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美国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在课程中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培养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加强政府介入,并实现政府与学校的联合,真正推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

  • 标签: 美国 中小学生 媒介素养教育
  • 简介:随着媒介素质教育运动在美国的发展,投身在这一领域的教育工作者、社区组织者、学者、社会工作者和媒介从业人员们,对于媒介素质教育的见解和认识日见分歧。有人认为,媒介素质教育者们相聚时所发生的争辩,是存在于不同团体之内的成员个性及权利目标所导致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冲突。当人们致力于廓清媒介素质教育的目标、实践方式和运动策略的时候,当人们开始放弃那些外围的、容易使大家离开媒介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分散人们注意力的概念和思想的时候。对于既存的主要分歧的论辩就成了推动媒介素质教育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美国过去几年的媒介素质教育运动中,以下七个方面的认识分歧和争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对待这些分歧,能否就这些分歧和论争达成共识,将对今后几年美国媒介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理念产生重要的影响。1媒介素质教育是否可以保护儿童?一种观点认为,媒介素质教育有助于弥补一种深刻的文化缺陷。对于那种使人醉生梦死而乐此不疲的文化,那种以信息取代知识的文化,那种视流行时尚重于实质内容的文化,那种以暴力作为娱乐的主要形式的文化,那种任由技术左右人们生活品质而毫无反思和分析内容的文化,媒介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解毒剂。另一...

  • 标签: 美国媒介 大众传媒 媒介文化 公关活动 媒介组织 巴布森
  • 简介:自20世纪初期以来,美国已经涌现了大大小小350多个代表不同地域和派别的犹太利益集团。以色列建国后,美国犹太利益集团的主要任务就转变为影响美国政府的中东决策、使以色列在阿以冲突中获得强有力的国外支持。几十年来,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左右美国的中东政策,频频扭转美国政府在中东战争及中东和谈中的立场。

  • 标签: 阿以冲突 中东战争 中东政策 约旦河西岸 对外政策 自我制约
  • 简介:ACEJMC9项评审标准包括:1.目标、管理和行政;2.课程设置与教学指导;3.多元化和包容性;4.全职和兼职教师;5.学术活动:研究、创作和专业活动;6.学生服务;7.资源、设施和设备,8.专业性、公益性,9.评估学习成果。

  • 标签: 评审委员会 新闻传播教育 标准 美国 教学指导 课程设置
  • 简介:2005年8月上句,笔者参加了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AEJMC)第88次年会,会议在美国德州的旅游城市圣安东尼举行,历时五天。本人是这次参加会议的唯一一名来自中国大陆的代表,因此该协会的国际传播分委员会成员戏称要给本人颁发“长途跋涉奖”。由于本人的发言在第一天就完成,故有较多时间来观察本次美国新闻教育年会的具体召开和运作,其中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新闻教育年会的借鉴。

  • 标签: 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 年会综述 美国 新闻教育 旅游城市 中国大陆
  • 简介:<正>美国当前的经济衰退已经持续了四年,其间,有超过27个月份失业率高于9%。经济学家不知道经济将在何时复原。我们对这次衰退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可见,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还有许多不懂之处。

  • 标签: 经济衰退 大衰退 制度特征 四年 严重衰退 不知道
  • 简介:作为美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女性教育的歧视研究在百余年的长河里呈现出三种流变形式:从研究争取女性入学数量、就业比例到关注“粉领贫民窟”(PinkCollarGhetto)的变迁,从关心女性能力到聚焦性别政治关系的变迁,从反对新闻教育中的男权主义到反白人中心主义的变迁。从形式和思想上来看,美国新闻教育女性问题研究经历了在形式上从单一问题研究走向多样分析模式的变迁,在思想上从现代话语到后现代主义话语的变迁。

  • 标签: 女性歧视 新闻传播学教育 后现代主义
  • 简介:<正>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五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邻近的巴尔的摩市的街头上出现了一张编排新颖的彩色报纸——《今日美国》。这张一周出版五天的大报结束了美国报业史上二百多年来东西部报业“群雄”割据、各霸一隅的局面,成为第一张能在2,500多个城市同时与读者见面的全国

  • 标签: 美国人 发行量 美国报业 报纸 全国性 报系
  • 简介:美国的奖学金,真可谓名目繁多,稀奇古怪,举不胜举。许多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十分灵活,但也十分苛刻。例如,有的奖学金要求是,所资助的对象必须父亲是加拿大人,母亲是加纳人或者是卢旺达人。但有的更严苛,加州大学到目前为止,仍然未能为一笔近40万美元的奖学金找到主人,因为奖学金的捐献者要求把这笔钱发给一位贫困的犹太籍男性本科生,

  • 标签: 奖学金 美国 加拿大人 加州大学 卢旺达 本科生
  • 简介:<正>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赫鲁晓夫移民美国。他和妻子瓦伦蒂娜已经于今年4月19日在美国移民归化局办好了手续。他们所持的原苏联的红色护照上,盖上了美国移民归化局蓝色图章:永久居民。他们领到永久居民卡,也就是通称的绿卡。它的正式名称是“外籍居民”,可以在美国永久居住,并享有除选举外当地公民的一应权利。《国际先驱论坛报》在

  • 标签: 赫鲁晓夫 美国移民 原苏联 护照 蓝色 归化
  • 简介:<正>早在20世纪之前,美国已经出版了一些新闻性刊物,但是所有一些主要的新闻性刊物都诞生于20世纪。1811年《记录者周刊》就开始登载一些重要新闻和讲话稿。1890年另一新闻性周刊《文学文摘》出版了。《文学文摘》刊登的重要新闻报道都是其他报纸和杂志刊登过的,而且是全文转载,从不压缩或改写。《文学文摘》在最畅销时吸引过200多万读者。但到二十年代销数下降,到1936年,销数已只有70万份。1938年《文学文摘》被竞争对手《时代》周刊所兼并。

  • 标签: 二十年代 新闻性 新闻报道 文摘 文学 重要新闻
  • 简介:美国电视以私有私营的商业电视为主,也有少量公共电视。私营电视约总体的80%以上,以追求利润为宗旨,全面实行商业化经营;公共电视注重文化教育,内容健康、格调较高,且广告极少。众多电视台和电视频道为争取观众、提高收视率,内容各有千秋,形式多种多样,各显其能,竞争激烈。

  • 标签: 美国 私有电视 公共电视 华语电视 电视业 电视台
  • 简介:<正>美国的新闻事业是建立在你死我活的竞争的基础上的。这种竞争,必然反映到美国记者的采访作风和手段上。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学他们那种“半是侦探、半是记者”的作风,决不能搞他们标榜的“AdversaryJournalism”(同政府唱反调的新闻报道),

  • 标签: 美国记者 女演员 新闻采访 警察局 目击者 人性
  • 简介:汤姆是我在合资企业的美国同事,他来自美国加州,今年30岁。由于我们在同一个部门供职,因此我和他的关系还不错,今年年初,我们一起去成都出了一趟差。那天我们从机场来到预订好的酒店后,由于旅途劳顿,我打算马上休息,他却走出客房在走廊外面转悠。我说:“汤姆,一路辛苦了,你回房休息一下不好吗?”他却很认真地说:“我在熟悉酒店的环境,看看安全通道在哪里,万一发生了火灾,我们也不至于慌了手脚。”

  • 标签: 美国人 合资企业 美国加州 安全通道 酒店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