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德(R.Hart)1835年2月20日出生在北爱尔兰的波塔当,其父为小商人,经营什货酒等。德十岁结束小学生活,转入都柏林的卫斯理安联合学校,1850年毕业后改入奥尔法斯特新近成立的皇后学院(Queen’sCollege)。此校改变旧传统,不论宗教信仰派别,不管出身阶层,新生来源广泛,学校中思想活跃,学习气氛极浓。德有弟妹等八人,自己是长子,为减轻其父经济负担,他在校学习勤奋,成绩优秀,

  • 标签: 赫德 英国 海关史 驻华公使 海关 征税管理
  • 简介:我国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棘手的障碍与问题。本文借鉴德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经验,从健全金融监管体系、重新设计财务公司定位和强化风险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的建议。

  • 标签: 企业集团 中国财务公司 德国财务公司
  • 简介:中国近代海关是外籍税务司制度下的海关,而这个海关是同德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英国人德生于1835年2月20日,从1861年6月30日起至1908年1月27日止,署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7年。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很有影响的外国人,按魏尔特说的:“德是具有推动作用和控制力的天才,是光芒四射的核心人物。由此,整个海关闪耀着生命和活力”,“他在远东的浪漫而辉煌的经历是无以伦比的”,

  • 标签: 中国 近代 罗伯特·赫德 外籍税务司制度 海关制度 研究方向
  • 简介:德的《中国问题论集》出版于1901年4月,是他为欧美报刊写的6篇文章的汇编。该书围绕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就义和团运动后西方处置中国的种种方案发表了见解。本文对德的这些见解进行了分析,认为德站在西方列强的立场,把义和团运动视为预兆.虚构出一个所谓的中国的“黄祸”威胁,并积极地为列强消弭这种所谓的“黄祸”出谋献策,竭力把中国的发展置于列强的严格控制之下。对此,在评价德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时,应该予以充分的注意。

  • 标签: 赫德 《中国问题论集》 现代化 海关近代史 海关制度
  • 简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自1840年起,中国社会开始了一个巨大的革命性的变化过程,历史学者、社会科学者给予这个变化的名词是“现代化”。今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入了全面加速发展的新轨道,成为中国社会经历巨大形变的主题和目标。由于现代化运动是一个全球性的历史活动,又由于现代化根源于17世纪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理论上一般将现代化视之为发源于西方社会,于是一百多年来,现代化就是“西化”、“欧化”或“工业化”的观点此起彼伏。至今仍有人将中国自鸦片战争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客观效果”为名加以具体肯定,称之为“全面现代化”的进步。更有甚者,将中国的现代化与攫夺中国海关大权半个世纪,利用中国海关全方位维护西方列强侵华利益,严重侵害中国权益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德联系起来,称之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倡议人”、“我国开展现代化的先驱”,并在叙述了德的种种“现代化活动”后,评论说,德“为清政府效劳,亦即为中国服务”,“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是有功的”,“德的最大成就是将夜郎自大、闭关守国的古老中国推向国际大家庭,使之接受现代思想文化,星移斗转,潜移默化,逐步有所改变。他对中国现代化可谓影响深远”,由此,德在中国的殖民生涯被冠以这样的赞词:“中国人民的一个真正朋友,他战胜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完成了对中国和世界的一项崇高善行的工作”。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歪曲历史事实、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分析的错误结论,而且这种赞美侵略者的情感与立场也是不能令人接受的。围绕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德其人其事进行再评论,应成为海关史研究必须关注的一个课题。为此,本文就此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中国人民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社会 大家庭 侵害
  • 简介:本文的主旨是对德建立的中国近代海关制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一部分扼要综述了德为建立近代海关制度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包括建立严密有序的财务管理制度、系统的统计制度、完备的人事管理制度、实施管理铁手腕、服务商界建立关商合作机制共5个方面,基本涵盖了近代海关制度的龙骨框架。第二部分以历史唯物论尊重历史事实的角度重点评价了德建立近代海关制度的实质和作用。文章的结尾,将着力点归结到如何弃浊扬清、资政导行上,对如何汲取历史的闪光点做好当前海关工作、建立现代海关制度进行了一些思考。

  • 标签: 海关制度 历史唯物论 中国近代 有序 人事管理制度 着力点
  • 简介:本文意在解读《德日记》。作者认为,作为十九世纪后期中西文化中介人,德的活动空间在于中西文化交错、重叠地带,他的角色使命则在于维护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建构和规范的中西政治、经济关系,维护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德的在华生涯,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一角色使命。

  • 标签: 《赫德日记》 “赫德与旧中国海关”理论研讨会 中国 海关近代史 海关制度
  • 简介:柏林和法兰克福因其稳定性而备受赞赏,但也由于持续的贸易顺差而被嗤之以鼻,德国经济模式的好与坏是紧密相联的。同德国柏林或法兰克福的政策制定者交流时,有人可能会援引歌德这个全国最重要的文学大家来形容通货膨胀的危险。在他的名著“浮士德”中,一位负债的皇帝被恶魔劝说打印“幽灵货币”,导致了物价上涨和经济灾难。

  • 标签: 德国经济 法兰克福 政策制定者 贸易顺差 经济模式 通货膨胀
  • 简介:六、贸易税贸易税以联邦法为基础。联邦法规定贸易税基本税率,各州拥有一定权限在基本税率基础上采用权数确定本州的实际税率。在德国从事经营的每个工商企业都要缴贸易税;企业是独资、合伙或公司,都无关紧要。(一)贸易所得贸易所得是指企业经过调整用于计算所得税(独资或合伙缴纳)或公司所得税(公司实体缴纳)的经营所得部分。贸易所得较重要的调整有:1、增加项。A、长期负债利息的50%(银行贷款除外)。B、不参与经营的合伙人的利润分红,

  • 标签: 公司所得税 公司实体 经营所得 收益税 工资税 预扣税
  • 简介: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电气环保集团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拓宽环保产业新领域,谋求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紧紧盯住国际上最先进的环保处理新技术,抓住机遇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环保集团市场开拓和自主开发创新的能力。

  • 标签: 环保产业 国际合作 CARE 集团 意向书 同行
  • 简介:3年以来,通过成功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而获得成功的德国企业数量在2003年再次有所增加。在加工领域,59%的企业能够将新产品打人市场并在企业中引入新的工艺过程。因此,创新企业的比例比2002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为企业服务的劳务行业中创新企业的比例从49%上升到52%,但仍明显低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1年的水平。在流通性服务行业(贸易、运输、租赁),成功的创新企业比例稳定地保持在35%左右。

  • 标签: 德国企业 创新力 创新企业 服务行业 企业数量 工艺创新
  • 简介:由中国海关学会、厦门大学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和厦门海关学会联合举办的《“德与旧中国海关”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9月3-4日在厦门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杭州、广州、汕头、南京、南昌、昆明、福州和厦门等地的40多名专家、学者、海关学会会员以及研究生会聚一堂,畅所欲言,就如何科学、准确评价曾任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世纪之久的英人德和中国近代海关制度,以及德与海关所介入的近代中国外交、教育、邮政、海务、军队建设等各领域的活动等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

  • 标签: 《“赫德与旧中国海关”理论研讨会》 中国 海关史 近代海关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