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保护农民的基础是保护农户的经济利益.加入WTO以后,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农业经营模式,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农户经营利益以达到保护农民经济利益的目的,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从产业保护和农户生产保护两个层次,探讨农户经济利益的保护问题.

  • 标签: 产业保护 中国 农民负担 经营利益 双层保护机制 农业产业化组织
  • 简介:农业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及规模决策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4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分化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分化程度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转入规模。其中,农户水平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和转入规模均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垂直分化程度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及流转规模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年龄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及流转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农地资源禀赋与农户农地转入参与行为呈现“马太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来弥补农户分化对农业规模经营不利影响等政策建议。

  • 标签: 农户分化 农地流转 转入行为 农地流转规模 规模经营
  • 简介:基于16省2428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资金需求以及借贷行为偏好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认知、意愿、申请、获贷四方面研究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行为。结果表明:短期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农户需求不高;但长期而言,外源正规借贷偏好的农户借贷特征有向农户农业投资增加的趋势,保障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知程度很低,信息不充分是阻碍现有农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原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发生率低,且多为短期小额借贷为主,多用于农业生产或者人力资本投资上,各试点模式的具体操作不同,因此在抵押物要求、利率以及交易成本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 标签: 农户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借贷行为 信贷配给
  • 简介:本文以辽宁和河南两省23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意愿受农户年龄、外出打工经历、农地总面积、土地流转意愿、收入来源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农户 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 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随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时,通过兼业行为稳定或增加家庭收入。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区问卷调查数据及农户兼业化生产条件,运用C-D生产函数测算松嫩平原与三江平原兼业化农户劳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177.72亩与74.44亩,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值分别为321.67亩与216.61亩。松嫩平原劳均用地测度规模高于三江平原、两大平原区兼业农户是现阶段农户劳动力剩余导致的必然现象,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有利于实现农民收入最大化,为政府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数据借鉴和理论支持。

  • 标签: 粮食主产区 兼业农户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简介:本文对2010-2012年德庆县农户在柑橘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与收益、对农业中介组织认知程度与综合评价、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与中介组织需求以及农业中介组织与生产经营绩效(主观)关系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还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快其完善和发展。

  • 标签: 德庆县 柑橘产业 中介组织 经营模式
  • 简介:粮食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实现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或一条龙运作,它有利于发挥粮食产业各个环节的协调效应和整体优势,把粮食生产、贸易、储运、加工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粮食产业整体效益。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它是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生命力之所在。只有坚持和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粮食产业的各个环节才能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做到协调,才能发挥整体优势。否则,粮食产业化经营或者昙花一现,或者难以持久,效益难以持续。

  • 标签: 粮食产业化经营 粮食企业 浙江 虹丰琅农公司
  • 简介:2002年我国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全面好于2001年.平均每户家庭经营收入为12151.24元,增加了3.1%;平均每户生产粮食2410公斤,增加142公斤,增幅为6.3%;外出劳务投工量为120.4个工日,增加了10%,其中到乡镇外的劳务投工量为81.2个工日,增加了9.6%;人均纯收入为2775.62元,增加177.52元,增长了6.8%;农民负担出现大幅度下降,平均每户上交乡村组的费用为155.82元,减少83.64元,减幅为34.9%。2002年是我国“入世”后的第一年,经过3年多的努力,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全国大多数省区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既减轻了农民负担,也缓解了农村日趋激化的干群矛盾;农民收入在2001年取得恢复性增长后,2002年的增长幅度进一步扩大。这些成绩可以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对2万多调查农户进行的常规调查结果中得到印证

  • 标签: 2002年 中国 农民收入 农民负担 生产经营 农业
  • 简介: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多项Logistic模型,研究多重资本约束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选择农业专业型生产经营模式具有积极影响,而对农户选择其他生产经营模式具有消极影响。因此,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瓦解农户兼业模式,促使农户重新选择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的简单农业生产和采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实施的规模化生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多重资本约束 劳动力转移 生产经营模式
  • 简介:农户经营方式的角度看,弱质劳动力务农、劳动力兼业经营和农业规模经营是影响中国农产品总产量的三个主要因素。采用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分析这三个因素对农产品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劳动力利用和农业劳动力兼业不一定会影响农产品总产量,农户的粮食规模种植模式也不是必然提高国家的粮食总产量。由此得出,中国农产品总产量水平主要是由当前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农业规模经营方式中,如果农户收入最大化通过总的规模收益实现,不利于国家主要农产品安全目标的实现;家庭农场的建立应趋利避免害,避免复种制度改变对农产品总产量的影响。

  • 标签: 农户经营方式 农业规模经营 农户兼业经营 农产品总产量 家庭农场
  • 简介:农户兼业经营农户在既定土地约束与社会经济环境推拉下增加收入的理性选择,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基于辽宁双台子村的实证数据,分析辽北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兼业经营情况,发现该地区农户兼业经营具有兼业程度高,但离农意愿低;非农就业行业分布广,但技术含量偏低;农户兼业离土不离乡;兼业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等特征。对于不同类型的兼业农户,分析农户选择不同经营类型的原因,发现存在由一兼农户向二兼农户、二兼农户向非农业户逐渐转变的动态发展过程和意愿倾向。针对制约农户兼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水平偏低、非农就业不足且存在季节性失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从大力培育农业专业户、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等角度,提出促进农户兼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农户兼业经营 特征 原因
  • 简介:在2003年2月25日上午,由北大、人大等主办的“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建立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主题会议在北京的友谊宾馆举行,由于出场的主角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与吴敬琏,前者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预言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泡沫会戳穿的名教授,后者则是国内最风云的经济学家,再加上国内一些经济学界的头面人物捧场及广大媒体的妙作,这次激情对话真的炒得十分热闹,也大饱了观者与读者的眼球。

  • 标签: 北京 分散风险 开放条件 理性繁荣 罗伯特·希勒 纳斯达克
  • 简介:传统的农户理论将农户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混合体来进行分析,农户在劳动力约束和技术约束下最大化其效用。假定其他市场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农户没有信贷约束,农户利用生产的收入来进行消费,而且生产行为独立于消费行为。如果面临信贷约束,二者不再独立。因此,本文首先将信贷约束引入传统农户模型,分析信贷约束下的农户经济行为。然后在一个跨期优化的理论框架下运用欧拉方程来检验农户的信贷约束状况。最后是对该领域实证研究方法的总结。

  • 标签: 信贷约束 农户经济行为 实证研究方法 技术约束 消费行为 生产行为
  • 简介: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尤其是种粮的农户所面临的粮食生产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如何在市场化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政策的转换,以及农业经营风险回避机制的建立,来减轻种粮农户的粮食生产经营

  • 标签: 中国 种粮农户 经营风险 郑州市 小麦契约生产 粮食种植结构
  • 简介:农户的总体借贷行为可以分为正规借贷行为和非正规借贷行为,二者存在一些共同点和联系,然而二者的运行机制有明显不同。本文运用六个省份的实地调查数据,分别研究了农户总体借贷行为、正规借贷行为、非正规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且比较了其中异同。结果发现:对于以上三种借贷行为,起显著作用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而且个别影响因素对于不同借贷行为的作用方向也有不同。

  • 标签: 农户总体借贷 农户正规借贷 农户非正规借贷 影响因素
  • 简介:通过对江苏南京、徐州235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得知,农户借贷途径选择行为因农户金融需求差异而不同。其中借贷成本(利息成本、人情成本)、个人信用及偿还能力等是农户选择借贷途径时的主要考虑因素。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借款额度越大,农户越倾向于正规金融借贷渠道;借款期限越长,农户越偏好非正规借贷渠道;有经营生产需求的农户通常选择正规融资渠道借贷,而需补足生活消费资金缺口时农户偏好非正规融资;年龄越小的户主越倾向从正规融资渠道借贷。政府的金融改革政策需考虑农户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特征,正规金融应推出小额性、低息性、短期性的金融产品、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灵活性并加强贷款宣传力度和扩大宣传范围。

  • 标签: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农户借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