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化疗对、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并探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IMRT±化疗的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30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不同照射方式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其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7%、37.4%、19.3%和59.7%、27.4%、14.4%,中位数分别为26.8个月和15.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化疗为影响全组患者OS的因素(P=0.003、P<0.001、P=0.022);性别、cTNM分期、照射方式为影响全组患者PFS的因素(P=0.016、P<0.001、P=0.008)。倾向得分匹配后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2%、39.3%、20.0%和62.0%、29.3%、15.4%,中位数分别为27.1个月和18.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和化疗为影响其OS的因素(P=0.026、P<0.001、P=0.017);cTNM分期和照射方式为影响其PFS独立性预后因素(P<0.001、P=0.008)。化疗亚组分析显示患者接受3~4周期化疗为佳。患者不良反应均以0-2级为主且可以耐受。结论IMRT±化疗对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治疗有效;ENI可以提高患者的PFS。

  • 标签: 食管肿瘤/鳞癌 食管肿瘤/调强适形放射疗法 食管肿瘤/化学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下咽-食管术后3种食管缺损修复方法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下咽-食管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缺损修复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转移皮瓣修复术式为A组(n=45),全胃代食管修复术式为B组(n=32),管状胃代食管修复术式为C组(n=28)。记录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并发症、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切口感染、颈部肿胀、食管反流、吻合口漏、自动出院或死亡等。结果3组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切口感染、颈部肿胀、食管反流、吻合口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组间两两比较显示,与A组比较,B组颈部肿胀、吻合口漏发生率较低,而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及食管反流发生率较高;与A组比较,C组颈部肿胀、切口感染及吻合口漏发生率较低;与B组比较,C组心律失常、胸胃综合征、食管反流及吻合口漏发生率较低(均P<0.05);其他术后并症发生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种术后食管缺损修复方法中,管状胃代食管修复术式的安全性最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最低。

  • 标签: 食管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食管患者临床特征、照射技术及肺剂量体积参数等因素对放疗后放射性肺炎(RP)的影响,为食管放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247例胸食管患者放疗后RP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特征、照射技术及肺剂量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验证≥1级、≥2级、≥3级RP的诊断效能。结果全组患者中≥1级RP 118例(47.8%),≥2级RP 54例(21.9 %),≥3级RP 17例(6.9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肺V5~V40、平均肺剂量(MLD)均与≥1级RP(Z=-5.802~-4.306,P<0.05)和≥2级、≥3级RP(F=0.057~11.616、0.087~3.392,P<0.05)发生有关,GTV体积、PTV体积、GTV/肺体积(%)、PTV/肺体积(%)均与≥1级RP(Z=-3.377~-2.041,P<0.05)和≥2级RP(F=3.600~9.801,P<0.05)发生有关;吸烟指数>400与≥3级RP明显相关(χ2=13.295,P<0.05),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与≥1级RP者明显相关(χ2=9.146,P<0.05),而不同的照射技术、化疗因素、放疗剂量以及食管分期、位置均与RP无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肺V5和V40为≥1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AUC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5.74%和4.13%;MLD为≥2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最佳临界值为11.91 Gy;双肺V5为≥3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最佳临界值为57.60%。吸烟指数>400为≥3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5.964,P<0.05),COPD为≥1级RP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6.110,P<0.05)。结论胸食管放疗后RP的发生率较低,双肺V5、V40、MLD等剂量学参数及吸烟程度和COPD等临床特征与相应等级的RP的发生密切相关,实施食管放疗时应重点关注。

  • 标签: 食管癌 放疗技术 放射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食管是世界范围内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且极具中国特色。食管治疗目前仍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诊断与治疗模式。随着微创技术在食管手术中的广泛应用,食管手术诊断与治疗理念不断更新,特别是机器人手术在食管外科的应用,淋巴结清扫质量不断提高,全腔镜下腔内吻合技术日趋成熟。对于局部晚期食管,以新辅助治疗为主的诊断与治疗模式逐渐被广大国内学者接受。笔者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以食管外科技术、食管外科理念及食管外科诊断与治疗模式为主题,回顾归纳食管外科综合治疗的近年最新进展,旨在为食管外科规范化治疗提供理论性指导。

  • 标签: 普通外科 食管肿瘤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新辅助治疗 综合治疗
  • 作者: 郭旭峰 冷雪峰 戴亮 大幸宏幸 渡边雅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胸外科 200030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成都 610041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 100142 ,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中央病院食管外科,东京 1040045 ,日本癌症研究会附属癌研有明医院食管外科,东京 1040045
  • 简介:摘要食管外科起源于20世纪初,但真正意义的经胸入路食管切除并消化道重建始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一时期,日本与西方国家同步开始了食管的外科探索。亚洲食管病理学类型以鳞状细胞为主,其肿瘤生物学特点和治疗策略不同于以腺癌为主的欧美患者。历经八十余年的发展,日本食管外科治疗从初始尝试、深耕实践到追求卓越,探索出一套较为先进的外科技术和诊疗规范,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日本学者在成立日本食管学会的基础上,制订且不定期更新《日本食管诊疗规约》,出版学会专业学术期刊Esophagus。日本临床肿瘤协作组开展了诸多食管三期临床研究,为食管鳞状细胞的诊治提供了强有力证据。本文针对日本食管外科的起源、发展、现状及未来,通过文献查证、资深专家访谈及《食管外科治疗热点问题-日本专家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对日本食管外科发展进行简述。

  • 标签: 食管肿瘤 胸外科手术 学会,医学
  • 简介:摘要食管目前初始治疗仍然推荐根治性放化疗,对于治疗失败的患者,需行挽救性肿瘤切除术。由于食管与周围重要器官毗邻紧密,同时放疗后会造成局部组织界限更为模糊,对外科治疗提出极大挑战。因此,成功完成该手术需全面掌握全喉、下咽、食管、气管切除和重建等多种外科技术。笔者将阐述肿瘤切除、消化道重建、气道重建、淋巴结清扫等核心问题,供国内同道参考,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致死性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普通外科 食管外科 食管肿瘤 颈段 纵隔气管造口
  • 简介:摘要胰腺转移临床少见,其原发肿瘤以肺癌居多,食管胰腺转移临床相关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例胰腺占位患者,经EUS-FNA证实为食管胰腺转移。

  • 标签: 食管癌 胰腺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对、胸上段食管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RT的、胸上段食管的17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首先对全组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依据患者照射方式,将全组患者分为常规IMRT(C-IMRT)和SIB-IMRT两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对接受C-IMRT和SIB-IMRT的两组患者进行配比,并分析PSM后患者的疗效、预后影响因素、治疗失败模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30和20个月。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化疗和GTV-最大横径为影响全组患者OS和PF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01、P=0.013、0.005、0.002;P<0.001、P=0.017、0.034、0.002),影响PFS的独立性因素还有近期疗效(P=0.036)。PSM后C-IMRT和SIB-IMRT两组患者各有5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cTNM分期、处方剂量、GTV-最大横径和照射方式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因素(P<0.001、P=0.008、0.014、0.021、0.010、0.008),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和大体肿瘤靶区GTV-最大横径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因素(P<0.001、P=0.044、0.013)。C-IMRT和SIB-IMRT两组患者治疗后总失败率(70.4% vs. 50.0%)和局部区域复发率(61.1% vs. 31.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53,P=0.031、0.002)。C-IMRT组的≥1级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SIB-IMRT组(χ2=6.16,P=0.046);而≥2级白细胞抑制低于后者(χ2=12.77,P=0.005)。结论与C-IMRT相比,SIB-IMRT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胸上段食管患者的OS,能否改善患者的PFS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颈段食管癌 胸上段食管癌 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 预后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胸上段食管无复发生存(RFS)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2015年间168例、胸上段食管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RFS,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Logistics模型复发因素分析。结果1、3、5年RFS率分别为67.8%、38.0%、20.4%,中位RFS期21.9个月。局部区域复发率为47.6%(80/168),复发部位为食管局部(63例)、区域淋巴结(7例)和食管局部伴区域淋巴结复发(10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声音嘶哑、cT分期、联合化疗、95%PTV1剂量和GTV平均剂量为RFS的影响因素(P=0.029、<0.001、0.031、0.038、0.020)。Logistics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T分期、cN分期、近期疗效、照射方式、GTV最大横径和PTV平均剂量为复发的影响因素(P=0.046、0.022、0.001、<0.001、0.012、0.001)。结论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的、胸上段食管患者局部区域复发率较高,其复发部位主要为食管局部;影响RFS的因素与影响复发的因素不尽相同。

  • 标签: 食管肿瘤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 无复发生存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食管是中国高发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但长期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明显。热疗作为一种传统的物理治疗方式,无明显不良反应,已被研究证实可以增敏放化疗,联合用于治疗食管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材料、技术的革新也为肿瘤热疗带来新的突破。

  • 标签: 食管肿瘤/热疗法 食管肿瘤/综合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食管(esophageal carcinoma)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局部食管手术治疗预后极差,易复发,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疗法在降低复发率方面有一定的效果。放射治疗是食管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其治疗从传统的二维放疗到目前的容积弧形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调强适形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等,精准度不断提高。目前关于食管的临床治疗有了新认识,尤其在术前与术后放射治疗及放化疗相结合方面进步明显,疗效显著。本文对食管放射治疗方式方法、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食管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放射肿瘤学 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高能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药物疗法,联合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食管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食管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接受临床治疗的138例食管合并COPD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69)和微创组(n=69),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根治术治疗,微创组患者给予微创食管根治术治疗。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项肺功能指标和手术情况等采用(±s)的方式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呼吸困难指数(MRC)分级采用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MRC轻度患者比例明显提高,重度患者比例明显下降(P<0.05);微创组的肺弥散容量(DLco/SB)和每单位肺容积时的肺弥散量(DLco/VA)指标均明显升高,两组的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比,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下降(P<0.05),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χ2=10.817, P=0.001),两组的手术清扫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食管根治术治疗食管合并COPD患者,可明显改善食管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同时其手术情况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食管肿瘤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外科手术,微创性 疗效比较研究 传统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及胸上段食管患者根治性放疗选择性淋巴结区域照射(ENI)联合奈达铂化疗与累及野照射(IFI)联合奈达铂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海安市中医院及胸上段食管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I组及IFI组,各39例。其中ENI组采用ENI联合奈达铂化疗,IFI组采用IFI联合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疗效及肺照射剂量,并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IFI组分别为69.23%(27/39)、82.05%(32/39),ENI组分别为64.10%(25/39)、74.36%(29/3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1;χ2=0.68,P=0.411)。IFI组肺照射剂量V5 Gy、V20 Gy均低于ENI组(均P<0.05)。IFI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均低于ENI组(均P<0.05)。截至随访结束,IFI组、ENI组生存率分别为76.92%(30/39)、66.67%(26/39),两组总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P=0.300)。结论根治性放疗ENI与IFI联合奈达铂化疗治疗及胸上段食管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相当,但IFI能减少肺照射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颈段及胸上段 根治性放疗 选择性淋巴结区域照射 累及野照射
  • 简介:摘要食管是一种复杂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针对非手术食管患者放化疗的研究已达瓶颈。近年来,随着对肿瘤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和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肿瘤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元化。目前研究表明,多种基因靶点以及免疫受体与食管相关,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等,此外肿瘤疫苗和过继性细胞治疗也在研究中,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实现食管的个体化及精准化治疗,提高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多家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模式,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就目前困扰临床的多个问题进行了梳理,期望能为今后的食管新辅助放化疗的顺利进行提供建设性建议。

  • 标签: 食管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问题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外科2例食管术后发生难治性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体会与教训。方法对2例食管术后难治性乳糜漏诊疗经过和结局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食管术后误诊为乳糜胸,行保守治疗和二次经胸手术结扎胸导管乳糜漏均无改善。后根据辅助检查诊断为乳糜腹,予以腹腔低剂量放射治疗后成功治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食管术后难治性乳糜漏患者,应留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警惕乳糜腹而非乳糜胸的可能,避免盲目的开胸结扎。经手术或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低剂量放射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食管肿瘤 乳糜漏 乳糜性腹水 低剂量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外科2例食管术后发生难治性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体会与教训。方法对2例食管术后难治性乳糜漏诊疗经过和结局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食管术后误诊为乳糜胸,行保守治疗和二次经胸手术结扎胸导管乳糜漏均无改善。后根据辅助检查诊断为乳糜腹,予以腹腔低剂量放射治疗后成功治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食管术后难治性乳糜漏患者,应留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与体征,警惕乳糜腹而非乳糜胸的可能,避免盲目的开胸结扎。经手术或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低剂量放射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食管肿瘤 乳糜漏 乳糜性腹水 低剂量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