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甲综合医院门诊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FD)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纳入消化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精神科门诊候诊患者,完成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 PHQ-15),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 Anxiey Disorder Scale,GAD-7),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 SSD-12),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方案2.0(WHO 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2.0,WHO DAS 2.0)等自评问卷,并经结构访谈得出SSD和SFD诊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并比较SSD和SF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差异。结果699例受访者中,236例(33.8%)和431例(61.7%)分别被诊断为SSD和SFD,二者诊断一致性较低(Cohen κ=0.291 P<0.01)。SSD患者在PHQ-15[(12.01±5.54)分比(10.38±5.53)分,t=3.624]、PHQ-9[(11.84±6.76)分比(9.40±6.57)分,t=4.546]、GAD-7[(9.70±6.08)分比(7.34±5.92)分,t=4.871]、SSD-12[(23.60±11.43)分比(16.52±12.64)分,t=7.154]和WHO DAS 2.0[(22.65±8.52)分比(19.96±7.77)分,t=4.128]量表得分显著高于SFD患者,均P<0.01。结论SSD和SFD诊断一致性较低;相对于SFD患者,SSD患者在躯体症状负荷、焦虑抑郁情绪、与症状相关情绪、思维和行为问题、社会功能损害更严重。

  • 标签: 躯体形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人口特征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
  • 简介:摘要儿童期躯体症状障碍较常见,且与成人后高风险的精神障碍及更多不明原因的住院治疗有关,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之一。现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躯体症状障碍概念变迁、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评估、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尽早识别与治疗儿童期躯体症状障碍

  • 标签: 儿童期 功能性躯体综合征 躯体化症状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发生情况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二级精神专科医院2019年1~12月抑郁障碍患者85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抑郁障碍患者一般资料、躯体症状及社会功能进行调查。结果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平均(13.61±6.07)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平均(9.54±4.06)分,SDSS评分与患者的躯体症状程度密切相关。躯体症状问卷(PHQ-15)评分越高,SDSS评分越高,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与社会功能缺陷呈正相关(P<0.01)。结论抑郁障碍患者普遍存在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与社会功能缺陷存在正相关关系。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的管理,从而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障碍 躯体化症状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双相障碍患者较普通人群更多出现躯体共病,可能影响其病情严重性、治愈率、生活质量和死亡风险。本文从双相障碍躯体疾病的关系、共病临床特征和共病治疗策略3个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共病现象
  • 简介:摘要简介在综合医院,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SSD)的识别率较低。为提升SSD识别率这一迫切的临床需求,兼有躯体症状和心理特征的自评量表将改进SSD的筛查流程。因此,我们开发了中国版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SSS-CN是否可作为一个及时、实用的自评量表用于识别SSD并评估该症状障碍的严重程度。方法和分析拟在单中心综合医院招募至少852名患者,这些患者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仍有躯体不适症状。金标准:具有专业资质的医生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的诊断标准,评估患者是否患病以及严重程度。本研究将比较SSS-CN与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其他相关量表对SSD的诊断效力。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SSS-CN对躯体症状障碍识别的准确性,以及曲面下体积判断SSS-CN对躯体症状障碍的严重程度划分的准确性。除了诊断效应研究,进一步对患者进行随访,探讨SSS-CN在监测治疗效果方面的有效性。伦理学和研究公布方式本研究获得了中国上海市仁济医院人类研究伦理委员会的伦理批准,批号为2015016。本研究的结果将通过同行评议的期刊刊登,并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试验注册号NCT0351318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心理门诊就诊的119例抑郁障碍患者。按照病人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得分分为轻度躯体组(n=75)与中重度躯体组(n=44)。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PHQ-1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BMI、睡眠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躯体症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BMI[(21.70±3.09)kg/m2,(23.31±3.51)kg/m2]、PSQI总分[(12.56±4.37)分,(14.37±3.72)分]、睡眠质量[(1.87±0.86)分,(2.21±0.80)分]、睡眠障碍[(1.24±0.59)分,(1.65±0.53)分]及日间功能障碍[(2.45±0.81)分,(2.77±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2.133,均P<0.05),但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控制HAMD得分后,PHQ-15评分与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MoCA中的语言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05~0.298,均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躯体严重程度与BMI、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语言功能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伴有躯体的抑郁障碍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抑郁障碍 躯体化 睡眠质量 认知功能 体质量指数
  • 作者: 董凡 胡慧秀 孙超 赵雅洁 于淑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年第21期
  • 机构: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护理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老年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躯体功能现状,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5月选择我国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地区共8个省/直辖市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进行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与自我报告听力障碍两者间的关系。本研究共收集问卷5 996份,其中有效问卷5 82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1%。结果5 822名老年人中,869名(14.9%,869/5 822)老年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5 822名老年人SPPB总分为(5.89±4.26)分,其中,2 899名(49.8%)老年人为低躯体功能,1 454名(25.0%)老年人为中等躯体功能,1 469名(25.2%)老年人为高躯体功能。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报告听力障碍老年人发生低躯体功能(OR=2.214,P<0.05)和中等躯体功能(OR=1.432,P<0.05)的风险较高;除此之外,认知功能障碍、女性、高龄、BMI过低、家庭月收入较低、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也是低躯体功能和中等躯体功能的共同风险因素(P<0.05);而教育程度较低、未在婚状态、居住在农村以及不规律运动是低躯体功能的特异性风险因素(P<0.05)。结论本研究中老年人躯体功能较差,且自我报告听力障碍老年人发生低躯体功能的风险较高。应重视老年人的听力筛查,对于自我报告听力障碍的老年人要鼓励其多与人沟通,减轻社交孤独感,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参与运动,从而维持和改善其躯体功能。

  • 标签: 老年人 躯体功能 自我报告听力障碍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的拓扑变化。方法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18例SFD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9.5±12.0)岁,病程(3.67±3.20)年;SFD组]、21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男13名、女8名,年龄(43.9±8.4)岁;对照组]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建立静息状态下2组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使用图论的方法计算脑网络的全局参数(标准聚类系数、标准最短路径长度、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和节点参数(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2组脑网络参数间的差异采用重复1 000次的置换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定义前20%(18/90)的节点为脑网络的关键(Hub)节点,分析SFD患者Hub节点的改变。结果SFD组患者的脑网络和对照组一样具有小世界属性(σ>1),但标准聚类系数、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有降低趋势,标准最短路径长度有增加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SFD患者左侧苍白球、左侧杏仁核、左侧楔前叶和右侧角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升高(置换检验,P<0.05),左侧颞中回和右侧枕上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双侧苍白球、双侧丘脑和左侧杏仁核的聚类系数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SFD组发生改变的Hub节点多数(16/24)位于边缘系统。结论SFD患者的葡萄糖代谢脑网络拓扑性质发生改变,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呈降低的趋势及Hub节点的改变,导致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所降低,功能整合和功能分离的平衡被打破,这为躯体症状的脑功能异常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证据。

  • 标签: 躯体型障碍 代谢网络和途径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24周以下超早产儿在儿童时期的疾病诊断情况。方法通过调查相关医疗档案,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8年瑞典出生队列24周以下超早产儿的神经发育障碍和特定的躯体诊断情况。结果共有383例儿童纳入本研究,胎龄中位数为23.3周(21.9~23.9),出生体重中位数565 g(340~874 g)。75%儿童存在神经发育障碍,包括语言障碍(52%)、智力障碍(4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30%)、孤独症谱系障碍(24%)、视觉障碍(22%)、脑瘫(17%)、癫痫(10%)和听力障碍(5%)。23周出生的男孩发生智力发育障碍(45% vs 27%,P<0.01)和视觉障碍(25% vs 14%,P<0.01)比例高于女孩。队列中仅一半儿童(55%)接受康复训练,大多数儿童(88%)存在躯体诊断,包括哮喘(63%)和发育不良/身材矮小(39%)。结论24周以下超早产儿在儿童期大多存在神经发育障碍和(或)躯体诊断,应就诊于康复机构。临床医生需关注这些患儿可能存在的多重健康及发育问题,亟需加大这方面投入以便尽早明确并提供患儿所需的长期医疗服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进行概率性纤维追踪并构建大脑结构网络,通过计算网络拓扑属性来探究躯体症状障碍患者(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SSD)大脑结构网络的异常。材料与方法招募30例右利手SS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参与磁共振扫描,利用T1加权高分辨结构像和DTI进行概率性纤维追踪,以AAL 90模板的90个区域为节点构建大脑结构网络,计算网络的集聚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小世界属性、全局效率、局部效率以及节点的度中心性等参数,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有差异的网络特征参数与病程及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S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在白质网络中都具有小世界拓扑结构,小世界属性参数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SSD患者的局部效率和全局效率及集聚系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特征路径长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结论SSD患者白质网络拓扑结构异常,提示其大脑整合信息能力变弱,局部区域之间的互相联系减弱,可能与其自我感觉和身体知觉功能的异常有关,本研究有助于从白质拓扑结构上进一步了解SSD的神经机制。

  • 标签: 躯体症状障碍 脑网络 磁共振成像 概率性纤维追踪 弥散张量成像
  • 作者: 吴珩 李涛 陈亦笑 马希权 张岚 张耀尹 陈华 李闻天 任洁 卢伟 魏镜 Kurt Fritzsche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身医学科,上海20006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10073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上海2100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成都610041,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成都61007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上海200032,武汉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 430012,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康复科 0480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心身医学科100010,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心身医学及心理治疗科,弗莱堡7910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取样法,于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晋城的9家三级综合医院的门诊连续纳入患者,经结构访谈纳入SSD患者236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及就诊行为、治疗满意度和主观治疗效果等信息,采用12项健康调查简表(12-item 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mpto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SSD-12)评估生活质量、躯体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对躯体症状的认知、感受和行为,并根据SSD-12评分将患者分为高分组(SSD-12≥16分,n=56)和低分组(SSD-12>16分,n=180),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SS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低分组比较,高分组患者担忧躯体不适时间更长[1.0(0.5,2.0) h/d与3.0(1.0,8.0) h/d,Z=-5.928,P<0.01]、治疗满意度更差[(3.4±1.4)分与(2.2±1.8) 分,t=4.073,P<0.01]、主观治疗效果更差[(3.3±1.4)分与(2.2±1.5)分,t=4.353,P<0.01],躯体及心理负担更重,生活质量更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SD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r=-0.662,P<0.01)、症状相关的认知行为(r=-0.603,P<0.01)呈强相关,与躯体症状数量和严重程度(r=-0.477,P<0.01)呈弱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与症状相关的认知行为对SS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可解释生活质量61.7%的变异(调整后R2=0.580,P<0.05)。结论SSD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及对躯体症状的认知、感受和行为是其生活质量受损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并积极干预。

  • 标签: 躯体型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神针刺法联合森田疗法治疗躯体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6例躯体障碍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奇偶分成法分为2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森田疗法,观察组开展调神针刺法与森田疗法联合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躯体障碍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19,P=0.011);治疗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针刺法与森田疗法联合用于躯体障碍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躯体障碍程度,该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躯体障碍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躯体型障碍 调神针刺法 森田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神针刺法联合森田疗法治疗躯体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66例躯体障碍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奇偶分成法分为2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森田疗法,观察组开展调神针刺法与森田疗法联合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躯体障碍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19,P=0.011);治疗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针刺法与森田疗法联合用于躯体障碍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躯体障碍程度,该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躯体障碍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躯体型障碍 调神针刺法 森田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meta分析整形美容人群中躯体变形障碍(BDD)的患病情况。方法全面检索收集、筛选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整形美容人群BDD患病情况的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计算该人群中BDD患病情况。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参考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 Q检验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若无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分析;若存在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分析,通过meta回归检验异质性的可能来源,并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的稳定性。采用漏斗图法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3篇文献最终纳入meta分析,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9篇,包含的总样本量为3 366例,共检出BDD 435例。13篇文献的AHRQ量表评分均≥4分。异质性检验显示,13项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结果显示整形美容人群中BDD患病率为13%(95%CI 9%~18%)。敏感性分析显示,采用该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的结果是稳定可靠的。meta回归分析显示整形部位的差异是引起异质性的原因。将13篇文献按照鼻整形和其他部位整形划分为2组分别进行meta分析,鼻整形组3篇文献,其他部位整形10篇文献。结果显示,鼻整形人群中BDD的患病率为29%(95%CI 24%~35%),其他部位整形人群中BDD的患病率为9%(95%CI 8%~10%)。漏斗图分析显示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整形美容人群中BDD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寻求鼻整形的人群。整形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特别关注此类人群,并采用合适的筛查工具予以鉴别,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诊疗方案。美容整形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

  • 标签: 外科,整形 躯体变形障碍 患病率 调查和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与功能失调性认知、人格障碍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和人格诊断问卷对10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患者组)和97例健康被试(健康对照组)进行评定和比较,并分析社会支持与功能失调性认知和人格障碍倾向的相关关系。结果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在各维度[社会支持总分(37.18±8.12)分,客观社会支持(8.49±2.83)分,主观社会支持(21.90±5.44)分,社会支持利用(6.79±1.85)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41.82±6.87)分,客观社会支持(9.92±3.38)分,主观社会支持(24.32±4.25)分,社会支持利用(7.59±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中,社会支持总分与功能失调性认知态度(r=-0.245,P<0.05)和人格障碍倾向(r=-0.292,P<0.01)得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利用度对功能失调性认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5.384,P=0.007)。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社会支持情况与功能失调性认知态度和人格障碍倾向具有相关性,为团体和家庭心理治疗等心理干预手段提供依据。

  • 标签: 躯体形式障碍 社会支持 功能失调性认知 人格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症状障碍是否存在注意偏向及其与负性认知和童年创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3例躯体症状障碍患者(躯体症状障碍组)和33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ste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SSD-12)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选用儿童期创伤量表(chil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评估童年期创伤经历。利用E-prime软件编辑点探测范式测量反应时,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注意偏向,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注意偏向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童年期创伤的相关性。结果躯体症状障碍组和健康对照组负性图片的反应时[(510.86±124.72)ms]均较正性图片反应时[(504.21±117.21)ms]长(F=9.10,P<0.05),躯体症状障碍组负性注意定向分数[(5.22±28.02)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62±3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P<0.05)。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对正性情绪的脱离困难与其对疾病的认知呈正相关(r=0.403,P<0.05),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对负性情绪的脱离困难与情感忽视呈负相关(r=-0.399,P<0.05)。结论减少童年创伤的发生和纠正患者的负性认知可能有助于改善躯体症状障碍的注意偏向。

  • 标签: 躯体症状障碍 注意偏向 负性认知 童年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收治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患有盆腔肿瘤,接受过盆腔放疗;(2)肠镜提示直肠有炎性反应或溃疡。排除标准:(1)放射治疗前有心身疾病史;(2)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阅读和理解手机展示的问卷中的问题;(3)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主客观管理分析(SOMA)自评量表、躯体症状健康量表(PHQ-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来设计《放射性直肠损伤心理调查》电子问卷。通过微信群将该问卷发给编委管理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本研究观察指标:(1)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估:采用SOMA自评量表,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轻度(≤3分)、中度(4~6分)和重度(≥6分);(2)焦虑和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分别采用GAD-7、PHQ-9和PHQ-15自评量表进行评估;(3)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相关性。结果共回收71份合格问卷,41份(56.9%)来自广州。71例患者中,男6例,女65例;年龄(55.7±9.3)岁,<60岁者48例(67.6%),确诊放射性直肠损伤中位病程2.0(1.0,5.0)年。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估:轻度18例(25.4%)、中度27例(38.0%)、重度26例(36.6%)。焦虑和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发生率:无合并症的患者共12例(16.9%);发生焦虑、抑郁或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共59例(83.1%),其中2例患者只合并焦虑、1例患者只合并抑郁、9例合并躯体症状障碍、2例合并焦虑+抑郁、4例合并焦虑+躯体症状障碍、2例合并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三者并发者40例。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相关性: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轻-中度组患者相比,重度患者的焦虑和躯体症状障碍的严重程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Z=-2.045,P=0.041);但两组患者间抑郁程度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Z=-1.176,P=0.240)。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分与患者的焦虑(r=0.300,P=0.013)、抑郁(r=0.287,P=0.015)及躯体症状障碍(r=0.344,P=0.003)程度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病率极高。有必要加强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及治疗,以减轻患者盆腔会阴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放射性直肠损伤 焦虑 抑郁 躯体症状障碍 心身疾病 调查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的33例躯体症状障碍患者(SSD组)和33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HC组)。选用抑郁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items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评定两组的抑郁、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选取躯体症状障碍诊断B标准量表(somatic system disorder-B criteria scale,SSD-12)和健康相关焦虑量表(Whiteley-8 scale,WI-8)评估SSD的疾病严重程度。所有受试者在入组1周内进行HRV测量,比较两组的HRV差异及HRV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HRV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SSD组的GAD-7[5.0(2.0,10.5)分]、PHQ-9[(8.0(3.5,13.0))分]、PHQ-15[(11.0(8.0,15.0))分]均显著高于HC组[(1.0(0,2.0))分,(0,(0,2.0))分,3.0(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SD组的SDNN[(25.41±11.24)ms]、lnLF[(1.91±0.50)ms2]、lnTP[(2.65±0.43)ms2]显著低于HC组[(32.87±12.01)ms,(2.27±0.43)ms2,(2.93±0.32)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5,-3.160,-2.883,均P<0.05)。SSD患者的RMSSD与GAD-7、PHQ-9、SSD-12的行为因子和认知因子评分呈负相关(r=-0.360~-0.404,均P<0.05),lnHF与GAD-7、PHQ-9、SSD-12行为评分呈负相关(r=-0.491~-0.402,均P<0.05),lnLF/HF与PHQ-9正相关(r=0.413,P<0.05),lnTP与GAD-7负相关(r=-0.383,P<0.05)。结论SSD患者的HRV降低,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表明HRV指标作为SSD的生物学标记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潜力。

  • 标签: 躯体症状障碍 心率变异性 Pearson相关分析
  • 作者: 叶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0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求分析预防性护理对脑卒中并发躯体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肺炎的积极应对与影响效果。方法:抽取样本为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先后入院的86例脑卒中并发躯体功能障碍患者,将其纳入本次详细研究范畴。随机抽取单双号牌进行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区分。对照组进行一系列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Barthel、SFMA评分。结果:研究组成员的Barthel得分以及SFMA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员(P<0.05)。结论:采取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脑卒中并发躯体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且预防性护理人工干预能够提高患者体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性护理;脑卒中患者;躯体功能障碍;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和躯体疾病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作用路径及其潜在的中介机制,为认知管理策略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及老年抑郁量表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对252名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测评。采用SPSS 22.0、AMOS 22.0进行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数据建模及验证性因素分析;运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社区MCI患者MoCA得分[(19.66±3.90)分];年龄、教育程度、社交频度、体育锻炼频度与抑郁程度、躯体疾病个数与MoCA得分相关(r=-0.440~0.487,均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χ2/df=2.476、CFI=0.916、TLI=0.885、GFI=0.919、AGFI=0.871、RMSEA=0.077,模型拟合良好;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年龄、教育程度、社交频度和体育锻炼频度可直接影响认知功能(效应值分别为-0.183、0.458、0.237、0.174,均P<0.01),躯体疾病个数在年龄、教育程度、体育锻炼频度与认知功能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106、0.078、0.075,均P<0.01),抑郁程度在年龄、社交频度和体育锻炼频度与认知功能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075、0.080、0.050,均P<0.01),躯体疾病个数-抑郁程度在年龄、教育程度和体育锻炼频度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028、0.031、0.019,均P<0.01)。结论社区MCI认知管理应重点锁定高龄、低教育程度群体;在实施以运动干预提升认知功能的健康管理策略中,同时加强慢性躯体疾病的有效管理及负性情绪的评估与疏通,以增加生活方式(尤其是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影响因素 抑郁 躯体疾病 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