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56岁男性患者因皮肤瘙痒、皮疹,自购湿清胶囊1.5 g、3次/d口服。7 d后患者出现尿黄、腹胀及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87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 502 U/L,碱性磷酸酶(ALP)222 U/L,总胆红素(TBil)260.6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87.7 μmol/L。经肝炎病毒学检测、自身抗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肝内外占位性病变,考虑为湿清胶囊导致的肝损伤。停用该药,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舒肝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8 d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ALT 56 U/L,AST 65 U/L,TBil 68.9 μmol/L,DBil 51.5 μmol/L。考虑肝损伤的发生与湿清胶囊中的白鲜皮成分有关。

  • 标签: 化学性和药物性肝损伤 中草药 白鲜属 湿毒清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B型肉梭菌婴儿肉中毒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于2018年5至11月收治的3例B型肉梭菌中毒婴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患儿的粪便样品或粪便增菌液的肉毒素,同时从粪便样本中培养、分离肉梭菌。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3、3、8月龄。5月份发病2例,11月份发病1例。混合喂养2例,母乳喂养1例。家属从事肉制品加工1例。3例患儿既往均健康,均表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颅神经受累、排粪困难等表现,2例继发泌尿系统感染,2例患儿肌电图提示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同龄儿低。经过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呼吸道管理、排粪和(或)导尿、鼻饲等处理,3例患儿于发病2~4个月后痊愈。1例患儿的粪便稀释液以及3例患儿粪便的TPGYT增菌液和庖肉增菌培养基样品中均检测到B型肉毒素,培养、分离纯化后鉴定为B型肉梭菌。结论结合典型临床表现(急性弛缓性麻痹、颅神经受累表现、排便困难)可临床拟诊婴儿肉中毒,其中粪便肉毒素检测和肉梭菌的培养及分离则有助于确诊。

  • 标签: 梭菌 肉毒 肉毒中毒 婴儿
  • 简介:摘要1例23岁男性患者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予莫西沙星、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7 d,血钾未见异常。停用莫西沙星,给予清肺排汤,患者血钾开始升高。服用清肺排汤第10天,患者血钾5.7 mmol/L,诊断为高钾血症。给予胰岛素注射液4 U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6 h后,患者血钾降至5.0 mmol/L,2 d后降至4.6 mmol/L。之后,患者血钾复升,并于服用汤药第17天升至5.4 mmol/L。当天及2 d后每天给予1次胰岛素治疗(用法用量同前),血钾未再升高。住院28 d,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痊愈,停药出院。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高钾血症 医学,中国传统 清肺排毒汤
  • 简介:摘要2020年,2种A型肉毒素(BoNT-A)正式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分别为AbobotulinumtoxinA(吉适)和LetibotulinumtoxinA(乐提葆)。为了比较不同BoNT-A制剂的差异,该文对国际上研究得较多的3种BoNT-A[AbobotulinumtoxinA、OnabotulinumtoxinA(保妥适)、IncobotulinumtoxinA]和国内的2种BoNT-A[LanbotulinumtoxinA(衡力)、LetibotulinumtoxinA],从制剂的扩散范围、换算比例、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免疫原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起效时间 维持时间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肉毒素临床应用增加,出现了非正规渠道注射肉毒素而中毒的患者,由于注射性肉毒素中毒患者症状体征多样,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指标,目前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和注射史。结合注射性肉毒素中毒的相关文献,对注射性肉毒素中毒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的选择、治疗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中毒 肉毒抗毒素 诊断 治疗 美容技术。
  • 简介:摘要肉毒素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的组成成分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与医生注射方式和注射技术无关。尽管肉毒素生产厂家的药品说明书上也有提示,但其所提供的信息不够全面,也未必能引起医生的足够重视。目前文献上多为散发病例。为此作者对过去20年有关肉毒素注射引起的过敏反应、肉瘤样肉芽肿、眼睑水肿、流感样症状等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肉毒毒素 注射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群体性食源性肉杆菌中毒的流行病学数据及临床资料,总结食源性肉中毒的影响因素、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一起24人进食自制豆腐乳,导致14例群体性食源性肉杆菌中毒事件,分析中毒的影响因素。研究14例肉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中毒患者均为A型肉中毒,误诊2例,饮白酒者的中毒发病率RR值为0.183(P=0.009)。中毒潜伏期中位数为2.0(1.0~3.0)d,10例复视、4例视物模糊为首发症状,9例继而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4例进展为呼吸困难、胸闷等。中毒患者都意识清楚、无感觉异常、无发热、无腹泻腹痛等,实验室检测及颅脑CT/MRI无特征性异常。注射肉抗毒素治疗,8.0(7.0~8.5)d后好转出院,6月后随访,9例患者仍有轻微视物模糊。结论食源性肉杆菌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对称性下行性弛缓性瘫痪,饮白酒降低食源性肉中毒发病率,尽早使用肉抗毒素治疗有效。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 急性中毒 群体性中毒 食源性中毒 临床特征 中毒影响因素 误诊 饮酒 肉毒抗毒素 弛缓性瘫痪
  • 简介:摘要探讨A型肉毒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浙江省金华市第五医院皮肤科门诊玫瑰痤疮女性患者20例,年龄27~46(35±3)岁。全面部注射1次A型肉毒素50~60 U,14 d后予以低能量强脉冲光治疗,每28 d 1次,3次后每2个月巩固1次共5次。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防晒、保湿。20例患者7~10 d开始起效,潮红和红斑明显减轻,瘙痒好转;14 d红斑大部分消退。激光治疗3次后红斑消退,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缓解;之后每2个月巩固1次,随访6个月治愈。仅1例患者强脉冲光治疗后出现面部红斑、水肿,予以冷敷3 d后缓解,无色素沉着。A型肉毒素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玫瑰痤疮 肉毒毒素 强脉冲光 联合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A型肉毒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已被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成为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从作用机制、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治疗效果等方面回顾了A型肉毒素治疗帕金森病难治性震颤、局部肌张力障碍、姿势步态异常、流涎、胃肠功能失调、膀胱功能障碍、抑郁等症状的最新研究,以期为A型肉毒素治疗帕金森病的具体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帕金森病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轮匝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对唇部形态的效果、作用时间、不良反应。方法2019年3—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对11例美容就医者(男6例,女5例,年龄33~50岁,平均42.2岁)采用A型肉毒素进行唇部多点浅层口轮匝肌注射,用唇部丰满度评分表对唇部形态变化进行评估,并用3D摄像头进行人脸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评估效果、作用维持时间、并发症。结果11例美容就医者行A型肉毒素注射后唇部丰满度均有提升,平均见效时间14.6 d,平均效果维持时间124.1 d。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1个月上唇红唇高度(Z=-2.940,P<0.05)、上唇到Ricketts美容线距离(Z=-2.137, P<0.05)和鼻唇角度(Z=-2.137, P<0.05)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过敏反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口轮匝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可起到轻度丰唇效果。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注射 口轮匝肌 唇部美容
  • 简介:摘要首次采用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2例经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的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例1男,64岁,双侧腋下、腹股沟红斑、糜烂2年,于右腋下、右腹股沟各注射50 U A型肉毒素;例2女,33岁,双侧腋下、腹股沟、右腰部红斑、水疱9年,于左腋下、右腰部、双侧腹股沟各注射25 U A型肉毒素。2例患者注射后1周停止出汗,2周后皮损逐渐缓解。例1注射后1个月,双侧腋下及腹股沟红斑、糜烂基本消退,继续随访18个月,皮损无复发。例2注射后6周,注射处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明显新发皮损,继续随访10个月,皮损少量复发,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后症状缓解。

  • 标签: 天疱疮,良性家族性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注射,皮下 治疗
  • 简介:摘要肉毒素注射因其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成为目前矫正咬肌肥大、调整下面部轮廓首选的治疗方法,已有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报道,该文对肉毒素注射位点、安全范围、深度、剂量以及术后效果与并发症,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总结,与广大医学美容工作者分享最近进展。

  • 标签: 咬肌肥大 肉毒毒素类 面部轮廓外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伏是指内外多种致病的邪潜藏人体某个部位,具有伏而不觉、发时始显的病理特性,伏致病具有毒性猛烈、病情危重或迁延反复的临床特点。大肠息肉具有发病隐匿、复发率高、病程长、后期易癌变的特点。基于中医伏学说,认为伏深伏肠络是大肠息肉复发的根本原因,余毒深伏、暗耗精血是其复发的关键;解毒治疗应贯穿病程之始终,解毒不忘扶正为其主要治则。

  • 标签: 伏毒 大肠息肉 病因病机 防治
  • 简介: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虚弱为本虚,以痰湿、血瘀、热为标实。虚是发病之根本;痰、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转归的关键因素。四者在病程不同阶段可同时存在并相互转化。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首要,疾病发展中以化痰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疾病后期发生异常增生或肠化时以清热解毒为主。临床可分为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痰湿困脾、胃络瘀阻、损胃络等证论治。

  • 标签: 胃炎,萎缩性 理论探讨 医案
  • 简介:摘要A型肉毒素(BTX-A)通过化学去神经作用改变眼外肌张力,当主动肌和拮抗肌组成的眼位平衡系统被打破,结合大脑反馈,可刺激双眼视觉重建,促使眼球恢复正位。BTX-A自1989年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斜视至今,已成为儿童斜视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低创伤、麻醉时间短、无瘢痕等优点。本文对BTX-A治疗斜视的历史、注射方式、种类以及在儿童各种类型斜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类,A型 斜视 儿童
  • 简介:摘要探讨A型肉毒素联合W改型减张修复面部瘢痕的效果。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纳入试验组面部瘢痕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6~39岁、平均28岁)进行W改型联合A型肉毒素治疗,另外选择年龄和性别与试验组匹配的对照组20例仅进行单纯W改型缝合,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效果进行评估。40例患者均随访,试验组20例均对瘢痕改型效果满意;试验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8例VAS评分>9分。W成形术联合A型肉毒素减张治疗面部瘢痕效果明显。

  • 标签: 面部 瘢痕 W成形术 A型肉毒毒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小儿腺样体肥大以热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胃、肝有关,其中热之邪乃致病主要因素,痰瘀是病变过程的病理产物,又可与热胶着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使病情缠绵难愈。临床以自拟鼻窒方加减,治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 标签: 中医儿科疾病 腺样体肥大 热毒痰瘀 鼻窒方 中医药疗法 经验心得 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