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耳是因角质化鳞状上皮在中耳堆积,造成周围渐近性损害的一种疾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会导致患者听力下降、耳流脓甚至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目前针对中耳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但存在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的风险,因此中耳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就中耳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胆脂瘤,中耳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岩部的病变特点、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9例随访时间超过3年、资料完整的颞骨岩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12~71岁,中位年龄37岁,总结分析其病变分型、手术方式、面听神经功能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先天性岩部5例,获得性岩部34例。常见临床症状分别为听力下降(100%,39/39)、耳溢液/流脓(89.7%,35/39)以及面神经麻痹(46.2%,18/39)。按Sanna分型,迷路上型岩部14例,其中3例采用耳蜗径路、6例采用耳囊径路、5例采用迷路径路;迷路下型岩部10例,其中8例采用岩骨次全切、1例采用耳囊径路、1例采用迷路径路;广泛型岩部10例,其中7例采用耳蜗径路、3例采用耳囊径路;迷路下-岩尖型岩部5例,其中2例采用耳蜗径路、2例采用耳囊径路、1例行耳内镜辅助颞下窝B型径路。面神经受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泛型(6/10)、迷路上型(8/14)、迷路下-岩尖型(2/5)、迷路下型(2/10)。19例术中涉及面神经手术操作,3例行面神经全程减压,4例行面神经改道吻合,4例行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1例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面神经移位者7例。18例患者术前面神经受累,术后14例面神经功能得以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7.8%(14/18)。手术多采用颞侧入路,骨导听力保存率为50.0%(14/28)。术中5例发生脑脊液漏,给予肌肉填塞并封腔处理;2例因病变粘在乙状窦和颈静脉球表面较难剥离,术中予以填塞并结扎乙状窦。术后2例患者出现面肌联动。术后随访40~115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颞骨岩部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应根据病变类型及面听神经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保护重要神经和血管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 标签: 胆脂瘤 颞骨岩部 耳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桥小脑角致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疗效及常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12年1月-2019年3月,共收治桥小脑角致TN 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21~63岁,平均(39.5+5.3)岁;病程为4个月~16年,平均(3.7+2.5)年;左侧12例,右侧7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84.2%),次全切除3例(15.8%)。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术后面部麻木3例(15.8%),脑脊液切口漏2例(10.5%),眩晕1例(5.2%),无菌性脑膜炎1例(5.2%),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8例同期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均定期随访。19例术后未出现大出血、急性脑积水及死亡等。术后随访5~80个月,所有患者无疼痛,1例(5.2%)出现肿瘤复发。结论TN型桥小脑角手术疗效显著。尽早行颅脑MRI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手术策略需兼顾肿瘤切除及TN症状缓解,并尽可能避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及脑干。显微手术配合神经内镜有助于全切除肿瘤及减少损伤,存在血管压迫者需同期行血管减压术。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胆脂瘤 桥小脑角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 简介:摘要鼻窦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介绍了1例上颌窦病例,总结其病例特点,并介绍了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的治疗效果及经验。发现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优势明显,可最大程度地暴露上颌窦窦腔,便于手术操作,彻底清除病变,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内镜下中耳与外耳道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耳道手术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镜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耳内镜下中耳与外耳道切除术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听气导听阈值、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听气导听阈值[(38.81±5.17)dB]高于治疗组[(38.53±5.14)dB],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听气导听阈值[(23.62±2.92)dB]低于对照组[(27.81±2.95)dB,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00%,4/40)低于对照组(22.50%,9/40),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7.50%,3/40)低于对照组(17.50%,7/40),P<0.05。结论耳内镜下行中耳与外耳道手术能明显提升疗效,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耳内镜 手术 中耳道 外耳道 胆脂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颞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定位初发中耳的准确性以及对术后随访复查的价值。方法选取初发患者134例、疑似复发性患者22例,均行HRCT、常规核磁平扫及DWI检查。以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为基础,将DWI与HRCT图像结合,评估初发病灶位置及侵袭范围与术中病变的符合度。将HRCT、DWI对复发性中耳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二者诊断效能。结果DWI联合HRCT定位初发位置的准确率为90.3%。HRCT、DWI诊断复发性中耳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7.8%、75.0%、83.3%、18.8%和100%、75.0%、94.7%、100%,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024和0.843,卡方配对检验证实组间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联合DWI的高敏感度及HRCT的高分辨率,能够提高初发术前定位的准确性,可用于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DWI对复发性中耳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二次手术探查提供参考。

  • 标签: 胆脂瘤,中耳 磁共振成像,弥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中耳经耳内镜手术(EES)和显微镜手术(MES)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CQ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字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20年4月。纳入比较EES和MES治疗中耳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从中提取手术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数据,然后对提取的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共764例中耳患者,其中367例(48%)接受了EES治疗,397例(52%)接受了MES治疗。EES组在手术时间[MD=-18.61,95%CI(-22.21,-15.01),P<0.05]、手术并发症[OR=0.35,95%CI(0.19,0.67),P<0.05]、术后复发率[OR=0.28,95%CI(0.16,0.50),P<0.05]等方面合并效应的结果优于MES。结论初步证实EES治疗中耳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标签: 胆脂瘤,中耳 耳内镜手术 显微镜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经鼻切除旁中央颅底硬膜外手术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采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7例旁中央颅底硬膜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32~6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经鼻手术,观察术中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临床症状恢复及复发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4例实现完全切除(囊内容物和囊壁完全切除),1例实现近全切除(囊内容物完全切除,部分囊壁残留),2例实现次全切除(部分囊内容物、囊壁残留)。1例患者术前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他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1例患者出现术后脑脊液鼻漏,经腰大池引流及鼻腔碘仿纱条填塞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至今,包括非全切除患者在内的7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于旁中央颅底生长范围局限的硬膜外,内镜经鼻手术治疗方法简单有效,安全可靠,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耳鼻喉外科手术 旁中央颅底 胆脂瘤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简易的耳内镜持续灌流装置的制作,并观察其在上鼓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持续灌流耳内镜上鼓室手术的患者3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1例,年龄(38.6±11.9)岁。测量安装灌流装置后耳内镜的直径、使用该装置的灌流速度和手术的时间,分析术中术野暴露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安装自制灌流装置后耳内镜直径为3.5~4.6 mm,灌流速度可达20~40 ml/min;持续灌流模式下术野清楚,手术时间为(86.6±18.1)min。3例患者术中出现耳道皮肤损伤。无皮瓣缺血坏死、耳道瘢痕狭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脑脊液漏及面神经麻痹等术后并发症。结论该自制持续灌流装置简单、实用,为水下耳内镜上鼓室手术灌流方式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 标签: 内窥镜 耳外科手术 胆脂瘤,中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echo plana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EP-DWI)与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urbo spin-echo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TSE-DWI)两种序列对中耳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初步怀疑中耳患者病例6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Ingenia 3.0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及32通道头线圈行EP-DWI、TSE-DWI扫描,并随后进行手术治疗。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影像诊断与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并计算EP-DWI、TSE-DWI序列诊断疑似中耳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63例疑似中耳患者中,最终病理确诊47例,非16例。TSW-DWI较EP-DWI诊断中耳AUC值显著增高(TSE-DWI vs. EP-DWI:0.895 vs. 0.644,P<0.05)。TSE-DWI诊断的敏感度(91.49%)、特异度(87.50%)较EP-DWI (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72%、50.00%)高。结论TSE-DWI较EP-DWI能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率。TSE-DWI在中耳诊断中能够提高诊断可信度,对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耳 胆脂瘤 弥散加权成像 平面回波 快速自旋回波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镜与显微镜联合上鼓室入路行中耳切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62例中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耳内镜与显微镜联合上鼓室入路中耳切除治疗,均随访1年以上。评价治疗效果,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听力情况,记录随访1年的复发与感染情况。结果6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3个月后,鼓膜愈合60例,愈合率高达96.77%,另2例发生感染继发性穿孔,后经耳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后愈合。术后3个月,62例患者的气导听阈与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复发1例,感染1例。结论中耳采取耳内镜与显微镜联合上鼓室入路切除治疗,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听力指标,且复发率与感染率低。

  • 标签: 中耳胆脂瘤切除术 上鼓室 显微镜 耳内镜 听力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直方图分析方法在鉴别中耳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最佳指标与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中耳(组)及5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组)患者MRI资料。采用ImageJ软件在ADC图病变显示的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直方图分析获得ADC值的均数、标准差、偏度、峰度、第10百分位数(P10)和第90百分位数(P90)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直方图各参数指标的差异,并绘制有差异的ADC值指标鉴别两种病变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获得各指标的ROC下面积(AUC)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鉴别两种病变的最佳独立诊断指标。结果组和中耳炎组间ADC值的均数、标准差、偏度、P10和P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鉴别两种病变的AUC值分别为0.912、0.988、0.809、0.793和0.957,其中ADC值标准差的AUC值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5.31%和96.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值的标准差为鉴别中耳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佳独立诊断指标(OR=1.034,95%可信区间1.020~1.048,P<0.01)。结论基于ADC值的直方图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鉴别中耳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能力,ADC值标准差的鉴别效能最佳。

  • 标签: 胆脂瘤,中耳 中耳炎,化脓性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诊断,鉴别 直方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南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型中耳炎患者6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乳突根治术组(传统组)和改良乳突根治术与鼓室成形术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外耳道形状变化、听力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30/32)高于传统组(68.75%,22/32),P<0.05。联合组外耳道形状正常者比例(62.50%,20/32)高于传统组(31.25%,10/32),中腔患者比例(3.13%,1/32)低于传统组(21.88%,7/32),P<0.05。术后6个月,两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且联合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3%,5/32)低于传统组(46.88%,15/32),P<0.05。结论改良乳突根治术与鼓室成形术联合治疗型中耳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气导听阈和气骨导差水平,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能够最大程度维持外耳道形状正常,保证外耳美观,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中耳炎 胆脂瘤 改良乳突根治术 鼓室成形术
  • 简介:摘要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migrans,EM)是莱姆病皮肤损害的特征性表现,罕有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报道。本例莱姆病合并膜炎患者无其他感染、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等所致膜炎的确切证据,临床上考虑膜炎可能与螺旋体感染相关。本病需与结节性红斑、硬红斑、深部红斑狼疮、皮下膜炎样T细胞淋巴等鉴别,治疗方法与预后尚不清楚,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莱姆病 脂膜炎 游走性红斑
  • 简介:摘要一般情况下吸手术是安全的美容手术,但也可能引发凶险甚至致死性并发症。该文基于文献回顾梳理了吸手术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原因、诊断、危险因素等相关知识,并结合个人经验对其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脂肪抽吸术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源性胰腺炎(ABP)若不尽早行胆囊切除或胆总管取石术等病因治疗,可导致反复发作,并可继发严重的并发症。本例患者在外院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轻症ABP",治疗好转后仍反复发作。患者因出现乏力、情感淡漠伴复视和耳鸣等症状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多学科讨论后诊断为ABP并发韦尼克脑病,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并进行饮食、康复训练等指导后,患者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一般情况良好。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胆囊结石 韦尼克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化纤维组织细胞(LF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及2022年4月诊治的2例LFH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均因右下肢肿物就诊。光镜下肿瘤细胞呈组织样细胞,分散或呈巢团状、部分区席纹状排列,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象罕见。间质可见显著不规则嗜伊红、玻璃样变胶原样物增生,呈骨基质样或网格状包绕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68和CD10阳性,SMA少量阳性,CD34阳性,Ki-67阳性指数2%,S100、HMB45、STAT6、AE1/AE3均阴性,综合诊断为LFH。2例患者肿块均经手术完整切除,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LFH是罕见皮肤肿瘤,尤其发生于踝部的肿块出现泡沫状组织细胞及间质玻璃样变胶原物质时,需考虑LFH,肿瘤细胞CD68及CD10阳性有诊断价值。LFH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肿瘤,纤维组织 脂质化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综述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的发病年龄、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发病时间、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在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检索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文献,共检索出76篇,经文题、摘要、全文内容二次筛选,共筛选出45篇文献;收集每例入选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原因、发病部位、发病时间、治疗方法及预后等,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项研究。结果筛选出的45篇文献中共54例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关的假性动脉报道,男25例,女27例,2例未明确性别;年龄43~94岁,其中<60岁4例,61~70岁6例,71~80岁17例,81~90岁25例;45例发生于股深动脉,3例发生于股浅动脉,臀上动脉、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股动脉各1例,未说明位置2例;假性动脉发生时间:骨折后1周内17例,1~3周8例,3周至3个月19例,3个月以上2例,未提供发生时间者8例。54例患者中,明确发生原因的有41例,包括骨折块损伤血管21例;医源性损伤20例,其中螺钉或钻头直接损伤血管的发生率最高,为55%(11/20)。53例明确治疗假性动脉方法,其中22例行血管栓塞治疗,10例行手术缝合,8例行手术结扎,4例手术切除,5例使用覆膜支架,4例使用凝血酶注射治疗。54例患者中,42例获得随访,假性动脉均未复发,亦未发生与假性动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假性动脉高发病年龄为71~90岁,骨折后1周内及骨折后3周到3个月发病者多,常因骨折碎块损伤血管及医源性损伤血管所致,发生的部位多见于股深动脉。治疗方案包括血管栓塞治疗、手术结扎、缝合或切除假性动脉、覆膜支架及凝血酶注射,预后一般较好。

  • 标签: 股骨骨折 动脉瘤 假性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肠吻合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8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接受肠吻合术的110例胆管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4岁。术后近期并发症率为35.5%,严重并发症率为17.3%。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转诊前手术修复、术中出血>400 ml和手术持续时间与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转诊前手术修复、术前漏、联合肝部分切除和术中出血>400 ml是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对术后近期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后发现转诊前手术修复、联合肝部分切除和术中出血>400 ml均能显著影响术后近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均P<0.05)。而胆道修复的时机与并发症发生无显著性关联(P>0.05)。结论发生胆管损伤后,原主刀医生应避免盲目即时行手术修复,尽早转诊至专科经验丰富的肝胆外科中心是最佳的选择。术前若持续存在漏,应优先充分引流胆汁控制感染。

  • 标签: 胆管 手术后并发症 胆肠吻合术 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