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生中学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中医学生学业倦怠的检出率和分布特征,影响医学生学业倦怠的学习、心理、生理等个体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以及医学生学业倦怠的心理干预和其他干预方法。最后,本文从大样本调查、发展过程研究、有效干预和预防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医学生学业倦怠研究的建议。

  • 标签: 医学生 学业倦怠 影响因素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中学业预警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其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学业预警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法。2021年10至11月,以目的抽样对广西医科大学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21名学业预警学生进行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取出3大主题(含10个亚主题):学业预警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躺平型、空想型、迷茫型、侥幸型),其中躺平型学生排在第一位[9名(42.9%)];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包括缺乏学习动机及其来源、学习的方式方法欠缺、易受同学及环境影响),其中缺乏学习动机及其来源占比最高[13名(61.9%)];提升学业成绩的策略(包括制定目标计划、付诸实际行动、开展结对学习),其中15名(71.4%)学生认为结对学习能提升现阶段小测成绩。结论持躺平型学习态度的学业预警学生占比较多,缺乏学习动机及其来源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结对学习是短期提升学业成绩的有效策略。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帮助学业预警学生培养人生目标感,提供探寻学习动机来源的途径,创新结对学习方式方法。

  • 标签: 成绩不良 学业预警 学习态度 影响因素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思维与自我损耗在工作场所暴力影响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9年5月,用抓取随机球方法,选择河南省、福建省的10个城市为采样城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2个三甲医院、23个二甲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流行学调查,共纳入1 200名护士。共回收有效问卷1 15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6.6%。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事件影响量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1 15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问卷所含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用s-n-k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职业倦怠的人口学特征得分差异。结果36~50岁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得分大于19~35岁临床护士,工龄<3年者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工龄3年及以上者,职业倦怠得分小于工龄3年及以上者;未婚者职业倦怠得分小于已婚者;非在编者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在编者;三级医院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职业倦怠得分大于二级医院临床护士;本科及以上者职业倦怠得分大于专科及以下者;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得分大于非手术科室临床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在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中介作用,工作场所暴力通过侵袭性思维的单独中介作用、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作用、侵袭性思维-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职业倦怠(β=0.16、0.08、0.03,95%CI:0.251~0.190、0.121~0.028、0.050~0.012,P<0.05)。结论工作场所暴力通过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侵袭性思维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

  • 标签: 工作场所暴力 侵袭性思维 自我损耗 职业倦怠 临床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口变量学指标分析,探讨影响医学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可能因素。方法2020年7月—8月,选取国内医学期刊编辑为调研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并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其中男性15例(11.0%),女性121例(89.0%)。选取性别、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年龄、薪酬等指标进行对比。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学期刊编辑职业倦怠总分为(2.73±1.00)分,处于轻度倦怠状态。性别、文化程度指标上,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倦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职时间1~5年、年龄20~30岁、月收入<5000元的医学期刊编辑职业倦怠明显高于其他医学期刊编辑(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F=9.868,P<0.001)、工作年限(F=11.454,P<0.001)、月收入(F=2.642,P=0.037)是医学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帮助青年医学编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改善医学期刊编辑的薪资待遇,都有利于降低医学期刊编辑的职业倦怠

  • 标签: 医学 问卷调查 期刊编辑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男护士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男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电子问卷收集系统以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10月选取济宁市4所综合医院的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应激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4份,有效回收率为95.19%。结果514名男护士的工作应激量表总分为157.50(144.00,171.00)分,工作倦怠量表总分为(29.07±17.36)分。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倦怠量表中的情绪耗竭可解释男护士职业应激总变异的23.8%(P<0.05)。结论男护士的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具有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男护士在职业发展中产生的职业应激,从管理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协助男护士应对挫折与困难,降低职业应激水平。

  • 标签: 护士,男 职业应激 职业倦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年资临床护士挫败感与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挫败感对低年资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以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6—8月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护龄<5年的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挫败感量表(DS)、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BI)进行调查,并分析挫败感对低年资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结果360名低年资护士DS总分为(35.53±8.54)分,MBI总分为(61.85±17.70)分;低年资护士D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及职业倦怠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职业倦怠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年资护士挫败感中的低成就感对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挫败感与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护理管理者应关注低年资护士在职业发展中产生的挫败感,从管理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协助低年资护士合理应对挫折与困难,减轻职业倦怠水平。

  • 标签: 护士 低年资 挫败感 职业倦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执行"和谐使命-2018"和平方舟医院船官兵在航行中身心健康情况和职业倦怠水平。方法采用身心状况调查表和军人职业倦怠量表对执行"和谐使命-2018"医院船任务的全体不同类型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96.7%的官兵自愿参加此次任务,认识到任务意义重大。70%以上的官兵对船上环境的适应度较好。不同年龄、身份、学历的军人职业倦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婚姻状况的军人倦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49岁的官兵职业倦怠水平比20~29岁的官兵高,本科以上的官兵比高中及以下的官兵职业倦怠水平高,医务人员的倦怠水平比士兵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谐使命"任务中,家庭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船上适应度是官兵职业倦怠的关联因素(P<0.05),家庭烦恼多、家庭负担重、身体健康状况差、船上生活不适应的官兵倦怠水平高。结论在执行"和谐使命"任务中,要密切关注官兵的身心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官兵家庭烦恼、家庭困难等,特别重点关注首次参加长远航任务对船上环境不适应、家庭困难较重的官兵,要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做好心理辅导。同时也要多关注医务人员,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注意劳逸结合,以降低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

  • 标签: "和谐使命-2018" 官兵 身心健康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1~12月,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设计,对某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93份,回收问卷939份,问卷回收率78.7%,其中有效问卷891份,有效回收率为94.9%。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社会支持程度,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GS)评估职业倦怠情况,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探究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平均年龄为(27.47±4.22)岁,女性占71.5%(637/891)。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为46.6%,情绪耗竭、玩世不恭、成就感降低的得分分别为(10.10±3.75)、(6.14±3.43)、(17.91±4.13)分。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未检出职业倦怠为对照,年龄小、工作1~3年、平均睡眠≤6 h、社会支持程度差者更易出现轻度职业倦怠(OR=0.91、0.40、2.25、2.38,P<0.05);女性、过去一年值夜班频率高、平均睡眠≤6 h、社会支持程度差者更易出现中重度职业倦怠(OR=1.59、2.94、4.01、2.40、3.66,P<0.05)。结论应针对不同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职业倦怠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 社会支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外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和抑郁现状,以期能降低或缓解外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和抑郁情绪。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抑郁状态量表对2016年9月—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参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137名住院医师的抑郁和职业倦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性108名,女性29名,年龄(26.57±1.77)岁,年龄范围23~28岁。分析职业倦怠和抑郁的发生率在性别、规培时间、规培身份上的分布差异,分析职业倦怠3个维度与抑郁的相关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职业倦怠和抑郁在性别、规培时间、规培身份上的分布差异采用χ2检验,职业倦怠3个维度与抑郁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37名外科住院医师中,10名(7.3%)存在重度、需要干预的职业倦怠。在情绪衰竭维度,有67名(48.9%)为轻度倦怠,有53名(38.7%)为中度倦怠,有17名(12.4%)为重度倦怠;在玩世不恭维度,有86名(62.8%)为轻度倦怠,37名(27.0%)为中度倦怠,14名(10.2%)为重度倦怠;在成就感降低维度,有64名(46.7%)为轻度倦怠,有43名(31.4%)为中度倦怠,有30名(21.9%)为重度倦怠。抑郁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137名外科住院医师中有27名(19.7%)存在抑郁状态。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在性别、规培时间、参培身份上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的发生率在性别和参培身份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培第1年的外科住院医师有14名(35.0%)发生抑郁,高于规培第2年8名(15.7%)和规培第3年5名(10.9%),(P<0.01)。情绪衰竭(r=0.248,P<0.05)、玩世不恭(r=0.301,P<0.05)和成就感降低(r=0.201,P<0.05)与抑郁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外科住院医师的职业倦怠和抑郁情况不容乐观,抑郁发生率在规培时间分布上有差异,其中规培第1年的住院医师抑郁发生率较高,抑郁的发生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

  • 标签: 普通外科 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职务 问卷调查 职业倦怠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制订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4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1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结果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情感衰竭维度得分为(22.79±7.08)分,处于中度倦怠;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8.17±3.63)分,处于中度倦怠;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9.09±6.04)分,处于高度倦怠。神经外科护士PSQI总分为8.0(4.5,12.0)分,睡眠质量差的护士83名(55.7%,83/149)。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356,P<0.01)和去人格化维度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180,P<0.05),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r=-0.120,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分、工作年限是情感衰竭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PSQI总分、每周加班时间是去人格化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处于中高水平,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职业倦怠程度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 标签: 护士 职业倦怠 睡眠质量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90后ICU护士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1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198名90后ICU护士,采用匿名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ICU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心理资本问卷、护士职业倦怠量表。结果90后ICU护士心理资本总均分为(4.24±0.61)分,各维度得分按降序排列依次为:乐观(3.36±0.83)分、自我效能(3.31±0.57)分、坚韧性(3.22±0.56)分、希望(3.13±0.54)分;职业倦怠总均分为(2.53±0.86)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情感耗竭(3.05±1.06)分、个人成就感(2.30±1.09)分、去人格化(1.89±1.18)分;不同工作年限、编制、职称、学历、婚姻状况、家庭支持、夜班次数、专科证书获取的90后ICU护士其心理资本得分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0后ICU护士职业倦怠得分在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婚姻、编制、专科证书获取、职务、月收入水平、家庭支持度、每月夜班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明显负相关(r=-0.597,P<0.05);控制人口学变量后心理资本与坚韧性可共同预测职业倦怠的34.2%。结论90后ICU护士心理资本水平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且受到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婚姻、编制、专科证书获取、职务、月收入水平、家庭支持度、每月夜班数的影响,建议管理者应高度重视90后ICU护士的心理资本及职业倦怠感,并根据个体不同需求采取适宜策略,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促进工作投入,预防或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 标签: 90后 ICU护士 心理资本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的建议。方法抽取黑龙江省三所医学院校的统招本科学生1 327名进行生活满意度、焦虑、学业拖延问卷调查。应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总分为(35.00±8.92)分;②成绩水平、性别、选择本专业原因、是否独生子女四个方面的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业拖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医学院校学生拖延程度与其焦虑水平成正相关(r=0.102,P<0.01),与生活满意度成负相关(r=-0.117,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成绩水平、性别、生活满意度、焦虑、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六个预测变量共可以有效解释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14.2%的变异量。结论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总体程度高于非医学院校学生拖延;医学院校学生的成绩水平、性别、生活满意度、焦虑、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是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医学院校学生 学业拖延 焦虑 生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巴林特小组活动对临床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效果。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6名临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人。试验组在常规教学活动安排的基础上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活动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教师职业倦怠、共情能力和培训满意比例。采用t检验和Fisher精准概率法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教师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02±0.15)分比(4.08±0.39)分,(2.45±0.07)分比(3.28±1.24)分],低成就感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4.36±0.41)分比(2.74±1.3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试验组临床教师共情能力的换位思考、情感护理、观点采择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12.65±1.74)分比(8.47±1.29)分,(50.55±3.25)分比(43.26±3.92)分,(61.25±4.32)分比(49.26±3.98)分,(124.45±9.31)分比(100.99±9.19)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试验组临床教师培训满意比例高于对照组[100.0%(28/28)比75.0%(21/2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有助于减轻临床教师职业倦怠,提升职业认同感,唤醒共情能力,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

  • 标签: 临床医学 教师 巴林特小组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月—2021年6月选取浙江省杭州市8所三甲医院的110名感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感染科护士工作倦怠、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的相关性。本次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2.73%。结果102名感染科护士中,17.65%(18/102)的护士处于轻度倦怠,57.84%(59/102)的护士处于中度倦怠,20.59%(21/102)的护士处于重度倦怠。感染科护士SS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SCSQ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与工作倦怠量表的情绪耗竭维度、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但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感染科护士总体工作倦怠处于中重度水平,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具有相关性。临床护理管理者应制订相关措施,以减轻感染科护士的工作倦怠

  • 标签: 护士 感染性疾病 工作倦怠 社会支持 积极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专科护士职业倦怠与护理差错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该院口腔专科护士236名,采用基线资料问卷、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及护理差错调查问卷对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护士职业倦怠与护理差错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放236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为99.15%。128人(54.70%)在过去一年中出现过护理差错,其中发生1次差错者69人(53.91%),发生2~3次42人(32.81%),发生3次及以上17人(13.28%)。单因素分析显示,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与护理差错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工龄、职称、工作时间、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及个人成就感是发生护理差错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口腔专科护士的职业倦怠与护理差错具有明显相关性,而工龄、职称、工作时间及职业倦怠3个维度是导致护理差错的影响因素,为此,在医院管理方面应给予合理排班制度和工作分配,根据工作性质及工作量进行合理的福利薪酬制度分配,提高节假日加班补贴,激发口腔专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工作流程增加人员配备,减轻护士劳动轻度和非护理性工作,为口腔专科护士提高学习晋升机会,培养护士业务水平及自身素质,使得护士业务能力得到患者及社会的认可,从而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缓解职业倦怠情况及减少护理差错。

  • 标签: 口腔专科护士职业倦怠 护理差错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绪劳动在ICU护士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作用,为减轻ICU护士工作倦怠、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7年6—7月选取南昌市3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276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情绪劳动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及工作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情绪劳动在职业价值观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发放问卷276份,有效问卷249份。249名ICU护士情绪劳动条目均分为(3.55±0.45)分,职业价值观条目均分为(3.63±0.41)分,工作倦怠3个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情感耗竭(2.77±1.07)分、去人格化(1.54±1.26)分、个人成就感(3.78±1.16)分。结构方程拟合指数χ2/df=1.155,拟合优度指数(GFI)=0.976,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4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27。ICU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情绪劳动均对其工作倦怠具有直接预测作用,职业价值观还以其情绪劳动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工作倦怠。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从个体自身因素层面通过提升ICU护士的职业价值观水平、优化其情绪劳动策略选择来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情绪劳动 职业价值观 工作倦怠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类别规范化培训医师(简称规培医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4月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版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某大学17家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全体规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类别和培训专业的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3 531份,规培医师职业倦怠3个维度情绪耗竭、去个性化、成就感低落评分依次为(10.24±6.82)分、(5.60±4.84)分、(13.36±8.12)分,职业倦怠总体检出率为53.2%(1 878/3 531)。以住院医师为参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倦怠风险较高(OR=1.40,95%CI:1.14~1.71);工作量越大发生职业倦怠的风险越高(OR=1.26,95%CI:1.19~1.34);受疫情影响程度越大越容易引发职业倦怠(OR=1.24,95%CI:1.14~1.34),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别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存在差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全科、妇产科等规培医师职业倦怠风险较高。培训管理部门应提高关注度,加强人文关怀,通过多种途径减缓规培医师职业倦怠

  • 标签: 住院医师 专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精神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6—12月选取宁波市3家三甲医院的212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精神幸福感问卷(SWBQ)、工作倦怠量表(MBI-G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手术室护士精神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212名手术室护士SWBQ得分为(75.36±12.48)分,MBI-GS得分为(68.48±12.82)分。不同年龄、手术室工作年限、学历、职称、月收入、聘用方式的手术室护士SWBQ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手术室工作年限、职称、婚姻状况、月收入的手术室护士MBI-G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SWBQ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MBI-GS总分及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精神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精神幸福感降低其职业倦怠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精神幸福感 职业倦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在工作疏离感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0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工作的50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勤主义行为量表、工作疏离感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出勤主义行为与职业倦怠、工作疏离感相关性,同时采用Bootstrap检验探讨中介作用。共发放506份问卷,有效问卷50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结果506名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63.43±8.03)分,工作疏离感总分为(34.16±5.55)分,出勤主义行为评分为(6.32±1.56)分。经Pearson法分析,出勤主义行为与工作疏离感、职业倦怠呈正相关(P<0.01)。使用Bootstrap抽样检验法进行中介效应研究,职业倦怠出勤主义行为工作疏离感路径分析95%置信区间不包括数字0,护士出勤主义行为在工作疏离感与职业倦怠间的起中介作用。结论护士具有较高的出勤主义行为,在职业倦怠和工作疏离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对此需减少护士出勤主义行为频率,促进身心健康。

  • 标签: 护士 出勤主义行为 工作疏离感 职业倦怠 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