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早产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大多数国家及我国早产儿发生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早产儿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间存在显著差别,不同胎龄早产儿占比也在不断变化,主要以中晚期早产儿增加为主。本文综述早产儿发生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以期加强对早产的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 标签: 婴儿,早产 发生率 胎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发生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行SMILE时术中发生失吸的患者16例(16眼),对其发生、眼别、性别、失吸部位、失吸发生时眼球转动方向、处理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眼别、性别构成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行SMILE患者1 698例(男517例,女1 181例),3 365眼(右眼1 692只,左眼1 673只),术中发生失吸16例(16眼),发生为0.46%。其中右眼9只(9/16),左眼7只(7/16),男5例(5/16),女11例(11/16)。不同性别(χ2=0.005,P=0.944)、不同眼别(χ2=0.229,P=0.632)失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吸位于激光扫描直径(3.62±2.55)mm处,多在直径2 mm内。按失吸部位分为:透镜底层失吸4眼(1/4),其中2眼当即改为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另2眼当即改为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透镜边切失吸1眼(1/16),当即改为LASEK;透镜上层失吸10眼(5/8),其中8眼当即重吸并继续行SMILE扫描上层及做小切口,分离并完整取出透镜,1眼3周后重新行SMILE并完整取出透镜,1眼当即重吸并继续行SMILE,但发生再次失吸而在2周后改行LASEK;上层边切失吸1眼(1/16),直接用5 ml注射器针头划开上层边缘并完整取出透镜。按失吸发生即刻眼球转动方向分为:鼻上2眼(2/16)、颞上9眼(9/16)、鼻下2眼(2/16)、颞下2眼(2/16)、正下1眼(1/16)。所有失吸病例术后3个月均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SMILE术中失吸的发生低,多发生于扫描透镜的上层和近瞳孔中央区。Bell现象为失吸的主要原因。不同的失吸部位和状态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经过合理的处理后仍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远期视力。

  • 标签: 失吸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患者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的发生以及OLT术后发生ARF患者早期的病死,并评估OLT术后ARF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家临床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05年6月—2013年6月完成OLT的患者1 669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RF,将患者分为肾衰组(84例)和非肾衰组(1 585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死及影响OLT术后AR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 669例OLT患者中84例术后早期发生ARF,发生5%。51例(3%)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其中肾衰组病死(42.9%)大于非肾衰组(0.9% )。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95%CI 4.453~17.564,P<0.05)、出血量多(95%CI 1.000,P<0.05 )、手术时间长(95%CI 1.004~1.189,P< 0.05 )、术后二次开腹止血(95%CI 1.330~4.972 ,P<0.05 )、术后肺部感染(95%CI 6.105~19.847 ,P<0.05)是OLT术后并发ARF的危险因素。结论OLT术后ARF患者病死高,术前合并肝肾综合征、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术后二次开腹止血、术后肺部感染是OLT术后发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死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IVC)在无症状人群中的发生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无血管疾病而行全腹增强CT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于不同水平面测量髂静脉前后径,并根据公式计算出髂静脉受压程度。以受压程度50%为界分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分析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和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692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男性351例(50.7%),年龄(38.76±10.90)岁(范围:18~71岁),BMI(22.79±3.72)kg/m2。IVC总体受压百分比中位数为43(19,65)%,不同受压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者74例(10.7%),≥25%且<50%者368例(53.2%),≥50%且<75%者196例(28.3%),≥75%者54例(7.8%)。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相比,性别、年龄、BMI、凝血酶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髂静脉受压程度≥50%者在无症状人群中较为多见。男性、高龄、肥胖可能与髂静脉受压的发生相关。

  • 标签: 髂静脉压迫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May-Thurner 综合征 Cockett综合征 发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欧美和亚裔人群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与肺癌和RP相关研究,根据研究开展所在地不同将检出研究分为亚洲地区与欧美澳地区研究两类,分别汇总RP发生数据;在PubMed数据库检索与剂量学参数相关的研究。结果14项研究共3190例患者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地区和欧美澳地区患者≥3级RP发生相近(4.9%∶4.6%,P=0.895),而5级RP发生亚洲地区患者显著高于欧美澳地区患者(1.5%∶0.2%,P=0.002),且亚洲组研究中患者肺受量较低。21项研究报道了肺V20Gy剂量限定标准,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地区研究间肺V20Gy剂量限定标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440),亚洲地区研究的肺受量限定可能更为严格。结论亚洲地区肺癌患者较欧美澳地区患者在放化疗后发生RP概率较高;将单纯基于国外患者研究数据制定的胸部放疗方案应用于亚洲地区患者时,要注意剂量限定标准的差异。

  • 标签: 肺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性肺炎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的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246例,术前、术后访视收集患者数据,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D分为术后谵妄组(POD组)和非术后谵妄组(NPOD组)。本研究主要观察POD的发生,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7例(31.3%)患者发生术后谵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比值比(odd ratio, OR)=1.096, 95%CI 1.038~1.158]、术后入ICU(OR=3.246,95%CI 1.587~6.641)、术前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OR=0.905,95%CI 0.835~0.982 )、低血清白蛋白水平(OR=0.929 ,95%CI 0.871~0.990 )和长时间麻醉(OR=1.004 ,95%CI 1.000~1.008 )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长(OR=0.997 ,95%CI 0.981~1.012)、术中出血量(OR=1.000 ,95%CI 0.999~1.001)和手术至出院时长(OR=0.993 ,95%CI 0.932~1.05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龄、术后入ICU、术前低MMSE评分、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和长时间麻醉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OD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患者 恶性肿瘤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胎妊娠中不同年龄分层孕妇的早产发生,并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孕28周的单活胎孕妇的临产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适龄组(分娩时年龄<35岁)、高龄组(分娩时年龄35~39岁)和超高龄组(分娩时年龄≥40岁),比较3组的早产发生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分娩孕妇48 288例,有3 351例发生早产,总体早产发生为6.94%(3 351/48 288);其中适龄组分娩孕妇42 020例,早产2 699例(6.42%,2 699/42 020);高龄组5 061例,早产491例(9.70%,491/5 061);超高龄组1 207例,早产161例(13.34%,161/1 207)。自发性早产发生(分别为3.72%、4.51%和5.88%)和治疗性早产发生(分别为2.70%、5.20%和7.46%)均随孕妇年龄增大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的早产分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超高龄组治疗性早产孕妇中前置胎盘的发生显著高于适龄组,而适龄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窘迫的发生显著高于高龄组和超高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自发性和治疗性早产,母亲年龄都是早产的重要风险因素,且年龄越大,早产风险越高;在治疗性早产方面,与适龄孕妇相比,前置胎盘是高龄孕妇的高风险因素,对高龄妊娠治疗性早产发生有重要影响。

  • 标签: 早产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 回顾性研究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包床到护"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儿窘迫发生、产褥感染发生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包床到护"护理模式。两组患者的护理时间均为2 w,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情况、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护理治疗2 w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顺产明显高于对照组,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早产、死亡及宫内窘迫综合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注意、产前检查目的性、血糖自我监测及价值、运动疗法及预产期个人卫生等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8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包床到护"的护理模式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了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降低了产妇产褥期感染风险,降低了胎儿宫内窘迫发生

  • 标签: "包床到护" 妊娠合并糖尿病 胎儿窘迫 产褥感染 知晓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软骨发育不全患儿发生危及生命事件(ALTE)的临床表现,并提供事后评估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477例软骨发育不全患儿和REDcap数据库记录疑似ALTE的相关信息。结果477例中有18例在生后第1年发生ALET,大多数(14/18,78%)发生于生后6个月内,表现为呼吸暂停和(或)癫痫发作。ALTE患儿中,8/14(44%)发作超过1次。很多ALTE的初次发作是在使用婴儿汽车座椅时发生的(11/18,61%)。ALTE后评估显示颅颈交界区异常和(或)癫痫发作最常见,12/18(67%)患儿进行脊髓减压,5/18(28%)患儿在ALTE事件后开始服用抗癫痫药物。结论尽管这是一项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但其结果表明软骨发育不全患儿易发生ALTE。事件后的评估应该包括枕骨大孔的神经影像学检查,住院患儿应进行呼吸监测、脑电图检查和汽车座椅激发试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我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难度大,医疗资源消耗大。因此,做到重症化早期预警,单独分层精细化管理,早期干预,尽可能降低重症化至关重要。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除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颁布的第七版诊疗方案中提到的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其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还包括:老年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呼吸频率增快、CD4+ T淋巴细胞数下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增加、存在器官功能损害等。本文旨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化早期预警指标作一综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监护 早期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2年髋部骨折的发生、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的332例首次发病的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出现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行视力检测(正常或视力损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行为疏忽测试量表、烤盘任务量表、简易状况检查量表(MMSE)、BL运动评估量表(BL)、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走测试量表(TUG)、停止行走时间量表(SWWT)对患者进行评估。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使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来判断髋部骨折危险因素的精确性。结果33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2年内发生髋部骨折16例,发生为33‰/年(95% CI:15‰/年~50‰/年),骨折组及非骨折组2年死亡分别为44%(95%CI:25%~60%),48%(95%CI:42%~54%)(χ2=0.036,P=0.724)。骨折组平均存活2.72年(95% CI:1.45~2.79),非骨折组平均存活2.21年(95% CI:1.48~2.34)。骨折组既往骨折史(χ2=16.780、P=0.041)、视力受损(χ2=11.210、P=0.027)、MMSE评分低(U=14.220、P=0.031)、TUG≥15 s(χ2=18.560、P=0.000)高于非骨折组,骨折组SWWT阳性比例低于非骨折组(χ2=20.340、P=0.000)。既往骨折史、视力受损、TUG及SWWT阴性预测值高于阳性预测值,既往骨折史、视力受损、SWWT特异性高于敏感性,而TUG敏感性高于特异性。结论老年人脑卒中后髋部骨折常见,骨折常在白天自家中完成日常生活动作时发生;既往骨折史、视力受损、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运动能力受损是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应依据相关因素采取预防跌倒措施;测试量表中,TUG能更好地识别髋部骨折高风险的患者。

  • 标签: 卒中 髋骨折 意外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放置吻合口支架与单纯手工缝合对大鼠结肠吻合口漏的影响,探索吻合口支架对降低结肠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2只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行大鼠结肠端端吻合术,实验组行间断缝合的同时放置支架,即支架组;对照组单纯行间断缝合,即手工缝合组。比较两组腹腔粘连程度、吻合口漏、总生存的差异。结果相对于手工缝合组,支架组吻合腹腔粘连程度评分较低(5.94±1.69 vs. 9.19±2.52,t=4.181;P=0.008);支架组吻合口漏发生明显低于手工缝合组(12.5% vs. 56.25%,χ2=6.788;P=0.023);支架组总生存高于手工缝合组(87.5% vs. 43.75%,χ2=5.850;P=0.016)。结论相对于手工缝合,吻合口支架可以减少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程度,降低吻合口漏发生,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肠 吻合口支架 手工缝合 吻合口漏 腹腔粘连
  • 作者: 秦亚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江苏仪征 211900
  • 简介:目的:研讨呼吸重症患者临床中采取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呼吸科内RICU内收治的呼吸重症患者11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操作原则,均分患者进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感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模式实施于呼吸重症患者中,可提升生活质量,降低院内感染

  • 标签: 综合护理;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感染率;生活质量;价值分析
  • 作者: 秦亚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江苏仪征 211900
  • 简介:目的:研讨呼吸重症患者临床中采取综合护理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呼吸科内RICU内收治的呼吸重症患者11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操作原则,均分患者进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感染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感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模式实施于呼吸重症患者中,可提升生活质量,降低院内感染

  • 标签: 综合护理;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感染率;生活质量;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CI理念下集束化护理对VAP发生的预防及护士执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性辅助通气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JCI理念下实行集束化护理。通过医院ICU临床信息软件建立械通气(MV)患者VAP发生、病死、口腔护理状况、机械通气时间的数据,并将上述数据及患者口臭、牙菌斑、污垢残留、口腔溃疡的发生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MV例数、总MV时间、VAP例数、IRR(1年内VAP发生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在MV、ICU住院时间、病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集束化护理的情况下口臭、牙菌斑、污垢残留、口腔溃疡的发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在JCI理念下行集束化护理的护士执行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JCI理念下进行集束化护理方式有效降低了VAP发生,提高了护士的执行

  • 标签: JCI 集束化护理 呼吸相关性肺炎 护士执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