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圆台扩展基础与预应力锚栓梁板式基础方案施工以及工程量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经济性结论。

  • 标签: 风机 圆台 梁板 基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方案在下肢骨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下肢骨折患儿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活动度、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焦虑自评量表(SAS)、Barthel评分;比较两组骨痂出现时间、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 w、1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临床愈合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对饮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以奥马哈系统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应用于下肢骨折患儿的术后护理中,不仅能减轻疼痛程度,缓解焦虑情绪,还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奥马哈系统 康复训练 下肢骨折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以《临床基础护理技术》为基础的教学不足,并提出理论结合早期接触临床的同步式教学模式。方法选取2017年6~9月入急诊科实习的护生共120例,其中60例参加以《临床基础护理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护生60例参加理论结合早期接触临床的同步式教学模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实习生适应护理临床的平均时间、护理考核评分和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适应时间显著缩短,3个月总适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理论、专业技能操作、分诊流程、护理文书以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的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理论结合早期接触临床的同步式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急诊护理教学质量,增加教学满意度。

  • 标签: 急诊护理 《临床基础护理技术》 理论结合早期接触临床 同步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过渡期护理方案。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08,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179。最终形成的方案包括7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包括目的、护理对象、实施者、时间点、地点、护理内容、评价指标,其中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分为转出前、转出中和转出后3个阶段。结论本研究形成的方案科学可靠,可以为国内开展ICU过渡期护理实践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ICU 过渡期护理 专家咨询法
  • 作者: 潘韶霞 冯海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多项大样本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牙列缺失采用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比常规全口义齿能提高义齿的固位与稳定,并可提供更高的咀嚼效率;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的设计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解剖条件、牙槽骨吸收程度、颌间距离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种植体数目、分布及上部附着体。在覆盖义齿的临床操作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覆盖义齿,在适当的时机戴入上部附着体,并合理选择适用的印模技术、颌位关系记录、试牙排牙及戴牙方法,才能保证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本文对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意义、治疗设计、临床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与义齿戴入后的复查与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颌,无牙 牙种植体 义齿设计 种植覆盖义齿 义齿附着体
  • 简介:摘要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改革的精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于实践教学理论,结合世界一流大学经验,本着守正创新原则,设计并实践了能力导向的进阶式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案,该方案包括实验导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科研轮训5个进阶,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守正创新 能力导向 教学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芦可替尼为基础方案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应用芦可替尼治疗的13例PMF患者。13例患者中,2例为芦可替尼单药,11例为联合用药。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临床改善11例(84.6%),疾病稳定2例(15.4%)。所有患者治疗后脾脏均缩小,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总症状评分量表(MPN-10)评分下降。13例患者中,8例获得脾脏反应,9例获得症状反应。11例治疗前存在贫血患者中7例获得贫血反应。主要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细胞减少,均为Ⅰ~Ⅱ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发生感染2例,无患者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以芦可替尼为基础方案治疗PMF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可使患者最大获益。

  • 标签: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芦可替尼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SSKIN集束化方案的俯卧位通气(PPV)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方法以SSKIN集束化方案为指导,总结现有研究证据,初步构建PPV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护理方案。于2021年8—9月选取19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对方案条目进行修改。结果2轮专家函询均发放问卷19份,回收有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5;第2轮专家函询各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8、0.41(P均<0.01)。最终形成PPV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护理方案包括5个框架,即皮肤评估、支撑面、体位变换、潮湿处理、营养支持,共27个条目。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SSKIN集束化方案的PPV患者面部压力性损伤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能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

  • 标签: 护理 集束化方案 俯卧位通气 面部 压力性损伤 德尔菲函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医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优化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症候)、依从性、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实施优化中医护理干预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尿、头晕乏力、水肿及腰酸痛症候积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IgA肾病患者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减少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 标签: IgA肾病 优化中医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制订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为医院护理绩效考核提供新方法。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数据,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对全部病区护理工作量、质量、效率、业绩4个维度的90项指标进行分析,将不同病区归属到不同的绩效等级集群,实现对病区护理绩效的即时性分类。从适用性、公平性、客观性、接受性、效率性、总体满意度6个方面对护士及护理管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该方法应用后,护理管理人员对该方案应用的满意度得分由(2.69±1.01)分提升为(4.66±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方法应用前,护士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得分为(3.39±0.89)分,应用后,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得分为(4.6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绩效动态分配方案能准确、快速地完成对病区护理绩效的动态分析与即时分类,为病区护理绩效考评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 标签: 护理绩效 绩效分配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方案。方法通过前期调研和小组讨论初拟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方案大纲,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5名专家进行函询,最终确定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方案。结果15名专家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0.00%和93.75%,权威系数分别为86%和87%,本方案的二级和三级指标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428和0.382(均P<0.01)。最终筛选出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方案的一级条目5项,二级条目18项,三级条目111项。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方案具有可靠性、科学性和可信度,可为社区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社区护士 中医护理技术 教育 在职培训
  • 作者: 刘伯萸 路潜 蒋红 曾登芬 张海燕 郭红 王彥 王玉玲 马燕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0期
  • 机构:解放军医学院,北京 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综合外科二病区,北京 100853,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10019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40,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护理部,北京 100048,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管理与康复研究部,北京 100044,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100029,河北大学护理学院,石家庄 071002,解放军总医院卫勤训练中心,北京 100853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培训方案。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以胜任力评价量表为依据,经文献回顾和专家小组讨论,通过专家咨询法构建临床护理教师胜任力培训方案。结果3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1、0.27、0.35。最终确定的培训方案包括基本能力培训模块、进阶能力培训模块2个部分,分别包括3个模块、14个项目、25个课程和3个模块、8个项目、8个课程。结论基于胜任力评价量表构建的临床护理教师培训方案的内容全面具体,实操性较好,为临床护理教师的培训提供了参考。

  • 标签: 临床护理研究 教师 胜任力 在职培训 培训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循证康复护理方案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12月住院的初产妇设为对照组(n=80),2020年1月—2021年3月住院的初产妇设为研究组(n=94)。对照组初产妇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产后循证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健康状况和盆底功能。结果研究组初产妇母乳喂养困难、不适应母亲角色、家庭态度冷淡、焦虑抑郁、乳腺炎、尿潴留、尿失禁、便秘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初产妇的Ⅰ、Ⅱ类肌纤维盆底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循证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改善产妇健康状态,提高盆底功能。

  • 标签: 产妇 产后 康复 护理 循证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脑卒中失能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为脑卒中失能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初步编制服务方案,检索CNKI、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截至2019年10月31日。在文献检索与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专家咨询问卷,遵循知情同意和自愿的原则,最终共选入18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构建脑卒中失能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结果第1轮专家咨询共发放专家咨询问卷18份,回收有效问卷17份,专家积极性系数为94.44%;第2轮专家咨询发放18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专家积极性系数为100.00%,2轮专家咨询积极性系数均值为97.22%。2轮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0.80,熟悉程度系数均为0.79,本研究的权威程度系数均为0.80。经过2轮专家咨询,最终形成了三级联动管理的脑卒中失能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4个关键时间点,共61个条目。结论本研究结果可靠,形成的方案可以为开展脑卒中失能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卒中 失能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岗定编的护理绩效分配方案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人员126例为观察对象,基于原护理绩效考核方案上,增加定岗定编。通过向6个护理单元护士长发放各科室定岗定编问卷调查表,了解科室岗位需求,护士长用人需求,初步拟定护理绩效薪酬改革方案,将各单元定岗定编、工作量、工作质量三方面进行综合效绩考核,运用历史数据和调查访谈对改革方案中各项指标和权重进行测算和调整,开发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实践护理人员绩效薪酬改革。结果该方法应用前后,护理人员辞职率[1.78%(1/126)]和调岗率[1.58%(2/126)]均显著低于改革前[2.59%(3/120)、3.33%(4/120)](χ2=3.75、4.21.均P < 0.05),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99.21%(125/126)]显著高于改革前[95.83%(115/120)](χ2=4.52,均P < 0.05)。结论该次绩效考核改革,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在收益分配上向护理岗位倾斜,进而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护理创效的积极性,为护理绩效考核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该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护理质量审核 护理管理研究 质量控制 护理人员 薪金和附加福利 分配 考核 职业流动性 职业满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前列腺癌化疗患者开展医护合作延续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行化疗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8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案分两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者为对照组(40例),接受医护合作延续护理方案干预者为研究组(40例),2个化疗周期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95.0%比77.5%),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ESCA各维度评分与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化疗前列腺癌患者应用医护合作延续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化疗后自我护理能力,为化疗后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促进生活质量改善。

  • 标签: 前列腺癌 化疗 医护合作延续护理 常规护理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 作者: 李文秀,张利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江苏泗洪医院,江苏泗洪223900
  • 简介:目的:评价肝癌手术护理中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1月至2022.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成实验和常规组别进行护理,实验组接受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案,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常规组33.33%,P<0.05;实验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输液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肝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间予以循证护理方案,会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输液时间,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运用。

  • 标签: 围手术期;循征护理方案;肝癌手术;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保温方案在全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模式保温方案。比较两组术前、手术开始30 min、手术开始60 min、术毕时患者的体温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肾上腺素水平、自主呼吸时间、导管拔除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后恢复室滞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手术开始30、60 min及术毕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导管拔除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麻醉后恢复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保温方案可维持全麻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减轻应激反应,提升苏醒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全身麻醉 低体温 应激反应 术中保温 麻醉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患儿谵妄预防护理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会议法构建ICU患儿谵妄预防护理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2—7月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315例ICU患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8月—2021年1月入住的309例ICU患儿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ICU患儿谵妄预防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ICU费用。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儿谵妄发生率为15.9%(49/309),住ICU时间为4.0(2.5,7.0) d,低于对照组的29.2%(92/315)、5.0(3.0,1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2,Z=-2.341;P<0.05)。结论通过构建与应用ICU患儿谵妄预防护理方案,可以有效降低ICU患儿谵妄的发生率和入住ICU时间。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 谵妄 预防 护理方案
  • 作者: 王晓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京山市人民医院,湖北 京山431800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颅脑外伤重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5月至 2022年11月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3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和38例观察组(针对性康复护理方),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为颅脑外伤重症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可有效避免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颅脑外伤重症;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