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长期全身应用及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发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glucocorticoid induced cataract,GIC),增加白内障患病风险。不同给药方式、剂量、剂型及合并不同全身性疾病引发白内障的风险不同,玻璃体注射长效缓释糖皮质激素患白内障的风险约为口服的3~5倍,口服累积每增加等效1 g泼尼松的糖皮质激素,白内障的患病风险为之前的1.03倍,服用第3代糖皮质激素地夫可特的患者发生白内障的风险比服用泼尼松的患者高2.4倍。GIC的发病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介导的蛋白质结构及功能改变、生长因子引起的细胞异常分化、细胞凋亡的激活、晶状体蛋白结构功能的改变及氧化应激等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96-303)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白内障
  • 简介:摘要肝脏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会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彼此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心房颤动是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恶化及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本文综述终末期肝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流行现状及其潜在的发病机制,阐明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房颤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之一,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机器学习与经典统计方法有相似之处,同时又能解决许多传统统计难以处理的难题,因此是流行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介绍了几种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并对其特点和在流行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读者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机器学习方法,让机器学习技术更好地为流行研究服务。

  • 标签: 机器学习 算法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流行是一门方法学与应用科学相融合的学科,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是其学科使命。本研究从传染病、慢性病、系统流行、实施性研究和健康医疗大数据5个方面介绍流行的新进展。传染病领域的新工程与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令人振奋,同时病原体变异的环境影响因素需得到更多重视。慢性病领域需更加重视老年人群共问题;感染性诱发因素、人体菌群在慢性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系统流行是现代流行的新兴分支与重要补充,对实现精准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性研究是连接医学基础科研与公共卫生实践的桥梁,将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有效落实提供证据支持。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以数字化公共卫生为基础,为流行提供广阔的科研平台和丰富的数据资源,也将推动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 标签: 流行病学 传染病 慢性病 实施科学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皮肤流行是研究皮肤疾病分布、影响因素、预后及自然病程的主要方法。科学严谨的调查设计和标准化的测量方法有利于提高研究质量和数据的外部真实性。本共识对皮肤流行调查的设计、现场诊断与评估、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的测量进行说明和示例,旨在为开展高质量的皮肤流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皮肤疾病 流行病学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数据收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宫颈癌居全球女性高发恶性肿瘤的第4位,宫颈癌也是唯一被认为是人类肿瘤中可知病因的恶性肿瘤,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2018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7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3.15%;死亡病例约31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的3.26%,全球宫颈癌疾病负担严重。文章通过数据就全球宫颈癌的流行趋势进行综述,为女性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病因依据和理论支持。

  • 标签: 宫颈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于代谢组技术平台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快速发展,作为系统流行的重要分支——代谢组流行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代谢组流行有助于更好地描述暴露特征,反映环境-基因相互作用的效应,阐明暴露与疾病的“黑箱”机制,并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简要介绍代谢组流行研究的定义、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

  • 标签: 系统流行病学 代谢组流行病学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肿瘤
  • 简介:摘要老年流行是运用流行原理和方法,研究老年人群健康状态、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分布和预防,并采取干预措施促进老年人群健康的学科。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进程逐渐加深,老年流行作为流行的重要分支和老年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之一,为实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老年流行研究的进展,梳理我国老年人的健康分布规律和危险因素等,并对老年流行学科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老年流行病学 老龄化 流行病学规律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临床流行是基于临床医学和流行的医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临床科研和创新思维,开展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方法学支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课程的教学尚处于发展阶段。为了适应临床医学发展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流行教学中学生对课程认知、教学效果、科研能力提升等教学基本要素的评价以及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进而为该课程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临床流行病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现状
  • 简介:摘要宫颈癌居全球女性高发恶性肿瘤的第4位,宫颈癌也是唯一被认为是人类肿瘤中可知病因的恶性肿瘤,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2018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7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的3.15%;死亡病例约31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总死亡人数的3.26%,全球宫颈癌疾病负担严重。文章通过数据就全球宫颈癌的流行趋势进行综述,为女性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病因依据和理论支持。

  • 标签: 宫颈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流行病学
  • 作者: 陈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长寿401220
  • 简介:心房颤动属于临床中常发的心律失常反应,在所有的心律失常疾病中,心房颤动发病率较高,增长速度较快,几乎上升了三倍,并且致残率以及致死率较高。心房颤动属于本世纪来心血管病中的一大流行性疾病。故临床中需要对心房颤动的流行性病以及临床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不同人群的心房颤动患病率进行研究,评价其危险性,对房颤引发的相关性疾病或者并发症的预防策略进行有效指定。

  • 标签: 心房颤动;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探讨适用本科生流行课程的优化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思路和依据。本研究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设计,以选修肿瘤流行课程的A医科大学和B医科大学2018级预防医学系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A医科大学肿瘤流行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B医科大学采用“一核四维”创新教学模式授课。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法对B医科大学学生课后自我认知、授课教师教学满意度和备课时间进行调查;采用课后测试方法比较两校学生肿瘤流行课程成绩差异。结果显示,在B医科大学58名学生中,94.83%(55/58)学生表示熟悉了常见的流行研究类型,86.21%(50/58)学生表示掌握了筛查研究的评价指标。在B医科大学9名授课教师中,7人表示新教案有助于学生学习肿瘤流行前沿进展知识,8人表示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B医科大学学生课后测试成绩为(50.34±4.90)分,显著高于A医科大学学生成绩(46.21±4.91)分,差异有统计意义(t=5.20,P<0.001)。综上,肿瘤流行课程优化教学模式获得学生和授课教师的好评,具有提升学生对肿瘤流行的掌握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肿瘤流行教学效果的潜能。

  • 标签: 流行病学 教育 课程 改革
  • 简介:摘要目前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仍广泛流行于全球,肺外结核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肺外结核发病率及其与结核的构成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全球不同国家、地区差异较大,不同研究报道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的分布结果也不完全一致,甚至出现矛盾性研究结果。肺外结核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可能受到低估,可能与肺外结核重视程度不够、确诊手段不充分和确诊率低等多因素有关,使其治愈率始终低于肺结核,给全球结核病疫情控制带来挑战。本文查阅了近年来肺外结核流行有关文献,分别从肺外结核定义、全球肺外结核流行特征、不同类型肺外结核的相互关系、肺外结核风险增加因素、分析及建议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供同道借鉴。

  • 标签: 肺外结核 定义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老年人谵妄的发病率高,且老年人谵妄的类型常以活动减少型为主,临床表现较隐匿,常不易识别而被漏诊。老年患者谵妄发生的不良结局和存活患者的临床转归密切有关,谵妄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可逆转老年患者的负性结局。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老年患者谵妄的筛查、评估、预防和治疗,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和临床转归。

  • 标签: 谵妄 患病率 发病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杭州整形医院急诊面部外伤患儿的流行特征。方法调查分析杭州整形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急诊治疗的9 002例0~15岁面部外伤患儿的资料。统计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后就诊时长、致伤原因、伤口部位、伤口类型、伤口长度、伤口深度、麻醉方式、术后抗瘢痕措施、术后瘢痕评估等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结果本组9 002例患儿中,男5 593例,女3 409例,男女比例约1.64∶1;年龄(4.6±2.9)岁,最小为出生后1个月。将患儿分为5个年龄段:≤1岁、>1岁且≤3岁、>3岁且≤6岁、>6岁且≤12岁、>12岁且≤15岁,其中>1岁且≤3岁的患儿最多,共4 505例(50.00%);从1岁至15岁患儿数量依次呈递减趋势,年龄段越大,男性患儿比例越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23.12,P<0.001)。患儿受伤时间主要集中在9:00-12:00和16:00-21:00,最容易受伤的时间段是19:00-20:00。从全年来看,12月份患儿受伤人数最多,共1 002例(11.13%)。患儿大多于伤后6 h内就诊,共8 846例(98.27%)。主要致伤原因为撞伤(摔伤),共7 786例(86.49%)。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主要是额部,在≤3岁、>3岁且≤6岁、>6岁且≤15岁3组中,额部所占比例依次减小,受伤部位构成比之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χ2=401.22,P<0.001)。主要受伤类型为挫裂伤,共8 081例(89.77%)。受伤深度主要为中层(脂肪层、肌肉层),共5 262例(58.45%);其次为深层(软骨层、骨膜层),共3 601例(40.00%)。伤口总长度为(1.9±1.0) cm(0.2~15.0 cm)。麻醉方式主要是局部麻醉,部分采用静脉麻醉或全麻插管麻醉,共8 757例(97.28%)。术后随访7 465例,所有随访患儿应用整形美容技术一期或分期治疗,术后采用一种或联合多种抗瘢痕措施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术后感染8例,主要发生在动物抓咬伤、唇部贯通伤及被牙齿磕伤患儿,瘢痕增生28例,其余患儿均效果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儿童面部外伤有特定的发病规律,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其发生。儿童面部外伤后应及时到整形外科就诊,联合多种抗瘢痕治疗措施,将术后瘢痕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 标签: 儿童 急诊处理 面部损伤 瘢痕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年杭州手足口(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流行特征,为HFMD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HFMD病例临床资料,同时调查患儿家庭环境和卫生因素以及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隐性感染情况。结果2016年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报告HFMD临床诊断病例14 600例,住院病例1 492例,病例集中于5~7月份。1 492例HFMD住院病例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阳性1 374例,占92.1%,EV阳性例数中266例(19.36%)为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 group 71 type, EV-A71),151例(10.99%)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 group 16 type, CV-A16),957例(69.65%)为非EV-A71和CV-A16。调查与75名EV-A71阳性患儿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共108名,其中31份粪便标本EV-A71核酸阳性,占28.7%(31/108)。150例EV阳性的HFMD患儿中生后非母乳喂养54例,占36%(54/150);居住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有83例,占55.3%(83/150);卫生条件差的有87例,占58%(87/150);家庭中成员数量3人以上的有112例,占74.7%(112/150);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有90例,占60%(90/150);有幼托儿童家庭中该幼托儿童近期患病的有36例,占64.3%(36/56),未接受HFMD健康教育115例,占76.7%(115/150)。结论2016年杭州市儿童HFMD感染以非EV-A71和CV-A16的其他型EV为优势血清型,家庭因素与HFMD发病和传播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病原学 儿童
  • 简介:摘要手足口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部分重症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等EV是引起我国手足口持续流行的主要病因。2013年以后,其他EV在手足口病例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多,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本文对2008年以来我国手足口流行和病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病原学 肠道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流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入院的2 054例60岁及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方法、合并症等,分析髋部骨折的流行分布特点。结果2011—2020年髋部骨折年收治患者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所有患者中,股骨颈骨折(1 177例、57.3%)占比高于股骨粗隆间骨折(877例、42.7%)。不同年龄段骨折类型分布有统计差异(χ2=61.727,P<0.001)。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总人数的89.5%(1 839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最常选择的手术方式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占75.4%(78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占66.8%(534例),不同骨折类型间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 480.800,P<0.001)。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天数长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2±8.3)d和(13.2±10.9)d](t=2.417,P=0.016),两组患者入院至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5.7±3.5)d和(5.4±3.3)d](t=1.954,P=0.051)。在所有髋部骨折患者合并症中,排名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2 001例、97.4%)、神经系统疾病(1 105例、53.8%)、内分泌系统疾病(814例、39.6%)、骨骼与肌肉系统疾病(623例、30.3%)、消化系统疾病(472例、23.0%);合并3种合并症及以上的患者占总数的72.3%(1 485例)。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合并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流行分布特征,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髋部骨折的防治策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 标签: 髋骨折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