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院医务人员体检,了解本院骨质疏松的流行情况,分析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9月在我院体检的40岁以上在职和离退休医务人员1088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腰椎(L1-4)、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区的骨密度。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合性别、年龄、科室、体重指数(BMI)等因素进行研究。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作为1个年龄段。结果1.骨质疏松总患病率27?8%(其中女性30.6%,男性21.1%)。2.脂代谢异常占60.11%,糖代谢异常占16.54%。3.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上升而增加。不同年龄组的OP患病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4.离退休医务人员骨质疏松患病率最高(38.8%),外科医生最低(16.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值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我院医务人员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增龄和低BMI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医务人员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 简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常见于30~50岁的成年人。然而,近年来由于青少年生长发育提前、学习负担加重、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加上疾病诊断手段进步、检出病例增多,导致青少年人群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目前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尚不明确且存在较大争议[2-4],为此,本文着重对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及病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青少年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流行病学研究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7例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致伤原因分为8组。交通事故(321例)、高处坠落(288例)、重物撞击(144例)、摔伤(131例)、疾病(109例)、血管畸形(12例)、锐器/火器伤(11例)及其他(11例),并对性别、年龄、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并发症及合并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年龄4-83(42.5±12.4)岁;总体上男女比例为3.6∶1。交通事故伤是主要致伤原因(321例,31.26%),锐器/火器伤比例最低(11例,1.07%)。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诊断的患者共818例(79.65%),ASIA分级占前3位的依次为A级(355例,34.57%)、C级(182例,17.72%)、D级(166例,16.16%)。在高处坠落伤组中,坠落高度为(5.04±3.05)m,且坠落高度与损伤节段具有相关性(P〈0.05)。脊髓损伤并发症占前3位的依次是褥疮(88例,8.57%)、肺炎(73例,7.11%)和泌尿系感染(61例,5.94%),高血压(69例,6.72%)是脊髓损伤患者的首要合并症。结论应建立并完善脊髓损伤救治平台,全方位防治脊髓损伤。

  • 标签: 脊髓损伤 流行病学因素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情况;分析患病的分布情况及致病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1078人,进行颈椎流行调查,收集有关颈椎流行资料,参照1992第二届颈椎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调查抽样人群的颈椎病患病率。对本研究涉及的与颈椎病患病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及t检验。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人群颈椎病患患者数为189人,患病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姿势不当、情绪紧张、伏案时间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差为颈椎的致病危险因素,并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吸烟、饮酒、高枕、不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咽喉感染对颈椎有危险作用,但未达到统计显著程度。性别和家族史对颈椎无致病危险作用。结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为高发人群。年龄、伏案时间、情绪、工作姿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为颈椎致病危险因素,并有显著意义。针对该地区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单元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安排伏案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姿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颈椎预防对策。

  • 标签: 颈椎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患病率
  • 简介:糖尿性骨质疏松(Diabeticosteoporosis,DO)是指糖尿(Diabetesmellitus,DM)并发的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等易发生骨折的一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是糖尿在骨骼系统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发病机制为高血糖、钙磷代谢障碍、胰岛素的不足、糖尿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细胞因子及遗传因素等。目前对DO发病机制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骨质疏松 发病机制
  • 简介:颈性眩晕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颈性眩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目前,其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神经、体液以及血管本身的病变有关,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亦持此观点拉。治疗包括药物、中医、理疗、外科手术等,但疗效都不肯定。

  • 标签: 颈椎 脊柱疾病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综述文献
  • 简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源于骨代谢状态改变,与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作用有关。此外,高血糖毒性刺激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VEGF—A)等破骨源性细胞因子也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骨质疏松 机制
  • 简介:随着全球社会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危害性大,早期不易诊断,起隐匿,易造成骨折,是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化研究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从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传统病因病机的现代化认识,到宏观骨生物力学深入至微观信号通路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中药成为一条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新途径。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草药 机制研究
  • 简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脏(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肾性骨病的重要原因,也是加速CKD病程进展和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合并症。严重的SHPT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CKD导致SHPT的治疗新进展。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治疗 高血磷 钙敏感受体激动剂
  • 简介: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挖掘补肾活血胶囊的活性成分靶点和骨质疏松症的靶点,探究补肾活血胶囊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的相关手段,对补肾活血胶囊进行活性成分筛选、药物疾病靶点预测,明确补肾活血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特异性靶点,分析其信号通路富集程度以探究其分子机制.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共发现补肾活血胶囊相应成分1186个,根据OB值和DL值筛选出入血活性成分249个,在此基础上获得其预测靶点145个.通过二次挖掘GEO数据库的基因芯片筛选出明显的差异基因124个;检索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共发现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相关的已知的靶点基因356个.通过cytoscape构建并结合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关键基因229个;利用ClueGO富集分析显示,补肾活血胶囊除与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关键节点涉及的信号通路,如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等有关,还对P1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甲状腺素信号通路等同时进行调控.结论补肾活血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直接参与骨重建的细胞分化,调节成骨、破骨代谢平衡,还通过全身其他系统,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来干预和影响骨微环境,与目前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 标签: 补肾活血胶囊 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分子机制
  • 简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MCSM)占颈椎总人数的8%~10%[1],表现为≥3个节段的病理改变,主要为椎间盘退行性变,多伴间隙变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生理曲度改变等,致脊髓在多层面受压、失稳,涉及节段多,损伤可互相叠加,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及神经根受损。临床症状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通常需要行手术治疗。近年国内外学者对MCSM手术治疗的术式有较多的探索,主要包括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每种术式各有利弊,本文就近年相关研究作如下综述。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观察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估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2年以上的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的功能和疼痛程度,测量颈椎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功能和疼痛评分、颈椎节段ROM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功能和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节段ROM较术后3个月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有1例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无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维持颈椎节段的ROM,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假体和植入物 随访研究
  • 简介:食管型颈椎指颈椎椎体前方鸟嘴样骨质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并经食道钡剂透视检查证实.现作者就1例食管型颈椎报道如下,并对该病的发病情况、机制治疗及结果进行讨论.

  • 标签: 颈前路手术 手术治疗 食管型颈椎病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的新术式(菊地法).方法手术适应证为合并有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手术要点为多节段椎板间开窗.共施术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42~77岁.手术前JOA评分为7~13分,平均9.2分.随访1~4年.结果手术后脊髓损害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至最后随访时恢复率为14%~88%,平均为63.6%,其中优4例,良12例,可1例.无1人出现新发持续轴性症状.颈椎前凸指数与屈伸活动范围与手术前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板间开窗可维持颈椎前凸及活动度,防止手术后畸形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治疗脊髓型颈椎有一定疗效.

  • 标签: 颈椎 椎管狭窄 脊髓压迫 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地区老年人(60岁以上)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7年期间骨科门、急诊治疗老年患者(60岁以上),共计2457例,其中男性1034例,女性1423例;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47例,男性235例,女性412例,并按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60岁以上女性骨折发生数明显多于男性,χ^2检验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比男性患者高,在髋部、脊柱、腕部等部位的骨折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χ^2检验,P〈0.01)。结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而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宜区别对待,应引起重视,并加强防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年龄 性别
  • 简介:目的评价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应用该术式的38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6~82岁,平均(71±8)岁。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并发症以及影像学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8例病例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都至少随访了24个月(24~36个月)。根据术后JOA评分,术后优良率92.1%(35/38),术后急性期并发症为21%(8/38),远期并发症仅2.6%(1/38),术后颈椎正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良好,对位正常,术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在一期同时完成脊髓的充分减压和颈椎稳定性的重建,用于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能够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重度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联合入路 减压手术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方式与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的疗效差异。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7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EKPREVAIL系统组35例(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治疗)、传统组32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EEKPREVAIL系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PEEKPREVAIL系统组与传统组患者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NDI、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Odom优良率为91.43%,低于传统组患者的93.75%,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到100%,而传统组融合率为96.9%,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PEEKPREVAIL系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低于传统组患者的46.88%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植入PEEKPREVAIL系统手术较传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的优点,且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 标签: PEEK PREVAIL系统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单节段 颈椎病
  • 简介: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erecutaneousCervicalDiscNucleoplasty.PCDN)是继化学溶核、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后的又一微创技术.本院于2003年7月~2005年4月应用该技术在CT引导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3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颈椎 脊神经根 X线体层摄影术 导管消融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