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1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01例,其中男71例,女30例,年龄5~76(20.7±11.3)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眼部情况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等。采用配对t检验对看近和看远斜视度及手术前后斜视度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患者屈光状态的差异。结果:101例患者中近视81例,远视19例,<12岁组以远视为主,12~30岁组以中高度近视为主,>30岁组以低中度近视为主。发病年龄12~30岁有71例,占比70.3%(71/101)。其中学生有63例,近距离用眼时长大于8 h的占比46.5%(47/101)。裸眼看近斜视度(+42.0±18.3)△,裸眼看远斜视度(+43.7±17.2)△,裸眼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t=2.82, P=0.011);戴镜看近斜视度(+41.6±18.6)△,戴镜看远斜视度(+43.2±17.7)△,戴镜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t=2.61, P=0.007)。裸眼与戴镜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斜视度数患者占总人数24.8%,裸眼与戴镜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斜视度数患者占总人数7.9%。83例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的距离平均为4.74 mm,小于正常值的5.50 mm。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患者看近看远的斜视度的均数为0△。结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多为青少年和20多岁的年轻人,可能与近距离用眼时长过长有关。不同屈光状态患者均有出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可能。内直肌止端前移解剖异常。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裸眼和戴镜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斜视度数占比高于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斜视度数。采用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近距离用眼 屈光状态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常规斜视矫正术的Ⅲ型ACCE患者31例,年龄14~39岁。收集患者发病时间、双眼的屈光度、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及术中测得的内直肌附着点、术前与术后的斜视度、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等资料,随访时间6~12(7.4±2.6)个月。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斜视度、融合范围的差异,采用传统配对卡方检验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远立体视的变化,采用增强配对卡方检验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近立体视锐度的变化。结果:31例Ⅲ型AACE患者中,高度近视3例(10%),中度近视25例(81%),低度近视2例(6%),正视1例(3%)。所有患者每日近距离用眼时间为(6~10) (7.8±1.1)h,内直肌附着点距离角膜缘的平均距离为(4.9±0.1)mm。术前患者看近(33 cm)的斜视度的中位数为35 PD,看远(6 m)的斜视度的中位数为40 P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36,P=0.002)。本研究中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最后一次随访结束时,术后患者看近与看远的斜视度的中位数均为0 PD;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均比术前明显减小,手术前后斜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Z=-4.865,均P<0.001)。患者术前融合范围的中位数为14°,术后融合范围的中位数为1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49,P=0.002)。与术前相比,术后有16例(84%)患者恢复了远立体视,19例(95%)患者恢复了近立体视功能,术前与术后的远立体视功能(χ2=14.063,P<0.001)、近立体视功能(χ2=24.000,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内直肌附着点靠前、中度近视可能是Ⅲ型ACCE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按照常规手术量行斜视矫正术能有效改善Ⅲ型ACCE患者的斜视度、融合范围和远近立体视。

  • 标签: Ⅲ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手术 融合功能 立体视
  • 简介:摘要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是一种急骤发生的特殊类型内斜视,伴随复视。近年来,患病人数具有明显增高趋势。伴随着年龄和屈光状态的不同,儿童和成年人患病特征和自然病程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分型、屈光状态、眼位、双眼视功能方面各具特点。然而,目前关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重点探讨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包括屈光不正、集合痉挛、眼外肌相关以及可能参与的视觉中枢机制,并建议与颅内和全身疾病无关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按照发病的主导机制重新进行分类。

  • 标签: 急性病 内斜视 复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及经济水平发展,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传统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日常需求。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模式代表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水平,医患共同决策作为新型医疗文化模式,近几年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阐述医患共同决策的概念、意义、影响因素及国内外现状等,为医患共同决策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以期促进我国医患共同决策的发展,对缓解医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共同决策 医患关系 进展
  • 简介:摘要尽管经过40多年的研究并也得到了认可,但患者讨论和日常诊疗相结合的模式仍进展缓慢。Neal Maskrey将其归咎为临床医生缺乏更广泛的沟通技巧。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据Lynn Eaton报道,苏格兰本地居民积极参与了"我身边的国家健康体系"(NHS Near Me)的建设。该服务为居住在苏格兰偏远社区的患者提供线上门诊服务。然而,在建立与用户平等的合作关系上,未来的医疗服务还可以更进一步。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患共同决策对于明确患者意愿和偏好、减少患者决策后悔和决策冲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对于共同决策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6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了《2021 NICE医患共同决策指南》。本指南从组织政策、实践准备、决策支持工具、沟通技巧、共同决策领域目前的实施困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本文将整合指南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研究者提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指南 医患共同决策 NICE 解读 推荐意见 决策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为开展ICU患者早期活动,提高患者活动依从性提供指导。方法于2021年7—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6名从事共同决策研究的医疗及护理专家为函询专家,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结果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54、0.393(P均<0.01)。最终形成包括3个阶段(准备阶段、决策与执行阶段、评价阶段)、12个基本步骤和65条具体内容的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早期活动共同决策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能够为提高ICU患者活动依从性提供参考。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 早期活动 共同决策 方案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超声图像特征和临床特征的腮腺肿物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14例腮腺肿物患者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特征,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有鉴别意义的特征性指标,建立综合预测模型。结果腮腺恶性肿瘤超声图像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伴或不伴颈面部异常淋巴结的低回声实性肿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面神经功能、颈面部淋巴结异常及肿物的最大径线、形态、边界是腮腺肿物恶性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利用以上5个指标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显示Nomogram的一致性指数为0.896(95%CI=0.834~0.958)。标准曲线显示Nomogram预测效果与腮腺肿物良恶性的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为0.878。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腮腺肿物有重要价值,利用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特征建立的Nomogram模型能评估腮腺肿物的生物学特征,该模型对腮腺肿物恶性风险的预测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超声检查 腮腺肿物 诊断 列线图
  • 简介:摘要共同性斜视的病因多样且发病机制复杂,家族聚集发病现象并不少见,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遗传模式复杂且遗传异质性高,内斜视和外斜视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现出了不同的遗传模式与遗传度。7q31.2和4q28.3基因位点、ARIX等基因的变异、NPLOC4-TSPAN10-PDE6G基因簇等与共同性斜视发病相关,未来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和家系研究及更多基因的验证。(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66-369)

  • 标签: 共同性斜视 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的程序优化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该院心胸外科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级别判定,实验组采取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判定。对比两组护理级别分布、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三级护理分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一级护理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二级护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整体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护理级别可优化分级护理质量,使护理措施有效落实,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率。

  • 标签: 医护共同决策 护理级别 心胸外科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合作在降低危重患者CRRT管理的风险,以降低危重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中的管理风险,保证危重患者CRRT运行安全。方法通过成立CRRT质量管理小组,建立医护共同协作的CRRT管理模式,从评估、执行、问题定期反馈等措施的实施,研究2017年8月1日至10月31日该院重症医学科及急诊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需要行CRRT治疗的患者,记录导管置入并发症和CRRT运行并发症,对比2017年5月1日至7月31日CRRT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通过医护共同参与患者CRRT的管理,导管通畅性提升,患者CRRT运行期间低血压发生例次及局部血肿发生例次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共同合作参与危重患者CRRT管理能够降低危重患者CRRT运行的管理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CRRT 医护合作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7例Dano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Danon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21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7例Danon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其中6例经编码溶酶体膜相关蛋白2(lysosomal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2,LAMP-2)基因突变检测确诊为Danon病,1例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Danon病。本文对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心电图、心脏超声、骨骼肌及心肌活检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6例,平均就诊年龄(15.4±3.5)岁,平均随访时间(27.7±17.0)个月。临床以心肌肥厚(6/7)、肌力下降(2/7)和学习成绩差(3/7)为主要表现,心电图以预激综合征(6/7)、左心室肥厚(7/7)为特征,超声心动图常提示心肌肥厚(6/7),随着疾病发展出现左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下降(1/7)。其中6例患者骨骼肌肌肉活检结果符合自噬空泡性肌病。3例行心内膜下心肌活检,结果可见心肌细胞大量糖原沉积伴自噬体形成。6例患者行编码LAMP-2基因检测,结果均发现错义突变。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确诊4年后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其余患者均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住院。结论Danon病以肥厚型心肌病、骨骼肌病和智力障碍三联征为临床特点。预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心电图表现,骨骼肌和心肌病理活检可见自噬空泡形成,编码LAMP-2基因检测突变分析可帮助疾病确诊。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Danon病 心肌病,肥厚性 肌力下降 空泡 自噬
  • 简介:摘要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瘢痕疙瘩存在与增生性瘢痕等其他类型瘢痕显著不同的特性,瘢痕疙瘩的生长通常超出原始伤口边界,向周围皮肤不断入侵,瘢痕疙瘩经手术、糖皮质激素注射等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提示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征,因此不能仅仅站在瘢痕的角度看待瘢痕疙瘩。本文试图以肿瘤的视角重新描述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从生长信号的自给自足、避免凋亡、异常血管生成等方面总结瘢痕疙瘩的肿瘤特征

  • 标签: 瘢痕疙瘩 细胞凋亡 肿瘤特征 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非典型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季节性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1年1~8月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就诊的抑郁患者203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症状量表(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self-report,IDS-SR30)、季节性行为模式调查表(seasonal pattern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SPAQ)对临床特征及季节性特征进行调查,通过抑郁症状量表得分划分为非典型抑郁(atypical depression,AD)和其他类型抑郁(non-atypical depression,non-AD)。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抑郁患者中非典型抑郁占比为36.0%(95%CI=29.3%~42.6%)。非典型抑郁组抑郁症状量表得分为(41.59±10.59)分,其他类型抑郁组抑郁症状量表得分为(36.08±13.1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2,P<0.05)。非典型抑郁组总体季节性得分为6(3,9)分,有季节性特征占比为17.8%,其他类型抑郁组总体季节性得分为5(3,8)分,有季节性特征为14.6%,两组总体季节性得分及季节性特征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9,χ2=0.359,均P>0.05)。女性(β=1.08,OR=2.95,95%CI=1.32~6.59,P<0.05)、自我贬低(β=0.82,OR=2.27,95%CI=1.12~4.59,P<0.05)、精神运动迟滞(β=0.93,OR=2.54,95%CI=1.33~4.85,P<0.05)的抑郁患者更易被诊断为非典型抑郁,而情绪随时间变化(β=-0.94,OR=0.39,95%CI=0.19~0.81,P<0.05)更容易被诊断为其他类型抑郁。结论在抑郁患者中,女性、自我贬低、精神活动迟滞以及不明显的情绪变化可以帮助识别和区分非典型抑郁。

  • 标签: 非典型抑郁 抑郁症状 季节性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血生化以及免疫指标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3例戊型肝炎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与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生化以及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共有101例老年戊型肝炎患者和122例非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纳入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8.9±6.6)岁和(46.2±8.8)岁。两组患者性别、住院时间、是否伴有黄疸、腹水以及腹痛、院内死亡以及其他合并疾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非老年组总胆红素56.7(134.8)μmol/L、直接胆红素37.7(110.4)μmol/L、间接胆红素15.2(25.0)μmol/L、谷氨酰转肽酶127.5(176.2)U/L、白蛋白36.9(6.2)g/L比较,老年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更高、谷氨酰转肽酶和白蛋白水平更低。总胆红素140.4(263.8)μmol/L、直接胆红素105.9(199.0)μmol/L、间接胆红素24.7(488.0)μmol/L、谷氨酰转肽酶98.0(113.0)U/L、白蛋白32.2(8.2)g/L(Z=3.289、3.111、2.505、2.117、5.484,P=0.001、0.002、0.012、0.034、0.000),其余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免疫指标上,与非老年组患者7.9(24.4)比较,老年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抗戊型肝炎病毒IgM 17.3(53.0)(Z=2.351,P=0.019),而抗戊型肝炎病毒IgG阳性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4,P=0.526)。结论老年戊型肝炎患者的某些血生化与免疫指标显著不同于非老年患者,但临床特征未见不同,临床诊疗过程中应考虑相关指标的变化。

  • 标签: 肝炎,戊型 生物学标记
  • 简介:摘要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是影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科学设计的临床教师培训将会直接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2017年1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启动临床教师培训,设计了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教师共同体(简称学习-研究-实践共同体),开展内容形式多样的临床教师培训。经过4期培训,共有332名临床教师完成培训,其中21.4%(71/332)的临床教师有自己主持的学院和省级教研项目;74.7%(248/332)的临床教师掌握了临床技能评估方法和临床教学规范;97.4%(323/332)的临床教师对培训效果感到满意。可见,基于学习-研究-实践共同体的临床教师培训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可以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临床教师 学习 研究 实践 共同体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