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技术是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可利用磁化传输比不对称(magnetization transfer ratio asymmetry,MTRasym)分析产生半定量的结果,对肌骨系统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手术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MRI只能反映病变的形态学差异,很难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CEST技术具有无侵入性和定量检测的优势,已应用于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椎间盘变性及软骨修复手术术后评估等。作者重点总结了CEST的原理、信号测定及其在肌肉骨骼系统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骨关节 进展 早期诊断 术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酰胺质子转移成(APTWI)预测脑干胶质瘤(BSG)病理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且术前2周同时接受MRI及APTWI并具有病理分级结果的41例BSG患者的资料。41例患者中高级别BSG 20例、低级别BSG 21例,结合常规MR图像,在APTWI图像上获得肿瘤实质区的酰胺质子转移(APT)信号强度(%)。采用χ²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级别与低级别BSG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APT信号强度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预测APT信号强度鉴别诊断高、低级别BSG效能,并计算约登指数,得出最佳诊断阈值;结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析APT信号强度的预测能力。结果高级别与低级别BSG患者年龄[分别为(23±18)岁、(20±17)岁,t=0.97,P=0.340]及性别分布(男/女分别为9/11、9/12,χ²=0.02,P=0.8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级别BSG的APT信号强度[(3.9±0.9)%]明显高于低级别BSG[(2.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01)。APT信号强度区分高、低级别BSG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以2.85%为APT信号强度的最佳诊断阈值,其鉴别诊断高、低级别BSG的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71.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APTWI对BSG级别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χ²=13.33,P=0.101)。结论APTWI有助于鉴别BSG的高、低级别,对预测BSG的病理分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潜力。

  • 标签: 胶质瘤 脑干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病理分级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侵袭性强,预后极差。其生长过程中伴随着肿瘤组织内蛋白质、谷氨酸、胺等物质含量的改变。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是一种依赖于酰胺(-NH)、胺(-NH2)和羟基(-OH)基团中可移动质子和自由水进行化学交换的新型无创性MRI技术,从分子水平反映组织内蛋白质或多肽中可移动质子含量及pH值的变化。该技术可发现并量化胶质瘤内部分子水平的改变。本文就CEST技术原理及在胶质瘤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分级、分子分型预测、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及CEST技术存在的不足进行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磁共振成像 分级 分子分型预测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以神经元渐进性退变死亡,进而导致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的一类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较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内源性的游离蛋白质及多肽分子,间接反映活体细胞内部的代谢变化和生理病理信息。笔者旨在阐述APT的技术原理,并综述其在神经退行性相关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酰胺质子转移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创伤性脑损伤
  • 简介:摘要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成像是基于化学交换及磁化转移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成像方法,可以选择性饱和特定代谢物中的可交换质子并向自由水进行磁化转移,从而通过检测自由水的信号强度间接反映特定代谢物的信号强度。基于此,CEST可以无需对比剂或放射性示踪剂的参与即可实现在体低浓度代谢物的无创检测,因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大量应用。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阐述CEST成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 作者: 孔雅晴 曲倩倩 明蕾 王哲 邓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71016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放射科,济南 25001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放射科,济南 250014
  • 简介:摘要酰胺质子转移成是一种新型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它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的一个分支,通过检测组织内源性蛋白质或多肽中的酰胺质子-水质子交换速率反映细胞内蛋白质浓度及pH值变化。本文拟对酰胺质子转移成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颈癌
  • 简介:摘要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死亡率及术后复发率较高,目前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无法满足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的需要。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通过探测体内游离蛋白质及多肽链中酰胺质子与水中氢质子交换速率从而在分子水平反映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及酸碱度变化,可弥补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足。近年来APT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逐步应用,特别是在脑胶质瘤的早期诊断、术前分级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阐述APT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胶质瘤 酰胺质子转移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中短期随访中对鼻咽癌放化疗疗效预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鼻咽癌放化疗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复发组14例,非复发组26例,并对这两组病例的癌灶进行APT值测量。运用秩和检验比较治疗中和治疗前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的APT水平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计算其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本研究的复发组和非复发组APT值的均数、中位数、第90%位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2程化疗和5次放疗后,复发组和非复发组两者均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数、第90%位数在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分别为(2.08±0.26)%、(1.86±0.35)%,(4.45±0.86)%、(3.64±0.70)%,它们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中位数和第90%位数的最佳阈值、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分别为1.80%、85.7%、65.4%、0.753、0.605~0.901和3.92%、85.7%、69.2%、0.786、0.627~0.945。结论APT的中位数结合第90%位数,可以较好地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的疗效。

  • 标签: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 疗效预测
  • 作者: 孔雅晴 曲倩倩 明蕾 王哲 邓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放射科,济南 250014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71016,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放射科,济南 25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 APT)成像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成像在评估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EA)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9名病理证实EA的患者接受了盆腔磁共振检查(其中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9例),扫描序列包括APT、IVIM。测量并比较各级别之间APT值和IVIM各衍生参数值(f,D,D*)的差异,然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的鉴别效能。最后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PT值、IVIM各衍生参数值和组织学分级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Ⅱ级和Ⅲ级EA的APT值(3.17%±0.43%、3.45%±0.42%)显著高于Ⅰ级EA的APT值(2.66%±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1),Ⅱ级和Ⅲ级EA的f值(0.170%±0.049%、0.150%±0.011%)显著低于Ⅰ级EA的f值(0.220%±0.0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10)。APT值、f值以及二者联合诊断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E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8、0.70、0.83;0.86、0.81、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T值与EA组织学分级相关系数rs=0.578(95% CI:0.27,0.79;P<0.001),f值与EA组织学分级相关系数rs=-0.416(95% CI:-0.66,-0.11;P=0.008)。结论APT值和f值与EA组织学分级相关,APT值和f值对EA病理级别的鉴别效能无显著差异,APT成像和IVIM成像有助于术前预测EA组织学分级。

  • 标签: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子宫内膜腺癌 病理分级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动脉闭塞性梗死是其常见类型。脑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下降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代谢及化学环境的改变,目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MRI结构像,甚至一些常规功能成像难以显示脑梗死的酸碱代谢变化。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技术可以检测脑代谢物的改变,评估梗死后脑组织的代谢变化,明确缺血组织化学环境演变。笔者着重就APT技术及其对脑梗死病理生理及代谢变化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脑梗死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磁共振成像 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MRI进行质子交换速率(exchange rate, kex)定量分析,评估该指标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区域检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在Bruker 7 T动物MR扫描仪上进行扫描,得到不同MRI模态的脑卒中大鼠成像,其中,设置B1饱和脉冲强度分别为0.7、1、2 μT来采集3次CEST影像。在图像后处理中,基于Bloch-McConnell方程建立饱和脉冲振幅(ω1)、kex和CEST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而通过不同B1下的CEST信号进行kex定量,根据此方法对CEST影像进行逐像素计算以获得相应的kex成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检测出的病灶区域及正常组织的kex进行组间对比,以及使用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指标对kex成像和原始CEST成像进行量化对比。结果相对于对侧正常组织,kex成像在病灶区域呈现出明显的低信号;相较于横向弛豫加权成像(transverse relaxation-weighted, 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对于再灌注后短期内的情形,kex成像表现出更强的病灶区域对比度;通过kex成像检测出的病灶区域中的kex值相比其余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组大鼠的对比实验中,对比原始CEST成像,kex成像均表现出了更高的CNR值。结论质子kex成像能够检测到缺血性卒中后组织的酸性病变,具有作为内源性定量成像生物标志物的潜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 交换速率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病灶检测
  • 简介:摘要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成像中发展较为迅速和成熟的一种,它以磁化传递和化学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探测人体内游离蛋白质和多肽链上的酰胺质子与水中氢离子的交换速率来评估细胞内蛋白质浓度和pH值的变化情况。APT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细胞分子水平磁共振技术,能够在脑损伤、脑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儿童脑发育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提供帮助。本研究主要阐述APT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 标签: 酰胺质子转移 磁共振成像 蛋白质 酸碱度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本文在目前已有的智能北斗卫星杆塔偏移检测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全面高效的解决了当前线路杆塔位移形变监测需求。系统以提升公司防灾减灾工作水平为目标,针对输电线路杆塔防灾减灾需求进行识别和分析,开展高精度位移形变监测装置、静态毫米级位移形变监测算法和短报文数据通信机制等关键技术研究,为输电线路杆塔的灾害预警、监测、分析处置和防范应对提供有效支撑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中线偏移程度与大面积脑梗死减压术后预后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资料,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研究术前中线偏移程度与近期死亡及远期功能预后的关系。应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术后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显著的因素再进行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远期Barthel 指数(BI)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大面积脑梗死病例77例,最终入选符合要求者39例,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58.7岁。术前中线偏移小于10 mm相对于大于等于10 mm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死亡风险增加[比值比(OR)=11.48,95%置信区间(CI):1.12~118.14)];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7分相对于GCS评分>7分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死亡风险增加(OR=13.12,95%CI:1.41~122.43)。术前昏迷、GCS评分与中线移位程度均不影响术后存活患者的远期BI。年龄是影响存活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的远期BI呈下降趋势。结论术前中线偏移<10 mm与GCS评分≤7分是大面积脑梗死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前中线的偏移程度并不影响术后存活患者的远期功能恢复。

  • 标签: 脑中线结构 大面积脑梗死 缺血预适应 颅内压代偿
  • 简介:摘要姿势控制能力的减弱是诱发踝关节反复扭伤,导致慢性踝关节不稳发生的重要因素。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是目前临床和科研中常用的姿势控制评估方法之一。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在预估踝关节扭伤风险、鉴别扭伤恢复进程以及为其制定康复计划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更简洁、有效地为慢性踝关节不稳进行康复评估和训练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 标签: 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扭伤 星形偏移平衡测试 姿势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激发次数和图像空间采样重建算法(image reconstruction using image-space sampling, IRIS)对颅底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multi-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S-EPI DWI)图像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49例,年龄(42.00±19.3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单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SS-EPI DWI)序列和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分别为8、6、4、2)。测量计算两侧小脑和脑干脑桥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两位观察者采用五分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位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使用Friedman检验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ADC、SNR、CNR及主观评分与SS-EPI DWI序列的差异性。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后续多重比较并对P值做Bonferroni校正。结果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95、0.871、0.782、0.880、0.847)。MS-EPI DWI序列不同激发次数间比较,两侧小脑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当激发次数为8时,MS-EPI DWI序列左脑桥脑干处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4、2时两侧脑桥脑干ADC小于SS-EPI DWI序列(P<0.05);当激发次数为8、6、2时,MS-EPI DWI序列两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及主观评分均大于SS-EPI DWI序列;其中当激发次数为6时,左侧小脑和脑桥脑干SNR、CNR和右侧小脑SNR、CNR,右侧脑桥脑干SNR及主观评分较SS-EPI DWI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S-EPI DWI序列相比,基于IRIS的MS-EPI DWI序列具有SNR较高、几何畸变小等优势。对于颅底部成像,临床推荐使用MS-EPI DWI序列激发次数为6次。

  • 标签: 颅底 扩散加权成像 空间采样的图像重建 磁共振成像 激发次数 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和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普胸外科收治住院的100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先后对患者进行乳腺超声弹性成像和DCE-MRI检查,分析不同病变乳腺肿块影像学特点,以手术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乳腺病变患者经活检术病理检查共检出67例良性病变和33例恶性病变,其中良性病变中共检出86个病灶,恶性病变中共检出39个病灶;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72.73%,特异度为73.13%,误诊率为26.87%,漏诊率为27.27%,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08 ;DCE-MR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60.61%,特异度为68.66%,误诊率为31.34%,漏诊率为39.39%,AUC为0.647;超声弹性成像联合DCE-MRI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敏感度为79.10%,特异度为84.85%,误诊率为15.15%,漏诊率为20.90%,AUC为0.83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清晰描述肿块大小,但对钙化灶及毛刺征敏感度较低;MRI对毛刺征敏感度相对高,并可通过对比剂对病灶内血管数目及通透性进行分析,但对钙化灶的敏感度不高且费用较高;临床应适当选择检查方式必要时可两者结合判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