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英美法系国家缓刑制度起源于英美两国,该项制度的诞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缓刑的雏形出现;第二阶段,正式的缓刑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第三阶段,成文的缓刑法产生.大陆法系国家的缓刑制度首创于比利时.我国的现代缓刑制度则是法律移植的结果.

  • 标签: 缓刑 起源
  • 简介:国家起源理论中的契约理论只是对某种国家形态及功能的事后正当化论说,无法成为一种对国家起源的解释性理论。在奥尔森的理论中,国家是由固定下来的匪帮转化来的,专制国家权力的产生是拥有暴力或私人权力的主体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式运用私人权力的结果。国家权力的运作,无论是征收赋税还是提供公共物品,都取决于权力拥有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逻辑。不同的共容利益导致了民主与专制政府的不同行为模式。相对于契约理论,奥尔森的理论是一种更富解释力且更为简约从而更具竞争优势的理论。

  • 标签: 国家起源 匪帮 契约理论 共容利益 税收
  • 简介:物权法定原则是近代物权法的原则,只有在近代社会历史情境中,才能寻得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意义。物权法定原则也是现代财产法体系的普遍特征,英美法系的法院在对待创设新财产权的态度也是十分谨慎和保守的。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正当性根据是复合的构成。法国起源说侧重于物权法定原则所因应的特定政治需要,而德国法起源说则更加重视物债二元财产权体系维持的逻辑上的自洽性。政治需要是我国仍然必须坚持物权法定原则的一个重要理由。

  • 标签: 物权法定原则 起源 政治需要 体系维持
  • 简介:本文从人类学和法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权利的起源和基础。认为权利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形成时期,最初的权利主要表现为习惯权利。文章还逐一论述了权利的道德基础、经济基础、权力基础、心理基础和法律基础。

  • 标签: 权利人 习惯权利 法定权利 道德基础 经济基础 原始社会
  • 简介:法作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的社会现象,是在取代原始氏族社会的习惯后产生的。法起源于何时,法史学界至今尚无定论。有关中国法的起源仍限于一些传说和故事。皋陶的故事就是关于中国法起源的最早的故事。而且,有关汉字中"法"(灋)的起源,也与皋陶和他的神兽麃(又名獬豸)有关。有关

  • 标签: 法起源 原始氏族社会 神兽 皋陶之刑 天讨有罪 刑期无刑
  • 简介:海上保险及其立法的起源是海上贸易发展史以及海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海上保险以及海法历史著作的研究,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海上保险起源于船货抵押借款制度并在13世纪的意大利经过“假借贷”的过渡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海上保险。在海上保险立法方面,有关船货抵押借款制度的法律规定可被视海上保险立法的萌芽,而现代海上保险的立法则开端于14世纪的地中海地区,并且各地区或国家的早期海上保险立法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对于中国来说,海上保险完全是一个舶来品,而中国海上保险事业真正开始有法可依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 标签: 海上保险 船货抵押借款 立法起源
  • 简介:罪可以是一种行为、一种观念、一种心理亦或是一种评价,但究其普遍意义而言,为国家法律所描述为罪的行为似乎更容易被认知。这确实是罪的一种形式意义,但如果我们试图找到罪的实质意义甚至揭示出罪的本质,就需要全面分析罪的含义。通过对罪的观念演变进行系统的社会学梳理,对认识和研究罪的本质与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罪的形式概念 罪的实质概念 犯罪社会学派
  • 简介:<正>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儒法结合,杂以道学、阴阳五行说的法律思想,它是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变化至西汉形成的。一、西周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是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萌芽我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当然只能产生在封建制度中,但其内容

  • 标签: 法律思想 明德慎罚 德主刑辅 儒家思想 黄老思想 封建制度
  • 简介:欧洲一体化是在经济一体化基础上渐次开展的政治一体化,外交防务一体化,而刑事一体化则是政治一体化框架下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时间为发展脉络,归纳、描述欧洲刑事一体化的提出、发展、创新及逐步完善,并借以评价欧盟刑事一体化为国际刑事合作和区域间刑事合作所提供的范例作用

  • 标签: 欧洲一体化 欧洲刑事一体化 刑事合作
  • 简介:16世纪至17世纪兴起的国家理性并非反基督教、反理性、反良心的世俗产物,相反,它是中世纪基督教政治神学的延续和发展,其神学起源有三。第一,古老的基督教神学将人的理性和良心视为上帝理性和上帝旨意的接受者,并区分了正确理性(正确良心)与错误理性(错误良心),从而,前者被视为上帝化身。第二,基于古老的神学喻意"基督神秘身体",中世纪先后将教会和国家比喻为人体,其中,基督、教皇和世俗君主相继被视为头部,而主教、信众和臣民被视为手足,手足必须服从头部甚至为其牺牲。第三,神学中"混合人格"和"公共身份与私人身份"二分法,构成了中世纪"公共理性和私人理性"、"公共良心和私人良心"之区分的基础,而公共良心、公共理性优于私人良心、私人理性。正是以上述三个神学政治传统为依赖路径,集国家理性理论之大成者霍布斯,一方面将私人良心斥为错误良心、将私人理性斥为错误理性;另一方面将公共理性、公共良心等同于正确理性或正确良心,进而将其置换为国王或议会的理性,从而,在欧洲大陆被诟病的国家理性才达至近乎完美、精致的巅峰状态。

  • 标签: 理性 良心 国家理性 神学政治 霍布斯
  • 简介:西欧中世纪加洛林王朝时期的一些法律和司法措施是形成后来英美法系陪审制度的历史因素。这些因素具有显著的日耳曼特色和加洛林王朝背景,包括民众参与审判的传统、巡阅使制度、Scabini制度、纠问式审问方法以及宣誓调查法等。此后这些因素被诺曼底公国继承,1066年诺曼征服后,这些因素传入英国,并最终形成了陪审制度。英美陪审制根植于日耳曼习惯法中,其起源与中世纪王权紧密联系,陪审制度的形成使陪审员由证人向审理者角色转变。

  • 标签: 陪审制 加洛林王朝 起源因素 宣誓调查法
  • 简介:人类生存的维护形式,经历了原始社会集体维护,到特殊关系(家族、身份、家庭)内部维护和个体维护,最终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面前完全崩溃。在完全的私有制和极端的贪欲下,生存所依赖的相关资源配置发生严重的不平衡,权力、财富、报酬分配过多地向社会强者聚集,社会弱者生存资源单一且微薄,生存与发展问题十分严重。当国家和社会把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义务背负起来,形成生存的社会维护,并使再次分配成为生存的基本资源一部分时,社会立法回应了这一新状况,西方国家的社会法就是在此中产生并得以发展。

  • 标签: 生存 社会维护 社会立法
  • 简介:边沁的早期主权观念形成于对布莱克斯通自然法理论的批判中。他认为自然权利、自然法、原始契约都是理论拟制,布莱克斯通建立在原始契约上的主权是一种霍布斯式的绝对主权。这种主权观念混同了权力的事实雏度和应然维度,是一种抵制改革的主权观念,它无益于实现自由。边沁吸收了布莱克斯通的立法主权概念,但与布莱克斯通不同,他认为主权受到明确协议的限制,人民基于功利判断而拥有反抗权,主权具有事实和应然双重维度。这成为边沁后来系统阐发人民主权观念的理论基础。边沁的主权理论实际上提供了一种功利主义的政治联合方式,他批判布莱克斯通的目的在于为改革辩护。

  • 标签: 主权 自然法 社会契约 服从 习惯 功利主义
  • 简介:家宅制是在美国和瑞士等国家实行了一百余年的制度。在保障自耕农的土地和住宅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我国的宅基地制度在保障农民住宅权、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与家宅法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在制度设计上过于粗疏。正在进行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可以借鉴家宅法进行制度重构。

  • 标签: 家宅法 宅基地制度 农民 住宅权
  • 简介:作为现代民法(典)体系构造两种基本模式之一的《法学阶梯》体系是盖尤斯的《法学阶梯》所开创的。就实体法部分而言,这种体系表面上体现为以无体物为支撑的“人一物”式结构,实质上其核心为“取得方式”。“人一物一物的取得方式”才是《法学阶梯》体系的本质。这种意义上的《法学阶梯》体系为16世纪少数人文主义法学家所发现,“取得方式”成为他们对市民法进行体系化重构的工具。以权利为核心,以权利的取得方式为纲的现代《法学阶梯》体系可以作为建构我国未来民法典体系的一种选择。

  • 标签: 《法学阶梯》体系 无体物 潘德克吞体系
  • 简介:任何一种历史动力观都可以说是一个理解系统,它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迷离混沌的历史现象中发现一些规律性东西。同传统社会相比,资本主义起源更依赖于人的作用,包含着更多人的因素。将劳动产权论引入资本主义起源问题探讨,有利于展示人的因素在资本主义起源研究中的动力作用

  • 标签: 西方 资本主义起源 动力 劳动产权 公民权
  • 简介:上世纪上半叶,人类遭受了空前灾难:两次世界大战及法西斯野蛮统治。亲身经历这些浩劫的人对产生灾难之根源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为避免这种历史悲剧的再次发生寻找解决方案。卡尔·博兰尼即其中一位。而通过对博兰尼思想进行分析后,他的这种社会整体观是否能够使得自由与人性得到拯救这一点却值得商榷。

  • 标签: 唯经济论 整体性社会科学 自由与人性
  • 简介:<正>1789年夏天,一封秘密来信吸引了华盛顿总统的注意。英国商人ThomasHowell有意将自己在英国的毛纺厂迁至弗吉尼亚州,他愿意出资一千镑,进口纺织机器及其他各项开工必备的仪器设施,只要当地政府能帮忙解决雇工问题,他还可以带来足够的优秀工匠培训年轻学徒。对于致力于推动新共和国工业发展的华盛顿而言,再没有比这更让他高兴的消息了。他立即致信弗吉尼亚州州长,着力强调了技术转移对美国新兴工业的重要意义,希望他对此事予以支持。同时不忘在信末委婉告知:Howell一事需对外保密,避免给

  • 标签: Howell 弗吉尼亚州 英国商人 技术转移 毛纺厂 工业发展
  • 简介:2011年我国电信联通案引发互联网接入市场涉嫌垄断的热议。电信和联通面对反垄断执法机关的主动认错行为,实际上是在谋求一种和解。这里的'和解',其实就是反垄断法中规定的'中止调查'程序。该案中涉案企业做出限期整改的承诺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结案,在我国反垄断执法过程中并不多见,然而,该结案方式在欧盟和德国的竞争法实践中却已屡见不鲜。这种经营者做出承诺、执法者接受承诺的制度,在欧盟法和德国法均有系统的规定。我国亦将该制度一定程度地移植到了我国法律制度之中,但尚处于实践初期。本文将借鉴欧盟及德国相关立法经验,运用比较法研究法就反垄断义务承诺制度的优势、价值及构建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我国义务承诺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 标签: 承诺 和解 核心卡特尔 反垄断 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