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是中国黑龙江省的近邻,有三个沿江对应口岸,为发展中俄国际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市场经济改革的经济滑坡后,目前州内经济已进入恢复增长时期.近年自治州经济发展水平在俄远东屈居末住,然而如能充分利用区内农业、轻工业基础和发达的交通、口岸和资源条件,犹太自治州就能在远东迅速崛起,开创开发和发展的新纪元.

  • 标签: 俄罗斯 犹太自治州 经济发展
  • 简介:地方自治是民主治理的重要手段。法制构建、政治参与和地方税收是地方自治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印尼地方自治的发展,一方面遏制了地方分离主义运动,另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但政党利益、地方滥权是地方自治面临的挑战。

  • 标签: 地方自治 法制构建 政治参与 印尼
  • 简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投资问题,因为对每一个国家来说,它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的经验表明,大量引进国外投资者的资金,可以快速提高生产的科技水平,同时还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对外投资的规模在不断增长,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然而,实践表明,某些大量接受外国投资的国家,成为了投资国的原料附属地,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是扭曲的,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也是非常态的。

  • 标签: 犹太自治州 投资活动 经济发展进程 社会发展进程 世界范围 国外投资者
  • 简介:自1996年俄联邦政府颁布《民族文化自治法》之后,已经过去20年,随着俄罗斯社会环境、民族意识的变化,该法经历了10次不同程度的修订,每次修正案的通过,都是对该法的深化,也伴随着社会认知的深化。该法在现阶段俄罗斯社会民族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有力推动俄联邦民族文化自治事业向前发展。

  • 标签: 俄联邦 民族 文化
  • 简介:俄罗斯是多民族国家,其民族文化自然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1996年俄联邦政府颁布了《民族文化自治法》,进一步明确了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地位,提振了各民族保持、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信心。俄社会普遍认为,民族文化自治是民族自决的一种形式,是构成公民身份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各民族的政治认同,促进了多元文化区域内的文化认同,最终达成现代俄罗斯政治进程中的民族认同。

  • 标签: 俄罗斯人 民族 文化
  • 简介:1月6日,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绪方俊则携助手来我会,就环保问题等进行了座谈与交流.白宏魁副秘书长等参加。绪方所长结合他曾在滋贺县政府担任过环境部负责人的工作经历,介绍了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发生环境问题后,地方政府和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防治公害、治理环境方面向建设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出台的政策和采取的各项措施。

  • 标签: 国际化 日本 交流 协会 自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简介:本文研究泰国自1992年以来的政治格局变迁.为此,本文对有关民主化文献进行重新评估,以利于理解泰国公民社会与民主巩固之间关系,并对激进主义组织体系近年出现的分歧进行探讨.以上同步分析表明:1)这些关于公民社会的文献本身就带有政治性;2)这一特征掩盖了激进主义群体内部不断加深的分裂,而人们普遍认为正是这些群体在围绕民主政治问题上构成了公民社会.为了说明这一观点,笔者将细述他信(Thaksin)创建的交叉治理领域及其对城市激进主义分子结盟的影响.治理架构的这些变化,通过社区组织发展协会(CODI-theCommunityOrganizationsDevelopmentInstitute)等新的国家机构对资金重新定向,削弱了许多早期激进群体的既有权势.这种治理架构的变化也揭露出以这一治理贫民的长期项目为中心的各种权力关系,而许多公民为了得到国家给予的好处不得不与其打交道.尽管许多公民仍然参与这些项目,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在别处发声呼吁政治自治.对于这些分歧以及泰国更大的政治困惑而言,危险的并不是公民社会的界限问题,而是围绕谁才是合适的政治主体以及什么才是正当的政治这两个问题所产生的争论.

  • 标签: 公民社会 民主化 公民身份 政治 治理术 泰国
  • 简介: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该州经济不发达,经济总量很小,主要经济部门是铁矿开采和木材采伐与加工业以及农牧业等。为发展经济,州政府积极拓展与黑龙江省的经济合作关系,双方正在修建跨黑龙江(阿穆尔河)铁路大桥,大桥建成后必将进一步促进中俄全面合作。刚刚建立的“阿穆尔一兴安”超前发展区将极大促进黑龙江省与该州的多领域合作。

  • 标签: 犹太自治州 经济 黑龙江省
  • 简介:一个世纪以前,美国人开始海外殖民征服运动,这对于处于洲政中的美国人而言无疑是一次正义的冒险。“擅长治理是上帝赐予英语民族与日耳曼民族的恩典,因此我们可以统治野蛮落后的民族。”印第安纳州参议员艾伯特丁·贝弗里奇曾这样声明,“在所有的种族中,上帝选择美国人作为重建世界的最终领导者。”1898年,美国在菲律宾发动了一场军事征服运动。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了新世纪的最初几年,并使菲律宾成为美国最大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殖民地。这场征服运动既包括激烈的斗争、严刑拷打、强迫安置以及可怕的屠杀,同时也竭力通过“亲善的同化”来怀柔菲律宾社会重要阶层。1901年7月4日,在威廉·麦金莱总统的指示下,“为了促进菲律宾群岛人民的幸福、和平和繁盛,一个文治政府建立起来了……(文治政府)最大限度地遵从菲律宾人的习俗、习惯、甚至是偏见,这些是形成一个公正有效政府的必要品质。”

  • 标签: 菲律宾人 殖民地 统治者 中央集权 地方自治 日耳曼民族
  • 简介:在古印度的本土宗教(婆罗门教、佛教)时期,已经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政教分野、各安其位的格局;而在包括伊斯兰王朝在内的整个古印度,各教派之间也大体上维持着一种多元共存、正常竞争的关系。古代印度的模式为当今世界的政教关系和教派关系问题提示了一种和平、理性的化解之道。

  • 标签: 政教关系 教派关系 政教分野 多元共存
  • 简介: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与调整,已初步形成和正在努力打造后冷战时期的安全网络模式,即:以保持前沿军事存在和海外基地为基石,以双边军事同盟与准同盟为轴心,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为辅助模式,以与区域内非同盟、准同盟国家和区域组织进行高层对话为补充形式,在美国的主导下交叉运用。

  • 标签: 美国东亚安全战略 前沿军事存在 军事同盟与准同盟 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高层对话机制
  • 简介:东亚地区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制度、经济体制、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国在独立之后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受到各种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采取了各种迥异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资源配置机制。加上各个经济体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力度和能力存在着差别,受外部经济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使得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斑丽多彩、形式各异各种经济模式。尽管这些东亚经济体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共同点,但有着更多的不同点。因此,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仅存在着单一的“东亚模式”是不符合该地区客观经济情况的。

  • 标签: 东亚模式 内涵 多样性 误区 经济发展模式
  • 简介:印度服务外包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一个既符合国情又顺应全球化潮流的服务外包发展模式,其形式和内容的发展可以从印度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演进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实证研究,总结出印度服务外包的三种主要业务模式及阶段演进:初期以软件现场项目模式为主的阶段,发展期离岸外包模式形成发展阶段,转型提升期向离开外包终端和全球交付模式演进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服务外包业务模式演进的成效、成功的原因、存在的不足和可以为鉴的启示。

  • 标签: 印度 服务外包 业务模式 演进 启示
  • 简介:碳预算是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热点和气候谈判争论的焦点之一。2009年英国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碳预算。本文探讨了英国碳预算的目标、模式、特征、作用及影响,指出碳预算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英国制定和实施碳预算,意在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建设,以便在国际气候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英国碳预算的借鉴意义不仅限于一国国内经济领域,而且关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 标签: 英国 碳预算 低碳经济 气候政治 气候变化政治经济学
  • 简介:在发达国家,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和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融资模式,本文比较了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和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的特征,认为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的效率更高,在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下,与银行关系密切的企业虽然容易获得资金,但与其他企业相比,既没有更高的利润率,也没有更快的增长速度。

  • 标签: 欧洲国家 美国 日本 企业融资 融资模式 企业治理
  • 简介:<正>香港与新加坡是两颗明珠,在太平洋上交相辉映。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颇为明显,耐人寻味。两地相似的一面主要有:一、两地均为城邦型国家或地区;一城即一国。或一城即一区。香港的土地面积不过1075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70万(1990年数据)。新加坡也仅拥有626平

  • 标签: 新加坡 香港 发展模式比较 土地面积 太平洋 香港制造业
  • 简介: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沈红芳撰写的一书新近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教育部"九五"人文社会研究项目、美国福特亚洲基金研究项目(1999-2000年度)的最终成果,并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系列研究丛书.

  • 标签: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东亚经济 经济发展模式 沈红芳 书评
  • 简介:具有高度政治分离目标和主权诉求的民族分裂主义是导致国内、国际政治失序和政局动荡的重要因素。由于民族分裂主义不时出现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中,不时搅动或重组原有的政治格局,因而抑制和应对民族分裂主义是必要的多民族国家治理功能。实现有效的民族分裂主义治理应当从分析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和诱发机制起步。发生普遍、目标明确、诱因复杂、认同坚韧是民族分裂主义的特点。利用和强化族性认同、渲染政治主张、通过动员形成集体行动、获取外部支持等环节构成了民族分裂主义行动的诱发机制。因循民族分裂主义生成与发展的机理,从无条件捍卫主权的理路采取的严厉打击模式,从不同程度赋权的理路采取政治容留模式,从消减族性动员的理路采取认同调控模式,从抑制精英力量的理路采取柔性控制模式,从转化政治生态的理路采取外部干预模式,可成为多民族国家治理中的参考。

  • 标签: 民族分裂 族群民族主义 主权 民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