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89年9月5日,扬州市法学会青年少犯罪研究召开了成立大会.这是江苏省继苏、州常州、镇江、南通、盐城以后的第六个市级青少年研究。成立大会上,与会者就扬州市青少年的现状及对策展开了交流研讨。

  • 标签: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扬州市 成立大会 江苏省 法学会
  • 简介:5月末6月初,重庆市青少年研究会长陈邦国同志率领8名驻工作人员,参与市委政法委统一组织的校园安全保卫督检工作组,分别深入到万州区、黔江区、江北区、渝北区、江津区、璧山县、长寿区、北部新区、铜梁县、潼南县、綦江县、巫山县的近40所中学、小学、幼儿园开展校园安保督检工作。

  • 标签: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重庆市 校园 安保 工作人员 安全保卫
  • 简介:3月10日至11日,重庆市青少年研究组织驻人员到漳南考察调研。先后参观考察了潼南县公安局刑事技术中心、指挥中心、电话会议室、警营文化沙龙、警察历史文化展和民警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 标签: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重庆市 调研 组织 技术中心 参观考察
  • 简介:青少年的成因相当复杂,对其探讨已涉及到了各种学科和社会层面,并渐有“科际整合”的趋势。本研究立足于具有“科际整合”特点的国内外代表性学说一般犯罪理论和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侪以及低自我控制等因素对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预测作用。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一般犯罪理论 犯罪综合动因论 低自我控制 回归分析
  • 简介:从1992年至2002年,日本校园暴力案件增加了5倍,增至29300起。这使《每日新闻》警告说,日本校园就要变成'战场'。暴力的低龄化现象尤其突出。2003年,14岁以下少年的暴力犯罪比一年前增加了47%。一项研究发现,多达30%的中学生每月至少经历一次暴怒。2001年,

  • 标签: 日本 青少年犯罪 犯罪特点 危害 犯罪原因
  • 简介:《预防青少年研究》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预防青少年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预防青少年研究刊物和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指导刊物。《预防青少年研究》的前身是创刊于1982年的《青少年研究》。2011年11月25日,《预防青少年研究》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出版发行。

  • 标签: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预防 中国青年出版社 青少年违法犯罪 征订 征稿
  • 简介:2004年10月20-22日,中国青少年研究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原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万绍芬同志、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陈冀平同志当选名誉会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岳同志当选会长,华东政法学院肖建国教授等人当选副会长。

  • 标签: 中国 青少年犯罪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 简介:一、人际交往: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交往,人类社会的任何个体,无论其性别、年龄和个性特点等多么不同,都需要与人交往.人们通过交往,既可以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和知识,又相互交换其活动及其活动成果,还可以对其交往对象的行为、思想等产生一定的认识和看法;人们通过交往,既可以使自己在物质方面和自尊、成就等精神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又可以把对方当作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来正确认识自己,更可以使自己在交往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 标签: 不良交际 青少年犯罪 中国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 简介:青少年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主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509;国内统一刊号:CN31—1193/D),是我国公开发行的,以研究青少年少年司法和青少年保护以及犯罪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青少年问题》杂志一贯注重反映世界有关青少年少年司法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深化和繁荣青少年学、青少年法学理论研究,推动中国青少年法制建设。杂志曾获得中国法学类核心刊物称号,已经两续两届被遴选为CSSCI期刊。

  • 标签: 青少年犯罪问题 法学理论研究 犯罪学研究 征订 征稿 杂志创刊
  • 简介: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几乎随时可以发现: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大都过份追求衣着、饮食、娱乐。而且衣着以怪诞、妖艳为美,饮食以狂吃烂醉为快,娱乐以感官刺激为主。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盲目宣传“提倡高收入、高消费”,更使得这种不健康的追求涂上了“合理合法”的色彩。笔者认为:人的行为是其心理的外化,犯罪人的异常消费倾向是与其犯罪心理直接相关的。青少年“需要面前无法律”的消费观是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心理根源。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消费倾向 犯罪心理 司法实践 感官刺激 人的行为
  • 简介: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消极因素是产生青少年的根源,而家庭缺陷则是青少年的最基本原因.家庭缺陷表现在:情感、教育、结构、文化、伦理五个方面.家庭缺陷的有无及其程序与青少年可能性大小成正比关系,家庭缺陷通过对青少年人格发展、心理性格、人生观及社会适应力的影响而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充分认识家庭在预防、减少青少年中的作用、地位,夯实婚姻基础,强化家庭教育功能,丰富家庭文化活动,建立新型文明的家庭伦理关系,对于建立和谐、幸福、康乐的家庭,预防青少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会适应力 家庭教育 人格发展 青少年犯罪 学校 消极因素
  • 简介:流动青少年犯罪的高危群体既具有人为建构的色彩,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造成流动青少年率相对较高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城市管理中对流动青少年的社会排斥。最好的社会政策即是最好的刑事政策,逐步让流动青少年享受同城待遇,消除对这一群体的各种社会排斥,是预防流动青少年的基本政策选择。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制度改革,更需要的是观念的革新。

  • 标签: 流动青少年 犯罪预防 社会排斥
  • 简介:2014年我国青少年研究的重点集中于青少年现状与特征,犯罪原因及预防,以及未成年被害人这几个方面。学者们多依据青少年的现状总结犯罪特征;对犯罪原因的探究总体上仍是因循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四因素分析模式,也有学者运用经典犯罪学理论解释青少年原因;在犯罪预防及对策方面,综合治理仍为多数学者所主张,同时研究呈现出多角度、深入化的趋势;在未成年被害人方面,儿童性侵、虐待以及校园安全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学界的探讨也有突出的热点问题,即青少年涉网犯罪及防治和流动青少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问题。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现状与特征 原因与对策 综述
  • 简介: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控制和预防青少年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近几年青少年又呈同升趋势,且来势尚猛,然而青少年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却出现“滑坡”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如不及时找出症结,采取相应对策,理论研究是很难走出困境,社会操作将继续在低谷徘徊。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社会实践 犯罪理论
  • 简介:鲤城区(原泉州市范围)是福建省开放城市又是闽南金三角地区,既是文化古城又是著名的侨乡。近几年来,经过“严打”,社会治安秩序有了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大大增强了。但是,随着开放,社会治安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 标签: 福建省 青少年犯罪 侨乡 社会治安秩序 开放城市 金三角地区
  • 简介:青少年的理论和研究的历史上,反复不定的“破缺家庭”经历了认可和否定的阶段。从文献上看,破缺家庭的重要性,早在本世纪的三十年代是广泛地被接受的。但是在后来的二十年中,却被否定了(或者说,至少被忽视了)。对破缺家庭变量的认可和否定,似乎主要取决于文化和思想意识情况的变化,而不是科学上的证据。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家庭 思想意识 否定 三十年 经历
  • 简介:小东门街道地处上海市南市区东北角的十六铺地区。全街道现划分15个居民委员,32介户口段,共17582户、50188人,其中12岁~25岁的青少年共3972人,占街道现有人口总数韵7.91%,男、女青少年人数基本相同。该街道现占地面积为0.67平方公里(其中约0.2平方公里是仓库),人口密度为74907人/平方公里。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上海市 街道 现象透视 环境 居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