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1995学年,台湾天主教辅仁大学基于《天主教大学宪章》之理念,成立"专业伦理课程委员会",积极推展专业伦理教育,将专业伦理设定为全校共同必修课程,1997学年正式开课,其后有两所大学基于其各自建校之理念,亦将专业伦理设定为全校共同必修课程,时至今日已有二十二年的时光。如今,台湾各大学校院关于专业伦理课程的开设,虽不致有更多学校将之设定为全校共同必修课程,但已然形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台湾的专业伦理教育可说已达某种程度的普及。然而,这一路走来,仍有几个(在观念上)需要澄清及努力的地方。其一,专业伦理是属专业课程?抑或通识课程?其二,专业职业的混淆及其关联?相形地,专业伦理职业道德的混淆及其关联?其三,师资的来源?是来自于其专业背景教师?还是具伦理(哲)学背景教师?一或两种领域教师的合作教学?笔者藉本文的撰写,对以上三方面之问题作了一番省思及探讨。

  • 标签: 专业 职业 专业伦理 职业道德 伦理(哲)学 专业伦理课程委员会
  • 简介:约翰·罗尔斯将其伦理学建立在政治哲学的基础之上。罗尔斯相反,罗纳德·德沃金一方面批判罗尔斯的契约论,另一方面将其政治哲学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之上,试图为他的资源平等理论寻找一种伦理基础,最终德沃金将资源平等建立在伦理个人主义之上。实际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也有着明显的契约论色彩,主要体现在其思想实验“假想的拍卖”和“虚拟保险市场”上,这与他对罗尔斯的契约论的拒斥存在矛盾之处。

  • 标签: 资源平等 伦理个人主义 契约 责任
  • 简介:法律伦理有着不同的规范空间和规范层次,它们在规范价值层次、调整范围、规范方式和强制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种规范,一些重要伦理的变化,有的促进法律内容的调整,有的甚至促成新的法律的产生.高科技的发展,对传统伦理观念和现行法律制度带来深刻影响和巨大冲击,尤以基因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更为突出.这是当代研究法律伦理关系中面临的一个新情况,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 标签: 法律内容 调整范围 法律制度 强制 新问题 伦理
  • 简介:环境伦理环境法陶锡良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自然环境养育了人类,人类却对不起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在自然科学中建立了环境科学、人类生态学等科学体系,在社会科学中创立了环境伦理学、环境法学等理论体系.环境伦理,是将人类...

  • 标签: 环境伦理学 温室气体 伙伴关系 自然界 可持续 发达国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比较成熟的发展阶段,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国家干预、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等手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这时,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一方面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物质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另一方面又使社会上

  • 标签: 企业伦理道德 企业活力 工会运动 生态环境 伦理环境 资本主义企业
  • 简介:儒、道、佛三家都反对虐待动物,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儒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反对虐待动物,即便是杀食,也反对给动物造成无谓的痛苦。道家将人万物的生命视为自然的过程和现象,否认人类具有超越万物之上的权力和地位,较之儒家,其反对虐待的态度更加强烈。在中国三大文化传统中,佛教在反对虐待动物方面不仅具有最为系统的思想观念、最为坚决而彻底的立场和态度,而且还将救助动物作为一种宗教修行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活动。因此,不忍心看到任何动物遭受杀戮,对任何形式的生命都充满关爱和敬畏,才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真正尊重。

  • 标签: 反对虐待 尊重传统 敬畏生命
  • 简介:公共责任行政伦理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责任是行政伦理的具体化.行政伦理的失范会导致公共责任的缺失,行政行为的失控,有害于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任何政府为了实现其统治职能,都必须具有为之服务的公共责任制度,公共责任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行政伦理 公共责任 行政责任
  • 简介:金融的目的是金钱,伦理则追求德性,两者之间始终存在冲突融合。利益驱使下的金融行为极容易产生背离伦理的极端现象,最终破坏经济金融稳定。通过联系我国金融伦理的基本现状,剖析金融伦理现代冲突的根源,探究伦理对金融发展的约束和导向作用,说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伦理的紧密联系,阐述伦理的基本道德规范。只有在伦理的充分参与进而与之相互融合的情况下,金融业才能健康、有序、合理的发展。

  • 标签: 金融 伦理 冲突 融合
  • 简介:公共和谐治理需要契约伦理价值规范和价值力量支撑。当前公共治理伦理正逐渐实现从“身份伦理”向“契约伦理”的伦理转型。契约伦理从维系利益和谐的角度构筑公共和谐治理的根基;从促进“我-他”和谐的角度营建公共和谐治理的主体秩序;从增进“群-己”和谐的角度优化公共和谐治理的社会环境。公共和谐治理的伦理实现必须从契约伦理制度和契约伦理精神进行伦理秩序的双重建构。

  • 标签: 契约伦理 公共和谐治理 伦理实现
  • 简介:佛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禅宗体系。通过借鉴禅宗的哲学思想,探讨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可能解决途径,通过激发人的纯粹理性追求来克服经济人假设局限,注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本质以提出价值判断的研究方法,运用"中道思维"处理社会关系矛盾对立的思维观念和研究对象上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关怀追求,有利于开拓中国特色经济学研究新境界。

  • 标签: 禅宗 经济学 经济人假设 价值判断
  • 简介:执政制度伦理作为执政伦理的核心,在执政伦理体系的建构实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执政制度进行伦理分析,揭示执政制度伦理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立公平正义的价值体系,顺应政治民主化的潮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制度伦理 缺失 重构
  • 简介:网络虚拟形成的虚拟世界的巨大吸引力在于其个人乌托邦想象,在这个世界里,现实的个体抛弃了现实世界和传统乌托邦的理想、价值和信仰,个人主义的膨胀、态度暧昧的围观、传统价值的断裂,成为一个伦理空场的存在。因此,要弘扬网络主体意志,消弭虚拟与真实的鸿沟,要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网络乌托邦的伦理自洽,使虚拟世界成为伦理精神、体现人的价值的所在。

  • 标签: 网络 乌托邦 伦理
  • 简介:台湾的"医学伦理教育"受重视起因于"医疗纠纷"频传,医患关系之恶劣促使台湾医界学界开始反思"医学伦理议题""医学伦理教育方式"。在台湾,传统医学伦理之授课模式强调"知识性"之传递,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但随着台湾医界学界发现"医学伦理议题"并非具有统一、标准性之答案,须藉由不同层面的伦理讨论才能获得相对共识;而医患关系的处置需在伦理情境中才能让学生较深刻地感受。因此,台湾医学伦理教育方式继而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翻转教学模式,在各种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医疗人文素养。而本文旨在介绍台湾医学伦理教育发展状况,并对伦理教育教学内容方法进行说明。并于终章对当前医学伦理教育临床现状进行简单地反思,以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医学伦理 生命伦理、专业伦理、伦理教育
  • 简介:民国初期,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近代政治伦理重构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二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黄兴主要着眼于对"忠"德的理论诠释学理重建,而孙中山则致力于党德的阐发.前者在时间上早于后者,内涵比较具体,实施却比较宽泛,价值理性色彩甚浓;后者崇尚工具理性,注意从实用角度去认识和运用,内容较前者有所深化,具有较大可操作性.他们的重构在理论上有助于近代新道德的建构和民国政治的良性运作,其理论实践价值至今仍值得珍视.

  • 标签: 革命派 政治伦理 重构
  • 简介:本文所述市场经济,是指商品经济发展的这一高级阶段。它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跃进,萌生于十四、五世纪的欧洲。正如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一样,市场经济这一崭新的制度,必定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这种精神力量是什么呢?一种简单明瞭的说法甚为流行,那就是“谋利的欲望”。的确,“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谋利,人们奔走四方,惨淡经营,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然而,正因为古今中外到处存在着谋利的冲动,它也就不能解释仅仅到了十四、五世纪才兴起于欧洲的市场经济。

  • 标签: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精神 加尔文宗 精神力量 经济伦理
  • 简介:契约伦理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相伴而生的,蕴含着尊重和保障人的生命、自由和平等,追求制度正义和社会良序化的伦理精神,罗尔斯的《正义论》完成了契约伦理从道德规范向伦理制度的现代性转向,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标签: 契约伦理 社会和谐 正义
  • 简介:科学伦理的生成之所以可能主要与科学活动的社会化相关。科学活动的社会化不仅使科学共同体内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而且还形成了科学社会、科学与人、科学自然的伦理关系。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而且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负效应,使科学的伦理问题正越来越凸现出来,进而使科学的价值评价成为可能。

  • 标签: 科学精神 伦理 科学活动 科学技术的一体化
  • 简介:现代人类面临发展危机,危机的症结和根源在于发展的异化。现代人要对发展的天然合理性产生质疑。区分“有能力做的”并非一定是“应当做的”。发展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伦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它是批判传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缺陷以及重视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生成的。而发展伦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解决发展实践困惑的新兴伦理,就在于它有其深刻的哲学依据、政治依据、经济依据和生存依据。

  • 标签: 发展 伦理反思
  • 简介:<〈伦理学原理〉批语>(以下简称)是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代表作.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是以自我实现为核心,以精神之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要内容,以主观之道德律为表现形式的伦理思想体系.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伦理学说在五四启蒙时期具有极强的心理感召力和时代意义,为他日后的伦理学、哲学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 标签: 自我实现 精神之个人主义 现实主义 主观之道德律
  • 简介:薛瑄是明代程朱之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河东学派的开创者,在儒家道德理想、理学心性工夫的影响下,平生为官二十余载,历经患难沉浮而不易仁义公正之节。薛瑄在入仕为官的道德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基于理学的廉政伦理思想和为政道德修养,突出体现为:以“视民如伤”的仁爱之心作为施政治理的道德情感,表现出“以公守法、以仁行法”“为政通下情为急”的爱民思想;以“清心省事”的主敬无欲、廉洁明理作为处己待人的道德自律;以“是非毁誉皆所不恤”的坦荡泰然作为达至公平正大的道德境界。

  • 标签: 儒家 为政 道德 仁爱 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