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四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1391名4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追踪调查,先后两次(间隔一年)测查儿童的认知能力,建立两水平回归模型考察幼儿园入园年龄与45岁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家庭学习环境对入园年龄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入园年龄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入园年龄效应在儿童5岁时仍然存在;(2)对于家庭学习环境差的儿童,较早入园使得儿童获得认知发展的优势;对于家庭学习环境较好的儿童,则存在一个适中的入园年龄段,能最大程度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 标签: 幼儿园教育 入园年龄 认知发展 家庭学习环境
  • 简介:我所在的企业拥有10多名研究生,10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专科生,可谓产、供、销、人、发、财各部门皆人才济济。特别是开发部门,拥有设计总监3名,副总监4名。

  • 标签: 副总监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生
  • 简介:该研究在两种理论背景下,探讨了3~5岁幼儿执行功能年龄发展特征.通过运用8种不同的执行功能任务,结果发现,从3岁到4岁是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执行功能的不同类型在发展的趋势上有所不同,表现为:抑制控制及"热"执行功能的发展主要在3~4岁之间,而计划控制和"冷"执行功能在3~5岁期间都有显著的发展.

  • 标签: 执行功能 抑制控制 计划控制 “冷”“热”执行功能
  • 简介:职场奴隶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中止步不前,难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在工作中时常抱怨、缺乏创造力、害怕失败……那么你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了。

  • 标签: 奴隶 职场 心理 创造力 抱怨
  • 简介:本研究通过儿童辨认空间图形、将空间图形转译成立体结构的能力的发展,探讨儿童对形体转换关系认知的发展过程。研究对象是—9岁儿童。实验材料是张空间结构不同的三维体图形。要求被试计数出空间图形实际所含的小立方体数,并将构成空间图形的小立方体分别涂成不同的颜色。结果表明儿童对立体空间图形的认知是从二维图形认知通过一定过渡形式转化来的。从年龄阶段看,空间图形认知发展进程,要经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水平方能达到正确认知。

  • 标签: 空间图形 二维 三维 转换
  • 简介:学前期是儿童多种推理能力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本研究(以64名3岁儿童为被试,采用Frye和Zelazo等所设计的“二进二出”装置,通过对3岁儿童的规则因果推理能力进行训练,从而探索儿童规则因果推理的内在机制。在本研究条件下,结果发现:1.年龄与训练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各年龄组儿童经过训练后,成绩的提高没有显著差异;2.规则与训练的交互效应显著,竖直规则下,儿童通过训练后提高的成绩不显著,但在交叉规则下前测后测成绩差异极其显著;3.训练效应显著,暴露因果机制,给予及时反馈和阐述规则时附加手势这些信息能促进年幼儿童对高级规则的掌握。

  • 标签: 3~4岁儿童 规则因果推理能力 交互效应 训练效应
  • 简介:采用访谈法对119名4~6岁儿童合作行为认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合作选择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与同伴合作解决,而在日常游戏中知道与同伴合作共玩的幼儿更是超过了3/4;(2)幼儿的合作归因主要以结果归因为主,客观条件归因次之;同时,在结果归因中,幼儿主要以个体或活动归因为主,同伴关系和共同利益归因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少;规则和权威归因在幼儿中仍有一定存在;(3)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合作选择认知和合作归因的水平都不断提高;(4)情境是影响幼儿合作选择认知与合作归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归因 幼儿 同伴关系 合作行为 高水平 认知发展
  • 简介:<正>只生不养人们常常有个错误的育儿理念,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灾无病,能吃能睡,身体健壮,就是好孩子。根本就没有考虑孩子的心里到底有什么需求。把孩子交给父母、保姆、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只想到有孩子的乐趣,没有尽到父母养育孩子的职责。总是以工作太忙和社交太多而没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致使孩子形成孤独的心理。时间越长,这种心理问题越严重。尤其要牺牲一点社交时

  • 标签: 家庭问题 心理变态 亲子关系 民主型家庭 萨提亚 学习动机
  • 简介:通过采用延迟满足决策任务,要求儿童分别为自己和他人做出决策,本研究考察了观点采择因素对儿童情感决策发展的影响。实验一选取3岁和4岁儿童各40名,结果发现3岁儿童和4岁儿童在为自己选和为他人选两种条件下的表现均无显著差异,都倾向于做出延迟选择。实验二选取3岁和4岁儿童各60名,在为他人的选择中进一步区分了不同的观点提示条件,并增加了观点采择测验任务。结果发现,4岁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在不同的观点提示条件下为他人选择时分别表现出了与为自己选择不同的决策趋势;3岁儿童尚未获得观点采择能力,在各种不同观点提示条件下为自己和为他人做选择时差异均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观点采择能力对儿童情感决策的影响是发展性的。随着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能够确立正确的延迟动机,为他人做出有效的决策。

  • 标签: 年幼儿童 情感决策 延迟满足 观点采择
  • 简介:为了考察不同数学能力水平儿童的执行功能差异,根据331名学前儿童的数学能力得分选取了潜在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组、低分组、典型发展儿童组和数学优秀组等4个实验组。首先分析了各组儿童的执行功能差异特点,之后使用判别分析进一步探索了各执行功能子结构对儿童早期数学能力差异分组的贡献。结果表明:相对于典型发展儿童组,潜在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在执行功能的更新、抑制和转换方面普遍缺损;低分组儿童则仅表现出数字更新能力不足;数学优秀组在数字更新和有时间要求的认知转换方面比典型发展组有明显优势。进一步判别分析表明,对早期数学能力差异分组贡献最大的并非独立执行功能子结构,而是更新和转换的共同因素结构。

  • 标签: 学前儿童 潜在数学学习困难 执行功能 早期数学能力
  • 简介:采用实验法和结构访谈法,考察66名5~6岁儿童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公平分配玩具行为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1)根据在幼儿因分配玩具的过程中的表现,可以把儿童分为三类:公平型儿童、不公平型和不稳定型,每类儿童的自我评价各不相同;(2)对自己做出的公平行为能做出准确的自我评价,而且对假想的不公平行为也能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这是形成稳定的公平行为的重要心理机制,自我概念、自我形象在道德准则的内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机制 儿童 自我形象 自我评价 道德准则 心理研究
  • 简介:编制了“小学1~4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测验”,该测验有文字、数字、图形三种测试材料,包括比较分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认知、类比推理、抽象概括6个分测验。793名1~4年级小学生参加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测验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信度和效度较高。

  • 标签: 小学生 思维能力 测验编制
  • 简介:基于以往支持心理理论执行功能表达论的研究结果,对标准错误信念任务修正后采用阶段性错误信念任务,运用实验法对101名3~5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新任务保留了标准错误信今任务的优势,能勾勒出幼儿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趋势;(2)3—5岁儿童表现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3)具体分析儿童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发展的心理模式,发现每一年龄组具有的错误信念理解能力,都是其更高水平能力发展的基础,支持表达论。

  • 标签: 阶段性错误信念任务 元表征 表达论 产生论 幼儿
  • 简介:通过计算机呈现任务和记录反应,对5岁、5岁半和6岁儿童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1)6岁之前的儿童难以正确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从6岁开始,儿童开始逐渐掌握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2)在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时,儿童采用了比较较高级单位的策略,而没有对每个单个物体进行计算;(3)进位规则没有对儿童解决多单位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产生显著影响。

  • 标签: 多单位量比较 位值 进位规则
  • 简介:研究采用对偶选择的范式考察了3~5岁儿童基于能力特质进行信任判断的策略。让144名3~5岁儿童在面对能力强和不挑食这两类人时做出信任判断。结果发现3~4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他们的信任选择与老师评价偏向一致。5岁儿童的信任判断则不受老师评价偏向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3~4岁儿童信任判断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效价,5岁儿童的策略是依据特质意义。

  • 标签: 信任 能力特质 特质理解 策略使用 学前儿童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考察4岁儿童的自传式回忆的表述特征.研究对象为76名4岁儿童(男25,女51),让他们在实验室中面对陌生实验员和另三名儿童讲述自己过生日的经历.对录像材料的编码分为四个维度:对事件回忆的逻辑顺序性、事件内容的丰富性、表述的主动性以及讲述时的身体姿态.结果表明:(1)儿童在对过去事件做自传式回忆时,在事件回忆的逻辑顺序性方面,能够独立地按照事件发生顺序回忆的儿童占36.8%.(2)在进行自传式回忆时,儿童每人平均说出1.7个事件,25个字.(3)4岁儿童在陌生情境中对过去事件进行自传式回忆的能力表现接近于正态分布.(4)4岁儿童自传式表达的主动性与顺序性及含字量之间,事件个数与含字量及顺序性之间,顺序性与体态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回忆 讲述 主动性 身体姿态 表述 自传
  • 简介:儿童对加法和减法逆反关系的理解在加法概念和减法概念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采用代数推理任务、给数取物任务、数量比较任务和记忆刷新任务,对83名4到6岁幼儿进行施测,考察4到6岁儿童加减法反演律概念的发展特点,探讨儿童的基数概念、数量比较、记忆刷新能力在反演律概念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5岁到6岁是儿童掌握和运用加减法反演律概念的快速发展时期。幼儿的加减法反演律概念表现出数量大小效应以及问题情境效应,小数反演问题的成绩优于大数反演问题的成绩,符号化数量反演的成绩优于集合数量反演的成绩。(2)基数概念掌握组儿童加减法反演律概念的发展显著优于未掌握组;但儿童基数概念的掌握情况并不显著预测儿童反演律概念的发展。(3)数量比较、记忆刷新对儿童加减法反演律概念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 标签: 反演律 加减法 基数概念 数量比较 记忆刷新
  • 简介:以卡通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赋予5~6岁儿童三种不同的加工任务,包括卡通面孔识别、分类和吸引力评价,旨在比较其在不同任务情境中的眼动差异。结果表明:(1)任务情境会影响儿童对卡通面孔的加工。在不同的面孔加工任务中,儿童的反应时、正确率、注视时间和次数等存在差异;(2)随着三种任务难度的逐渐加大,儿童的加工程度也相应地加深;(3)儿童在三种任务中的加工方式一致,对面部不同部位的关注程度不同:加工初期特别关注鼻子,而后眼睛部位耗费最多的注意资源,其次是鼻子、嘴巴、前额和脸颊,极少关注下巴;(4)男女童在卡通面孔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较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童具有速度方面的优势,而男童对于关键信息的搜索则更为积极主动。

  • 标签: 儿童 卡通面孔 任务情境 面孔加工 眼动
  • 简介: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法考察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活动性儿童的父母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有显著差异。(2)父母对3.5岁不同活动性儿童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3-5岁不同活动性的男孩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没有差异。而3.5岁不同活动性女孩其父母教养方式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差异显著。

  • 标签: 活动性 父母教养方式 儿童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