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医患角色认同冲突是导致当前医患信任困境的原因之一。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交往领域、医学文化领域、医疗活动领域以及市场关系领域呈现了四种主要的医患角色冲突类型。在角色冲突的作用下,患者更容易在理想与现实医患关系的对比中产生不平等的心理体验,将自身角色地位归于弱势方,导致和谐医患信任关系难以建立。以新的视角重新界定、认识和理解医患关系,树立新型角色规范和角色认同是医患信任建设的核心内容。

  • 标签: 医患信任 角色冲突 角色认同
  • 简介:华人社会为'义务本位'社会,个人依其名分执行角色义务是华人社会最重要的人际道德准则。本研究以'角色义务'观点,探讨子女角色义务的内涵以及子女执行或违反不同角色义务的冲突事件对冲突后亲子关系的影响。首先,研究一以问卷调查203名大学生,显示大学生可以将子女的行为根据不同义务类型进行归类。为人子女:(1)一定要做到的'强制积极义务'为奉养照护、感恩父母等;(2)最好要做到的'非强制积极义务'是沟通、耐心等;(3)一定不可做的'强制消极义务'是贬低、暴力对待父母等;(4)最好不要做的'非强制义务'是敷衍、态度不佳等行为。其次,研究二以情境故事法探究亲子间的实虚性和谐关系与角色义务冲突事件对冲突后关系复原时间点的影响。在221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发现:(1)对于'实性关系'的亲子,子女因'执行积极义务'在一周后关系可能比原先还要好;子女'违反非强制义务'引起冲突一个月后,关系恢复得和原来差不多;若子女'违反强制义务'引起冲突后,一年后关系才和原来差不多。(2)对于'虚性关系'的亲子,子女若'执行积极义务'一周后关系和原来差不多;子女'违反非强制义务'一年后,关系才和原来差不多;若'违反强制义务'引起冲突,一年后关系不但不会和原来一样,甚至比原来差。

  • 标签: 人际道德 角色规范 家庭伦理 义务本位 亲子关系
  • 简介: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冲突管理的研究,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冲突的定义不尽相同。本文对先前研究中学者们对冲突所下的定义做以总结。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按照不同意见、负面情感、恶意妨碍三个方面对冲突的定义进行分类,共总结出关于冲突的七种定义。对于每种定义,本文都阐述了冲突的产生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 标签: 冲突管理 不同意见 负面情感 恶意妨碍
  • 简介: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四所不同类型大学选取1023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冲突对其宿舍冲突方式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通过SPSS19.0和AMOS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说,大学生最常见的宿舍冲突方式是合作,其次是顺从、回避,最少见的是竞争,而且男生采用竞争宿舍冲突方式的频率显著高于女生;(2)大学生感知到的父母冲突与其自我分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的宿舍冲突方式(顺从、回避和竞争)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积极的宿舍冲突方式(合作)相关不显著;(3)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与消极的宿舍冲突方式(顺从、回避和竞争)呈显著负相关,但只有其中两个维度(情绪反应和自我位置)与积极的宿舍冲突方式(合作)呈显著正相关;(4)大学生的自我分化在父母冲突与消极宿舍冲突方式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并且中介模式存在性别差异:自我分化在父母冲突与女生消极宿舍冲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与男生消极宿舍冲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父母冲突 自我分化 宿舍冲突方式 大学生
  • 简介:从北京市四所普通中学选取829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与父亲和母亲在8个方面冲突的频率和强度,以及与父亲和母亲冲突的形式,冲突时的应对策略,以此探讨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结果发现:(1)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处于较低水平,发生冲突最多和最激烈的三个方面依次为学业、日常生活安排和做家务,而发生冲突最少和最弱的是隐私;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是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主要形式;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回避,使用最少的策略是第三方干预;(2)除家庭成员关系外,青少年与母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均显著高于与父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3)女生与母亲在做家务方面的冲突频率和强度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与父亲在花钱方面的冲突频率显著多于女生;男生与父母的身体冲突显著多于女生,而女生与父母的情绪冲突显著多于男生;在应对策略的使用上,男生使用第三方干预策略的情况显著多于女生;(4)随年级升高,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呈倒U型曲线发展,初二年级处于顶峰;青少年使用协商、回避和干预策略的情况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 标签: 青少年 亲子冲突 言语冲突 情绪冲突 家庭成员
  • 简介: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已的角色,而且他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单一固定的,多种角色集于一身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一大特征.本文从犯罪人角色扮演入手,根据角色地位,角色期望,角色要求和角色技能等理论去阐述犯罪行为,分析和研究犯罪人,使案情分析最大限度地逼近犯罪人的实际,为侦察人员提供帮助。

  • 标签: 犯罪人 角色分析 角色扮演 社会角色 案情分析 犯罪行为
  • 简介:本研究采用2×4混合实验设计,通过对旋转类型和旋转角度的控制,探讨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空间表征转换的角色方式是影响心理旋转的重要因素,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易于第一人称角色心理旋转.

  • 标签: 心理旋转 第一人称角色 第三人称角色 表征
  • 简介:角色的角度关注,互动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之一,但由于网络人际互动的特殊性,我们应该谨慎地思考角色理论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适宜性。电子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符号化特性,使得交往双方都以ID出场,这是网络人际互动与现实人际互动的最大区别。而现有的研究都理所当然地用角色理论来解释电子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并认为ID便是个体的虚拟身份,同时也是个体在网络中要扮演的角色,而事实上,电子网络空间中互动的个体是去角色的。因此,我们应该在电子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本质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地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理论视角。

  • 标签: 电子网络空间 角色 虚拟角色 去角色
  • 简介: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角色期望调查问卷和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650名1—3年级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角色期望集中体现在9个方面:整合性期望、就业性期望、志向性期望、评价性期望、学业性期望、恋爱性期望、悖离性期望、环境性期望、独立性期望;2、三个年级在角色期望多数因子上的平均分表现出“V”形结构,各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5);3、就业性期望、学业性期望、独立性期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前两个因子上的平均分明显高于男生,在后一个因子上的平均分明显低于男生;4、心理健康组在整合性期望因子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心理不健康组(p〈.05),在悖离性期望因子的平均分极显著低于心理不健康组(p〈.01)。

  • 标签: 角色期望 心理健康 大学生
  • 简介:你想知道你在两性心理上扮演什么角色吗?只要在以下的问题中圈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然后参看计分表,你就可知道了。1.你对爱人的感情如何?A、你对他(她)很满意,要是

  • 标签: 心理角色 角色测试
  • 简介:本研究采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90后”城市中学生亲子冲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对亲子冲突原因从稳定一不稳定与可控一不可控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并对亲子双方在冲突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90后”城市中学生与父母的冲突普遍,冲突频率较高,冲突强度较低;(2)中学生在与父母的冲突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父母在亲子冲突中具有语言上和行为上的暴力倾向;(3)中学生与父母冲突的原因以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为主,沟通方式以及沟通中的情绪性和情境性因素是中学生亲子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4)亲子冲突对中学生的影响总体较小,但对少数中学生情绪、情感及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视。

  • 标签: “90后” 亲子关系亲子冲突两维分析
  • 简介:通过对145名4—5岁儿童进行结构式访谈,调查幼儿假装游戏中假想角色现象的概况,包括假想同伴和角色扮演现象。结果如下:42.7%的儿童有假想同伴,绝大多数是玩具形式,女孩更多有假想同伴;男孩倾向于选择动物类型的假想同伴,而女孩倾向于人物类型;假想同伴绝大多为同性别并且比自己年龄小。44.8%的儿童有角色扮演活动,其中男孩倾向于装扮动画中的英雄人物,女孩倾向于装扮现实人物。

  • 标签: 假想角色 假想同伴 角色扮演 想象力
  • 简介:自心理学领域的性别角色研究兴起至今,已是百年有余。这条跨越世纪的研究之路先后经历了男女智力差异、男女人格特质、双性化以及性别角色社会化四个历史阶段,孕育出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本文将重点介绍性别角色的主要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性别图式理论,以及性别角色的主要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并浅谈伴随社会变革出现的传统性别观念弱化等社会现象,就当前性别角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前景予以讨论。

  • 标签: 性别角色 认知发展 社会认知 性别图式 性别角色量表
  • 简介: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省杭州市职业女性进行了一次工作-家庭冲突的调查研究.总结了现阶段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的现状,探讨了角色压力源与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分析了影响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程度的因素.

  • 标签: 职业女性 工作家庭冲突 压力源 心理健康 社会环境 教育
  • 简介:探讨了婚姻关系中自尊、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冲突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186名被试完成了自尊、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冲突与婚姻满意度问卷。结果发现:低自尊导致了高情绪表达冲突,且高情绪表达冲突不利于伴侣的情绪表达和婚姻满意度;自尊通过情绪表达和情绪表达冲突影响婚姻满意度;男性的情绪表达冲突高于女性,且自尊通过情绪表达冲突影响婚姻满意度的间接效应在男性中更为明显。

  • 标签: 自尊 情绪表达 情绪表达冲突 婚姻满意度
  • 简介:文章介绍了心理分析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性别图式理论、社会学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关于性别角色形成的不同观点。其中,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是目前比较盛行的解释性别角色形成的理论观点,认为:环境结构、模仿、观察学习等影响了性别概念的形成和获得,从而形成不同的性别角色

  • 标签: 角色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分析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性别角色 社会学理论
  • 简介:不同医学模式下的医生角色有很大的不同,并导致医患关系的相应改变,对医疗效果也有显著的影响。本文比较了不同医学模式下的医生角色及其变化,指出了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人本主义内涵。

  • 标签: 医学模式 医生 角色定位 个性特征 患者
  • 简介:竞争受害者心理是指在群际冲突中群体双方都认为自身才是最大的、真正的受害者。在医患冲突情境中,医患双方努力建构自身成为真正受害者的心态得以彰显,双方聚焦各自受到的不同伤害内容、体验和事件,致力于建构最大受害者的身份。医生和患者各自建构起来的最大受害者身份具有一定的心理动因和社会功能。对患者而言,弱者心态可以博得他人同情、争取补偿等;对医生而言,受害者身份可以规避或减轻其责任、维护职业自尊等。医患双方的竞争受害者心理阻碍了医患冲突的和解。降低双方的受害者竞争水平需要加强医生和患者在生命意识层面上的群体认同,增加彼此之间更频繁、更深入、更积极的群际接触。

  • 标签: 受害者心理 医患关系 医患冲突 群际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