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校园欺负行为是近年来中小学校园中常见现象。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对校园欺负行为概念、危害研究作了回顾。对校园欺负行为中自我报告、同伴报告、教师报告筛选策略作了介绍,并提出校园欺负行为中以欺负者、受欺负者、旁观者为基础心理干预具体措施。最后对未来研究应该思考若干问题作了小结。

  • 标签: 校园欺负行为 校园欺负行为的筛选 心理干预
  • 简介:以来自河南省农村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主要探讨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问亲合水平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直接作用及其对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关系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经历日常烦恼越多,其偏差行为越高;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亲合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越低。(2)流动养育者一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关系,表现出了压力抵抗效应:在低亲合条件下,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高亲合条件下,二者之间关联不再显著。(3)留守养育者一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关系,在单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稳定性,在双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扩大化。这表明,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紧密情感联系是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重要保护因素。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养育者 流动养育者 亲子亲合 偏差行为
  • 简介:心理理论是一种对不可观察心理状态进行推理并基于此对他人行为进行预测能力。个体拥有同情利他,适应文化环境,能自己对自我他人内心归因,与他人合作、竞争、操控他人等能力,少不了心理理论作用。所以培养心理理论是非常有价值。本文总结以往培养心理理论方法,讨论其不足,提出另一种新颖方法——行为同步法。介绍音乐和舞蹈与其关系实施方法,行为同步怎样影响心理理论机制,以及其对心理理论及相关领域影响。最后,讨论一下行为同步研究未来研究走向对家庭和学校教育启示。

  • 标签: 心理理论 干预 行为同步
  • 简介:为了探究反生产行为产生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压力-情绪”模型为基础,使用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了心理契约违背、负性情绪以及反生产行为之间密切关系.结果发现,心理契约违背与负性情绪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心理契约违背和负性情绪与反生产行为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负性情绪在心理契约违背与反生产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契约违背 负性情绪 反生产行为
  • 简介:为考察儿童对说服行为理解及其与自身作出说服行为之间关系,以及心理理论在其中发挥作用,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考察72名3-6岁儿童(M=4岁10个月,SD=9.72月)对说服行为理解、自身做出选择性简单说服行为、互动性复杂说服行为心理理论(包括错误信念理解、情绪心理理论等)。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言语能力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心理理论能直接预测儿童简单说服行为;而说服理解对儿童复杂说服中采用正面说服策略次数影响则受到了心理理论调节。结果表明,儿童对说服行为理解和心理理论能力共同决定了其主动作出说服行为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说服 说服行为 说服理解 心理理论
  • 简介:<正>一、关于“嫉妒”概念嫉妒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早就被人们大体以基本相近意义来使用它。欧洲著名伦理学家斯宾诺沙明确提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情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伟大,贬抑他人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品德上是个卑鄙者,必然嫉妒光明磊落的人,举凡

  • 标签: 嫉妒心理 弗兰西斯·培根 哲学家 防治 危害性 心理状态
  • 简介:大学生目前普遍表现出一种回归现象,即表现出与自己年龄和身份不相称幼稚行为。这是一个有趣而又值得探讨社会现象,应该辨证看待大学生这种回归行为。大学生要在成长中接受各种洗礼,成为健康,有健全人格优秀青年。

  • 标签: 大学生 “回归”行为 心理学分析 表现形式 心理疾病 预防措施
  • 简介:最近十年,国内学者对中国人身体自我和饮食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本土化探索,主要涉及对中国化身体自我和饮食行为测量工具研制,身体自我结构和特点;提出了"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概念和"负面身体图式指导负面身体自我者认知加工"重要观点,对该认知加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形成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探讨了限制性饮食认知加工偏好、饮食失调人群特点和学生超重干预模式;初步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注意偏好、限制性饮食饮食失调亚群对食物线索加工脑机制。

  • 标签: 身体自我 饮食行为 负面身体自我图式 限制性饮食 风险因素 信息加工
  • 简介:今天孩子确实赶上了好时光,正如俗话所说,是“在蜜罐子里泡大”,其生活富足程度令我们这些过来之人惊羡不已。然而,富足生活又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们提供了丰厚物质条件,又易使人在温柔富贵之乡里面临着退化危险,特别是对靠祖上福荫庇护青少年尤

  • 标签: 富贵精神病 防治富贵
  • 简介:文章首先探讨了心理测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咨询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作用;其次,探讨了心理测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能有所帮助。

  • 标签: 心理测量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心理各个阶段都融合了认知行为疗法元素。近年来,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将认知行为疗法运用于心理剧中:一种是将认知行为疗法特有的技术应用于心理剧中;另一种是对古典心理剧中角色赋予更多认知功能。本文最后对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剧中运用进行了评价。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剧 团体治疗
  • 简介:随着整个社会、各行各业运转速度加快,拖延问题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紧迫性日益凸显。焦虑,拖延,更焦虑,再拖延,每一种行为背后,都有着深刻心理根源。拖延是指在完成一件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完成任务中所表现出来懒惰,具有自愿、回避和非理性特征一种行为。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拖延既是拖延者恐惧失败,追求完美,又是恐惧成功一种应付恐惧心理策略;同时拖延也是拖延者避免疏远,避免亲近,使自己处于安全舒适区一种维护心理平衡策略。

  • 标签: 拖延 恐惧 心理平衡
  • 简介:本文分析论述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民众面对社会变迁转型所表现出心理行为适应和应变,深入探讨了社会民众心理行为应变内在机制和深层动因。认为使民众对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迁转型作出适应和应变深层动因来源于民众自身内在需求愿望满足和实现,民众心理行为应变主要途径和方式是民众自身主观认知自我调适,民众心理行为应变主要表现在九十年代初前后在经济、社会活动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变化。

  • 标签: 心理行为 中国 改革开放 行为方式 内在机制 外在表现
  • 简介:儿童早期是母亲消极情绪和行为易感期,母亲抑郁和消极教养行为可能导致儿童早期多方面的发展问题,而父亲积极教养则可能对孩子健康发展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以184名学前儿童父亲和母亲为被试,考察母亲抑郁情绪和惩罚行为对儿童问题行为影响作用机制,以及父亲积极鼓励在其中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显著预测儿童内向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显著预测内向和外向问题行为;(2)母亲抑郁完全通过其惩罚行为影响儿童外向问题行为,部分通过惩罚影响儿童内向问题行为;(3)父亲积极鼓励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外向问题行为影响,边缘显著调节母亲抑郁对内向问题行为影响;父亲积极鼓励对母亲惩罚与内、外向问题行为之间关系调节不显著,表明积极父亲鼓励可以缓冲母亲抑郁对儿童问题行为影响。

  • 标签: 母亲抑郁 母亲惩罚 父亲积极鼓励 学前儿童 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