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如来藏思想从《如来藏经》以来,其主要特征是遍满性、隐藏性、可证性,这三大特征作为如来藏思想体系中相对稳定的内容,在不同时代,被不断进行解读、阐发。'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提出后,经印顺法师继承,到星云法师发扬光大,这其中亦有对如来藏思想的接纳与发挥。星云法师如来藏思想的主要内容有:肯定如来藏的存在;如来藏不灭;可以六度证见如来藏清静本性。星云法师如来藏思想的时代特征是:为佛教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服务。

  • 标签: 如来藏 人间佛教 星云
  • 简介:伊斯兰历的九月是斋月,在中国也被音译为“莱麦丹”月。根据伊斯兰教义的规定,穆斯林要恪守五功,即心有念功、身有礼功、性有斋功、财有课功、命有朝功,在莱麦丹月正是履行斋戒功课的时间。《古兰经》中说道“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还说“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当斋戎。”

  • 标签: 传统习俗 斋月 《古兰经》 埃及 伊斯兰 穆斯林
  • 简介:道教的艺术作用论,基于其"道艺"观,源于道家而逐渐超越道家。《太平经》明确艺术有"炼性"、"益世"的作用,脱离了道家与黄老排斥"五音"、"五色"的思路;葛洪论证"文非余事",其目的是阐明道教"不得无文";成玄英认为"乐音和性",且可"上调阴阳,下和时俗",作用非常广泛;谭峭论证音乐能以"感激之道"起作用,进而实现道教的"教化"目标。所以,后世道教总结艺术的核心作用和价值是"道门文扶",反映了道教美学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 标签: 道教 艺术作用论 审美
  • 简介:为了解决业力及其相续之疑难,经量部中被称为“先代轨范师”的一类论师基于经量部种子说提出了“色心互熏说”。通过对经部此“色心互熏说”的梳理和解析,认为此说乃是基于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两派思想而提出,并用世亲及后期唯识对此说的评辨探究这一理论的缺陷。

  • 标签: 经量部 业力存续 种子说 色心互熏说 色心关系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典经济发展迅速,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政府大力引进海外移民。到1960年代,穆斯林移民成为移民群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尽管穆斯林移民为瑞典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他们在包括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9·11事件后,公众的偏见、媒体的负面报道日趋加剧。

  • 标签: 穆斯林移民 就业状况 瑞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经济发展 海外移民
  • 简介:2000年,崔正森先生积20年心血撰成的煌煌70余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出版,引起国内外学界一片热议,好评如潮,把五台山佛教文化热烧到了白热化,为推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与旅游热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我在一篇书评中就欣喜地说到:“五台山学已经呼之欲出了。”2009年,五台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再次掀起五台山热,构建“五台山学”已成学界共识。

  • 标签: 五台山学 《五台山佛教史》 世界文化遗产 2009年 佛教文化 文化研究
  • 简介:“人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处于中心地位的无非是两个问题,即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问题。人的本质回答的是人是什么的问题,人的价值主要回答人生的意义,这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古代阿拉伯哲学并没有自觉地、系统地把人的问题区分为这两个方面,但阿拉伯哲学家只要论述人的问题,仍然是围绕着这两个中心问题展开的。

  • 标签: 阿拉伯哲学 “人论”思想 人文精神 伊斯兰教
  • 简介:基督教从它进入希腊化世界之日起,就一直面临挑战。本文详细考察了基督教自传入希腊化社会以来面临的种种挑战,指出在已经来临的第二轴心时代,传统基督教要有新的发展,要更好地服务这个世界,就必须正视他者,转化自身,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 标签: 希腊哲学 科学 世俗化 其它宗教 第二轴心时代
  • 简介:“法轮功”与世界上一切声名狼藉的邪恶组织一样,都是通过对成员实施精神控制,来达到其邪恶目的。在李洪志妖言蛊惑下发生的“法轮功”痴迷者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再次充分暴露了“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恶本质。

  • 标签: 社会秩序 “法轮功”邪教组织 病态社会心理 中国 宗教工作
  • 简介:宗喀巴的显密判教观不仅是关于教法体系判定的,而且是他佛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显密判教观中存在着大量的独到见解,这主要包括:一、大悲心是推动修法者由小乘门入大乘门、由大乘门入密乘的唯一动力。二、大小乘的区别不在于智慧,而在于方便法门上;同时,显密教法的区别也是如此。这不是意味着“无我”空慧不重要,而是说它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三、从佛果上看,小乘、大乘(包括密乘)皆是成佛方便,都可以导引修行者入佛地,区别在于速度的迟、疾不同。四、密教四部的判教主要依据对“贪欲即道”的不同领悟和相续中产生的空见和天瑜伽功能的胜、劣而分为四种。通过对宗喀巴显密判教观的分析,可以发掘出格鲁派人对密法在整个佛学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及特色的认识。

  • 标签: 宗喀巴 显密 判教标准
  • 简介:随着中央和当地政府治理宗教变革以及维护稳定观念的普及,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清真寺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以长期田野调查收集的资料为基础,对维吾尔社会中清真寺在维护稳定上的作用进行分析.

  • 标签: 维吾尔社会 清真寺类别 维稳
  • 简介:《宗镜录》的根本宗旨乃是藉教明宗,通过阐析教门义理以融通宗门修证。虽然在对教门义理的探讨中,它最终所取依者乃系贤首宗义,不过在整体上却是基于和同会通的立场,并未料简诸宗异同。所以贤首之外,于唯识、天台之教义,凡可为其立旨所用者,也多有资取,而于唯识教理所取尤多。如此一来,保存了其它唯识学典籍中难得见到的材料,或则在对某些唯识学问题的分析上有所深入,因而既有文献学上的价值,也有思想史上的意义,

  • 标签: 唯识学 义理 教理 教义 会通 和同
  • 简介:20世纪20年代,在民族主义压力下,华西协合大学开始向政府立案,以期获得社会认可。由于南、北政府都颁行了立案法规,鉴于其时四川所处的特殊处境,华西协合大学决定率先得到四川地方当局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华西协合大学在1926、1927年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满足立案要求,并于1927年底在省教育厅获准立案。华西协合大学的立案过程清晰展现了华大在具体的地方处境中对立案这一“国家”规定的地方响应。同时,它也为20年代“国家政治”在“地方”的运作实践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 标签: 华西协合大学 收回教育权运动 民族主义
  • 简介:南传上座部佛教是西双版纳傣泐全民信仰的宗教,其教义中的社会性别观念是男洁女污,这种宗教的性别观念与傣泐男贵女贱的传统性别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制度。本文运用人类学和女性主义的理论和分析方法,透过南传佛教的教义与实践层面,揭示其社会性别制度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文章还探讨了在全球化浪潮中,南传佛教的保存与如何消除性别歧视之间的关系问题。

  • 标签: 南传上座部佛教 性别歧视 女性能动性 社会性别分析
  • 简介:金刚萨埵忏悔法是藏传密教前行的基础修行内容,本文尝试从现代精神分析视角解读金刚萨埵观修方法的神秘外貌下所蕴含的心理机制,阐明其中触及并试图修复的人类深层心理创伤,指出金刚萨埵修行乃是通过直觉性的运用人类童年本具的想象性内化和自我内在对话能力,将人生最主要的三大创伤:口腔阉割、肛门阉割、生殖器阉割及随之而引发的诸多人格障碍,在持续的观想念诵中一一面对、修复,从而为后面的密法正行奠定基础。

  • 标签: 金刚萨埵 精神分析 创伤
  • 简介: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北魏、隋唐、明清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出于政治的需要不断对之以充实、丰富。目前,保存下来40余座文殊寺庙,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透过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时空分析,可以深刻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信仰形态、文化内核以及历史积淀。

  • 标签: 五台山 文殊寺庙 时空分析
  • 简介:禳解仪轨"垛"(gto)是苯教重要的仪轨传承,迭部地区的民俗节日"垛"是此宗教仪轨民俗化、节日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涵和现实功能。本文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记述了迭部地区垛节的详细过程,并尝试对其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讨论。

  • 标签: 迭部藏族(The bo) 垛(gTo) 苯教(Bon)
  • 简介:《大乘起信论》上有这么一段话:“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沈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远离大众”。

  • 标签: 学佛 精神分析 实践 帮助 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