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正>《周易》本经称《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卦有卦名与卦辞,爻有爻题与爻辞,是殷周之际的作品。《周易大传》简称《易传》,是《易经》最古的注解,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又称《十翼》,均作于战国时代。《易经》成书年代古老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思维的特征,且含有极简朴的哲学因素。《易传》则从哲学的角度解释《易经》,是先秦时代首届一指的思想史料,包含有古朴的但相当系统的辩证思想,本文拟通过《易经》和《易传》,探讨《周易》这部古著的特殊思维形式

  • 标签: 周易 思维形式 易经 八卦 六十四卦 形象思维
  • 简介:《论语》是以“语”体和“子曰”等形式记录孔子的言论,建构孔子的话语权威和思想价值体系的。“子曰”形式最宜于孔子独自式地直接阐发自己的思想,“问——子曰”形式由于受到孔子“礼”和“仁”的规范,导致与孔子对话的真正主体缺席,而成为孔子建构自己话语权威的有效言说方式。孔子重视“言”的作用,但反对“巧言”。孔子不期望论辩,面对论辩他往往先预设道德判断,然后否定欲辩者,从而最终否定论辩本身。对孔子来说,“巧言”和“沦辩”会使自己的话语权威和思想价值体系面临被解构的威胁。

  • 标签: 《论语》 文体形式 文化阐释 话语权威
  • 简介: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最早重视农民运动者之一。在他的思想影响和直接领导下,本世纪二十年代,江苏农民运动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并获得迅猛发展,后来虽然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但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一、江苏农民运动从自发到自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几年,...

  • 标签: 瞿秋白 农民运动 “左”倾盲动主义 农民暴动 共产国际代表 农民革命
  • 简介:<正>近代洋务官员在举办洋务的过程中,多次受到言路方面的反对阻挠,人们称此是顽固派的愚昧无知.这一解释似乎忽略了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刻的文化因素.一洋务运动第一次遇到公开激烈的反对,是在增设同文馆问题上发生的.同治五年十二月,恭亲王奕(讠斤)上奏朝廷,要求在同文馆已有的三馆之外,另增设一馆,“咨取进士、举人、恩、拔、副、岁、优贡生,并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检讨,及由前项出身之京、外各官,考试录取留学……聘请洋教习,教授天文、算术、格致、制器”,奕(讠斤)等人自信地认为,此项进取之

  • 标签: 洋务运动 文化意识形态 洋务官员 儒学 儒家伦理 李鸿章
  • 简介:在证据理论领域,已有学者开始冲破传统刑事诉讼法学关于证据作用观点的范囿,将证据作用从控诉与辩护职能的简单界定发展到更精确地涵盖控诉、辩护与定案三种职能,从而将证据划分为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三种。定案证据是审判人员在经过双方当庭质证和辩论之后,...

  • 标签: 刑事诉讼证据 控诉证据 合法性 证据理论 证据能力 证据形式
  • 简介:政治机会结构理论是西方社会运动研究近30年来的主流范式。但此理论是基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所归纳出的经验理论,在解释西方早期社会运动和非西方国家的社会运动方面,存在着自变量和因变量范围过于狭窄、解释能力不足等缺点。本文指出,国家主义理论以及后来进一步发展的国家一社会关系视角是研究社会运动的替代性范式。国家一社会关系清楚定义国家性质、社会性质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对于认识作为集体性抗争政治形式的社会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社会运动 政治机会结构 国家主义 国家-社会关系 政体
  • 简介: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与中国蒋顺兴中国与菲律宾是远东体育协会的发起国,后有日本、荷属印度、越南等国参加。从1913年到1934年,远东体协主办了十届运动会。中国本着“发展亚洲体育”,“发扬高尚之精神”‘’的宗旨,积极组织和参加了这十次运动会。中国对第十届远...

  • 标签: 运动会 运动员 中国代表团 王正廷 菲律宾华侨 体育协会
  • 简介:一清末十年是中国社会发生迅速转变的十年.这不仅表现在政治上,在思想与社会层面,也发生着急剧的转型.甲午、庚子之后,空前的民族危机与沉重的羞耻激起了有识之士的自觉与反省.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指引下,他们的思索在世纪之交汇集成一股影响广远的国民教育思潮.首先,通过对世界局势的重新分析,他们认为国家间的竞争的实质是国民的竞争.西方之所以强盛,在于它们以一种挟裹着全体国民的民族主义向别国扩张.要抵御这种外部民族帝国主义的侵犯,圣君贤相无能为力,而要依托于全体国民.因而他们将目光从社会上层转移到社会下层.民众作为国家的主体,被视为一国元气所在.其次,在关注大多数国民的同时,这种思索还从关注社会的物质性存在转移到国民主体的素质之上.国家的强盛并不依赖于简单模仿西方的军事装备、商业行为甚至制度运作,问题的根源在于国民素质的高下."国,大器也;人,质点也.集腐脆的质点以为器,则立坏;集腐脆之人以为国,则必倾.居今日而欲自强,必自人心风俗始."①国民的主体素质不仅决定着社会的健全、经济的发展、还决定着国家的强盛."入其国而智民多者,靡学不新,靡业不奋,靡利不兴;……入其国而智民少,靡学不腐,靡业不颓,靡利不淫".②因而,从挽救民族危亡出发,对社会下层的关注和对民众主体素质的强调在20世纪初年结合成一种代表性的社会思潮.而面对义和团运动中暴露出来的民众的愚昧与无知,主张通过普及教育来提高国民的素质,涤新国民的品德."故民质而优,则其国必昌,……民质而劣,则其国必亡,居今日而谋保国倡种之策,非注重新民,改良社会,涤荡其昏弊之习性,养成其完备之资格,恐无以苏已死之国魂,而争存于世界."③在这种背景下,新式学堂开始大量涌现.但是由于经费与人才的限制,学堂数量有限.�

  • 标签: 清末 社会教育运动 国民教育 社会改良 政治发展 运动形式
  • 简介:日本市民运动兴起于战后“55年体制”下保守一革新势力的尖锐对峙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左翼思潮风起云涌,反战和平运动、学生运动、住民运动等市民运动在推进民主政治、促进公害防治、保障社区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政治环境的变化,市民运动也发生转型,在整体上意识形态色彩趋于淡化,环境保护运动等新社会运动方兴未艾,NPO活动和社区营造运动成为改善公共治理的新力量。

  • 标签: 日本 市民运动 住民运动 社区营造
  • 简介: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分析哲学运动被称作“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精神风潮”。这场运动为哲学研究引入了“高度严格的标准”,它的主要特征在于“与理性精神和科学的结盟,并致力于推翻思辨的形而上学和消除哲学上的神秘性。在方法论上,它是与新的逻辑作为哲学洞见之来源相关联的,并且后来在哲学的语言转向之后与主要地和细致地关注语言及其用法相关联”。

  • 标签: 分析哲学 历史特征 运动 意义 当代西方哲学 理性精神
  • 简介:1903年5月,约瑟夫.张伯伦发表《伯明翰宣言》,主张英国必须改变现有的自由贸易制度,以帝国为单位设立关税,共同对抗来自外部的压力,史称关税改革运动。提倡特惠思想的经济-历史学派同张伯伦及其领导的关税运动之间建立了重要的联系。历史学派为关税改革运动提供了合理性论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张伯伦本人帝国特惠思想的形成;反过来,张伯伦为历史学派提供宣传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种思想的发展。

  • 标签: 张伯伦 历史学派 关税改革 帝国特惠制
  • 简介: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将社会运动研究放置于历史社会学视域之下,对社会运动研究代表人物之一梯利有关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理论进行论述,并以其一部著作为个案,探讨社会运动(集体行动)研究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理路,从而回应社会运动研究过程中的内在理论关怀。

  • 标签: 梯利 历史社会学 社会运动 集体行动
  • 简介: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在日本的历史传播进行了考察,对每个时期的特点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认为马克思主义如想在当下日本社会发生作用,再分配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日本 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