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陌生人麻烦》是特里·伊格尔顿继《美学意识形态》之后一部重要理论著作。为什么与陌生人在一起会有麻烦?作者最终想要回答问题是,我们该怎样重建团结。伊格尔顿借助雅克·拉康想象界、符号界和真实界理论框架,并与更具伦理资源社会主义和基督教传统进行比照研究,将从亚里士多德到巴迪欧、齐泽克理学理论与整个现代欧洲理学反思汇成一种个人、政治理学,从而形成一种政治热情,为悲剧、政治、文学、道德和宗教等领域提供了独特分析视角。伦理与政治并非毫不相干两个方面,而是对同一客体不同观点,如果说伦理回答是我们怎样最有价值地彼此相处,政治则要解决何种机构才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①

  • 标签: 陌生人 伦理学 政治 真实
  • 简介:1947年,李达在湖南大学冒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危险,强忍病痛完成了《法理学大纲》写作工作。在该书中,他论述了法理学对象、任务和范围,阐述了法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了法理学三个基本问题,评析了法理学各流派,考察了法理学与哲学关系。《法理学大纲》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将法理学研究奠基于唯物史观之上;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对法理学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将法理学研究与中国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法理学大纲》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目的,并指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研究路径,提出了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方法论原则,建构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中国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自设立以来,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以及“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研究方面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研究成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 简介:毛泽东社会心理学思想及其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运用,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领域。虽然,毛泽东著作并未明确地使用过社会心理学这一概念,但是,他大量著作相长期革命实践,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遗产。如同我们古人并未明确地使用过哲学、美学等概念,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毛泽东著作 心理学思想 实践过程 中国革命 实践价值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本质和文化现象深刻认识,对文化心理学探索文化差异问题有借鉴意义。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列昂捷夫活动理论,以及经济方式影响文化差异实证研究,都能发现马克思主义价值所在。目前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文化心理学进行研究几乎为空白,未来在解释文化影响因素以及增强理论批判性时可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文化历史理论 活动理论 文化心理学
  • 简介:<正>一、一种片面的理解——无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主体心理内涵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一门社会科学,它包含着丰富文艺社会学内容,也包含着深刻文艺心理学内容。但在文艺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偏颇和失误,把马克思主义文艺

  • 标签: 文艺心理学 文艺研究 美学理论 心理学派 审美客体 物态化
  • 简介:李达作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探索者和追求者,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科学法律观;运用唯物辩证法阐释法理学基本理论,确立法理学研究科学方法;以国家与法律关系为切入点,尝试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框架。李达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探索,对新时期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李达 法理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 贡献
  • 简介:2015年上半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尹庆红博士在英国切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在此期间,他有机会和切斯特大学校长惠勒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他们围绕缇姆·惠勒教授教育背景、英国理学美学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传统关系以及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作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

  • 标签: 心理学美学 交流 文化传统 审美教育
  • 简介:随着人类不断面临各种新生态危机,包括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危机,有关生态治理与制度关系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之一。生态议题治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由民主模式,二是统合主义模式。本文通过比较了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优劣,并以中国个案说明国家在生态治理绩效,在统合主义模式下,国家对生态治理基本实行“包揽制”和责任制。两种模式在生态治理各有优劣,两种模式可以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来有效地面对生态危机挑战。

  • 标签: 生态治理 生态统合主义 模式重构
  • 简介:理解与把握生态文明本真精神,是科学而合理地认识生态文明重要理论基础与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明观视野,生态文明指的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规律、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美的原理,并以维护人与自然健康新陈代谢或物质、能量、信息正常交换为基本理念来指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因此,生态文明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全盘否定与抛弃,不是一种简单回归自然文明生活方式,也不是一种完全异质于人类中心论文明理念与文明形式。

  • 标签: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规律 生态环境
  • 简介:刘仓在2015年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认为,毛泽东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是通过丑化毛泽东民族英雄形象和抛弃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来达到否定四项基本原则、走西方道路政治目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否定毛泽东历史功绩。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 四项基本原则 毛泽东思想 英雄形象 政治目的
  • 简介: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形态和存在方式。虚拟资本这个概念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具体形式时提出来,并且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进行了比较集中论述。之所以称之为'虚拟资本',是因为它是想象或者虚构出来、没有价值,但是却能够给它持有者带来收入资本。虚拟资本是资本发展必然现象,同时也是资本积累有效形式。虚拟资本产生没有改变资本追逐利润本性,但是却改变了资本追逐利润方式。'虚''实'并存是现代市场经济基本特征。《资本论》虚拟资本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处理'虚''实'关系、防止经济脱'实'向'虚'、加强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标签: 《资本论》 虚拟资本 政治经济学
  • 简介:浦东,即上海黄浦江东岸。1990年4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正式宣布了开发浦东计划。两年之后,1992年4月,在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浦东开发已经作为未来10年国发展和对外开放主要战略之一。

  • 标签: 上海 浦东地区 建立过程 政策制定 经济开发 地理条件
  • 简介:"变形"不是简单身体和形式转换问题,而是特定文化语法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共谋与分裂产物。在审美人类学视野,"变形"主要从两个方面凸显其与"美"相关性:一、在以包含和排斥为潜在逻辑制度性神圣化原则,"美"被历史地生产与再生产出来;二、艺术通过审美变形使人们"看到"被遮蔽现实生活关系,从而打破现代神话种种幻觉。两种变形机制共同指向关于"美"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与能建构存在追问,并以此显现美学现代性之维。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变形 意识形态 神圣化原则 审美变形
  • 简介: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既是邓小平教育思想重要部分,也是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必要组成,对当代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理论界对这一思想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知网上“以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为关键词检索,相关论文近30篇,也出版了专著,研究论域逐步形成,但对邓小平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还存在价值争议、视角偏颇、外延不周、分期模糊、论域狭窄、方法单一等问题。正视并在后续

  • 标签: 中的问题 思想研究 研究中的
  • 简介: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一个重要流派,其鲜明特征就是运用分析哲学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重构”和“重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重新界定、澄清,重新理解与把握,追求清晰性、精准性标准,有助于纠正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歧义和误读,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科学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重建” 分析哲学 鲜明特征
  • 简介:恩格斯未完成小册子《暴力在历史作用》在已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各版本收录编排方案差别较大。借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编辑研究成果,参考荷兰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藏有关档案资料,通过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可以尝试对小册子创作过程进行重构。本文还介绍了《暴力在历史作用》尚未译成中文两篇笔记和一份摘录内容,分析了小册子各手稿和材料之间关系,为小册子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收录和编排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 创作史研究 文本编排
  • 简介:邓小平对党和人民贡献是历史性也是世界性。他最大历史贡献就是破解了中国与世界关系,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两大问题论断。邓小平破解中西关系理论基础是'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对外开放理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得以破解中西关系有三个值得考量原因:一是邓小平青年时代赴法国勤工俭学成为他认识西方现代化起点;二是出访东南亚、日本和美国过程完成了对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准确定位;三是在市场经济中找到了中国与世界沟通平台。邓小平关于勇于向前看、创新理论和构建新型政党外交关系政治智慧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中国与世界关系 邓小平 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