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不同于强调再现的古典摹仿观,本雅明和阿多诺从体验的层面提出了摹仿。阿多诺将本雅明的摹仿概念从语言领域扩大至美学和艺术。摹仿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非感官性相似性的认知过程。摹仿过程中的主体心境是不同于现实理性的真正的理性,这种理性颠覆和批判了艺术素材中的现实理性和形式秩序,使摹仿过程得以客观化。摹仿与理性的辩证法使得艺术能够在后启蒙时代实现向死而生的生存策略,使得艺术具备了批判和救赎的双重功能。

  • 标签: 阿多诺 本雅明 摹仿 理性
  • 简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继19世纪40年代对哲学、经济学进行初步探索后,其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部手稿中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脉络,阐述了三大社会形态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几种理解进行了反思。

  • 标签: 唯物史观 社会形态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 简介:价值究竟是预成的,还是生成的?这是哲学领域值得探讨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界从设定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主客关系出发界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或遮蔽了价值的生成过程。其实,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不能仅仅以满足需要为基准,而应以主体自身的应然生成过程为旨归。

  • 标签: 生成论 需要价值论 价值生成
  • 简介:1918——1920年,德国工人委员会运动处于衰落的状态,革命高潮不断跌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正面寻求革命失败的原因,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观点截然不同的柯尔施却强调,马克思主义失败和处于低潮状态的原因是由于第二国际理论家错误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正统”理论家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柯尔施强烈地要求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恢复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地位,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但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的柯尔施却又是笼罩在黑格尔思辨哲学的阴影之下的,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仍然存在着理论的限度,而马克思却在存在论的高度上发动了一场哲学革命。只有深入到历史性的本质的那一度中,方能领会这一哲学革命的真实意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柯尔施 哲学本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本文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人手,并结合齐泽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分析,论述了商品拜物教中所蕴含的两个重要维度:即先验主体和无意识。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折射了商品交换的神秘形式,这一神秘形式既与先验主体相关,也与人的无意识密切相联。在商品社会中,这一神秘形式就表现为意识形态的症候,即商品拜物教现象。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研究是深刻的,而齐泽克将商品拜物教研究与精神分析相结合的尝试则开拓了拜物教研究的新维度。

  • 标签: 商品拜物教先验主体无意识症候
  • 简介: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国家。日本学界的研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39—1965年的“《资本论》形成史中的《大纲》研究”,第二个时期是1966—1974年的“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中的《大纲》研究”,第三个时期是1975年以后至今的“世界视野中的《大纲》研究”。从整体上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大纲》研究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 日本马克思主义 研究综述
  • 简介: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了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的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小私有制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和发展。同时,列宁为了保证苏维埃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提出了加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管理,发挥国营企业和合作社的引导作用。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思路”对于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反对搞私有化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新经济政策 所有制理论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