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以地球平长期漂移的观测值为约束,基于地球上8个冰盖的参数,调整并得到南极冰盖的地面质心位置可能不在南极点,而是位于余纬168°~170°、东经78°~82°附近。表明南极冰盖参数的改变对平长期漂移方向的影响是灵敏的,对冰期后地壳反弹引起的地球自转主惯性张量有约1.4%的相对影响。采用全球冰盖参数和修正的南极冰盖参数估计得到平长期漂移的方向为西经78°.3,比作者等人2001年得到的理论平长期漂移方向为西经74°.8的结果可能更接近于实测。估计表明,地球上其它29个小冰盖的冰融事件引起的冰期后地壳反弹对地球平的长期漂移和地球自转速率长期变化的综合影响在目前的天文观测精度下仍可以忽略。

  • 标签: 冰盖 地球平极 地极 地壳 自转
  • 简介:GPS无线掩星技术能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全球覆盖的地球电离层和中性层大气剖面。它具有全天候、低费用、无系统长期漂移等优点。从1995年4月至1997年3月,首次GPS/MET试验的成功显示了GPS掩星技术对监测全球大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当前空间探测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主要叙述了无线掩星技术的数据处理系统的有关情况,并介绍了美国UCAR的掩星数据处理系统CDAAC的概况,可作为我国开展无线掩星计划有关工作的借鉴。

  • 标签: 地球大气 无线电掩星 全球定位系统 数据处理
  • 简介:氢脉泽是现代一种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标准,其在基础理论、导航和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型、易搬运、高性能氢原子钟的研制势在必行。介绍了一种主动型真空氢原子钟的小型化设计,并将其与传统型氢原子钟设计进行了比较。

  • 标签: 主动型氢脉泽 小型化 双真空
  • 简介:本文介绍了1985年国际搬钟时间同步实验和1987年国内搬钟时间同步实验中使用混频时差(DMTD)测量技术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DMTD测量技术在搬钟时间同步实验中,对于确定钟速和同步精度以及严密监视钟的相位、频率跳变等方面是很有用的。它与秒脉冲(1PPS)时差测量技术可同时使用和相互补充。

  • 标签: 时间同步 双混频时差测量技术 钟速 相位 频率跳变
  • 简介:为实现高精度鉴相,净化振荡器需采用混频鉴相器。本文首先分析了混频提高鉴相精度的原理,然后介绍了混频模块、DDS模块和测量程序的实现,最后通过测量同源氢钟5MHz信号,采集数据并处理,得到了系统的自校频率稳定度。

  • 标签: 氢原子钟 双混频 DDS FPGA 数字锁相环 频率稳定度
  • 简介:从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角度介绍了水平式卫星跟踪望远镜运动控制卡的技术实现。其检测运动角的编码器采用BISS传输,能够高速通信(10MHz),比传统的SSI模式传输数据更稳定和安全可靠。望远镜的二个运动轴具有快/慢/微动三档,可以由用户分别设置速率,同时又设置了限位功能。GPS模块则为系统提供了精确的时间,激光发射的设置则满足了用户的特殊需求。通过测试表明该电控卡能够配合CPU的相关软件实现对卫星的精确定位和跟踪,满足了实际的性能要求。

  • 标签: 运动控制 BISS GPS 卫星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