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由于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针对侵袭性真菌自身生长繁殖的生物学过程,人们开发了不同的抗真菌药物对其进行阻断、干扰,从而达到杀菌抑菌的目的。我们简要介绍临床常见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应对耐药的方法。

  • 标签: 侵袭性真菌 耐药机制 抗真菌药物 耳念珠菌
  • 简介:原生质体转化法是丝状真菌转化的传统方法,但其过程繁琐且转化效率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原本是进行植物遗传转化的标准方法,但近年来发现该方法还可用于丝状真菌的转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丝状真菌转化具有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从而可以解决丝状真菌转化难的问题.在本文中,就其转化机制、特点和转化条件优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根癌农杆菌 丝状真菌 转化 T-DNA
  • 简介:丝状真菌,俗称霉菌,在食品工业中被用于生产多种生物酶和有机酸。近年来,人们发现丝状真菌具有分泌量大、表达的蛋白有天然活性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同源和异源重组蛋白的表达宿主,因此被广泛研究和探讨。简要综述了以黑曲霉为代表的几种常被用作蛋白表达宿主的丝状真菌的特点、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解决方案,以及近年关于丝状真菌表达系统的最佳培养条件和发酵条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丝状真菌 黑曲霉 异源表达
  • 简介:目的:调查姜黄根茎内生真菌对姜黄素的微生物转化,以期获得一些姜黄素的结构类似物或衍生物。方法:利用表面消毒法分离内生真菌;采用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筛选生物转化姜黄素的内生真菌;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生物转化产物;应用波谱技术解析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初步鉴定。结果:从姜黄根茎中分离出18株内生真菌,经筛选发现其中1株丝状真菌能转化姜黄素,其产物分别为去甲基姜黄素和二去甲基姜黄素。初步鉴定该内生真菌属于Durporthesp.。结论:内生真菌Diaporthesp.能对姜黄素进行去甲基化修饰,推测它可能具有O-去甲基化酶系。

  • 标签: 姜黄素 微生物转化 内生真菌 DIAPORTHE sp.
  • 简介:蜱是一种小型节肢动物,会通过吸入或动物的血传染多种疾病。日本专家最近在蜱体内发现一种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的酶这可能有助于开发治疗由蜱引发的感染症的药物。

  • 标签: 日本专家 病原体 增殖 体内 小型节肢动物
  • 简介:基因芯片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的核酸分析技术,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分析工具之一。本文简述了基因芯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并对基因芯片技术在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和人乳头瘤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 标签: 基因芯片 性传播疾病 病原体 核酸分析技术
  • 简介: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度平行性、高度自动化的特点。在对传染病病原体的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已应用于耐药性相关遗传多态性分析、基因分型、生物种系的遗传进化分析、宿主与病原体相互关系分析、病原体检测等。但在病原体检测方面,与检测细菌相比,基因芯片技术对病毒的高通量检测难度较大。简要介绍了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在病毒性病原体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所采用探针的类型及设计原则、基因芯片杂交结果的影响因素等。

  • 标签: 基因芯片 病毒 检测 鉴定
  • 简介:2005年以来,二代测序平台和测序技术越来越普及,被广泛用于新病毒和未知病原体的发现,从未经培养的复杂样本中筛查病毒类病原体需要更多的前期处理措施。我们围绕高通量测序所涉及到的测序样本预处理方法和扩增方法做简要总结:样品类型分为无菌样本和开放样本;病原体类型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背景核酸去除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分离、核酸酶消化和几种rRNA去除的方法;常用的微量样本非特异性扩增方法包括随机引物PCR、SISPA技术、锚定随机引物PCR、RCA技术、MDA技术和NASBA技术。

  • 标签: 高通量测序 病原体 样本预处理 背景核酸去除 非特异性扩增
  • 简介: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以细菌16SrDNA和23SrDNA为靶序列筛选引物和探针,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水产食品中肠道致病菌的方法。方法:将致病菌的16SrDNA和23SrDNA全序列进行软件比对,在可变区和恒定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通用性引物,点样于玻片制成基因芯片。致病菌DNA经过通用引物扩增后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然后通过扫描图像对结果进行判断。对基因芯片检测的灵敏度进行了评价,并对模拟污染样本进行了实际检测,以验证所建立的方法。结果:设计的4对通用引物在同一条件下能够扩增7种常见肠道致病菌。在均一的杂交条件下能够同时检测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弗氏志贺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对象,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3cfu/mL,实际检测模拟污染的样本的正确率达到100%。结论:建立的基因芯片系统可以准确而稳定地实现对7种水产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通用检测,为食源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依据。

  • 标签: 基因芯片 食源性致病菌 水产食品
  • 简介:目的:对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性质研究。方法:采用传代蚊细胞微量培养方法对2006年广州登革热病原进行分离,并通过脑内途径观察其对乳鼠的致病性;经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对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病毒特异抗体及新分离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将此次分离的病原体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进行生物学性质比较。结果:从57份患者血清标本中分离出10株病毒,在传代蚊细胞中可产生稳定的细胞病变并对乳鼠致病;其基因组为登革1型病毒特异的RNA分子,经鉴定为登革1型病毒;此次分离的登革1型病毒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致细胞产生病变的时间和严重程度,蚀斑的大小、形态以及致乳鼠发病的时间等生物学性质上有所不同。结论:2006年广州流行登革热病原为登革1型病毒,且与1980年分离的同型毒株在生物学性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登革1型病毒 病毒株 病毒分离 生物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