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食品安全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如果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不但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我们需要运用科学的食品质量检测机制来确保食品安全,分析当前国内在种养殖、食品加工和流通等环节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不完善和不统一,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存在职能不清,缺乏监督等问题。因此,在紧抓国内的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管理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食品质量 检验 问题 对策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个领域的技术飞速发展,食品色素的生物合成技术在不断进步中。利用生物技术合成的方式生产色素,不但能够缩短生产周期,还能够提高色素的产量和品质。所以食品色素的生物合成研究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微生物发酵、微藻类养殖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对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天然色素展开论述,深入的分析了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天然色素的研究进展状况,希望能够对食品色素的生物合成研究有所帮助。

  • 标签: 食品色素 生物合成 微生物 组织培养 微藻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由于微生物毒素所导致的食品污染问题.在当前涉及的所有食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微生物污染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鉴于此,使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快速地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对于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食品微生物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主要包括传统的PCR检测技术、电阻电导测定法、快速测试片法、重量分析稀释计和理化检测法等.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
  • 简介:随着食品安全事故的接连出现,食品的安全检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则以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为研究课题,分别从检验过程、仪器、环境、人员等方面对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旨在为食品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食品检验 准确性 控制因素 安全性
  • 简介:生物芯片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分析技术,因具有准确、快速、信息量大等特点而发展迅速。简要介绍了生物芯片的基本原理、种类及其X-作原理与应用前景,并深入探讨了生物芯片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对转基因食品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成分、食品原料等的检测;对现今生物芯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展望。

  • 标签: 生物芯片 食品检测 应用 展望
  • 简介:本文简要叙述了食品机械专用润滑剂的性能特点、原料组成、应用场合、安全要求等方面内容,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技术标准,分析了食品机械专用润滑剂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食品级润滑剂可以有效控制食品加工过程存在隐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食品级润滑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食品机械 专用润滑剂 应用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食品检验技术运用的要求,详细分析了食品检验过程中应重视的相关事项,包括食品检验标准、食品检验技术以及食品检验技术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优化食品检验体系的措施,为食品检验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食品检验技术 要求 注意事项
  • 简介: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污染正成为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诞生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福音,本文主要对食品微生物相关的检测技术进行阐述,同时对新型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传统检测技术 现代检测技术
  • 简介:林木育种是人工林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基本手段,新技术的应用对林木育种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简介了基因技术、容器育苗等几种林木培育新技术。

  • 标签: 林木培育 新技术 基因工程
  • 简介:乳酸菌表达系统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食品级高效表达系统。乳酸菌具有益生菌特征,因此该表达系统与其他细菌表达系统相比有很多优点。介绍了糖诱导表达系统、噬菌体Φ31爆发式诱导的表达系统、乳链球菌素调控表达系统、温控表达系统等的研究进展,以及这些系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乳酸菌 食品级 活菌疫苗 基因表达 表达系统
  • 简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并可以提供及时、快捷、方便的食品安全网络服务,对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网络将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利进行。本文就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食品安全 信息化 供应链 措施
  • 简介:食品检验质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食品检验过程中存在着多样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是实现食品安全的保证,本文着重论述了控制食品安全影响因素。

  • 标签: 食品检验 准确性 影响 因素
  • 简介: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新兴技术,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简要概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产生、原理、特点、制作方法和类型,及其在基因发现中的应用。

  • 标签: 基因芯片 新基因 应用
  • 简介: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以细菌16SrDNA和23SrDNA为靶序列筛选引物和探针,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水产食品中肠道致病菌的方法。方法:将致病菌的16SrDNA和23SrDNA全序列进行软件比对,在可变区和恒定区分别设计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通用性引物,点样于玻片制成基因芯片。致病菌DNA经过通用引物扩增后与芯片上的探针杂交,然后通过扫描图像对结果进行判断。对基因芯片检测的灵敏度进行了评价,并对模拟污染样本进行了实际检测,以验证所建立的方法。结果:设计的4对通用引物在同一条件下能够扩增7种常见肠道致病菌。在均一的杂交条件下能够同时检测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弗氏志贺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对象,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3cfu/mL,实际检测模拟污染的样本的正确率达到100%。结论:建立的基因芯片系统可以准确而稳定地实现对7种水产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通用检测,为食源性感染的诊治与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依据。

  • 标签: 基因芯片 食源性致病菌 水产食品
  • 简介:利用O-超家族芋螺毒素具有保守信号肽编码序列的特性,采用RACE方法,对线纹芋螺O-超家族芋螺毒素的cDNA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并经化学合成,获得一种新型高活性芋螺多肽毒素SO3。该肽含25个氨基酸残基,其序列为CKAAGKPCSRIAYNCCTGSCRSGKC-NH2,有三对二硫键。对其进行了正确折叠及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该肽折叠主峰对小鼠脑内给药100ng,可明显观察到小鼠颤抖现象,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而非正确折叠则无反应。

  • 标签: O-超家族芋螺毒素 线纹芋螺 SO3 折叠 活性
  • 简介:目的:从中国南海芋螺中克隆的J超家族芋螺毒素,并进行序列和进化分析。方法:以芋螺毒腺管总RNA为模板,采用3′-RACE及巢式PCR的方法扩增J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并将得到的目的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测序比对后,获得的J超家族毒素,利用软件BioEdit、ClustalX及Mega5.05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获得12个的J超家族芋螺毒素前体肽序列,其氨基酸组成具有新颖性,在进化树上与已报道的J超家族毒素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12个的J超家族毒素与已报道的毒素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较低,是J超家族成员。

  • 标签: 芋螺毒素 J超家族 基因克隆 进化分析
  • 简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成基因,已经合成了100多种"非天然”的天然化合物,为筛选抗生素开辟了的途径.本研究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先用PCR扩增出红霉素合成基因eryKR6两侧片段,再用重叠PCR将其拼接成去除KR6的约3.2kbDNA片段,并克隆于pWHM3载体,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201.用PEG介导将pWHM220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原生质体.PCR鉴定和生物活性检测均显示pWHM2201已重组到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在无抗性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重组体原生质体,并涂R3M平皿.利用PCR筛选出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

  • 标签: 酮内酯类化合物 3-去氧-3-羰基-红霉内酯B 基因工程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