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一系列重要医学致病真菌全基因数据陆续被公布,使人类对这些致病菌的认识提高到全新水平。本文在回溯医学真菌基因学和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历程、综述其发展现状及应用的基础上,再分别介绍重要医学真菌全基因测序的进展。

  • 标签: 真菌 全基因组测序 念珠菌 隐球菌 曲霉 青霉
  • 简介:目的动态研究泊芬净、米芬净体外对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参照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泊芬净、米芬净、氟康唑对85株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并连续7d观测结果。结果48h泊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125μg/mL,0.125μg/mL、0.500μg/mL。48h米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060μg/mL,0.250μg/mL、0.500μg/mL。48h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80、MIC100中位数分别为2μg/mL、128μg/mL,64μg/mL、128μg/mL,2μg/mL、32μg/mL。85株念珠菌中未见对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菌株。泊芬净白念珠菌MIC50、MIC9024h后不再升高;光滑念珠菌MIC5072h后不再升高,MIC90120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MIC50168h、MIC9096h后不再升高。米芬净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MIC50、MIC9024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在72h后不再升高。结论泊芬净、米芬净对念珠菌属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作用更强,且MICs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并存在药物特异性和念珠菌种属特异性。

  • 标签: 动态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氟康唑 念珠菌 体外药敏
  • 简介:目的评价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泊芬净(caspofungin)、米芬净(micafungin)针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考CLSI制定的M38-A2方案。测定82株常见皮肤癣菌的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effectiveconcentrations,MECs)。结果按照MEC90浓度从高到低,米芬净对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MEC90是0.25μg/mL;对犬小孢子菌、疣状毛癣菌的MEC90为0.06μg/mL;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EC90均在0.03μg/mL。②泊芬净对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MEC90为1μg/mL;对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疣状毛癣菌的MEC90为0.5μg/mL。③根据中位数检验,米芬净对几种皮肤癣菌的MEC值均低于泊芬净的MEC值,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芬净和泊芬净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米芬净的MEC值低于泊芬净。

  • 标签: 皮肤癣菌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体外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 简介:目的制备并鉴定一抗曲霉不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烟曲霉细胞壁抗原成分、分泌抗原和灭活分生孢子,分别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鉴定单克隆抗体与曲霉属和念珠菌属抗原的交叉反应。结果获得29株稳定分泌抗曲霉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用烟曲霉细胞壁抗原成分免疫获得11株,用分泌抗原免疫获得13株,用孢子免疫获得5株;Ig亚类鉴定,11个克隆株为IgG1亚类,3个克隆株为IgG3,15个克隆株为IgM。免疫荧光法鉴定29株单抗特异性识别烟曲霉细胞壁抗原,与其他曲霉抗原有交叉反应。结论29株单克隆抗体,对于建立侵袭性曲霉感染早期诊断方法、筛选曲霉保护性抗体以及研究抗体保护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曲霉抗原 单克隆抗体 交叉反应
  • 简介:目的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2种简单快速抽提基因DNA的方法并可用作PCR扩增的模板。通过比较4种不同的DNA抽提方法以确定哪种更适合进行下一步的基因分析。方法这4种方法是:玻璃珠法,酶法,3%SDS法和氯化苄法。玻璃珠法是用玻璃珠在混漩器上剧烈振荡破碎细胞壁;3%SDS法是将细胞在含10mmol/LDTT的3%SDS溶液中加热,然后用5mmol/LKAc和异丙醇抽提,DNA的产量通过A260测定。结果3%SDS溶解法、经典酶法、玻璃珠法和氯化苄法的DNA产量分别为0.4154±0.0367、0.8484±0.0756、1.2636±0.2040、0.4070±0.0339(g/L×10^8CFU/mL)。结论玻璃珠法是最敏感、重复性好、简单、费用合理的抽提方法。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DNA抽提 方法
  • 简介:LBD基因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萝卜基因中鉴定出分布于9条染色体上的59个LBD基因。该家族成员结构比较简单,内含子数均不超过3个。萝卜LBD基因可分为两大类,分别包含50个和9个成员。它们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均匀,1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最多,有18个,而7号和8号染色体分别仅有1个LBD基因。对它们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该基因家族具有一定的时空表达特异性,预测其参与萝卜不同的发育过程。本研究为萝卜LBD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萝卜 LB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 简介:InDel在基因中的分布密度仅次于SNP,可作为动植物群体遗传分析、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的有效分子标记。花生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目前,花生栽培种全基因已经公布,为准确挖掘花生基因信息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通过169份花生核心种质的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测序和比对,共获得大小分布在1~14bp范围内的10401个InDels。染色体Arahy.16上分布的InDels最多,达741个;而在染色体Arahy.08上分布的最少,有263个。参考基因注释信息,仅有1167个InDels分布在功能基因相关区域。经GO注释,InDel分子功能主要包括催化活性(catalyticactivity)和结合(binding);生物过程主要涉及代谢过程(metabolicprocess)、单组织过程(single-organismprocess)和细胞过程(cellularprocess)。经KEGG通路分析发现,InDels所在的基因区域的功能主要与代谢相关。本研究开发出全基因水平的InDel标记,并做了相应功能分类和注释,为进一步分子验证和利用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

  • 标签: InDels检测 InDels分布 功能分析
  • 简介:目的应用转录技术,对UVA照射后的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方法体外构建白念珠菌(ATCC90028)生物膜,采用UVA-LED抗菌设备(复旦大学光电所制,波长365nm,强度13mW/cm2,频率100Hz),照射白念珠菌生物膜5min、10min、15min,对照不光照.用转录技术分析UVA实验和对照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KEGG遗传差异富集分析.结果UVA光照相对于对照有大量差异表达基因,核糖体合成RIO2基因、氨基糖和核苷糖代谢相关基因MCR1、CBR1、内质网蛋白加工途径相关基因SHP1显著上调;RNA降解途径相关基因MPP6和细胞内吞作用相关基因CHMP6显著下调.结论UVA直接或间接调节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相关生理代谢途径,参与诱发细胞凋亡过程.

  • 标签: 白念珠菌 UVA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慢性难治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真菌感染性疾病,其病原茵为暗色真菌属,最常见的是裴氏着色霉、氏枝孢霉及疣状瓶霉,常以孢子形态寄生于腐生植物或土壤中,人多通过外伤接触植入感染。其诊断依据病原学检查,治疗为以抗真菌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现报告2例我科诊断的由氏枝孢霉感染的着色芽生菌病。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卡氏枝孢霉 诊断
  • 简介: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淀粉积累高峰期的锥栗种仁进行转录测序分析,对得到的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及代谢通路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在锥栗种仁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denovo组装后共获得53629条Unigene序列,序列平均长度为746bp;通过与其他核酸、蛋白质数据库的Blast搜索比对,共26739条Unigene序列获得基因注释,占All-Unigene的49.86%;与COG数据库比对后将其注释的14413条Unigene序列划分成25类;GO功能注释的33926条Unigene基因共分成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大类58个分支;与KEGG数据库比对结果注释的5277条Unigene序列划分为116条代谢通路;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中,CH.29636(淀粉合成酶,SS),CH.11971(淀粉分支酶,SBE)两个基因随着种仁的发育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其余5个基因(CH.31302、CH.33690、CH.19238、CH.30128、CH.13088)表达量随着种仁的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该结果与锥栗种仁发育期淀粉和蔗糖的变化规律一致。这些信息为锥栗果实品质形成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锥栗 RNA-SEQ 种仁 实时荧光定量PCR 淀粉 蔗糖
  • 简介:皮肤隐球菌感染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占隐球菌感染的10%~15%。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皮肤隐球菌的主要病因之一[1]。但同时合并鼻疽奴菌感染少见。现报道1例新型隐球菌合并鼻疽奴菌皮肤感染的病例。经过氟康唑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按医嘱巩固治疗。

  • 标签: 鼻疽奴卡菌 新型隐球菌 皮肤感染
  • 简介:以我国14种重要十字花科蔬菜为材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基因含量。其中青苤蓝、乌塌菜、雪里蕻、芥蓝的基因含量属首次报道。本试验数据与国外文献提供的相关数据对比,发现青萝卜、结球甘蓝、青花菜和根用芥菜的基因含量与已报道数值基本吻合,而大白菜、花椰菜的基因含量值与报道数据存在差异。造成同一物种基因含量值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品种的不同,也可能与生长环境或测定时参考标准选用等因素不同有关。

  • 标签: 十字花科蔬菜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含量 遗传变异
  • 简介:2018年6月22-25日,在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组织安排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行动")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主编刘旭院士,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周云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资源中心主任李立会等一行6人的调研前往汉中和安康地区,对陕西省的“行动”工作进行调研督导。

  • 标签: 种质资源 管理局 陕西省 普查工作 调研 种子
  • 简介:目的探讨伏立康唑与泊芬净治疗严重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严重烧伤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共6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对两患者在给予同等剂量的氟康唑静脉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30例使用泊芬净进行治疗,观察32例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感染特征,并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感染症状主要包括体温高、脉搏异常、咽喉肿痛、咳嗽咯痰、精神异常、肺部阴影并存在啰音等;感染部位以创面感染为主;引发感染的真菌以白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为55.93%和20.33%.观察与对照的治愈率分别为84.38%和86.67%,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低.结论对严重烧伤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严重烧伤 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 伏立康唑
  • 简介:目的探讨泊芬净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9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结果9例患者临床诊断PCP成立,经泊芬净联合TMP-SMX抗PCP治疗后,除1例死亡(老年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外,其余8例均得到满意疗效。结论泊芬净联合TMP-SMX治疗艾滋病合并PCP,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卡泊芬净 复方磺胺甲噁唑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和稳产。为了挖掘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本研究对一个野生稻基因导入系W6023进行了白叶枯病多菌系接种鉴定及抗谱分析,发现W6023具有广谱抗病性。用强致病菌PXO99诱导W602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IR24后进行转录测序,分别获得105644962和91022599条序列,通过GO注释及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及糖代谢途径等方面。在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发现203个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在W6023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14个(56.2%),下调表达的有89个(43.8%),而且35.9%分布在第11染色体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203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6个属于类抗病基因,如NBS-LRR等;14个直接或间接与水稻体内过氧化物的代谢相关,如编码过氧化物酶和金属硫蛋白等;6个编码抗病相关转录因子,如WRKY和NAC等;18个为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编码钙调素结合蛋白和萜类合成酶等。随机选择6个W6023中上调表达和3个IR24中上调表达的基因进行RT-PCR及q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本研究获得的转录测序数据结果是可靠的,为以后更深入挖掘W6023的抗病基因及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 标签: 水稻 抗病基因 白叶枯病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在对长尖叶蔷薇和大花香水月季转录测序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转录数据中共获得23条MLOunigene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氨基酸数量、碱基数、分子量差异较小,多数为疏水性蛋白,平均亲水系数为-0.157-0.190,富含亮氨酸和丝氨酸。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质膜中,包含5-9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其中,等电点小于7的仅有1条,2条蛋白具有信号肽。这23条MLO蛋白具有15个长度在15-50个氨基酸间的保守基序。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揭示了MLO基因在长尖叶蔷薇与大花香水月季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将这23条unigenes与来自于月季和拟南芥的MLO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6条可能参与抗白粉病的候选基因,对这6条候选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仅有2条unigenes符合MLO型白粉病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最后,通过qRT-PCR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受到白粉病菌侵染后呈积极上调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很可能参与了寄主—白粉病菌的互作过程。

  • 标签: 长尖叶蔷薇 大花香水月季 MLO基因 抗白粉病 生物信息学 Q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