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临床疑诊侵袭性真菌病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侵袭性真菌病。分析非培养诊断方法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血浆(1,3)-β-D-葡聚糖(G试验)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GM试验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84%;G试验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92%。GM试验G试验二者联合试验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78%。结论GM试验G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使其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半乳甘露聚糖 (1 3)-β-D-葡聚糖
  • 简介:目的建立检测常见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PCR-RFLP多重PCR方法。方法建立以PCR技术为基础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首先用真菌通用引物扩增丝状真菌ITS区,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用4种丝状真菌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用该体系检测单模板、双模板三模板扩增情况,并测定该体系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用PCR-RFLP技术能够鉴别5种常见丝状真菌,多重PCR能够根据扩增片段不同鉴别菌种,在合适反应条件下,对单模板、双模板三模板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结论PCR-RFLP多重PCR技术能够快速鉴定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有临床应用良好前景。

  • 标签: 丝状真菌 PCR-RFLP 多重PCR 分子鉴定
  • 简介:大白菜突变体获得是种质创新有效途径,也是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材料基础。本研究选取自交亲和、易进行小孢子培养大白菜自交系‘A03’作为构建突变体库野生型材料。分析EMS种子处理对M1、m^2种子幼苗活力及生理特性影响,确定适宜诱变方案并构建突变体库,并针对突变体库m^2群体结球期、收获期生殖生长阶段表型性状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浓度0.4%EMS浸泡种子16h,以及连续对两代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均可以构建大白菜突变体库。突变体库m^2群体植株在结球期、收获期生殖生长阶段表型变异丰富,变异频率分别为21.65%、22.40%25.65%。

  • 标签: 大白菜 EMS 突变体库 诱变育种
  • 简介:大豆遗传转化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领域难点之一,受体品种对农杆菌敏感程度以及不同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侵染能力是影响转化效率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GUS组织瞬时表达技术,比较了4个农杆菌菌株对靶组织子叶节侵染能力差异,同时利用筛选到侵染能力最强菌株评估了33个不同受体基因型对农杆菌敏感性。结果表明,超毒农杆菌菌株Ag10对靶组织侵染能力最强,优于其他3个菌株;地方与野生大豆种质在农杆菌侵染后GUS平均瞬时表达效率显著高于选育品种。此外,通过鉴定筛选出6个对农杆菌敏感性较高受体材料,其对农杆菌敏感性优于前人报道敏感材料Peking,为大豆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建立新型转化受体开发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大豆 农杆菌 敏感性 GUS染色
  • 简介:华山医院皮肤科将于2016年4月11~14日举办"真菌病诊断检测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班展示常见少见真菌病临床及真菌学图片、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测新进展,为专科医务人员提供良好学习机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I类学分10分。学费600元,资料费1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有意向者请填写回执。

  • 标签: 真菌病 华山医院皮肤科 真菌学 实验室检测 延安西路
  • 简介: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广泛应用,真菌感染有不断上升趋势,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由于不同病原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不同,能否准确诊断病原菌直接影响药物选择。及时准确地检测真菌感染以及确定菌种,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该文对真菌感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真菌感染 病原菌 检测方法
  • 简介:布鲁杆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类传染病。患病羊、牛等疫畜是布病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以通过破损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1-2],由于该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不典型[3],因此很难诊断,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疗效
  • 简介: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研究了野生杏栽培杏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结果显示:27个SSR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7.82个等位基因(Na)7.44个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2.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700.52。基于SSR位点,群体水平上平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观察杂合度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6.59、4.15、0.70、0.531.50,说明我国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野生杏资源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栽培杏资源,野生杏中西伯利亚杏种质遗传多样性最高且具有较多特异等位基因,而栽培杏中仁用杏遗传多样性最低,特有等位基因较少。聚类分析将供试159份种质分为4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159份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分类情况与传统形态指标划分基本一致。通过本研究可知,我国杏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结构较为复杂;西伯利亚杏与栽培杏亲缘关系较远;野生普通杏与栽培杏具有类似的遗传结构,推测野生普通杏为栽培杏原始种;仁用杏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背景狭窄。本研究结果可为杏资源新品种选育及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标签: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SSR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TaqMan探针技术皮炎外瓶霉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皮炎外瓶霉ITS区域基因组序列(GenBank:JN675373.1)进行分析,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荧光标记探针,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以临床标本中分离皮炎外瓶霉为阳性菌株,及其他种类真菌细菌作为阴性对照菌株,从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面对该方法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研究设计引物探针能扩增皮炎外瓶霉特异性序列.临床分离得到皮炎外瓶霉在反应中有明显扩增曲线,而甄氏外瓶霉、棘状外瓶霉、烟曲霉、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马内菲青霉等20株菌在CT值≤38范围内均未有扩增;利用基因重组构建标准品完成了标准曲线绘制,在1.0×103~1.0×107拷贝数(Cp)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2=1.000),最低可检出量为10Cp/μL.结论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皮炎外瓶霉方法,该法特异度强、敏感度高、重复性好,将有助于临床皮炎外瓶霉感染早期诊断针对性治疗.

  • 标签: 皮炎外瓶霉 核糖体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念珠菌是常见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在皮肤、黏膜等部位与宿主共存.当正常寄居部位微生态环境失调或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时,易侵入体液及器官,引起念珠菌病.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显示,美国念珠菌病医院感染率为0.28‰~0.96‰,欧洲为0.2‰~0.38‰.拉丁美洲念珠菌院感率为1.2‰~5.5‰,若伴长期中性粒细胞缺乏或发热,医院感染率可升至7%[1].

  • 标签: 念珠菌病 抗原 抗体 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粪便中检出念珠菌孢子或假菌丝临床意义。方法检测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8年4月住院患者送检粪便标本,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念珠菌菌种,并记录患者粪便常规及临床资料。结果其间共检测1011份粪便,有86份(8.51%)有真菌生长;其中念珠菌阳性76份(7.52%)。60岁以上老年人阳性者33份(占43.42%)。基础疾病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三者为著(占31.58%)。有21例患者(27.63%)粪便性状有异常,以糊状便为主。结论粪便中检出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对诊断念珠菌性胃肠道感染有重要价值,尤其要关注抗生素应用患者。

  • 标签: 粪便 念珠菌 孢子 芽生孢子 假菌丝
  • 简介:利用绿豆Berken/ACC41重组自交系在北京种植得到121个F10家系79个RFLP分子标记,采用改进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绿豆种子休眠性百粒重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检测到与发芽势有关QTL3个,与发芽率有关QTL4个,分别位于第1、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8.17%~12.14%4.34%~12.69%。检测到与百粒重有关QTL5个,分别位于第2、8、9、11连锁群,解释表型变异4.58%~10.36%。增加发芽率百粒重基因效应均来自母本Berken。分别检测到发芽势、发芽率百粒重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8、9、9对,对这3个性状总表型贡献率分别达到66.58%、47.91%、39.90%。本文初步分析了休眠性百粒重关系,并与前人研究结果作了比较,旨在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适度休眠优良绿豆品种,进而解决绿豆收获前荚上子粒发芽问题。

  • 标签: 绿豆 RILs群体 休眠性 QTL定位 上位性互作
  • 简介:白念珠菌是人体常见机会致病性真菌,可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易在义齿、人工插管如尿道插管、气管插管等植入性设备表面定植并进一步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形成可保护菌体免受药物杀伤免疫系统攻击。黏附是生物膜成膜关键,也是白念珠菌致病关键步骤[1]。本实验拟通过结晶紫法与XTT法观察中药厚朴对白念珠菌黏附影响,并对两种检测方法进行评价。

  • 标签: XTT法 结晶紫法 白念珠菌 黏附
  • 简介: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中药抗真菌作用机制方面。硝矾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本实验应用NCCLSM27-A液基试管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检测硝矾洗剂及其组方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敏感性。

  • 标签: 硝矾洗剂 皮肤癣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评价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曲霉感染可行性。方法选取39例病理证实曲霉感染患者活检标本(21例为鼻窦感染标本、18例为尸检标本),以1对真菌特有的28SrRNA保守序列结构作为真菌通用引物,以临床常见4个曲霉菌种: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种特异性序列为种特异性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反向斑点杂交。结果尸检标本阳性率为55.6%(10/18),鼻窦标本阳性率为76.2%(16/21),特异性均为100%。在这些曲霉所致系统性感染中,烟曲霉是主要致病真菌。结论该方法能对临床无法培养石蜡组织块进行回顾性病原学研究,并可以鉴定常见曲霉菌种,有良好特异性敏感性,适用于临床曲霉感染检测

  • 标签: 曲霉 检测 PCR DNA探针
  • 简介:目的对吉林省扶余县35例儿童孢子丝菌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部分菌株进行基因测定,了解该地区孢子丝菌病致病菌菌株基因是否发生变异而致致病力增强及发病率增高。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4月30日来自扶余县就诊于我科并确诊为孢子丝菌病患儿35例,进行临床分析;从中选取8株菌,对其核糖体保守区及内转录间隔区(ITS)、非转录间隔区(NTS)区进行基因测定,了解基因水平上异同。结果8株孢子丝菌菌株中5株NTS区可见较大范围碱基缺失。结论吉林省扶余县孢子丝菌菌株可能由于NTS区碱基较大范围缺失而致致病力增强,导致该地区短时间内发病率增高。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NTS 致病力
  •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细菌感染对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影响。方法排除影响G试验结果干扰因素后,选取符合入组条件血培养细菌阳性及血培养阴性患者各40例,采集血清进行G试验检测。结果40例血培养细菌阳性标本中革兰阳性菌22例,革兰阴性菌18例,其中只有1例大肠埃希菌G试验结果为阳性,4例在灰区,其余为阴性。40例血培养阴性标本3例G试验结果在灰区,其余为阴性。血培养细菌阳性组与血培养阴性组G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细菌感染对G试验检测干扰较小。

  • 标签: (1 3)-β-D-葡聚糖 菌血症 交叉反应
  • 简介: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南京桃圃保存507份桃种质资源进行了花期、花型、花径、雌蕊高度(与雄蕊比)、花粉育性调查,结果表明,需冷量少品种花期早于其他大部分种质资源,始花期以及花期持续时间与当年气候花期天气尤其是温度有关.84.4%种质资源具蔷薇形花,78.5%铃形花种质资源为黄桃;66.1%种质资源花径在3.7~4.7cm,花径最大是观赏鲜食兼用重瓣花种质资源花玉露;90.5%种质资源雌蕊高于或近等于雄蕊,蟠桃88.2%种质资源雌蕊低于雄蕊;花粉可育种质资源443份,占种质资源总数87.4%.

  • 标签: 种质资源 花径 雌蕊 开花特性 雄蕊 花器
  • 简介:真菌培养方法细菌培养方法基本相同,但真菌除试管及平皿培养外,还有小培养(玻片培养)直接观察真菌形态结构。真菌对环境抵抗力强,因此所需营养与细菌有所不同,pH范围较大,真菌菌落较大,杂菌污染时易于发现,除少数菌种外一般培养并不困难。

  • 标签: 医学真菌 培养基 制备
  • 简介: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主要包括真菌血症、单个器官感染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常发生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因患有血液病或化疗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活检血培养等。由于毛孢子菌属种间鉴定困难标准化体外药敏试验缺乏,毛孢子菌病最佳治疗方案尚未确定,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毛孢子菌属 感染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