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对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方法:时间段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对象取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患者。其中有25例应用胺碘酮治疗,为观察组;另有25例应用普罗帕酮治疗,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性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选择药物胺碘酮进行复律治疗,可取得较佳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胺碘酮 急诊治疗 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旨在评估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之间接收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展开探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流程,研究组采用标准化护理流程,评估二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方面的表现差异性。结果:研究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概率,缩短他们的住院时间,效果优良。

  • 标签: 标准化 护理流程 老年患者 缺血性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思维导图在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招收的56名临床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8,应用思维导图教学)和对照组(n=28,进行常规教学),两组均进行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临床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护理教学成效评分,对比两组高效教学占比。结果:观察组实习生三项教学成效评分都较对照组更高,且高效教学人数占比也更高(P<0.05)。结论:在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减少实习生的知识理解阻碍,使护理临床教学更加条理化,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和教学质量。

  • 标签: 思维导图 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 护理临床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体检者胸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筛查的结果及女性肺结节体检人员的相关易感因素进行分析,为早期肺癌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首次进行LDCT检查发现偶发肺结节的女性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整理统计。结果:结节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部结节阳性体检者中男性占比57.30%,女性占比42.70%,男女比例1.34:1;单发性肺结节占比23.03%。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762名女性健康体检者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吸烟、二手烟暴露、长期厨房油烟暴露、经常焦虑等因素与肺结节的检出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

  • 标签: 肺结节 低剂量CT(LDCT) 女性 检出率 易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新生儿PICC穿刺置管中超声引导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项研究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截止时间是2022年6月。以接受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共有50例参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25,盲穿)和研究组(n=25,超声引导)。对比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导管上/下腔静脉到位率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置管成本低、置管后48h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P<0.05)。结论:开展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能减少新生儿置管痛苦和经济负担,且还能保障置管安全性,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新生儿 PICC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与情境教育联用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同伴教育与情境教育联用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中外展角度、前屈角度及后伸角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护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PICC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发生情况以及自我护理意识的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1.7%,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为6.7%、1.7%,疼痛现象发生率为10%、5%,导管滑出现象发生率为6.7%、0;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率为8.3%;观察组中掌握了PICC的自我护理知识的患者所占比例为85%,对照组所占比例为71.7%。以上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CC护理应用于临床护理路径中,降低了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并且对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有正面意义。

  • 标签: PICC 临床路径 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0-01
  • 简介:摘要目的立足临床角度分析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作用,分析其较常规护理模式是否有较高价值。方法将现阶段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不同组患者施以不同护理方法,根据两组患者情况对比分析,确定护理方法的实际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后可发现,细节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采用细节护理方式展开护理工作后,患者各项情况明显优于经常规护理后的患者。讨论细节护理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具有较为实际的临床作用,对患者施以细节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促进医患关系。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细节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肿瘤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06月至07月,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方法,各23例。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学能力、职业认同感、自信心、评判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师生互动性、带教老师态度、带教方法及科室总体印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应用于肿瘤科护理教学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及操作技能成绩。

  • 标签: PBL教学法 肿瘤科 护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腹泻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头孢曲松钠治疗)和观察组(30例,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症状均有好转,但观察组的腹泻、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白细胞数值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立足临床角度分析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作用,分析其较常规护理模式是否有较高价值。方法将现阶段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不同组患者施以不同护理方法,根据两组患者情况对比分析,确定护理方法的实际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后可发现,细节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采用细节护理方式展开护理工作后,患者各项情况明显优于经常规护理后的患者。讨论细节护理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具有较为实际的临床作用,对患者施以细节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促进医患关系。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细节护理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PBL 教学法在肿瘤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46 例 学生 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06 月至 07 月, 按照教学 方法 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 PBL 教学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方法 ,各 23 例 。 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自学能力、职业认同感、自信心、评判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师生互动性、带教老师态度、带教方法及科室总体印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PBL 教学法 应用于 肿瘤科护理教学中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及操作技能成绩。

  • 标签: PBL 教学法 肿瘤科 护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