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与前一版分类相隔9年,不仅出现了新的疾病类型,采用新的排版方式,还强调了癌前病变的分类、与临床预后相关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病理改变,使肿瘤分类体系更加完整、准确,并紧密结合临床。胃肠上皮性肿瘤是病理诊断工作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对其最新进展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病理诊断质量。该文就2019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胃肠上皮性肿瘤部分一些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肿瘤的治疗已成为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大量抗恶性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也造成极大的危害。护士长时间接触化疗药物和药物积累,可能引起器官损伤和癌症。一些国际权威组织已经制定了一套针对接触化疗药物的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体系和操作规程。然而,我国护士职业防护现状不容乐观,防护装备不齐全,护士职业防护执行度低,防护意识不强。肿瘤医院的护理人员接触化疗药物的频率最高。通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肿瘤医院护士化疗职业防护现状,为提高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水平,降低化疗药物对护士身心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医院 抗化疗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晚期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晚期PICC治疗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措施将本批次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ICC置管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晚期患者PICC治疗过程中,采取PICC置管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防范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胃肠肿瘤 PICC置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在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名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功能和精神状态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

  • 标签: 脑肿瘤 围术期 优质护理 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讨安宁疗护对于肿瘤终末期患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两年时间内接收的60例肿瘤终末期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护,对观察组实施安宁疗护,然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营养支持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在肿瘤终末期患者的营养治疗过程中,在具体操作环节充分融入安宁疗护方法,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基础之上有效实施营养治疗,这样可以使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有明显提升,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因此这种疗护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宁疗护 肿瘤终末期患者 营养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参数MRI建立直肠癌术前肿瘤间质比(TSR)评估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49例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以4∶1的比例将患者分配至训练集及验证集,分别为119、30例。根据病理切片中肿瘤间质含量,分为高间质组(TSR>50%)和低间质组(TSR≤50%)。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MRI,包括T2WI、对比增强T1WI及DWI。在训练集中,于T2WI、对比增强T1WI、DWI及ADC图像上对病灶进行勾画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SO)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获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组学评分与TSR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获得组学评分评估TSR界值,并计算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由LASSO回归筛选出13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并计算出组学评分。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模型的组学评分与TSR均呈正相关(训练集:r=0.72,P<0.001;验证集:r=0.46,P=0.011),该模型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40、100%、87.3%、92.4%,在验证集中分别为0.796、83.3%、67.7%、73.3%。结论基于多参数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评估直肠癌TSR具有潜在价值。

  • 标签: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肿瘤间质比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ICER1基因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LCT)的热点区域突变及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0—2017年诊断的43例SLCT及40例其他卵巢性索-间质肿瘤(sex cord-stromal tumor,SCST)标本,采用Sanger法检测DICER1热点区域突变,根据年龄、组织学分化、复发情况等因素分类,分析与突变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22例(51%,22/43)SLCT检测到突变,而其他40例SCST未检测到突变。SLCT中最常见突变为第24号外显子p.D1709N突变(41%,9/22),其次为第25号外显子p.E1813K突变(14%,3/22)。在1例微囊型SLCT中检测到移码突变(c.5464delG,p.M1837fs*16)。突变型与野生型患者的年龄存在差异,突变多见于<40岁的患者(P=0.046),与临床症状、组织形态、肿瘤复发之间未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DICER1热点区域突变为卵巢SLCT特征性的分子病理改变,其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SLCT与其他诊断困难的SCST。DICER1热点区域突变多见于年轻患者(<40岁),但目前缺乏足够证据表明突变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相关。

  • 标签: 卵巢肿瘤 性索-性腺间质瘤 DICER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负性情绪以及疼痛的临床影响。方法择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8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研究和讨论,将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44例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患者作为综合组,选择同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4例肿瘤患者作为传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疼痛评分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综合组的VAS评分(1.15±0.28)分显著低于传统组(3.65±0.98)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PICC置管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疼痛感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胰高增殖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ET G3)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诊断的胃肠胰NET G3病例60例,总结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进行生存相关的数据分析。同时收集2018年该院诊断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NEN)157例,比较各级NEN的发病比例。结果60例胃肠胰NET G3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3~80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胰腺原发最多见(48%,29/60),手术清扫病例中淋巴结转移比例达9/16,远处转移达41%(18/44),其中肝脏为最常见的转移部位(36%,16/44)。2018年该院诊断的胃肠胰NEN中,NET G3所占比率最低(7%,11/157)。显微镜下NET G3具有典型的分化好/中等的神经内分泌瘤病理形态特征,核分裂象计数病例之间差异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生长抑素受体2在60%病例中表达(12/20),Ki-67阳性指数平均值在30%~40%,不同病例之间Ki-67阳性指数差异显著(18%~80%)。胃肠胰NET G3总体生存时间为43个月,无病生存时间为12个月。结论胃肠胰NET G3是最少见的一类NEN,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较好。胃肠胰NEN的病理分类及分级能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并准确评估预后。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细胞增殖 胰腺肿瘤 胃肠肿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