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就诊环节与护理服务的优化对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3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60例患者,纳入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选取2022年4月—2022年6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60例患者,纳入优化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门诊就诊环节与护理服务优化后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就诊时间、候诊时间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优化组就诊时间和候诊时间短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优化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优化门诊就诊环节与护理服务可以显著缩短就诊和候诊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对于提高综合性医院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门诊 就诊环节 护理服务 综合性医院 服务质量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节服务管理对门诊导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选取120例门诊就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细节服务管理,比较门诊导诊护理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门诊导诊护理管理质量更高;研究组门诊就医用时更短;研究组对于门诊导诊护理管理服务更为满意(P<0.05)。结论:在门诊导诊护理管理期间,采用细节服务管理可以帮助护士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其对于患者就医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就医体验的优化具有积极价值。

  • 标签: 细节服务管理 门诊导诊 护理管理质量 就医用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预防接种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的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预防接种门诊接收的儿童中选取160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服务(对照组)与人性化服务(研究组),记录并对比服务效果。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研究组预防接种配合度更高;研究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预防接种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可以进一步实现对于儿童的安抚,其对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良好的辅助价值。

  • 标签: 预防接种门诊 护理管理 人性化服务 不良情绪 配合度
  • 简介:摘要:由于普通破产审理程序复杂、消耗费用及时间较长,但相对规模不大、债权和债务关系都较清楚、案件并不错综复杂的中小企业而言,相较繁琐,不利于这类企业通过普通破产程序退出市场。破产程序在整个企业破产法最为重要,在现行企业破产法中只规定了普通破产程序,没有设置相应的简易破产程序,而普通破产程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司法实践的需要。

  • 标签: 中小企业 简易破产程序 繁简分流
  • 简介:摘要:牛顿第二定律创造性的将运动和力联系了起来,在高中物理甚至整个物理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学生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的构建,依托“双核”视域下,全新的“三六三”教学模式,按照基础课型、能力课型、双核课型等三种课型和学生一起探讨物理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以科技强国为背景,物理知识为基础,加强学生对基础学科的重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

  • 标签: 核心素养 核心价值 牛顿第二定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情况,并探讨其潜在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名,利用包含全球身体活动问卷的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获取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业余时间中高强度锻炼频率和时间,以及其他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相关信息。通过MODIS、OMI、AIRS等卫星遥感数据资料,反演获取2018年298个监测县(区)的每日气温,高德POI数据库获取2017年公园数量。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锻炼相关变量、气温和公园信息完整的68 379名≥6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按性别以年龄组、城乡、文化程度、地区等分组计算经常锻炼率和平均每周锻炼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常锻炼率的个体和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均进行复杂加权调整。结果2018年我国≥60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为13.1%(95%CI:12.1%~14.0%),男性[13.6%(95%CI:12.6%~14.7%)]略高于女性[12.5%(95%CI:11.5%~13.5%)];城市[17.5%(95%CI:15.9%~19.1%)]显著高于农村[9.6%(95%CI:8.8%~10.4%)];华东地区[15.1%(95%CI:13.3%~16.9%)]高于其他地区;所在县(区)公园数量≥28个[17.3%(95%CI:15.3%~19.2%)]的老年居民经常锻炼率较高。我国老年居民平均每周锻炼时间为68.3(95%CI:63.5~73.2)min;其中男性[74.3(95%CI:68.1~80.5)min]高于女性[62.5(95%CI:57.8~67.2)min];城市[89.8(95%CI:82.0~97.7)min]高于农村[51.4(95%CI:46.8~56.1)min]。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较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以及居住区域缺少公园与老年居民更低的经常锻炼率相关。结论我国老年居民的经常锻炼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锻炼时间有待提高。应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关注弱势老年群体,提供更多适宜的活动场所,以促进更多老年居民参与锻炼。

  • 标签: 老年人 锻炼时间 经常锻炼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三高)的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三高共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收集的相关信息,以134 950名≥45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不同特征居民三高患病及共病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46.0%(95%CI:45.1%~47.0%)、19.5%(95%CI:18.7%~20.2%)、43.3%(95%CI:42.3%~44.4%);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共病率分别为12.3%(95%CI:11.7%~12.8%)、22.8%(95%CI:22.1%~23.4%)、11.6%(95%CI:11.1%~12.0%);三高共病率为7.6%(95%CI:7.2%~8.0%)。这些共病率均随年龄、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东北及华北地区较高(P<0.05)。高血压、糖尿病和高TC血症的共病率为1.9%(95%CI:1.7%~2.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LDL-C血症的共病率为1.6%(95%CI:1.4%~1.7%),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增长、城市、超重/肥胖、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每日静态行为时间≥5 h和每日睡眠时间<7 h是三高共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国中老年居民三高共病情况较常见,且具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综合防控、“三高共管”是中老年人群健康促进的关键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共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18岁居民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政策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194 779人,通过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获取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本研究将完成调查且体重和腰围知晓信息完整的179 045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分层,年龄、城乡、文化程度等分组计算体重和腰围知晓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8岁居民体重、腰围知晓情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我国成年居民体重知晓率为45.4%(95%CI:41.9%~48.9%),男性[46.2%(95%CI:42.5%~49.8%)]高于女性[44.6%(95%CI:41.1%~48.2%)],城市[54.3%(95%CI:49.3%~59.3%)]高于农村[35.8%(95%CI:32.1%~39.4%)],低体重居民体重知晓率最高[49.9%(95%CI:44.3%~55.6%)],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确诊居民体重知晓率均高于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居民腰围知晓率为11.6%(95%CI:9.7%~13.4%),女性[12.8%(95%CI:10.8%~14.8%)]高于男性[10.3%(95%CI:8.6%~12.0%)],城市[14.6%(95%CI:11.7%~17.4%)]高于农村[8.3%(95%CI:6.5%~10.2%)],糖尿病确诊居民腰围知晓率高于未确诊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体重和腰围知晓率均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我国城市、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年收入高和进行健康体检的居民可能拥有较高的体重和腰围知晓率。结论我国成年居民中知晓自身体重状况者不到一半,知晓腰围者仅有约十分之一。农村、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以及肥胖居民需要重点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普及体重、腰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居民对自身腰围和体重的认识情况。

  • 标签: 腰围 体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18岁居民的血糖检测情况,为健康中国行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岁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血糖检测情况、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信息;通过身体测量获取个体的身高、体重及腰围等信息;采集所有个体的空腹静脉血测定FPG,自报无糖尿病病史者测定服糖后2 h血糖。完成调查且相关信息完整的177 904人作为研究对象。对结果进行复杂加权后,比较不同特征成年人的血糖检测率。结果未诊断糖尿病的成年居民中,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新检出血糖升高的居民12个月内血糖检测率分别为32.0%(95%CI:30.5%~33.5%)、39.5%(95%CI:37.4%~41.6%)、43.8%(95%CI:41.0%~46.4%),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及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诊断糖尿病的成年居民中,6个月内血糖检测率为89.6%(95%CI:88.4%~90.8%),女性高于男性,西部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查人群中未患、患1、2、≥3种主要慢性病的成年人中,6个月内血糖检测率分别为19.6%(95%CI:18.4%~20.7%)、41.8%(95%CI:40.1%~43.5%)、58.9%(95%CI:57.0%~60.7%)、71.9%(95%CI:69.0%~74.9%),血糖检测率随共病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01);未患、患1、2种主要慢性病的成年居民中,血糖检测率城市高于农村,随着年龄、文化程度及BMI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3种主要慢性病的居民血糖检测率女性高于男性(P<0.001),其他分组血糖检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成年居民检测血糖的行为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促进高危人群定期检测血糖,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效率。

  • 标签: 血糖 检测 健康中国行动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我国成年人血糖水平现状,探讨BMI、腰围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数据源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8个监测区(县)选取≥18岁常住居民,以面对面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方法收集人口学基本信息、慢性病危险因素信息、BMI、腰围和血糖水平等。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分组描述不同特征人群的血糖水平,并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BMI及腰围与F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77 816名研究对象,我国成年人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73±1.46)mmol/L、(5.37±0.83)%,其中,均以≥60岁年龄组最高,男性均高于女性(P<0.001),城市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略高于农村(P<0.001);平均FPG和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均随BMI和腰围的增长而增高(P<0.001)。多重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BMI每增加1 kg/m2,未诊断为糖尿病、新诊断为糖尿病和自报已诊断为糖尿病的FPG分别增加0.019 mmol/L(P<0.001)、0.021 mmol/L(P=0.163)和0.028 mmol/L(P=0.088);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增加0.015%、0.050%和0.033%(均P<0.001)。腰围每增加1 cm,亚人群的FPG分别增加0.008 mmol/L(P<0.001)、0.014 mmol/L(P=0.004)、0.023 mmol/L(P<0.001);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增加0.006%、0.019%、0.019%(均P<0.001)。腰围的标准化β值均高于BMI。结论未被诊断为糖尿病且BMI或腰围高于正常值的成年人是重点防控人群。腰围预测血糖水平的能力高于BMI,应加大举措提高腰围知晓率,有助于实现各人群维持血糖正常。

  • 标签: 体质指数 血糖水平 腰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年我国≥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收集的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等信息,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的≥35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析其一般特征、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情况及高血压治疗控制情况。结果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3 974名,经复杂加权后,我国≥35岁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率为54.10%(95%CI:51.02%~57.17%),社区规范管理率为45.72%(95%CI:42.93%~48.51%);高血压治疗率为88.16%(95%CI:87.00%~89.31%),控制率为22.67%(95%CI:21.25%~24.09%),治疗控制率为27.76%(95%CI:26.09%~29.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年龄≥65岁(OR=1.40,95%CI:1.05~1.87;OR=3.11,95%CI:2.22~4.36)、按医嘱服药(OR=2.15,95%CI:1.46~3.15;OR=1.35,95%CI:1.13~1.62)、进行血压监测(OR=2.34,95%CI:1.88~2.90;OR=3.10,95%CI:2.72~3.53)的高血压患者更愿意接受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51,95%CI:0.39~0.66)、适量饮酒(OR=0.69,95%CI:0.57~0.84)或过量饮酒(OR=0.73,95%CI:0.58~0.92)的城市高血压患者接受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情况不佳。城市和农村超重(OR=0.74,95%CI:0.61~0.91;OR=0.83,95%CI:0.71~0.98)、肥胖(OR=0.54,95%CI:0.45~0.65;OR=0.67,95%CI:0.54~0.83)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按医嘱服药(OR=4.58,95%CI:3.16~6.63;OR=2.84,95%CI:2.18~3.69)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较好。地处中部(OR=0.74,95%CI:0.61~0.89)、过量饮酒(OR=0.72,95%CI:0.54~0.97)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合并其他慢性疾病(OR=1.22,95%CI:1.04~1.44)、参加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OR=1.29,95%CI:1.06~1.58)的城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地处中、西部地区(OR=0.71,95%CI:0.58~0.87;OR=0.62,95%CI:0.47~0.80)、适量饮酒(OR=0.81,95%CI:0.67~0.98)、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6 g(OR=0.80,95%CI:0.69~0.93)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差,进行血压监测(OR=1.38,95%CI:1.18~1.61)的农村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较好。结论我国≥35岁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管理情况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是高血压控制情况距离相关政策指标还有一定差距。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社区管理 血压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于门诊部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收治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实验组为品管圈活动。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品管圈活动之后服药依从性好,并且患者满意度高,(P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门诊部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实验的方式人性化管理在门诊部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有关患者,共有100例,将100例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通过人性化管理来分析与传统方式的不同,结果:在医院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人性化管理不断地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在医院门诊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人性化管理在门诊部护理管理,可以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门诊部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肢骨折患者在康复护理中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康复训练),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中均高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四肢骨折,早期康复训练,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