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无缝隙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负性情绪、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84例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自护维持、自护管理、自护信心、PCS、MCS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自护维持、自护管理、自护信心、PCS、MCS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无缝隙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介入手术 行为转变理论 负性情绪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以行为阶段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对冠心病PCI术后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88例行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行为阶段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AD-7、PHQ-9、GSES 、CQQ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GAD-7、PHQ-9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GSES、CQQ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行为阶段转变理论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缝隙模式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2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无缝隙护理;两组疾病状态变化比较,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患者心绞痛临床状态SAQ评分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偏高(P

  • 标签: 无缝隙模式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护理
  • 简介:摘要: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进入学校的第一阶段,也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根据《巴南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养成教育行动计划》中提到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在道德、文明、学习、健体、审美、劳动、生活、安全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引导青少年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青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1]。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教育教学与实践经验,立足对养成教育的切身认识,主要从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探索各种方法的实施与实践。

  • 标签: 幼儿 养成教育 生活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5月-2021年4月中随机抽取42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21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心律失常 应用效果
  • 简介:一、调查目的学生识字始终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家长、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老师在开学后总是把所有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从“一、二、三”开始教。这样做符合实际情况吗?是高效的吗?究竟什么该教,什么不用教?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调查。

  • 标签: 一年级 调查 新生入学 识字 学校教学 社会比较
  • 简介:一、发现规律,激发分类思维潜能  师:(出示词卡)请大家读读这些词。看看这些词为什么要这样排成队、一串串地出现呢?  生:“狮子大象老虎”都是威武凶猛的动物,而且体型比较大,所以把它们排成一行。

  • 标签: 充分挖掘 学生思维 思维潜能